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炎痛片致过敏性药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32岁。因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于2006—08—24就诊,给予消炎痛片25mg口服,3次/d,服药后2h颈面部开始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并迅速向躯干部蔓延,呈散在性分布,皮疹融合形成弥漫性红斑.皮肤瘙痒严重。即刻来我院就诊,经皮肤科医生检查诊断为过敏性药疹。立即停药,随给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维生素C注射液1.0g、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并口服扑尔敏片8mg,3次/d。用药2h后自觉症状好转,皮疹的颜色变淡,并于3d后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2.
对链霉素致大泡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0岁。因低热、左侧胸痛10d于当地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给予鱼腥草、链霉素治疗,10min后患者觉周身燥热,皮肤痛痒,上腹烧灼感,寒战,高热,T39.5℃,考虑鱼腥草过敏,停用并给予地塞米松10mg后来我院。既往无任何用药史,无食物过敏史,其子有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 女,18岁.全身起红斑大水疱1周伴高热,于2000-07-05T13-30急诊入院.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在当地县医院诊断为急性咽喉炎,给予黄藤素片2片,3次/d,口服,次日发现面部起红斑、丘疹痒痛、灼痛明显,皮损渐渐扩大至全身躯干、四肢,形成大面积红斑大疱性皮损及泛发性分布,大量渗出液,每天高热39.5~40℃,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用青霉素、地塞米松、环丙沙星、抗过敏给予赛庚啶无好转,随之发展至口腔、外阴、肛门糜烂,频发呕吐,呕吐物中混有大量鲜血,胃液中有大量大片状及手指大小条状胃肠粘膜.患者病情很严重,处于休克状态,急诊收入院抢救治疗.患者既往无遗传病史,无特殊传染病史,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9℃,P100次/min,R30次/min,BP70/40 mmHg.一般情况极差,心肺未见异常,肠鸣音活跃,神志不清楚,不能对答,双眼活动受限,对光反射不灵敏.双肘关节、双膝关节以下皮肤可见大小不等散在性分布的红斑、瘀斑、瘀点,皮疹间可见少许点状正常皮肤,躯干及其余部位皮肤弥漫性潮红、糜烂,其上有多个3 cm×5 cm~15 cm×15 cm大小的松弛性水疱,Nikolsky征( )多数水疱融合成大片状形如浅Ⅱ°烧伤样皮损,皮损大面积糜烂,大量渗出液与衣服粘连,面部皮肤高度红肿,水肿面与鼻梁平行,双眼结膜见充血,炎性分泌物渗出,睁眼受限,眼裂消失,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膜状,视物不清,用剪刀剪开膜后方能视物,口腔、阴道口、大小阴唇、肛门大片状糜烂渗出.实验室检查:Hb98 g/L,WBC1.5×109/L,N0.54,L0.37.肝功:AST81 U/L,ALT217 U/L,TP 57g/L,ALB24 g/L,血Cl-83.3 mmol/L,血Na 121.1 mmol/L,血K 2.4 mmol/L,总钙1.6 mmol/L,离子钙1.0 mmol/L,渗透压273 mmol/L.肾功、大小便常规均异常.治疗经过:抗休克抗过敏,纠正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甲强龙240 mg/d×6,静脉滴注,小剂量冲击治疗至病情好转稳定后递减量,盐酸洛美沙星0.4/d,静脉滴注,西替利嗪片10 g,1次/d;赛庚啶片2 mg,2次/d;非那根注射液25 mg肌注,每晚1次,纠正低蛋白血症静脉给予20%人体白蛋白50 ml,1次/d,共计13 d.全身皮扶损害按烧伤患者护理常规护理,房间及用品严格消毒,换药严格无菌操作,38 d后皮肤全部好转,渐达到正常,肝肾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男,55岁。主因左侧肢体麻木,活动障碍1d,以脑梗塞入院。既往有冠心病病史6a。对解热、镇痛药类药物过敏。患于入院第10天突感胸痛、胸闷、大汗,急查心电图示V2-6ST段下移,T波倒置,考虑心绞痛,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不除外。立即给予吸氧、硝酸甘油静点,罂粟碱30mg肌肉注射,数分钟后症状缓解。30min后患自觉颈、胸部皮肤不适、瘙痒感。 相似文献
5.
6.
对罂粟碱致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5岁。主因左侧肢体麻木、活动障碍3d,以脑出血人院。既往有冠心病史5a。对安痛定、巴比妥类药物过敏。患者于入院第20天突感左上腹疼痛,伴胸闷、大汗、精神紧张,急查心电图示V2-6ST段下移,T波倒置,考虑心绞痛,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不除外。立即给予吸氧、硝酸甘油静脉点滴,罂粟碱30mg肌肉注射,数分钟后症状缓解。30min后患者自觉颈、胸部皮肤不适,瘙痒感,并可见片状暗红色斑块,给予氟美松肌肉注射,瘙痒症状好转,但色斑逐渐增多,延及全身,以前胸、双腋下、腹股沟为甚,融合成片。 相似文献
7.
8.
