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病毒,特别是在我国约有1.2亿人为HBV携事业者,占世界的1/3.对已感染HBV者,常用的化学及免疫疗法通常无效.今年来,研究者试图利用反义技术,通过在基轩表达水平上抑制HBV的复制,来达到治疗HBV感染的目的.核酶是具有RNA裂解活性的RNA分子,能特异地结合并切割靶RNA分子.HDV核酶唯一在人体细胞天然具有裂解活性的核酶类型,研究将HDV核酶作为HBV的反义抑制剂可能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HDV核酶靶位点的筛选、病毒载体导入系统、靶向性分子的构建等热点问题的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反义技术为乙型肝炎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其中反义RNA与核酶最具代表性,HBV的S与C区似乎是反义RNA抗HBV的最佳靶区,核酶库的构建、核酶的改造及多聚体核酶的设计促进了核酶抗HBV的研究进展。HBV感染动物模型研究有助于推动反义基因治疗乙型肝炎向临床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反义技术为乙型肝炎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其中反义RNA与核酶最具代表性.HBV的S与C区似乎是反义RNA抗HBV的最佳靶区;核酶库的构建、核酶的改造及多聚体核酶的设计促进了核酶抗HBV的研究进展.HBV感染动物模型研究有助于推动反义基因治疗乙型肝炎向临床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丁型肝炎病毒(HDV)属于缺陷性RNA病毒。HDV RNA是由单链基因组RNA和互补的反基因组RNA组成的闭合环状分子,具有酶活性,能自身催化断裂,进行滚环式复制。反基因组上的可读框编码大小两种抗原。HDV的装配需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帮助,其包膜是HBV表面抗原。HDV感染者可同时有HBV感染,这种双重感染可加重肝脏损害和病情。  相似文献   

5.
丁型肝炎病毒基因组RNA包埋锤头状核酶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丁型肝炎病毒 (HDV)基因组来包埋HBV靶向性核酶对核酶体内外活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和HBV靶基因体外转录产物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温育对HDV 核酶重组体的体外切割活性定量分析 ;与HBV基因组共转染Huh 7细胞以考察核酶在细胞内对HBV基因表达水平的抑制。结果 体外实验发现 ,温度及核酶和底物的二级结构对包埋于HDV序列的核酶体外切割活性均有较大的影响。提高反应温度或消除二级结构都可使HDV包埋核酶的体外活性达到明显效果 ,与相同条件的裸露核酶活性没有太大差异。而细胞实验则表明 ,活性明显优于裸露核酶 ,可以将靶基因的表达抑制到极低水平。结论 HDVRNA序列对所包埋核酶体外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细胞内则使核酶的活性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反义技术是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生物医学治疗技术.它采用反义核酸分子抑制、封闭或破坏靶基因组的技术手段,包括反义寡核苷酸、核酶及RNA干扰等.反义分子通过与靶基因异性互补配对结合,阻断靶基因的复制、转录或翻译过程,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反义技术也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根据反义技术在分子、细胞以及动物水平上的研究表明:反义技术能够高效、特异地抑制HBV的复制与表达.  相似文献   

7.
具有 RNA裂解活性的 DNA分子称为脱氧核酶。它是经过体外选择技术经多次筛选获得的。脱氧核酶在切割与其互补的 RNA底物分子时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切割效率 ,有望成为新的 RNA灭活工具  相似文献   

8.
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反式切割HBV mRNA片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反式作用丁型肝炎病毒 (HDV)核酶体外切割乙型肝炎病毒 (HBV)mRNA片段的可行性。方法 将化学合成的核酶cDNA克隆到含有T7启动子的载体PGEM 4Z中。利用体外转录技术转录出核酶及底物 ,研究其体外切割活性。利用E H作图法进行核酶的酶促动力学研究。结果 在体外实验中显示两酶均能成功的将底物切割 ,37℃温浴 90min的切割百分率为 5 0 %和5 1%。利用E H作图法进行的酶促动力学研究中求得Rc1、Rc2的Km值分别为 0 6 1μmol L、0 5 8μmol L,Kcat值分别为 :0 6 4·min 1 、0 6 0·min 1 。结论 反式作用HDV核酶对非HDV底物 HBVmRNA片段的成功切割为寻找新的HBV的反义抑制手段开辟了途径。  相似文献   

9.
核酶是一种有自动切割作用的RNA分子,不仅能够与双链DNA或者是RNA分子结合从而抑制他们的转录或翻译,而且由于它的自动切割作用能够在相应的位点切割核酸序列,具有酶的活性,因而其在HBV的基因治疗中的前景比较看好。本文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核酶的设计、构建、靶向性导入和稳定表达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正肝病毒属.HBV基因组为不完整的双链DNA,约3.2 kb;其包膜蛋白包括S、M及L蛋白,均为多次跨膜蛋白.S、M、L蛋白具有相同的C端,即为相同氨基酸序列的S区,但N端不同[1].丁型肝炎病毒(HDV)是HBV的卫星RNA病毒,具有HBV 的3种包膜蛋白,只有在与HBV共存时才能够包装为感染性颗粒及增殖.在研究HBV侵入细胞机制研究方面,HDV可以作为HBV的替代[2].全球目前有近3亿人感染HBV,并有约1500万人同时感染了HDV.  相似文献   

