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洪  袁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430-2431,2433
目的探寻聚合酶联反应(PCR)检测技术在幽门螺杆菌(H .pylori ,Hp)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该院消化内科疑是患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或胃窦炎、胃癌患者于胃镜下取其病变部位组织标本,进行 Hp分离培养、PCR体外扩增,患者同时做尿素酶试验、血清学抗体检查,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70份病例标本中,分离培养67例、尿素酶试验82例、Hp抗体检查152例、PCR扩增144例阳性.阳性率分别为39.4%、48.2%、89.5%、84.7%.以细菌培养为金标准,则尿素酶试验、抗体检查、PCR灵敏度分别为88.1%、89.5%、98.5%,特异性分别为94.6%、77.4%、81.7%.这4种检测方法中,灵敏度最高的为PCR基因扩增法,其次为抗体检查和尿素酶试验;特异性最高的为尿素酶试验,其次为PCR扩增和抗体检查.结论 PCR试验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可以用作Hp感染的确诊、基因分型、流行病学调查、微量取材等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分析血流感染细菌菌谱中的应用,为血液病患儿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从西安市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收集80例疑似血流感染患儿的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培养,同时扩增并测序细菌16SrDNA,对血培养和PCR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0例血液标本中7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8.8%;PCR检测出16例阳性,阳性率为2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5);在16例PCR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占68.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占31.3%(5/16)],革兰阴性菌占31.3%,以非发酵菌为主[占18.7%(3/16)]。结论 16SrDNA-PCR结合测序的方法可以很好地鉴定血流感染病原菌,可作为一种新的流行病学方法在临床应用;血液病儿童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尤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  相似文献   

3.
胃冲洗液涂片与组织切片对比检测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胃冲洗液涂片检查与组织切片检查幽门螺杆菌(Hp)的阳性率.方法 对胃炎患者作组织活检的同时,吸取冲洗液涂片,并且用硝酸银法染色,油镜下观察Hp形态.结果 涂片中Hp阳性率为51.16%,组织切片阳性率为36.05%,各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中性白细胞与不含中性白细胞的Hp阳性情况经U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涂片检查Hp阳性率明显高于组织切片阳性率,建议在取活检的同时作涂片检查,防止Hp漏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荧光PCR熔解曲线方法直接检测临床样本中幽门螺杆菌(Hp)对克拉霉素耐药基因,了解上海地区Hp耐克拉霉素基因的分布特征,并为临床快速检测Hp对克拉霉素耐药性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9-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就诊并接受胃镜检查的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阳性患者的胃黏膜组织标本80份,使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直接检测黏膜样本中Hp种特异性23S rRNA的区域并对扩增的核酸进行荧光标记,通过检测荧光变化绘制其熔解曲线,以确定Hp的23S rRNA突变情况;采用DNA测序技术直接检测标本中Hp克拉霉素23S rRNA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Kappa检验统计学比较。结果 80份胃黏膜组织标本使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共检测69份Hp阳性,11份Hp阴性,阳性率为86.2%。在69份Hp阳性标本中24份标本存在23SrRNA第2142或2143位点的变异,突变率34.8%。使用DNA测序法共检测出64份Hp阳性,阳性率为80.0%。其中23例患者的标本检测到23S rDNA耐药基因的突变,突变率35.9%。两种方法检测Hp耐药基因突变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分别为87.0%、95.1%和92.2%,Kappa系数为0.829,两者一致性较好。结论上海地区克拉霉素耐药Hp菌株基因型以23S rRNA基因的A2143G突变占主导。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可直接检测胃黏膜活检组织中Hp及其23S rRNA突变基因,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oipA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活检胃组织标本360份,对组织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和部分阴性的活检标本进行 Hp分离培养,分离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尿素酶实验和16SrRNA PCR鉴定后, PCR扩增其oipA和 cagA基因,测序分析oipA信号区的开关状态,分析功能性 oipA与临床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组织标本分离培养获得106株 Hp,其中72株 cagA基因阳性,87株oipA信号区基因阳性,经测序分析80株 oipA基因信号区呈开放状态,1株oipA基因信号区呈关闭状态,6株开关状态不能确定;在溃疡和萎缩性胃炎中,功能性 oipA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 cagA。