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7月~1991年1月,我院共进行多指离断再植术5例20指(趾)。均为男性。年龄11~37岁。刀切断伤3例12指(趾),电锯离断伤2例8指;其中1例5指完全离断,2例4指完全离断,1例1  相似文献   

2.
2001年3月—2004年12月,我院应用带(足母)趾腓侧皮瓣的第二趾移植再造手指37例(59指),术后再造手指外形及功能较满意。1.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15~52岁,平均28.6岁。伤情:全部患者均为2~5指毁损,其中再造2指  相似文献   

3.
甲基质甲沟联合矫形术治疗嵌甲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997~ 2 0 0 1年间的 314例嵌甲患者采用甲基质、甲床及甲沟联合矫形术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共 314例 ,男 189例 ,女 12 5例 ;年龄 7~ 6 1岁 ,平均2 3岁。左侧 115例 ,右侧 199例 ;单足趾 (指 )单侧 2 0 9例 ,单足趾 (指 )双侧 5 4例 ( 10 8侧 ) ,双足趾 (指 )单侧 2 4例 ( 4 8侧 ) ,双足趾 (指 )双侧 2 7例 ( 10 8侧 ) ;拇趾 30 5例 ,足第二趾 6例 ,拇指 3例。病程最短 7d ,最长 13年。2 结 果314例拆线后切口全部愈合。术后随访观察 ,时间最短为2个月 ,最长为 4年。感染复发 3例 ,嵌甲复发 4例。嵌甲根治率为 …  相似文献   

4.
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修复与再造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从 1994年 6月~ 1999年 5月我科共施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手术 437例 ,其中显微修复占 2 97例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 35 7例 ,女 80例。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3岁 ,平均32 .6岁。开展手术的种类有 :一、吻合血管的组织瓣移植 39例 ,失败 1例 ,成活 97.4%。其中 :(1)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指 11例 16指 ,其中双侧第二趾移植 3例 6趾 ,失败 1趾 ;(2 )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 13例14指 ,其中双侧甲瓣移植再造双拇 1例 ,带部分末节趾骨的甲瓣 3例 ,背皮甲瓣 (保留趾趾腹 )与指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瓦合再造拇指 4例 ,…  相似文献   

5.
蕲蛇酶为主治疗糖尿病性肢端坏疽7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我科从 1995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分别用蕲蛇酶和 6 5 4 - 2为主治疗 72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2例 ,男 5 8例 ,女 14例 ;年龄 4 5~ 76岁 ,平均 6 0 5岁。病程 1~ 2 4年。坏疽范围 :踝关节 7例 ;超越跖趾关节 2 1例 ;局限于趾 (指 ) 44例。一侧下肢 32例 ,两侧下肢 35例 ,四肢 5例。 72例均为湿性坏疽伴有眼底渗出、出血者 4 8例 ,心电图提示陈旧性心肌梗塞者 2 8例 ,血压增高者 19例 ,白内障者13例 ,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者 2 1例。2 治疗方法2 1 动静脉…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2000年5月~2004年3月,应用以第2跖背动脉为轴的微型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趾蹼缺损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资科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23~56岁.受区创面:左侧1、2趾间及3、4趾间趾蹼各1例,右侧1、2趾间趾蹼2例,2、3趾间及3、4趾趾蹼各1例.供区:均为以第2跖背动脉为轴的微型逆行足背岛状皮瓣.6例均为足部趾蹼良性肿物患者(肿物较大,冷冻等疗法不宜者),其中2例先行激光治疗后局部皮肤坏死缺损.皮瓣面积1.0cm×1.5cm~2.5cm×3.0cm.  相似文献   

7.
牒军  王坤正  胡翔 《中国骨伤》2004,17(11):670-670
我们自 2 0 0 2年 8月 - 2 0 0 3年 2月采用TPS动力系统微创手术治疗外翻 34例 6 1足 ,具有截骨手术切口小、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病人可早期下地等优点 ,疗效满意。1 一般资料外翻病人共 34例 6 1足 ,其中女 33例 6 0足 ,男 1例 1足 ;年龄 2 2~ 70岁 ,平均 4 8 4 8岁。 2 7例双足 ,7例单足 (其中左足 5例 ,右足 2例 )。合并第 2趾锤状趾 3例 ,第 2趾下胼胝形成 2 5例。发病时间 1~ 30年。平均 2 3 2年。外翻角 (HVA) 2 5°~ 4 5° ,平均 33 5°;第 1、2跖骨间角 (IMA) 8°~2 0° ,平均 12 36°。2 手术器械  美…  相似文献   

