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英 《浙江临床医学》1999,1(4):248-249
过去,对于子宫由膜癌采用1971年国际好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标准,指导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由于子宫内膜癌预后与肿瘤类型、组织分组、播散范围等因素有关,根据临床分期难以对这些因素作出准确判断。故1988年FIGO对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进行了新的修订.即手术病理分期标准。因此.本回顾分析了1989~1998年间我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瘟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就其临床分期和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以明确两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以指导临床正确认识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处理.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收治的74例临床Ⅰ期的子宫内膜癌病例资料,分析其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差异.结果 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手术前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的符合率分别为93.2%、94.5%、90.9%和85.3%.深肌层浸润是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升高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对深肌层浸润的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应警惕手术病理分期升高:需结合术后的病理结果对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决定术后辅助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内膜癌)是妇科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子宫内膜癌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1998年FIGO将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改为手术一病理分期,以此作为决定是否使用辅助治疗的依据。然而临床分期对于评估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都非常重要。但由于临床分期的不准确是选择适宜治疗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4.
1988年FIGO的子宫内膜癌手术一病理分期改变了其治疗方式,治疗从先放疗后手术为主发展成先进行手术分期,从而为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术式的选择依据是:术前临床分期、术中探查、腹腔冲洗液细胞学结果、剖视子宫及冰冻切片结果.  相似文献   

5.
林丽 《华西医学》2003,18(4):542-542
近年来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子宫内膜癌以子宫内膜腺癌最常见 ,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一般多见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放射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和激素治疗为其辅助手段。现将我院 1988年 6月至1998年 5月间收治的 98例手术病理分期为Ⅰ期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1988年推荐的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法进行分期〔1〕,98例患者均为Ⅰ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年龄为 35~ 76岁 ,平均年龄 5 5岁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为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8例患者存活5年以上者50例,死亡8例,总生存率为86,2%。分期越晚,分级越差,病变范围越广,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预后越差。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措施;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孕激素的应用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生命健康.但子宫内膜癌亦是预后较好的女性肿瘤之一,早期病变占内膜癌的绝大部分,美国统计75%~80%的内膜癌为临床Ⅰ期,5年存活率可达80%~90%.对早期疾病的发现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临床Ⅰ期内膜癌,现在标准治疗是先分期手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根据手术病理分期和高危因素确定治疗方案.据统计,临床Ⅰ期内膜癌约10%盆腔淋巴结转移,6%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5%附件转移.对这些患者应按Ⅲ期方案处理.本文主要综述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内膜癌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为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6.2岁,5年生存率73.1%;临床表现以绝经后阴道出血最多,其次为月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分别占43.9%、34.1%和22.0%,绝经前病例占36.7%;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存在很大误差率,达23.9%-77.8%,术前诊刮与术后标本病理类型符合率为86.5%;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率高,肌层侵犯的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深肌层浸润者,易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也差.结论 不规则阴道出血特别是绝经后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诊刮是诊断内膜癌以及判断有无宫颈受累的经典方法;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措施;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术前诊刮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学类型间均存在差异,应进行综合检查及评估;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孕激素的应用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前盆腔的核磁共振(MRI)图像特点,判断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78例子宫内膜癌,MRI均检出。MRI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不符合12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子宫内膜癌以子宫内膜腺癌最常见,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一般多见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激素治疗为其辅助手段.现将我院1988年6月至1998年5月间收治的98例手术病理分期为Ⅰ期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499例子宫内膜癌预后及随访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秀丽  何英  杨开选 《华西医学》2009,(6):1403-1407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与各预后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住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9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并进行随访,分析内膜癌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生存率,Wilc-oxon(Gehan)比分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1)手术-病理分期I、Ⅱ、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00%、75.3%,IV期患者1年生存率57.1%、2年生存率11.4%。(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是否行淋巴结切除术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3)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特殊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期别晚、组织学分级为G3和深肌层浸润,应辅以术后治疗以提高生存率。(2)分期越晚,生存率越低(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伴子宫下段受累(LUSI)的临床病理特征,评价LUSI能否作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治治疗为手术治疗的2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有无LUSI分为2组。比较2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LUSI组占全部病例的26.57%(55/207),与对照组(无LUSI)相比较更容易出现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宫颈受累、脉管浸润及盆/腹腔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较高(P〈0.05),5年生存率较低(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侵犯下段可作为预后的不良因素,但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LUSI不是独立的预后相关因素,仅有组织分级、病理类型、脉管浸润以及手术病理分期为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相关因素。