结论功能性oipA与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eterium tuberculosis,MTB)在临床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临床确诊的144例结核病(tuberculosis,TB)患者,对其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同时采用组织切片抗酸染色及FQ-PCR技术检测MTB-DNA,并对这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在144例临床诊断TB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中,FQ-PCR法检测MTB阳性68例,阳性率为47.22%,抗酸染色法检测阳性22例,阳性率为15.28%,组织病理学法检测阳性74例,阳性率为51.39%,三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Q-PCR法对肺活检标本、肺叶切除标本和胸膜活检标本MTB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组织病理学法和抗酸染色法;对淋巴结活检标本和其他组织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抗酸染色法,但低于组织病理学法。结论 FQ-PCR技术简便、快捷,敏感性明显好于传统抗酸染色法,可作为TB分子病理诊断的重要检测方法,为组织病理学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舟山群岛渔民胃镜检查患者分离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对Hp克拉霉素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进行研究,指导合理使用克拉霉素治疗Hp。方法:取188份胃镜活检标本,Hp培养后对188株Hp临床分离株采用E-test法行克拉霉素药敏试验。对17株克拉霉素耐药和3株敏感的Hp23SrRNA全基因序列和3株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胃炎患者Hp培养阳性率为26.5%(27/102),溃疡患者培养阳性率为48.7%(38/78),胃癌患者培养阳性率为25.0%(2/8),溃疡患者Hp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炎患者和胃癌患者。67例Hp菌株克拉霉素耐药23株,占34.3%(23/67),敏感株44株,占65.7%(44/67)。胃炎患者、溃疡患者和胃癌患者克拉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9.6%(8/27)、36.8%(14/38)和50.0%(1/2)。17株克拉霉素耐药Hp菌株2143位点A>G突变率为29.4%,2182位点C>T突变率为11.8%;新的突变点C588U在6株耐药株中出现,而且该6株菌未见其他已知突变。结论:舟山群岛渔民溃疡患者Hp培养阳性率和克拉霉素耐药率明显高于胃炎患者。本地区分离的克拉...  相似文献   

8.
2007-2008年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了解2007-2008年春夏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7年4-8月及2008年5-9月收集2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共356份,其中咽拭子255份(包括10份重症患儿标本),疱疹液标本101份.将所有标本接种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阳性的毒株用RT-PCR进行鉴定;对10份重症患儿标本除病毒分离外,还直接进行RT-PCR检测病毒核酸.结果 256例被检测患儿中188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3.4%.356份标本中共分离到239株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7.1%.其中疱疹液标本分离阳性率为75.2%(76/101),咽拭子标本分离阳性率63.9%(163/255),但两种标本接种细胞后出现病变的速度没有差别.重症患儿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50%(5/10).2007年的45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均为阳性,分型PCR显示,其中CA16占95.6%(43/45),EV71占4.4%(2/45);而2008年的143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142例为阳性,PCR分型显示,EV71占82.4%(117/142),CA16占16.8%(24/142).10份重症患儿标本直接分型检测结果均为EV71.结论 北京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AV16为主,2007年与2008年流行的优势型别不同,2007年主要为CA16,而2008年主要为EV71.本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均为EV71.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了解2007-2008年春夏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7年4-8月及2008年5-9月收集2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共356份,其中咽拭子255份(包括10份重症患儿标本),疱疹液标本101份.将所有标本接种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阳性的毒株用RT-PCR进行鉴定;对10份重症患儿标本除病毒分离外,还直接进行RT-PCR检测病毒核酸.结果 256例被检测患儿中188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3.4%.356份标本中共分离到239株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7.1%.其中疱疹液标本分离阳性率为75.2%(76/101),咽拭子标本分离阳性率63.9%(163/255),但两种标本接种细胞后出现病变的速度没有差别.重症患儿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50%(5/10).2007年的45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均为阳性,分型PCR显示,其中CA16占95.6%(43/45),EV71占4.4%(2/45);而2008年的143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142例为阳性,PCR分型显示,EV71占82.4%(117/142),CA16占16.8%(24/142).10份重症患儿标本直接分型检测结果均为EV71.结论 北京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AV16为主,2007年与2008年流行的优势型别不同,2007年主要为CA16,而2008年主要为EV71.本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均为EV71.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2131例胃镜活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不同年龄、性别、取材部位的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EnVision法对北京地区2131例门诊患者的胃镜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按性别、年龄、取材部位不同分别计算阳性检出率。