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10例脑神经元移行异常。其中巨脑回畸形1例,脑裂畸形8例,孤立性灰质移位1例。并存其他畸形5例。脑裂畸形8例中1例两侧大脑外侧裂联合,为一种特殊型,2例裂隙仅达白质,属轻型。减薄扫描有助显示裂隙全貌。构成裂隙壁的内折灰质直径在1.5cm 以上,呈团块状者,尽管未伸达室管膜,也应视为脑裂畸形并存灰质移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裂畸形的CT、MRI特征性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脑裂畸形患者的临床CT、MRI的影像学征象.结果 17例脑裂畸形患者的CT、MRI图像表现为自皮质至侧脑室的横跨大脑半球的裂隙,裂隙两旁为内折的灰质;裂隙内侧端多为脑室外壁的幕状突起,闭合型裂隙外侧端呈小喇叭或深脑沟样形态,开放型裂隙内外侧端呈哑铃状.17例脑裂畸形患者中,单侧12例、双侧5例,共有24个裂隙;闭合型12例、开放型5例;合并透明隔缺如10例、灰质异位8例、一侧丘脑和部分基底节缺失2例、多小脑回畸形4例、巨脑回畸形1例、侧脑室三角区白质较少2例、蛛网膜囊肿5例.结论 脑裂畸形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MRI检查能够清楚地显示脑裂畸形的病理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3.
脑裂畸形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脑裂畸形的CT表现,以提高其CT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裂畸形的CT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8个月~29岁,其中10岁以下13例。结果:CT表现为横跨大脑半球的裂隙,其壁为异位灰质。本组单侧者14例,双侧者3例,共20个裂隙,10个为融合型,10个为开放型。12例伴透明隔缺如,伴胼胝体发育异常、广泛性巨脑回各1例,裂隙内端囊样扩张1例。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脑裂畸形及伴发畸形。  相似文献   

4.
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诊断(附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病理改变分析其CT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资料。结果脑裂畸形的CT特征性表现为由灰质相衬的裂隙横跨半球,内达侧脑室,外在脑表面。所衬灰质与大脑皮层连续,CT影像与灰质等密度。开放型脑裂12例,闭合型脑裂2例,合并其他脑先天畸形6例。孤立性灰质异位的CT特征表现为室管膜下及半卵圆中心大小不等灰质密度结节。结论CT能良好显示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病理解剖特征。  相似文献   

5.
脑裂畸形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裂畸形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裂畸形的MRI表现特征与鉴别诊断。结果本组21例患者,其中Ⅰ型12例,Ⅱ型9例。MRI特征性表现为由灰质相衬的裂隙横跨半球。绝大多数病例有不对称性侧脑室扩大(19例)。裂隙多位于中央前、后回附近。有20例伴发透明隔缺如、灰质异位等其它脑发育异常。结论脑裂畸形的MR表现具有特征性,能良好显示脑裂畸形的病理解剖特征,是脑裂畸形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表现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近两年经本院确诊的3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病例的临床和CT资料,总结各类病变的CT表现特征。结果:30例中,灰质异位8例,脑裂畸形6例(其中5例伴多小脑回或巨脑回畸形,所有病例均伴透明隔缺如),多小脑回畸形或巨脑回20例(其中5例伴脑裂畸形),单侧巨脑畸形1例。灰质异位表现为白质内团块状、室管膜下结节状或条带状灰质密度灶;脑裂畸形表现为从侧脑室壁到脑表面贯穿大脑半球的裂隙,表面覆盖灰质,可分为开唇型和闭唇型;多小脑回或巨脑回表现为广泛或局限性的皮质增厚,边缘呈波浪状,灰白质交界光滑,脑沟浅,白质减少;单侧巨脑畸形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及颅腔增大。结论:CT能够良好显示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病理特征,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诊断胡东劲严建春脑神经元移行异常包括脑裂畸形、灰质异位、无脑回畸形、巨脑回畸形及多小脑回畸形〔1〕。本文报道5例,对其CT特征进一步探讨。1资料和方法本组5例,脑裂畸形3例,孤立性灰质异位2例,脑裂畸形中有1例并存灰质异位。男2...  相似文献   

8.
脑裂畸形的CT,MRI诊断(附2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结合脑裂畸形的病理改变分析其CT、MRI表现特点,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4例脑裂畸形资料,其中CT20例,MRI4例。结果:CT、MRI上特征性表现为由灰质相衬的裂隙横跨半球,内达侧室,外达脑表面。裂隙内端多数有侧室外壁的憩室状突起,外端脑表面开口处均有楔形或扇形扩大。所衬灰质与大脑皮层连续,CT上与皮层等MRI能良好显示脑裂畸形的病理解剖特征,且MRI优  相似文献   

