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劳死"是现代社会产生的一种特殊职业病.知识分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普通员工为中国"过劳死"的"优势"群体.长期的"五不一干"即"不看病,不检查,不休假,不疗养,睡不足,带病干"是形成过劳死的主观原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树立"治未病"理念是防治"过劳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气候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初入秋令,天气仍然很热,但晚间已逐渐凉爽,日夜温差较大,所以有"立秋早晚凉"之说.秋分以后,云淡天高,凉风习习,晴多雨少.这一气候特点,人们常常用"秋高气爽"来形容.此时瓜果谷物成熟收获,树木花草渐渐凋谢.晚秋则初霜降临晨间,气候逐渐转冷.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从"夏长"到"秋收"是自然阴阳的变化,而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由"长"到"收"改变.  相似文献   

3.
弈棋趣话     
范士忠 《养生月刊》2010,31(6):570-571
弈棋,是一种高级娱乐.象棋红子,小小棋盘,楚河汉界,红黑对峙,风云莫测,寓存亡进退之理、阴阳消长之妙.围绕象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棋文化,它给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古今人们"爱棋及言",常把象棋语言移植于生活之中.如比喻注定失败的局面为"死棋";比喻要顾全大局和整个密不可分的称"一盘棋";还有"马后炮"、"棋逢对手"、"举棋不定"、"星岁棋布"、"丢车马保将帅"、"横错一步.满盘皆输"等等.类此带有"棋"的词语,还常被运用于文学、影视、戏剧中.  相似文献   

4.
石斛与铁皮石斛关系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历代"本草"有关"石斛"基原、产地与质量和性状描述的考证,根据"石斛生六安、温台为上""味甘,平……""股短""细实"或"中实"等稳定的产地分布与性状描述,认为历代"本草"所指的优质"石斛"主要指石斛属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D.officinale)"与"霍山石斛D.houshanense"。针对铁皮石斛曾使用的D.candidum,D.officinale,D.catenatum 3个拉丁学名,通过名实考证,其学名应为D.catenatum,D.officinale为其后出同名,考虑到D.officinale已被广泛使用并约定成俗,建议将其作为保留名,并以"铁皮石斛"作为中文的通用名称。  相似文献   

5.
人们最熟知的中成药,莫过于六味地黄丸了.不过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似乎是"补肾"的专用药,有点中国"伟哥"的意思.其实,六味地黄丸不仅仅是"补肾精"的"圣药",同时也是"治虚热"的特效药.只要有"虚热"症状的患者,无论你是糖尿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肾炎还是更年期综合征,均可放心服用.  相似文献   

6.
识"毒"浅析     
中医学的"毒"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具有多重含义.①"毒"是一种致病因素.②"毒"是一种病理产物,包括六淫化毒和内生毒邪.③药物药毒.④病名病证之毒,包括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⑤治疗.学习中医,必须辨清"毒"之含义,领会其实质.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干预亚健康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健康理念,赋予了"亚健康状态"的新思维.无器质性病变、动态的、明显的"六高一低"的发展趋势是"亚健康状态"的特点.中医"上工治未病"思想与现代亚健康新思维十分契合,中医"治未病"之"善诊"三法和"善治"五法,体现了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医"急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急症"的初始义是外伤的"疾",经同声引申为"急"、"极"等义."急"谓病情紧急;"极"是指出现的紧急症候群.又从"极"字近义引申为"终","终症"是指急症中的不治之症或死症.另外,中医的"病"是由"疾"发展而成的危候,在观念上同样属于急症范畴.中医"急症"是以"急"字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9.
李宝生 《北京中医药》2006,25(6):356-357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学中"睑废"、"视歧"、"大气下陷"、"痿证"范畴.笔者在临床中以脏腑辨证方法治疗本病128例,收效良好.治疗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介了汤颂延的生平.汤氏头针疗法为上一世纪70年代汤颂延在焦氏头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而成.其吸取了祖国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古天文学中的"盖天说"、微针系统诊疗法、方氏头皮针、高丽手指针中的有关内容.汤氏认为头部映射区中存有"微经络系统".世传"汤氏头针意象图"颠倒了上肢前区拇指和下肢前、后区大趾方向的前后."眶横径"系由"目寸"变化而来.阴阳点位于百会穴之前,非百会穴.风区和静区原为汤氏经验穴.世传本之"血线"系"血压区"误,且无活血化瘀之功.汤氏头针疗法采用细短毫针,多针轻刺,长时间留针."得气"与疗效之优劣成正比.应用时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辨证论治.扶正培元在治疗中有较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文中分析了<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内涵,认为"治未病"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治未病"是指治疗疾病的早期状态.广义"治未病"主要包括治其未生.防患未然;治其未成,防微杜渐;治其未传,防护于先;治其未发,把握时机;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用药精当,勿使过用."亚健康"同狭义"未病"相类似.就"治未病"理论对亚健康防治的指导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串雅"命名     
清代赵学敏有记载走方医术的专书<串雅>.考其命名之义,是说走方医术合乎规范,以"串"表示走方医术,以"雅"明其合乎规范.先说"雅"."雅"有"正"义.  相似文献   