8.
刘涛 《中国骨伤》2002,15(6):360-360
断指再植至今已有 34年的发展历程[1] 。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自 1990年 1月到 1999年 1月断指 (趾 )再植 6 2 8例 ,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旨在总结影响成活及功能恢复的几点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 6 2 8例中男 5 4 3例 ,女 85例 ;年龄 8~ 6 8岁 ,平均 30岁 ,其中断指 6 19例 ,断趾 9例。拇指 4 39例 ,食指 132例 ,中指 4 9例 ,无名指 8例。一指二段 4 3例。指末节离断 197例 ,中节 32 1例 ,近节 110例。其中指尖离断 8例。部分断指伴有不同程度指骨、指动脉、静脉、神经、肌腱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断指缺血时间最短 2 0分钟 ,最长 8 5…  相似文献   

9.
自体指(趾)甲甲模在炎症性拔甲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种甲沟炎症及甲下炎症往往需要通过拔甲来治疗,创面愈合后患者指(趾)甲常发生外形的改变,影响外观,并有部分患者因甲沟旁软组织失去指(趾)甲支持,引起嵌甲,而导致甲沟及甲下炎症复发需反复行拔甲治疗。我们采用患者拔甲后留下的指(趾)甲,制成甲模,移植覆盖创面,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1 临床资料本组共2 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最大年龄6 3岁,最小12岁。2 治疗方法2 1 指(趾)甲甲模制备 保留患者拔甲时遗留下的指(趾)甲,先以1 10 0 0的新洁尔灭反复冲洗后,以刀片除尽甲面上所残留的软组织,等距烙制小孔,孔径1~2mm ,每一甲面约6~9个…  相似文献   

10.
改良Winograd术治疗趾嵌甲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趾嵌甲症是外科门诊的常见病 ,自 1994年 5月~1998年 10月 ,笔者应用改良Winograd术治疗 2 7例趾嵌甲症 ,效果良好 ,总结如下。1 病历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0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2 6( 16~ 5 6)岁。平均病程 3 .2 ( 2~ 7)年。单趾发病者 16例 ,双趾发病者 11例 ,共44处。Frost分型[1] :趾甲正常但甲刺或甲钩长入周围组织者 2 4例 ( 3 8处 ) ;趾甲正常甲唇肥大阻塞甲沟者 2例 ( 2处 ) ,趾甲侧缘内翻生长压迫甲沟内组织者 1例 ( 4处 )。并发甲沟炎者 5例 ,合并甲癣者 4例。1.2 手术方法仰卧位 ,常规行趾神经阻滞麻醉 ,趾根上…  相似文献   

11.
带皮瓣的第二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重建手掌指关节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采用带皮瓣的第2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重建手掌指关节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3年3月-2008年1月,收治手掌指关节缺损26例26指.男19例,女7例;年龄18~36岁,平均27岁.机器损伤2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6 h;创伤后继发损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个月.受伤指别:拇指4指,示指10指,中指8指,环指3指,小指1指.掌指关节缺损范围为2cm×1 cm~4 cm×2 cm,22例伴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5cmx1.5 cm~6.0 cm×5.0 cm.术中采用带皮瓣的第2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重建缺损,其中全关节移植20指,半关节移植6指.皮瓣切取范围2.0cm×1.5 cm~6.5 cm×6.0 cm.供区21例行截趾,5例行关节融合处理. 结果 术后26指移植关节及皮瓣均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供区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移植骨关节均愈合(骨性愈合时间为6~12周),未出现骨不连及再骨折.移植掌指关节屈曲活动度为30~750,平均45°参照关节总主动活动度/被动活动度评定标准,优8指,良13指,可3指,差2指,优良率80.77%.足供区行走功能无影响. 结论 采用带皮瓣的第2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修复手掌指关节缺损,功能恢复满意,可较好改善掌指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1996年8月至2003年12月我科共收治并指畸形20例,并趾畸形2例,均采取手术矫治,术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先天性并指(趾)2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18个月至12岁,平均6.3岁。双侧并指4例,右侧4例,左侧12例,左足趾并趾1例,右足趾并趾1例。中、环指并指16例,环、小指并指4例,环、小趾并趾1例,拇、示趾并趾1例;完全性并指(趾)19例,其中复杂性并指(趾)8例,不完全性并指3例。手术采用臂丛加基础麻醉或全身麻醉。单纯性并指,于掌背侧设计锯齿形皮瓣,指蹼设计背侧大矩形皮瓣或对偶三角瓣。按设计切开皮瓣,仔细分离软组织,…  相似文献   

13.
趾尖移植再造指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趾或手指的指 (趾 )甲中部以远部分称为指尖。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3月 ,我们行手指指尖再造 11例 ,取得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 :共 11例 11指 ,男 9例 ,女 2例。年龄 2 9~ 15岁 ,平均 19岁。拇指指尖再造 6例 ,手指指尖再造 5例。切取趾尖再造拇、手指指尖 9例 ,切取第 2趾趾尖再造手指指尖 2例。按伤指情况 ,在趾甲中分以远或第 2趾近侧甲襞以远设计带部分末节趾骨的趾甲瓣 ,趾胫侧或第 2趾腓侧保留一舌形瓣在足趾上 ,趾趾尖腓侧或第 2趾趾尖胫侧向近端设计一个三角型皮瓣。趾趾尖切取时 ,先在趾背部解剖趾背静脉 ,向近…  相似文献   