9.
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各种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特征。方法分析5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表现,总结MRI影像特征。结果灰质异位23例,脑裂畸形12例,多小脑回9例,巨脑回5例,无脑回1例。脑灰质异位MR表现为皮质下,白质区,侧脑室室管膜下结节状、团块状或带状病灶,在所有序列上与正常脑灰质信号相同。脑裂畸形表现为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边缘衬有灰质。多小脑回畸形表现为脑回增多、细小而浅。巨脑回畸形表现为脑回增宽,灰质增厚,白质变薄。无脑回畸形表现为大脑半球呈肾形,正常脑沟和脑回消失,皮质增厚,白质变薄。结论MRI是诊断神经元移行异常的最佳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12—2006-06我院19例经CT诊断的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表现特征。结果:19例中,灰质异位7例,CT表现为白质内结节样、块样或带样的异位灰质灶;脑裂畸形8例,CT表现为横贯大脑半球内衬有皮质的裂隙;巨脑回畸形3例。CT表现为脑回变宽变平、脑皮层增厚、脑白质减少;无脑回畸形1例。CT表现为脑表面光滑、脑回脑沟消失。结论:神经元移行异常为先天性畸形。CT有特征表现能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闭唇型脑裂畸形的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闭唇型脑裂畸形的MR表现。结果:15例闭唇型脑裂畸形中13例为双侧脑裂畸形,位于额叶11例,顶叶2例。2例为单侧脑裂畸形,分别位于额叶、顶叶区域。T1WI呈条状低信号影,T2WI呈条状高信号裂隙,裂隙边缘见脑回状灰质信号,增强扫描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强化灶。11例侧脑室轻度扩大,裂隙连接侧脑室体部,体部边缘见三角形及尖角状突出,2例侧脑室边缘见团块状突起。结论:闭唇型脑裂畸形的MR表现具有特征性,MR在闭唇型脑裂畸形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磁共振3D-FSPGR(fast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序列结合多平面重组分析对神经元移行异常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采集常规SET1WI、FSET2WI和针对脑组织解剖的3D-FSPGR T1WI序列图像及多平面重组(MPR)。结果 3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最终诊断包括15例多小脑回畸形、5例巨脑回畸形、1例无/巨脑回畸形、6例灰质异位以及3例脑裂畸形。单纯常规MRI诊断了21例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9例不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在常规MRI上不能诊断,包括4例多小脑回畸形、4例室管膜下灰质异位及1例脑裂畸形合并有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多小脑回畸形常规MR表现为局限性脑皮层欠自然,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局限性脑皮质增厚并浅小脑沟。室管膜下灰质异位常规MRI表现侧脑室形态欠自然,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侧脑室体后部旁、前角室管膜下类圆形灰质结节信号影。脑裂畸形合并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常规MRI表现为仅有脑裂畸形,而在3DFSPGR上表现为除脑裂畸形外,还有局限性脑灰白质分界欠清。结论 3D-FSPGR序列可以更好地显示不典型神经元移行异常的解剖结构,帮助其诊断和分类。  相似文献   