结果: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胃镜活检组织Hp感染,其染色背景清晰、质量稳定、流程标准化。北京地区2131例胃镜活检人群Hp感染阳性检出率为35.6%,男性患者Hp感染阳性检出率为40.9%,女性患者为30.5%。男性患者各年龄组Hp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30岁以下男性感染率最高(60.86%,P0.05);女性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内,男性患者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胃小弯中部Hp感染阳性检出率最高(36.0%),胃窦大弯侧最低(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地区胃镜活检人群中男性Hp感染患者多于女性,以30岁以下男性感染率最高;且Hp感染好发于胃小弯中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准确性,方法 对64例因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病理组织学、快速尿素酶试验(RUT),以确定是否感染Hp.结果 以病理组织Giemse染色检查结果作为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粪便抗原检测的敏感性是88.8%,特异性93.3%,准确性90.6%,阳性预测值93.7%,阴性预测值84.8%.结论 粪便抗原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测定小儿HP感染可靠易行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幽门螺杆菌唾液测试板(HPS)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用HPS检测唾液中的尿素酶,同时行14C-UBT及胃镜检查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urease test,RUT)、胃黏膜组织学检查(改良Giemsa染色)及细菌培养联合检测来判断胃黏膜Hp感染情况,并比较HPS与14C-UBT诊断Hp感染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60例患者行Hp联合检测检出阳性患者102例,阳性率为63.75%,其中HPS检出76例,阳性率47.50%,14C-UBT检出94例,阳性率58.75%。HPS、14C-UBT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72.55%、80.39%;特异性分别为96.55%、79.31%;准确性分别为81.25%、80.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37%、87.2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69.70%。对以上结果进行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S检测Hp感染的阳性率及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与14C-UBT相近,且此法快速、简便,价格低廉,不需要任何其他仪器,是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的一种新的非侵入性Hp感染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残胃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探讨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0 -2003年间3 479例残胃患者(残胃组)和3 400例同期患者(对照组)的胃镜及病理检查、Hp检测情况,对两组Hp感染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残胃组的不同年龄、性别、术后随访时间、手术方式、有否胆汁返流及各种残胃病变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残胃组Hp感染率为26.56%,明显低于对照组58.26%(P<0.01)。(2)残胃患者年龄越大.Hp感染率越低(P <0.01),而不同性别Hp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3)术后胃镜随访时间<6个月、6个月-5年、6-10年、11-20年、>20年,残胃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40.74%、32.93%、26.22%、10.89%、1.85%,各时间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4)Billroth Ⅰ式Hp感染率(37.62%)高于BillrothⅡ式和Roux-en-Y胃肠重建术式Hp感染率(19.12%、29.24%),3种术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5)残胃炎、残胃溃疡、残胃癌变的Hp感染率分别为22.58%、61.12%、65.03%,前者与后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6)残胃伴及不伴胆汁返流者Hp感染率分别为7.49%、31.59%,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残胃患者Hp感染率低,且与年龄、手术术式、术后生存时间等相关,而与性别无关。残胃患者应定期行胃镜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唇裂修复术后的护理安全管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2年6月共收治的135例唇裂幼儿,加强其修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35例患儿唇裂修复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其中1例患儿术后4 h喂食因胃食管反流出现误吸,1例患儿术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经及时发现,积极处理后患儿转危为安,患儿康复出院。结论:唇裂患儿机体调节功能较差,病情发展较快,全麻术后易产生并发症,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加强术后护理安全的管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液维生素C浓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液中维生素C(VitC)浓度的关系,探讨Hp导致胃病的机制.方法 用高铁还原法测定胃液中VitC浓度,用尿素酶试验和病理Giemsa染色检测Hp.对部分Hp阳性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并比较其治疗前后胃液中VitC浓度的变化.