结论LUSI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在子宫内膜癌中并不少见。LUSI通过增加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而影响预后,故LUSI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高危因素,术中术后应予以重视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不同临床分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声像图特征,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方法,将子宫内膜癌分为Ⅰ~Ⅳ期,将TVCDS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经TVCDS检查的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对无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0.0%(4/5),对浅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0.0%(16/20),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6.0%(13/15),宫颈与周围组织出现转移的符合率为88.9%(8/9),总符合率为83.7%。结论应用TVCDS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分期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判定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浙江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扫描和增强MRI扫描,对比术后病理分析与术前MRI扫描之间,术前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判定效果。结果 MRI术前子宫内膜分期和手术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术前子宫内膜分期和手术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有效进行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判定,有符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CA125水平及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子宫内膜组(4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40例)及子宫内膜癌组(40例)。比较各组手术前后及子宫内膜癌组不同临床、病理分期中血清CA125水平变化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血清CAl25水平在手术前后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癌组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及强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癌Ⅱ-Ⅳ期、病理级别高、深肌层浸润及复发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Survivin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在Ⅱ·Ⅳ期、G3、深肌层浸润及复发病例中明显升高。结论血清CA125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Survivin蛋白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术前行轴位T1W、T2W,矢状位T2W SPIR,矢状位及常规轴位Gd-DTPA动态增强,矢状位T1W增强扫描.分析常规序列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中肿瘤、结合带及子宫肌层的情况,评估动态增强MR扫描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应用MR常规序列扫描图像判断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正确率为44.44%(16/36),结合动态增强序列扫描图像对肿瘤术前临床分期的正确率为94.44%(34/36).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中,各期图像对子宫结合带及肌层组织显示清晰.结论 DCE-MRI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范围及周围组织的受侵情况,对肿瘤术前分期及选择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对子宫内膜癌微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2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以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健康女性外周血为对照。结果: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女性外周血中均无CK20 mRNA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均有CK20 mRNA表达。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11例检出CK20 mRNA阳性表达,阳性率27.5%。CK20 mRNA阳性检出与临床分期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CK20 mRNA阳性率明显增加。CK20mRNA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早船可能已出现微量癌细胞的血行播散,CK20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血行转移的分子标志之一,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可能成为改进分期、评估预后、提供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子宫内膜癌及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以40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对象,术前均接受高分辨MRI检查及DWI序列检查,分析二者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疾病分期的价值。结果:40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中,28例(70.00%)确诊为子宫内膜癌,12例(30.00%)为良性病变。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1%、75.00%、82.50%。DW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57%、66.67%、75.00%。MRI+DW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43%、91.67%、95.00%。28例患者经病理检查,Ia期15例(53.57%)、Ib期5例(17.86%)、II期5例(17.86%)、III期3例(10.71%)。MRI、DWI、MRI+DWI鉴别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Kappa值分别为0.665、0.720、0.873。MRI、DWI、MRI+DWI鉴别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75.00%(21/28)、78.57%(21/28)、96.43%(27/2...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15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我院1991-1995年收治的1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全部随访。结果 158例平均发病年龄53.14岁,平均绝经年龄48.83岁,绝经后患者占52.53%,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前组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占77.22%,5年生存率为96.04%;Ⅱ期占13.29%,5年生存率为93.75%;Ⅲ期占8.23%,3年生存率为69.23%;Ⅳ期占1.27%,3年生存率为0。结论 重视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症状,争取早期诊断,严格手术病理分期,采用手术加放疗等方法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李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2128-213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 VCDS )结合诊断性刮宫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2013年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诊断性刮宫检查,(1)分析TVCDS结合诊断性刮宫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2)分析TVCDS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3)分析TVCDS检查各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厚度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差异。结果(1)TVCDS结合诊断性刮宫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00%、95.00%、94.44%;(2)分析TVCDS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为94%;(3)TVCDS检查,随肿瘤分期增高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增厚,血流显示率、阻力指数(RI)增高,比较Ⅲ期子宫内膜厚度、血流显示率、R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