13.
脑裂畸形的MR影像征象分析(附3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裂畸形的MR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脑裂畸形的MR表现。结果:本组32例,共42例裂隙,融合型29侧,分离型13例,其MR影像表现为横贯一侧或双侧大脑半球并衬有灰质的裂隙,裂隙外侧端脑表面常见楔形缺损(36/42),其位置大多数在大脑半球凸面中部三分之一(29/42),裂隙内侧端脑室缘呈幕状突起(19/42)或突向脑室腔的灰质块(15/42),裂隙常与侧裂池相连(26/42),二者位置关系呈直线裂,直角型及锐角型三种类型,直角型最常见。绝大多数病例侧脑室扩大(29/32),其中17例对称性扩大。12例美丽 灶侧脑室扩大更明显,合并透明隔缺如28例,灰质异位11例,多微小脑回7例,结论:脑裂畸形的MR影像征象具有特征性,目前是诊断脑裂畸形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脑裂畸形的CT、MRI诊断价值(附1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脑裂畸形的CT和MRI表现特点并比较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例脑裂畸形的CT、MRI资料,其中CT检查15例,MRI5例;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10岁以下14例,11-38岁5例。结果:CT、MRI特征性表现为病侧大脑半球内自皮质到侧脑室的横跨裂隙,裂隙两旁为内折的灰质,在CT上与皮质呈等密度,MRI在T1、T2加权像上与皮质呈等信号。裂隙内端多数有侧室外侧壁的憩室状突起,外端表面开口处均有楔形或扇形扩大。根据裂隙能否被肉眼看出可分为:(1)融合型:特点为裂隙前后的灰质层相贴或融合,裂隙关闭;(2)分离型:特点为内折皮层分离,形成较大的裂隙与脑室相通。5例裂隙附近脑皮质有多微小脑回,2例有巨脑回,11例合并透明隔缺如,1例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结论:脑裂畸形的CT和MRI有特征表现,而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脑裂畸形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21例脑裂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双侧脑裂畸形5例,单侧脑裂畸形16例。CT能够发现脑表面和侧脑室之间的异常裂隙,大脑皮层内折至室管膜下是该病的鉴别诊断要点,裂隙内端脑室憩室状改变及裂隙外端蛛网膜下腔局限性扩大对判断裂隙存在有帮助。CT表现的类型与临床症状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裂畸形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脑裂畸形的CT及MRI资料,单纯CT检查15例,MRI4例,CT MRI5例.结果:本组融合型9例,分离型15例,单侧18例,双侧6例.特征性表现为灰质内衬横跨大脑半球的裂隙,外端增宽呈喇叭状与蛛网膜下腔连接;内端多与侧脑室外壁局限性峰状突起相连.结论:CT和MRI能清晰显示脑裂畸形的病理特征,检查时应首选CT,必要时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7.
分析脑裂畸形CT表现的特点。材料和方法:搜集经CT检查发现的脑裂畸形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儿童16例,年龄从6个月~10岁,平均2.9岁;成人2例,分别为33岁和45岁。结果:本组中单侧性脑裂畸形13例,占722%;双侧性5例,占27.8%;单侧性更多见。脑裂畸形分闭唇型和开唇型两种。在13例单侧性脑裂畸形中闭唇型(9/13,692%)更多见;而在5例双侧性中开唇型(9/10,90%)占优势。在18例脑裂畸形中共有23个脑裂,其中开唇型(13/23,56.5%)稍多于闭唇型(10/23,43.5%)。结论:CT不仅能正确地诊断脑裂畸形,而且可对其分型、指出病变的严重程度、估计脑裂畸形患者的预后,对优生学也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儿童脑裂畸形的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裂畸形是先天性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一种常见类型,以横贯大脑半球并衬有灰质的裂隙为特征。笔者回顾分析1994-10~2003-12月资料完整的脑裂畸形43例,对其临床表现及CT特点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43例中男26例,女17例,就诊年龄最小3月,最大12岁;首发症状年龄最小1月,最大10岁,<1岁4例,1~5岁20例,6~10岁14例,10岁以上5例;至确诊前病程最短时间为1d,最长为11年。主要临床表现有:抽搐31例,运动障碍29例,其中单一肢体运动障碍6例、偏侧肢体运动障碍11例、四肢运动障碍12例,感觉障碍3例,言语障碍9例,韦氏智力测量智力低下13例;头小4例,头大3…  相似文献   

19.
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表现,提高对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8例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病人的临床和CT资料。15例做了平扫,3例平扫后做增强扫描。结果:无脑回畸形和/或巨脑回畸形4例,其主要CT表现为整个脑表面光滑或部分区域光滑、平坦,脑回、脑沟消失,脑皮层增厚,脑白质减少。脑裂畸形11例,CT表现为大脑内出现横贯的裂隙,其壁由异位灰质组成,裂隙壁可以是融合型(Ⅰ型)或者是分离型(Ⅱ型)。灰质异位3例,CT表现为室管膜下或半卵园中心结节状或团块影,密度与脑灰质相似。本病以儿童多见,平均年龄12.5岁。临床上常表现为顽固性癫痫。结论:脑神经元移行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元迁移畸形,通过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各种CT征象分析,对于临床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分离型脑裂畸形与先天性脑穿通畸形囊肿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提高CT对分离型脑裂畸形与先天性脑穿通畸形囊肿的鉴别能力。材料与方法:搜集36例具有大脑半球低密度灶与侧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相通CT征象,临床资料符合先天性脑发育畸形者。依据畸形的发病机制分析其影像特征,以病灶边缘有带状灰质密度衬边为确诊脑裂畸形的依据,鉴别分离型脑裂畸形与脑穿通畸形囊肿。结果:脑裂畸形10例;脑穿通畸形囊肿26例。分析病灶形态发现脑裂畸形与脑穿通畸形囊肿有特征性差异,前者病灶形态为两边内凹的双抛形,最窄处离开脑腔、室端;而后者为球形或扇形,最窄处位于脑腔、室端。前者多伴发其他畸形(主要为透明隔缺如),后者均为单一畸形。结论:分离型脑裂畸形与先天性脑穿通畸形囊肿的病灶形态具有特征性差异,有助于避免当灰质衬边带影显示不清时可能导致的误诊。另外,由于脑裂畸形在胚胎期发生较脑穿通畸形囊肿早,因此畸形较严重,且伴发其他畸形的可能性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