结果 Hp阳性各实验组胃液中VitC浓度分别为:浅表性胃炎26.1 mg/L、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3.4 mg/L,异型增生12.7 mg/L,与Hp阴性正常对照组35.2 mg/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后其胃液中VitC浓度恢复正常,而Hp未根除者其胃液中VitC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Hp感染可导致胃液中VitC浓度降低,这可能是Hp致病机制之一;根除Hp可以恢复胃液中VitC浓度,这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硬化合并感染幽门螺杆菌(Hp)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前后血氨浓度的变化。方法确诊的肝硬化住院患者116例,Hp阴性患者设为A组(40例),Hp阳性(76例)患者随机分为B组(40例),C组(36例)。三组行护肝治疗和降血氨的标准化治疗,C组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三组治疗时间为2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分别测空腹血氨值。结果 Hp感染与血氨浓度关系:阳性组血氨(85.3±25.8)μmol/L浓度高于阴性组(62.9±24.0)μmol/L,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变化:阳性组76例根除2周后66例转阴,治疗前血氨与治疗后血氨(57.6±27.1)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感染对不同肝功能期血氨的影响:阳性组76例按Child分级,A级、B级、C级三组之间血氨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阴性组A级、B级、C级之间血氨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在对其肝硬化常规治疗的同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降低血氨浓度,降低患肝性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抗幽门螺杆菌 (Hp)治疗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取5 0例患者治疗前后新鲜粪便 0 .5g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代表性的需氧菌 4种 ,厌氧菌 6种 ,分别进行细菌培养 ,从培养出的菌落中挑选同种菌株进行治疗前后药敏试验。结果 治疗后肠道菌群中肠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梭菌、乳杆菌及真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 P <0 .0 5 ) ;治疗后大肠埃希菌、消化链球菌、普氏梭杆菌、产气真杆菌、屎链球菌等对头孢噻吩、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等药耐药率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5 ) ;治疗后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的耐药消化链球菌、产气真杆菌、普氏梭杆菌、屎链球菌等较治疗前分别增加了2 6.2 %、2 3 .4%、2 0 .0 %及 18.8%。结论 在权衡对Hp阳性FD患者是否行三联抗Hp治疗时 ,必须考虑和重视治疗后可能产生的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多种耐药菌株的产生、繁殖及人群传播所引发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比较体外不同血清学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率。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79例十二指肠溃疡、108例慢性胃炎患儿做血清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免疫印迹法做血清幽门螺杆菌的128、116、95、89、66、30kD蛋白抗体的检测。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幽门螺杆菌均有较高的检出效率,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P>0.05);免疫印迹法在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P<0.05)。结论免疫印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均为非侵入性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方法,且免疫印迹法更有优势,可提供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对幽门螺杆菌 (Hp)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Hp疫苗研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就Hp的流行病学特、致病机理、感染动物模型、免疫预防、Hp疫苗的研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后肝癌等肝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后肝癌等肝脏疾病患者273例,日期正常体检人群60例,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Hp抗体(Hp-IgG),定量PCR检测HBV DNA。结果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Hp感染率73.3%,正常体检人群为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后肝癌3组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2.7%、77.0%、79.7%,后二者Hp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P<0.05);按病毒载量分级,HBV DNA阴性组Hp感染率低于HBV DNA阳性组,而阳性组按低、中、高分组,各组间Hp感染率分别为69.4%、65.0%、66.1%(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sh分级后,A、B、C各级之间的Hp感染率分别为51.9%、63.4%、65.6%(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参与乙肝肝病患者肝脏损伤,显示Hp具有肝细胞毒性作用;肝硬化、肝癌感染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提示Hp感染与慢性肝病疾病进展和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