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组织5q微卫星不稳定性与APC/MCC基因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5q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APC/MCC基因杂合缺失(LOH)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LP及PCR-RFLP技术分析52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MSI及APC/MMC基因LOH。结果5qMSI检出率为34.0%(16/47),APC/MCC基因LOH率为31.4%(11/35)。早期胃癌5qMSI阳性率为66.7%(2/3),APC/MCCLOH率为50%(1/2);进展期分别为31.8(14/44),30.3%(10/33)。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MSI及杂合缺失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粘液(印戒)细胞癌APC/MCCLOH率(55.6%)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管状腺癌(P<0.05)。胃、肠两型胃癌5qMSI及APC/MCCLOH差异无显著性及5qMSI与APC/MCCLOH无相关性(P>0.05)。结论染色体5qMSI有APC/MCC基因LOH在两型胃癌的早期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染色体5q可能是胃癌的易感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17 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I) 和杂合性丢失(LOH) 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关系。方法 对35 例NSCLC肿瘤切除组织和肿瘤旁正常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了17 号染色体上4 个微卫星位点TP53(17p13-1)、THRA1(17q11-212)、D17S579(17q1221)、D17S855(17q21) 的MI和LOH。结果 35 例NSCLC中,17 号染色体MI和(或)LOH的发生率为63% (24/35),其中MI为40% (14/35) ,LOH 为31% (11/35)。同时表现有MI和LOH 为9% (3/35) 。早期NSCLC( Ⅰ期和Ⅱ期) 17 号染色体MI和( 或)LOH 发生率为79% (15/19),明显大于晚期( Ⅲ期)NSCLC(44% ,7/16,P<0-05) 。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SCLC的MI和( 或)LOH 发生率(87% ) 亦明显大于已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48% ),P< 0-05。MI和( 或)LOH 在不同肿瘤组织类型以及不同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17 号染色体MI和LOH 在NSCLC的发生中可  相似文献   

3.
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与腹水中细胞因子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消化系恶性肿瘤(DMT)患者血清与腹水中内源性IL2,IL6,IL8,TNFα和IFNγ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15例DMT患者(肝癌11例,胆总管癌1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血清与腹水中5种细胞因子活性,并与6例肝硬变(LC)患者和8例正常成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DMT患者血清IL2,IL6的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LC(P<005);腹水中IL2,IL8活性显著低于LC组(P<001),而IL6和IFNγ活性则高于LC组(P<001,005).DMT患者血清中IL6,IL8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P<005);IL2,IFNγ则低于正常成人组,但缺乏显著性.肝癌血清和腹水中IL2活性显著高于非肝癌组(P<005);而IL6活性则相对降低(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L2和IFNγ活性低于正常人,是DMT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的标志.IL6对于预测DMT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免疫现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48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30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20例健康人分别检查了血清ANA、SMA和抗-GOR。结果慢性丙肝组血清自身抗体(ANA/SMA)阳性率为33.3%(16/48),明显高于健康人组的5%(1/20)(P〈0.025)。在输血后慢性丙肝和散发性慢性丙肝中,ANA/SMA阳性率分别为25.6%和66.7%(P〈0.05),ANA/SMA平均滴度分别为1:20和1:10  相似文献   

5.
8—甲氧基补骨脂素对人离体肺动脉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对人肺动脉收缩的影响,探讨8-MOP舒张肺动脉的作用和机制,为8-MOP进一步用于降低肺动脉高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离体肺动脉平滑肌收缩的实验方法。结果(1)2×10-5mol/L的8-MOP可使10-6mol/L的去甲肾上腺素(NA)所致收缩的肺动脉环舒张原张力的88%,其中7例无血管内皮者舒张83%,4例内皮细胞完好者舒张97%;(2)经2×10-5mol/L的8-MOP预处理肺动脉环后,10-6mol/L的NA收缩肺动脉环张力被抑制89%;(3)上述浓度的8-MOP可使NA收缩肺动脉环的累积量-效曲线不平行右移,最大收缩反应被抑制55%,抑制参数PD′2为4.79。结论提示8-MOP有理想的舒张人肺动脉作用,其作用可不依赖于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存在,8-MOP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药物。  相似文献   

6.
