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分裂型人格问卷(SPQ)评定188例精神分裂症高危个体、321名正常对照个体的人格特征。结果:精神分裂症高危组在SPQ中的阴性分裂型人格维度上分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具有阴性分裂型人格特征,该人格特征可考虑做为精神分裂症候选的遗传“内表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网络游戏行为偏好及其玩家类型和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对294名玩家进行网络游戏偏好调查问卷和EPQ人格问卷测试.结果:玩家在人格问卷的E量表的得分和偏好问卷的攻击态度量表的得分显著负相关,E量表和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N量表的得分和投入精力、投入情感、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P量表的得分和投入精力、投入情感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在-0.16至0.28之间.杀手类玩家在N、P量表上的得分显著大于休闲类玩家.而在E量表上的得分显著小于休闲类玩家;宣泄类玩家和休闲类玩家在人格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无差异显著.多血质玩家在投入精力和投入情感两个分量表上得分的显著偏低,胆汁质玩家在攻击行为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偏高,而黏液质玩家在攻击态度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偏高.结论:网络游戏行为偏好理论及其玩家分类模型有人格方面的依据:不同人格类型玩家在网游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偏好.  相似文献   

3.
探讨团体归属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团体归属感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整群抽样调查435名大学生。结果:①团体归属感方面,在认同度这一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主动参与和认同度上存在专业差异,艺术体育类学生得分高于文理科学生;②人格方面,精神质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独生子...  相似文献   

4.
完美主义对抑郁的影响及人格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考察完美主义在控制个体的焦虑水平后对抑郁的影响,并且探索该过程可能存在的调节变量。方法:使用由Frost多维完美主义问卷(FMPS),Beck抑郁问卷(BDI),人格形容词检测表(PACL)和自评焦虑问卷(SAS)N成的结构问卷对北京和西安共8所大学的407名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分层回归表明“行为迟疑”和“错误在意”两个消极完美主义维度在控制焦虑水平后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合作性”人格在“条理组织”对抑郁的影响过程中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完美主义各维度对抑郁有不同的影响,干预时应结合个体自身特点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网络游戏行为偏好调查问卷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编制网络游戏行为偏好调查问卷,为网络心理学的研究提供测评工具。方法:在玩家访谈的基础上形成网络游戏行为偏好凋查问卷的预问卷。对422名被试实施预问卷测试,对其中324名玩家同时进行网络成瘾问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形成网络游戏行为偏好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的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的评定。结果:网络游戏行为偏好调查问卷所有项目难度均在0.2—0.7,70.18%的项目鉴别力达到优良水平。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5个因素。整体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93,而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在0.70—0.92之间。玩家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和网瘾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正相关。结论:网络游戏行为偏好调查问卷难度适中,鉴别力优良;具有良好的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相似文献   

6.
宽恕性与“大七”人格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查大学生宽恕性与大七人格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335名大学生,对宽恕性特质问卷和中国人人格七因素量表((QZPS-SF))进行评定,根据大学生在宽恕性特质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为高宽恕性组,取下27%人群为低宽恕性组。结果:高宽恕组在中国人人格七因素量表的七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宽恕组。从回归分析来看,人际关系、善良、情绪性以及外向性四个人格维度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的宽恕性水平。结论:"大七"人格维度可以有效预测个体的宽恕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探讨团体归属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团体归属感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整群抽样调查435名大学生。结果:①团体归属感方面,在认同度这一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主动参与和认同度上存在专业差异,艺术体育类学生得分高于文理科学生;②人格方面,精神质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独生子女外向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③团体归属感与人格特征间存在正相关;④人格特征对团体归属感有预测作用。大学生团体归属感与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状况及其与人格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北京市女大学生的进食障碍状况,探讨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状况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进食障碍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845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30人(3.6%)为罹患进食障碍的高危人群:②人格与进食障碍状况相关显著,且能够预测进食障碍状况,其中神经质对进食障碍问卷各分量表均有预测性:精神质对暴食、无效感、人际间不信任、内感受意识有预测性;外倾性对身体不满、无效感、人际间不信任、内感受意识和成熟恐惧有预测性;掩饰性对瘦身倾向、暴食、身体不满、内感受意识有预测性。结论:部分女大学生存在与进食障碍有关的不良态度和行为;个体的人格,尤其神经质的人格是预测进食障碍状况及其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几种常用人格问卷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介绍了客观人格量表编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并以四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人格问卷为例,比较和分析了它们之间在理论基础,编制原理,量表性能与应用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人格特征与运动创伤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少有探讨。本文通过对个体致伤人格因素初步分析,以求发现特征与运动创伤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竞赛提供客观依据。1对象与方法对象:体育专业大学生84名(男56名,女28名),受伤程度均为中度创伤以上,首次受伤时平均年龄20.4士1.77岁(以下简称“运动创伤组”)。以全国体育专业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结果(以下简称“体育专业组”)为对照t‘’。方法:从受伤学生的心理档案中调出16PF的测量结果(该结果为学生入校后一周内测试)。在学生首次受伤后5天内再次运用16PF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