对消炎痛栓诱发过敏性哮喘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3岁。主因低热、咳嗽、咳痰2个月,加重伴喘憋0.5 d于2007-03-31T 01:00急诊入院。诊断为:(1)肺部感染;(2)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查体:T 38.3℃,P 141次/m in,R 25次/m in,BP 120/80 mm Hg。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左肺干鸣音及双肺下部散在湿性口罗音。胸片示肺纹理增多,双侧肺门结构紊乱,考虑肺部感染。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大致正常心电图。血常规示:W BC 17.91×109/L,N 0.787。于2007-04-01T 16:30测T 38.5℃,遵医嘱给予消炎痛栓25 m g纳肛,16:50患者出现胸闷、大汗、呼吸困难、喘憋,呈端坐位。查体:HR 126次/m in,R36次/m in,BP 110/60 mm Hg,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喘鸣音。急查血常规示:W BC 21.21×109/L,中性粒细胞正常。考虑由消炎痛栓所致过敏性哮喘。立即给予吸氧,5%葡萄糖250m l加氨茶碱250 m g、地塞米松3 m g及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加氢化考的松100 m g静点,并给予西... 相似文献
9.
1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主要为药物的变态反应所致,又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性药疹(Lyell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少见,但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可因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或肝肾功能障碍而死亡,病死率约25%~50%。2004年2月我科收治1例药物过敏而导致该症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氨苄青霉素致药疹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近几年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药疹5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8~65岁;36例发生在用药过程中,14例发生在停药之后,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氨苄青霉素应用史,符合变态反应机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左氧氟沙星致大疱疹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病例报告 女,23岁.因双上肺结核于2005-05-28在我科住院治疗.患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科后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0.3 g+5%葡萄糖250 ml静滴,1次/d.治疗初始3 d无明显不适,第4天自觉全身不适,四肢及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灼烧样红斑,色深红,直径1~4 cm,皮疹中心部分形成水疱和大疱,疱液为浆液性,伴有局部疼痛,以双下肢为甚.立即给予抗过敏、抗感染治疗:5%葡萄糖250 ml+氟美松20 mg静滴,10%葡萄糖250 ml+10%葡萄糖酸钙20 ml静滴,0.9%生理盐水250 ml+维生素C 2 g静滴,同时抽出疱内液体,并给予美宝湿润烧伤膏外涂,纱布包扎,隔日换药1次.8 d后疱疹结痂痊愈. 相似文献
12.
13.
1 病例 患者,男,28岁。因松果体瘤术后10年,反复肢体抖动6年入院。诊为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并诉对“磺胺、去痛片”过敏。入院后因时有情绪激动及睡眠差,予苯巴比妥60mg口服3/日。入院次日晚患者出现四肢红色斑疹,立即停苯巴比妥口服,并予异丙嗪25mg肌注,无好转,斑疹面积逐渐增大。查体:T38.7℃,P86次/分,BP120/80mmHg,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 女,45岁.因双下肢红斑、肿胀、大疱、疼痛4 d余,渐波及双上肢3 d,于2004-10-11在我科住院治疗.患4 d前因乘车服用晕动片80 mg,服药数分钟后出现双足背疼痛,迅速波及双下肢,并在其上逐渐出现红斑及松弛性大疱,曾自购抗过敏药(具体不详)口服效果欠佳,皮损于第2天波及双上肢,遂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不详),给予氨苄青霉素、地塞米松(具体剂量不详)等治疗,逐渐加重,于2004-10-11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收住.发病前1个月内无其他用药史.本次发病以来无头疼、乏力,无呼吸困难,夜间疼痛影响睡眠,精神差,饮食可,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痨药物引起药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86例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痨药物所致皮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痨药物所致药疹的皮疹类型以麻疹样药疹及猩红热样药疹多见。致敏药物中以利福平最多见,乙胺丁醇、氧氟沙星最少。皮疹在诊疗后3~12 d消退,平均7 d。本组病例经积极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抗痨药物引起的药疹,是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停药,并积极治疗,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药疹是药物过敏反应中最常见的表现.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又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其起病急、皮肤损伤重且广泛.如治疗护理不及时,易死于感染等并发症.有效的护理是治疗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大片表皮炎症、红斑、水疱、继之松解坏死和剥脱的一组症候群。该病起病急、发展快,可损害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严重者可因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18.
1例青霉素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是药疹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此病虽不常见,但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34%-40%)[1]。2001年12月,我院曾收治1例因静脉输注青霉素而引发该病病人,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患儿男,1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阿莫西林,每粒0.25g,共服用4粒,分3次服完。患儿第二次服药后双下肢出现红色斑丘疹,接着全身出现皮疹,且皮疹增多,体温升高。考虑“药疹”于1999-12-07收住院。住院后立即停用阿莫西林。患儿体温逐渐升高达40℃,全身皮疹颜色变深,胸、腹及四肢内侧弥漫潮红,呈暗红色或紫褐色,上有大、小水疱,部分融合,疱液混浊,疱壁薄而松弛,还有片状糜烂。部分皮肤表皮脱落,裸露红色水肿湿润面,似烫伤。经院内会诊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考虑由阿莫西林所致,停用青霉素类药物。立即予以氢化可的松5~10mg/(kg·d)及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