检测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21例冠心病(CAD)和20例正常对照(NS)的血清维生素E(VitE)、人超氧化物岐化酶(hSOD-1)及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的代谢产物之一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显示AMI组的MDA水平明显高于CAD及NS组,而VitE水平则显著低于CAD及NS组,二者呈显著负相关(γ=-0.67,P<0.001);AMI和CAD组的hSOD-1水平均明显低于NS组,但其两组间无差异,提示AMI时VitE作为主要的抗氧化剂被大量消耗,可能是AMI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人心肌肌凝蛋白轻链的生化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人心肌肌凝蛋白(Myosin)、肌凝蛋白轻链(M-LC)、重链(M-HC)的ATP酶活性,结果M-LC的M-LCATP酶活性略高于肌凝蛋白ATP酶活性,M-HC无ATP酶活性。同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96例正常人及47例心肌梗塞病人,结果正常人血清M-LC1平均值为5.96ng/ml,心肌梗塞病人为73.5ng/ml(P<0.001)。心肌酶谱与M-LC1对心肌梗塞诊断符合率比较,M-LC1诊断符合率为100%,CPK同功酶MB为90.6%。本组制备的单抗与兔心肌肌凝蛋白无交叉反应,抗鸡心肌M-LC的单抗与本组提纯的M-LC1亦无亲和反应,说明人心肌M-LC1单抗具有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大鼠乙酸性溃疡性结肠炎(UC)时清除氧自由基(OFR)的特性.方法SASP灌胃治疗大鼠乙酸性UC后,检测肠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评价其炎症指数,并与生理盐水(NS)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SASP组和NS组SOD含量(U/g)分别为7998±3441和6364±2455.SASP组和NS组MDA含量(nmol/g)分别为2156±208、3524±448.NS组和SASP组炎症指数分别为165±519、630±125.SASP组SOD含量显著高于NS组(7998±3441对6364±2455,P<001),SASP组MDA含量明显低于NS组(2156±208对3524±448,P<001).NS组炎症指数明显高于SASP组(165±519对630±125,P<001).结论SASP为氧自由基清除剂,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远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为了解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特别是慢-快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利用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及Holter检查,对211例病窦综合征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生理性起搏(AAI/DDD)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明显增加(AAI:53.5±6.1%vs47.2±7.8%,4.95±0.57L/minvs4.20±0.62L/min;DDD:52.5±6.8%vs44.3±0.1%,5.12±0.71L/minvs4.41±0.38L/min;P均<0.01),左房内径(LAD)无明显变化;DDD组E/A比值明显增加(0.98±0.09vs0.87±0.15,P<0.01),AAI组E/A比值呈增加趋势(P=0.057)。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15.9%vs50%,P<0.01)。非生理性起搏(VVI)组术后LVEF、CO明显下降(44.1±4.7%vs48.3±4.3%,3.77±0.42L/minvs4.17±0.85L/min,P均<0.01),LAD明显增大(39.26±2.37mmvs36.81±2.35mm,P<0.01),E/A比值呈?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犬冠脉内灌注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后再灌注L-精氨酸(L-Arg)和单独灌注L-NMMA前后冠脉血流动力学、冠脉血流储备以及冠脉对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反应的变化,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冠脉前降支(LAD)伴行静脉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发现,L-Arg完全逆转了灌注L-NMMA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率回升,下降的基础冠脉流量(CBF),从20±8ml/min回升至28±7ml/min,P<0.05),降低的冠脉储备恢复,从51±10ml/min升至94±15ml/min,P〈0.01),ET-1的含量不再升高,从15.5±3.0ng/L下降至5.0±2.0ng/L,P〈0.01),Ach介导的CBF增加不再受到抑制(P〈0.01)。结果提示提供外源性L-Arg可增加一氧化氮(NO)的产生,使由于NO抑制而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ET-1升高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nm23-H1与CD44V6在NSCLC中的表达,探讨抑癌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7例NSCLC nm23-H1、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nm23-H1阳性92例(62.6%)。Ⅰ、Ⅱ期阳性率65.3%(62/95),Ⅲ、Ⅳ期为57.7%(30/52),两组比较x^2=0.20。P〉0.05。高、中分化组阳性83例(68.6%),与低分化组阳性(34.6%)比较x^2=10.55,P〈0.01。腺癌中nm23-H1阳性52例(78.8%),鳞癌中阳性32例(50.8%),两类型肺癌比较x^2=11.12,P〈0.01。CD44V6阳性率64.6%(95/147)。在Ⅰ、Ⅱ期中阳性表达率66.3%(63/95),Ⅲ、Ⅳ期阳性表达59.6%(  相似文献   

12.
