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3月使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51~75岁(平均60.2岁),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16例,三部分骨折10例。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不剥离附着于骨折碎片及大、小结节上的组织即行骨折复位固定,其中9例行人工颗粒骨充填。术后第3天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适量主动及被动活动,2周后加强主动及被动活动功能锻炼。结果 22/26例(84.6%)获随访,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10.2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5周(10~16周),按照Neer评分标准,功能优11例,良7例,中4例,优良率为81.8%。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可起到牢固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作用,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提高了治疗效果,特别适用于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 II、III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科运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44例患者,根据NEER分型,属于二部分骨折30例,属于三部分骨折14例。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评估。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24例,良14例,可6例,总优良率86.4%。结论 微创经皮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尤其Neer II、III型骨折能提供足够坚强固定,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AO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使用AO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瑞士Mathys公司生产简称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0例。结果20例随访6~13个月,并行评估。优14例,良4例,可2例。结论使用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对粉碎性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 Ⅱ、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科运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44例患者,根据NEER分型,属于二部分骨折30例,属于三部分骨折14例。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评估。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24例,良14例,可6例,总优良率86.4%。结论微创经皮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尤其Neer Ⅱ、Ⅲ型骨折能提供足够坚强固定,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背景:锁定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钢板,可以改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28-81岁,平均56.4岁。骨折类型采用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2例。内固定治疗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另外,检索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分析临床病例疗效与检索文献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获得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特点。 结果与结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患者均得到13-49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9.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效,临床愈合时间为8-16周。根据Constant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其中优11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但也可发生螺钉松动、肱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因此,内固定治疗操作时应注意保护肱骨头血运,复位肱骨颈内侧骨折块并牢固固定,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内固定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背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对于哪种内固定更好仍然有很大争议。目的:应用Meta方法分析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2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SCI、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2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异位骨化、内固定疼痛、螺钉切出、肱骨头坏死)、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临床对照试验6个,共259例患者,其中接受髓内钉治疗131例,锁定接骨板治疗128例。Meta分析显示: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内固定部位疼痛发生率、肱骨头坏死发生率、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螺钉切出率明显少于锁定接骨板治疗(P0.05)。结果表明对比锁定接骨板,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可降低术后螺钉切出率。  相似文献   

7.
背景: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均作为内固定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但目前尚不能肯定PHILOS和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哪个更具优势? 目的:探讨比较PHILOS和 LPHP这两种锁定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1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LPHP治疗组(n=27)和PHILOS治疗组(n=34)。均根据Neer分类,LPHP组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9例;PHILOS组二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11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6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6个月),PHILOS组和LPHP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并发症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 > 0.05)。PHILOS和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随访1年时优良率分别为81.5%,82.4%;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两种锁定板目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治疗移位和不稳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效的切开复位内置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对术后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固定后无再次移位、无内固定物失效、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24例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4~24周(平均18.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18例,良2例,中4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背景:微创钢板接骨技术的开展及内固定物的改进,为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式。 目的:应用间接复位经皮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 方法:采用肩外侧横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从切口内插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9例。置入内固定后应用Neer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周(10~1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良29例,可8例,差为2例,优良率75.3%。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接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血运破坏少和固定稳定的特点。 关键词:微创钢板接骨技术;老年人;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对于近端二部分外科颈骨折和合并大结节三部分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板(LPHP)微创治疗及早期康复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随访4~12个月,二部分骨折29例优10例,良19例,优良率为100%;合并大结节三部分骨折17例,优8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外科颈二部分和大结节三部分骨折,内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探讨分析解剖型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的股骨上段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共27例股骨上段骨折的患者采用解剖型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术前X片及CT三维成像评估骨折类型,其中粗隆间骨折16例(AO 31 A1型3例,A2型7例,A3型6例),粗隆下骨折11例(Seinsheimer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4例,Ⅴ型3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及输血量。术后采用Harris评分,借助X线结合临床进行疗效、并发症的评估。结果 2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6.5)月(10~24月)。术中统计手术时间为(73.5±22)分钟(55~110分钟),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12.4±21)m L(150~850m L)。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或原有合并症加重,复查X片示颈干角(122±12)°(110~145°),27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4±2.5)周(11~19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为(80.6±10.4)分,其中优11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4.07%,1例出现髋内翻畸形。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上段骨折具有并发症少,内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特殊类型的股骨上段骨折,但其长期疗效仍需大样本、多中心观察。  相似文献   

12.