14.
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院自 1993年 8月至 2 0 0 2年 6月外科治疗年龄大于 18岁的法洛四联症 (TOF)患者 72例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72例 ,男 4 7例 ,女 2 5例 ;年龄 18~ 4 4岁 (2 8.0± 4 .6岁 )。全组均有静息下紫绀 ,杵状指趾 , 级以上收缩期杂音 ,2 4例于儿童期喜蹲踞 ,有晕厥史 6例 ,心内膜炎史 3例 ,脑脓肿史 2例 ,曾行 Blalock- Taussig(B- T)分流术2例 ,心功能 (NYHA) 级 4 4例 , 级 2 8例。心电图示 :右心室肥厚、右心房扩大 34例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2例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8例 , 度房室传导阻滞 2例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甲下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10年7月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甲下黑色素瘤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病变指(趾)超关节截指(趾)术;4例行序列截指(趾)术;6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其中5例淋巴转移患者同时行局部淋巴结清扫,并辅以全身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结果 31例中18例获得随访,随访年限3~16年.4例行序列截指(趾)术后随访均未复发;8例行超关节截指(趾)中2例复发;6例行局部病灶切除或扩大切除术中5例复发.侵袭性甲下黑色素瘤患者1年生存率为88.9%(8/9),3年生存率为66.7%(6/9),5年生存率为33.3%(3/9).结论 甲下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具有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治疗应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趾外伤后组织缺损常遗留难以直接缝合的创面 ,为闭合创面可选择趾 (跖 )骨缩短、交腿皮瓣、游离皮瓣移植等方法[1] 。我们应用足部岛状皮瓣 ,修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第一趾 (跖 )骨外露 18例 ,闭合创面以保留第一趾 (跖 )长度 ,获得成功。1 资料与方法  自 2 0 0 1年 2月 - 2 0 0 3年 4月共收治 18例趾外伤后组织缺损患者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6~ 4 6岁。第一足趾由于挤压伤脱套伤近节趾骨外露 9例 ,离断后第一跖趾关节外露4例 ,外伤术后背侧皮肤坏死造成趾骨外露 3例 ,甲瓣术后植皮坏死 2例。采用逆行第一跖背动脉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99年3月~2001年2月应用吻合趾--指血管的甲瓣再造拇指9例,术后全部成活,功能恢复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8~40岁;脱套伤6例,挫灭伤3例。指别:拇指2指,示指3指,中指2指,环、小指各1指。9例均为急诊患者,其中再造近节4指,中节5指。吻合动、静脉比例分别为1:2者5例,1:3者4例。1.2手术方法根据手指软组织缺损程度,设计甲瓣切取的范围。手指以固有动脉和指背静脉为受区血管,,趾以底外侧固有动脉和趾背静脉为供区主要血管。1.2.1足趾切取:先于趾处画出带甲…  相似文献   

18.
甲下黑色素瘤较少见,易误诊误治.英国威尔斯大学医学院1972~1988年455例黑色素瘤中仅遇8例.作者总结17年诊治经验,结合文献,综述易与甲下黑色素瘤混淆甲趾(指)疾病,并提出处理方案,以供参考.作者经验共诊治8例:男5、女3,5例足趾、3例手指;年龄53~76岁.常表现为甲下肿块、指(趾)甲脱落或破坏.3例初始为色素沉着,数月后溃疡形成或疼痛.3例有外伤史,病灶不愈、感染,初诊为化脓性肉芽肿,活检为黑色素瘤.4/8例误诊.作掌指、跖趾和指(趾)节截除治疗.6/8例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19.
本院骨科1982年2月至1986年9月共诊治上皮样骨囊肿10例,皆经手术、病理证实。本组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21~48岁。病史从半年至10年不等.6例有外伤史。全部为工农劳动者。位于指(趾)骨末节骨质内者8例,其中左食指4例,1例合并病理骨  相似文献   

20.
18例血管球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辅助检查和组织学特点 ,以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2~ 2 0 0 2年手术治疗的 18例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血管球瘤中 ,男女比例为 1 6∶1(11∶7) ,平均年龄 (39± 7)岁 ,多发瘤占 11 1% (2 / 18)。 6 1 1%病例 (11/ 18)发生于四肢指 (趾 )甲下或末端 ,88 9%病例 (16 / 18)肿瘤直径小于 10mm。临床误诊率高达 6 1 1% (13/ 18)。B超在除四肢指 (趾 )甲下或末端外血管球瘤中的发现率为 85 7% (6 / 7) ,而X线检查发现率仅 33 3%(4 / 12 )。组织学检查示 2例 (2 / 18)诊断为实性型血管球瘤 ,16例为血管瘤型血管球瘤。 10例行免疫组化检查 ,Vementin均呈阳性。结论对于发生于四肢指 (趾 )甲下或末端以外部位的血管球瘤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诊断较难。手术治疗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