中老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917例40岁以上健康人利用6种方法同时进行糖尿病(DM)流行病学调查。按WHO标准初筛出DM94例,糖耐量异常(IGT)92例。方法①FPG≥7.8mmol/L;②FPG≥6.7mmol/L;③餐后2h血糖≥11.1mmol/L;④空腹尿糖≥+;⑤餐后2h尿糖≥;⑥餐后2h尿糖≥和(或)FPG≥6.7mmol/L并联阳性。结果①④法特异度高,灵敏度低,只查出DM1/3许。②⑤法灵敏度也低。③法灵敏度98.1%,特异性100%,但大规模健康普查时就要抽两次静脉血,难以做到。⑥法灵敏度80.4%,特异性94.0%,仅次于③法,操作与普查同步,可作为健康普查时早期诊断Ⅱ型DM初筛;即对普查时血尿化验不够DM标准而餐后2h尿糖≥或FPG≥6.7mmol/L的可疑患者再进行餐后2h血糖或OGTT确诊DM或IGT,为大规模防治DM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腺苷A1受体激动剂R-苯异丙基腺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期一氧化氮产物(NOP)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表达的影响,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左前降支(LAD)缺血10分钟,再灌注90分钟;Ⅱ组LAD缺血前15分钟给予R-PIA(0.3mg/kg)静脉注射;Ⅲ组R-PIA静脉注射前给予选择性腺苷A1受体拮抗剂DPCPX(1.0mg/kg)静脉注射。结果显示,给R-PIA后血NOP水平迅速上升达近2倍于基础值,且在缺血-再灌注期始终高于基础值,同时伴心率(27.6%)和血压(20%)的下降。先给DPCPX可消除上述作用。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Ⅱ组缺血心肌NOSmRNA表达增强。结果认为:R-PIA可以引起NOP升高并减少其在缺血期及再灌注早期的下降,其机制可能与NO生成及NOS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总结了479例肾脏疾病同步检测血清IF-ANCA和MPO-ANCA的阳性率,比较了不同肾脏疾病这两种抗体的诊断价值。结果:①479例肾脏病患者MPO-ANCA阳性者40例,IF-ANCA阳性者17例;②40例MPO-ANCA阳性者主要见于微型多动脉炎(MPA)肾损害(17例)、IgA肾病(8例)、Ⅲ型新月体肾炎(4例)、过敏性紫癜肾炎(4例),少见于系膜增殖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等;③MPO-ANCA和IF-ANCA同时阳性,提示MPA肾损害、IgA肾病、Ⅲ型新月体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以上结果表明,血清MPO-ANCA和IF-ANCA同时阳性多见于肾血管炎性疾病,并且MPO-ANCA检测的敏感性高于IF-ANCA。二者同步检测可以去除外界多种因素干扰,减少假阳性,提高肾小血管炎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犬冠脉内灌注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后再灌注L-精氨酸(L-Arg)和单独灌注L-NMMA前后冠脉血流动力学、冠脉血流储备以及冠脉对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反应的变化,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冠脉前降支(LAD)伴行静脉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发现,L-Arg完全逆转了灌注L-NMMA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率回升,下降的基础冠脉流量(CBF),从20±8ml/min回升至28±7ml/min,P<0.05),降低的冠脉储备恢复,从51±10ml/min升至94±15ml/min,P〈0.01),ET-1的含量不再升高,从15.5±3.0ng/L下降至5.0±2.0ng/L,P〈0.01),Ach介导的CBF增加不再受到抑制(P〈0.01)。结果提示提供外源性L-Arg可增加一氧化氮(NO)的产生,使由于NO抑制而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ET-1升高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6.