带线锚钉固定治疗腓骨近端移位性骨折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内固定术治疗腓骨近端移位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5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腓骨近端移位性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9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21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X线显示18例获得骨性愈合,手术疗效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为优9例,良7例,尚可5例,优良率89%。结论带线锚钉在治疗腓骨近端骨折中可以同时达到复位固定和修复韧带的目的,且具有刨伤小,固定可靠,操作简便,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钢板联合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合并尺骨干经尺骨鹰嘴骨折并肘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9月—2017年9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合并尺骨干经尺骨鹰嘴骨折并肘关节前脱位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6~64岁(平均50.5岁)。患者均采用尺骨鹰嘴锁定钢板及重建钢板联合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术后给予抗感染和消肿治疗。术后定期拍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观察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前旋后角度;术后12个月,采用Broberg-Morrey评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3.1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感染、医源性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失效、肘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Broberg-Morrey评分为78~100(90.0±5.5)分,患肢功能优1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结论双钢板联合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合并尺骨干经尺骨鹰嘴骨折并肘关节前脱位,骨折愈合率高,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骨折地图技术,明确股骨近端外侧壁的骨折特征,为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 采集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CT数据,进行分割建模、虚拟复位。其中有56例发生外侧壁骨折,测量其外侧壁及骨折区宽度、高度、面积,骨折线走行等参数,并在3D重建模型上绘制骨折特征地图。 结果 96例患者中56例有外侧壁骨折,其中A2型71.4%(40例),外侧壁骨折块平均宽度(10.1±6.0)mm,高度(23.1±11.3)mm,面积(158.5±105.2)mm2,占外侧壁面积(12.1±8.1)%,骨折线与水平面成角(64.6±14.5)°;A3型28.6%(16例),外侧壁骨折块平均宽度(26.0±7.0)mm,高度(38.8±11.7)mm,面积(860.1±357.0)mm2,占外侧壁面积(64.5±25.9)%,骨折线与水平面成角(30.2±39.6)°。 结论 不同类型转子间骨折的外侧壁特征有明显差异,通过骨折地图技术可直观展现骨折信息,可为制作转子间骨折模型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52例。结果42例经5~18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黄公怡标准评定髋关节评分:优良达38例,优良率达90.4%。结论PFN是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运用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劈三角肌的肩峰下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4年2月,采用劈三角肌的肩峰下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5例,根据Neer分型:2部分骨折12例,3部分骨折21例,4部分骨折2例。术中将三角肌于前、中亚部纵行劈开并显露保护腋神经,骨折复位后锁定钢板固定。 结果 3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未发生腋神经损伤。肩关节功能评价采用Neer评分系统:优16例,良8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0%。 结论 劈三角肌的肩峰下前外侧扩展入路能够有效地显露和保护腋神经,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及钢板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背景:CT重建骨折三维模型不能进行虚拟复位、内固定,不能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无法完全满足临床骨科医师的需要。 目的:探讨应用软件在胫骨近端骨折中进行三维重建、复位并设计数字钢板的方法。 方法:按照AO分类标准,将9具膝关节标本制作成胫骨近端A1-3、B1-3、C1-3类型骨折模型,进行高速CT薄层扫描,在Mimics中对9种类型的骨折模型进行重建、复位,以Solidworks进行内固定钢板、螺钉的设计,并在骨折复位三维模型上进行虚拟内固定。 结果与结论:9种类型骨折均进行了三维重建、复位,完成内固定钢板及螺钉设计以及虚拟内固定,并以A3、B3、C3类型演示。提示应用Mimics及Solidworks可在个人电脑上设计出胫骨近端骨折数字钢板,可为现实修复手术提供参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假体安装中相关解剖因素及臂丛、旋肱后动脉的解剖特点和意义。 方法 对15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中保护好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并选用适当的假体后倾角、高度、肱骨头的直径正确安装假体。患者平均年龄63.5岁。术后随访并进行Constant评分。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2个月,Constant评分平均为80.5分(61~89分)。 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术中掌握相关临床解剖结构特点,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