11.
Ribozyme是能够剪切或连接其它RNA的RNA分子。包括:1.四膜虫属Ⅰ组内含子;2.RNaseP;3.锤头状ribozyme;4.发夹状ribozyme;5.HDV ribozyme等类型。本文重点论述了丁型肝炎病毒(HDV)ribozyme及其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丁型肝炎病毒ribozyme在HDV基因组和抗基因组的RNA链都发现切割2′—3′环状磷酸产物的自裂RNA基序。这种在动物病毒中唯一已知的ribozyme活性可能与病毒复制环节有关。所以在感染  相似文献   

12.
脱氧核酶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氧核酶是利用体外分子进化技术合成的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DNA片段 ,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和结构识别能力。迄今为止 ,已发现大量具有催化功能的脱氧核酶。其中具有RNA切割活性的脱氧核酶 ,能催化RNA特定部位的切割反应 ,从mRNA水平对基因灭活 ,从而调控蛋白质的表达 ,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其它相关疾病 ,基因功能研究 ,核酸突变分析等的新型工具。  相似文献   

13.
HIV- 1是一种特殊的逆转录病毒 ,其基因可转导入宿主细胞的基因内进行复制。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小分子 RNA,能特异性与靶 RNA分子结合后进行切割而抑制 HIV- 1,甚至一些 RNA中间产物亦被核酶破坏。多项研究已证实核酶可抑制细胞内 HIV- 1复制。与 HIV- 1的传统疗法相比 ,核酶基因治疗法干扰了病毒的装载和免疫系统的重建 ,能高效抑制病毒增殖 ,有助于患者免疫系统重建  相似文献   

14.
HBV、HCV是引起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等相关疾病的重要病原体,而有效防治此类肝病的关键在于抗病毒,反义核酸技术自发现以来不断发展,其在分子水平抑制肝炎病毒有着巨大潜力,本文就近年来反义RNA在抗HBV、HCV方面的研究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U1sn RNA是一种富含尿苷酸的具有酶活性的小分子量 RNA,其主要特点是剪接核内非均一性 RNA成为成熟 RNA;只存在于真核细胞核质中 ,具有在核内定位的特性。有人利用这些特性对 U1sn RNA进行人工点突变来纠正某些基因缺陷病 ,或是构建 U1sn RNA-核酶及 U1sn RNA-反义核酸的嵌合体来进行基因治疗研究并获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6.
E.coli RNase P复合体的 M1RNA亚单位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核酶 ,它切割 t RNA前体分子 (pre-t RNA)的 5′端前导序列 ,产生成熟的 t RNA分子。M1RNA主要通过结构特异性识别底物 ,不需要底物有特定的序列 ,从而可设计修饰过的核酶来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在消除染色体易位产生的肿瘤相关畸形染色体上 ,M1RNA是一种理想的工具。研究表明 M1RNA作为一种新型核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HBV、HCV是引起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等相关疾病的重要病原体,而有效防治此类肝病的关键在于抗病毒,反义核酸技术自发现以来不断发展,其在分子水平抑制肝炎病毒有着巨大潜力,本文就近年来反义RNA在抗HBV、HCV方面的研究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反式作用丁型肝炎病毒核酶体外切割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型肝炎病毒 (HDV)在复制过程中 ,基因组RNA及复制产生的抗基因组RNA均具有自我裂解的活性———核酶(Ribozyme)活性。HDV核酶是在所发现的核酶类型中唯一在人体的细胞中具有天然裂解活性的核酶。通过对HDV核酶的研究 ,已经确定了 85nt长度的核酶活性区 ,并且其二、三级结构也有了阐明。本文根据AnneT等人提出的HDV核酶自我裂解时的假结样 (pseudoknot like)二级结构 ,将 85nt的HDV核酶从其J(1/ 2 )连接处分成两段 ,一段作为核酶 ,一段作为底物 ,设计HDV核酶的反式作用形式 ;将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大肠埃希菌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性RNA亚基(M1 RNA),人工构建一种抗丙肝病毒(HCV)的新型靶向性核酶,并进一步鉴定其胞外靶向切割活性及胞内抗病毒作用。方法首先采用计算机软件对HCV基因组保守区———5’非翻译区(5’UTR)的序列与结构进行分析,以确定候选靶位。针对靶位的侧翼序列,设计与之互补的引导序列(GS),然后通过PCR将其共价连接至M1 RNA的3’末端,从而构建靶向性的M1GS核酶。结果针对HCV 5’UTR第67位的胞嘧啶成功构建了一种M1GS核酶———M1GS-HCV/C67。该人工核酶不仅在体外可对靶RNA片段产生特异性切割,在HCV感染的宿主细胞内也能够显著抑制HCV核心蛋白的表达(P<0.05),并使上清液HCV RNA的拷贝数减少约800倍(P<0.01)。结论 M1GS-HCV/C67这种新型靶向性核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HCV活性,其成功构建为HCV感染的治疗研究提供了另一种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为载体的含有HBV—S、C或X基因的重组病毒(rAAV—HBV—S,C,X)感染正常人树突状细胞的效率。方法分别构建含有HBV-S、C和x基因的从v质粒,在293细胞中包装成重组病毒,测定病毒滴度。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的第1天分别用rAAV—HBV—S、C、X和作为对照的293细胞裂解液感染刺激单核细胞,感染后的单核细胞在GM-CSF、IL-4和TNF-α作用下继续培养7d获得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用RT-PCR及流式细胞仪细胞内染色检测HBV基因的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rAAV—HBV—S、C、X的病毒滴度可以达到10^7拷贝/ml,用重组病毒分别感染树突状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的树突状细胞可表达相应的HBV基因RNA,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约90%的树突状细胞有相应HBV蛋白的表达。结论rAAV-HBV可有效感染树突状细胞,提示可以通过该途径刺激树突状细胞提呈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