13.
好端端一个人生了病,那就是"人"与"病"两者.而中医却无中生有,偏偏掐出一个多余、疣赘第3者的"证",真是无事生非,自找麻烦,多此一举.其实中医的"证",是客观存在的,并非臆测想象得之的.世间事物一失正常运转时,就是"病",而必有"证"比"病"还领先出现.且看北宋·苏老泉(1009-1066年)文章<辨奸论>中的"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即可作证.这里也有三者鼎立,气候环境等于"人",一也;月晕、础润等于"证"二也;风、雨等于"病"三也.又如<左传·庄公十九年>的"妖由人兴".妖是"病","人兴"是"证".人兴现代语为人为的,没有"人为"的决不有"妖"的出现.那么进一步言,你要治妖的着手,就要找到作出"人为"的人去处理它.你不处理这个造祸者的"人为",永远也无法消灭这个"妖".  相似文献   

14.
老子"三生万物"的宇宙演化命题,反映着广泛存在的宇宙演化思维模型,并可用精确的数学三角式分布来表达.它表明,同源演化的物质,在"空位"中演化."空位"分布具有严格的规定:它只能有一个"中空位";任何对立分布的"空位"偶对,都以"中空位"为轴心依次向外排列;任何对立存在的"空位"偶对,均与"中空位"构成精确的"三角式"分布关系.理论上推导同源演化的物质系所需要的"空位"均是奇数.物质在"空位"中演化,由于量变、质变、融合或演替,可以是奇数,也可以是偶数,也可以是无.但总以奇数表达其质.人体器官分布,以及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定律证明了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5.
介绍许小凤教授从"经间期"论治子宫腺肌病的经验.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首先提出"经间期"的概念,认为"经间期"在整个女性月经周期中具有重要地位.夏教授在治疗子宫腺肌病时多运用"补肾调周法",且重视经前期的治疗.许小凤教授秉承夏教授的学术思想,在此基础上尤其注重"经间期"的顺利转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中药微量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为盆腔内生殖器管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等炎症性病变的总称.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属中医"带下"、"月经不调"、"腹痛"、" 瘕"等范畴.慢性盆腔炎多为冲任瘀血证,往往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笔者采用中药微量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或"肩关节周围组织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肩关节及其周围肌肉疼痛、无力、关节活动障碍等.其中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具有持久性,夜间加重,影响睡眠.此病多发生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故本病在中医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等.本科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治疗本病16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素问》"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论述与脏腑理论相悖,各种解释都无法取得突破.现从语史学、文字学角度出发,考证"取决"一词的出现的时间,发现与<黄帝内经>成书时间不符,提示问题出在"取决"二字上.通过字形对比认为"决"乃"液"之误.此一观点,与经义、语法、医理、临床诸方面均契合.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属于中医"积证"、"积聚"、"痰浊"、"肥气"等范畴.目前,西医尚无疗效显著的治疗药物,而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具有疗效稳定、持久、不良反应少等优势.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胡玉芬 《养生月刊》2012,33(5):430-431
养生方法多种多样,选对时机可以事半功倍.一天中,从早晨、上午、下午、傍晚到夜晚,分别应该遵循"慢"、"动"、"润"、"暖"、"松"这五字养生诀. 早晨慢养生:慢起床,慢排尿 早晨养生的诀窍就在于慢.慢起床要做到三个三分钟.在平仰卧的状态下,睁大双眼,适应由睡至醒的交替过程,这时可将手掌搓热后"干洗脸"1分钟.然后,慢慢坐起来,呈半卧位,用手指梳头100下,持续2~3分钟.再将双脚移至床沿,静坐2~3分钟.这个期间缓慢练习深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