对90例85岁以上高龄老人的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进行测定,并与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组对比。结果显示:与OMI组比较,高龄老人血清TC、LDL-C、ApoAⅠ和ApoB_(100)的明显低,而HDL-C/TC、HDL-C/LDL-C和ApoAⅠ/ApoB_(100)明显高;TG、HDL-C和VLDL-C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HDL-C/TC,HDL-C/LDL-C和ApoAⅠ/ApoB_(100)与长寿呈正相关,与OMI呈负相关;而TC、LDL-C、ApoAⅠ和ApoB_(100)则与长寿呈负相关,与OMI呈正相关;HDL-C、TG和VLDL-C与长寿和OMI几乎无相关关系。对各检测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ApoB_(100)对长寿作用最大,其次为ApoAⅠ/ApoB_(100)和HDL-C.因此认为血清APoB_(100)水平的低值、HDL-C和ApoAⅠ/ApoB_(100)的高值,是高龄老人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特点,亦是长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抗氧化剂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ASA法),测定了6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OXLDL水平。结果显示:(1)NID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OXLDL水平显著增高(P<0.01)。NIDDM有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血浆OXLDL水平显著增高(P<0.05)。(2)20例NIDDM病人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后,血浆OXLDL水平显著下降(P<0.05)。(3)血浆OXLDL水平与LDL-C、HDL、TG、TC、ApoA1及ApoB均无显著相关性。提示OXLDL可能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抗氧化治疗可能对预防血管病变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报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39例,其中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14例,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25例。中位年龄28岁(10~43岁)。AML27例,ALL10例,CML2例。CR131例,CR27例,NR1例。CR至移植时间中位数6.7个月(2~19个月)。预处理方案:TBI加Ara-c、DNR或VP16。ABMT组及PABMT组3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8.32%及67.57%,复发率为30.76%及26.80%。但PABMT组AML患者3年DFS率为82.35%及CR2期移75%3年DFS率为75%,明显高于CR。期移植未净化者50%。化疗组3年DFS率为7.38%及复发率76.4%,两移植组疗效优于化疗组。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研究人血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TNF,GMCSF或IFNγ联合DC对淋巴因子和PHA激活的杀伤细胞(LPAK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L组(LPAK),D组(LPAK+DC),T1组(LPAK+DC+TNF5000kU/L),T2组(LPAK+DC+TNF500kU/L),G1组(LPAK+DC+GM-CSF500kU/L),G2组(LPAK+DC+GM-CSF100kU/L),I1组(LPAK+DC+IFNγ500kU/L)和I2组(LPAK+DC+IFNγ100kU/L).每组效靶细胞比分别采用5∶1和10∶1两种.培养48h后用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L,D,T2和T1组的细胞毒活性依次增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G1和G2组均高于D组(P<001),但G1,G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1,I2组与D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随效靶比增加,各组细胞毒活性均相应增强.结论DC能增强LPA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细胞毒活性;TNF或GMCSF与DC联用,两者有协同作用;但与IFNγ联用,则无进一步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RIA)和二磷酸腺苷诱导法,测定了犬冠脉内灌注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5mg/kg前后,前降支(LAD)伴行静脉血中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的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PAgR)。结果表明,L-NMMA灌注后血小板聚集率由31.3%±6.6%升至43.3%±6.2%(P<0.01),但6-酮-PGF1α没有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提示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受抑制时,冠脉循环中PAgR增加,而前列腺素无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