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丽娥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1):1207-1208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健康教育对静脉输液的影响。研究选取200例住院病人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按照健康教育目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所在病房的常规护理,输液1~4 d对病人进针、拔针的疼痛分级进行评估,在病人出院前对病人舒适满意率情况进行调查。实验结果表明两组病人疼痛分级、舒适、满意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通过试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住院病人静脉输液时应用健康教育是一项提高患者知识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在输液中心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及取得的效果。针对输液中心患者的特点,采取语言教育、示范性教育、电化教育、发放健康处方等形式,对护理操作知识、合理用药知识、护理安全知识等进行宣教。在输液中心开展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评估输液室特点,根据病人的病情、学习需求、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如语言教育、文字教育,为了使病人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健康知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优化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孟藜藜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1):1705-1707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门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卫生知识宣教;研究组应用临床路径,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并依照健康教育路径表开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在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在输液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 《全科护理》2009,7(35):3278-3279
通过评估输液室特点,根据病人的病情、学习需求、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如语言教育、文字教育,为了使病人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健康知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优化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4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处理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处理组102例患者进行输液前、中、后的健康教育,采取一对一指导和发放宣传资料相结合的办法,对照组不给予健康教育.结果 处理组的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满意率为98.04%,对照组为88.24%.处理组的患者对自身用药情况认识率为96.08%,对照组为5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患者全过程贯穿健康教育,使患者不仅了解输液过程中的健康内容,还了解了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同时也融洽了医患关系,在住院输液患者中进行健康教育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念的更新,患者的就医观念、就医时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那种单纯依靠治疗技术促进健康是不够的[1].患者就诊时不仅要求得到合理的检查和治疗,更希望获得健康知识指导[2].门诊输液室具有患者多、流动性大、工作量大的特点,长期以来这一群体的健康教育容易被忽视;而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临床护理全过程.笔者长期在门诊输液室工作,尝试用不同方法对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士起着教育者的重要角色。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特别是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门诊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通过口头语言教育、文字教育、示范性教育、健康教育讲座、电化教育,对门诊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患者健康意识、预防疾病能力及护士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塑造了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了护患满意度,避免和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健康教育使患者意识到促进健康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是向病人及其家属传授保健知识,消除或减轻影响病人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病人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活动。输液室每天接待着各种各样疾病的病人输液。自2000年7月以来,我们输液室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有计划地、随机地开展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有  相似文献   

11.
首注健康教育负责制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芬 《护理与康复》2005,4(5):389-390
门急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大窗口,是门急诊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已有调查显示健康教育的需求排在门急诊输液患者总体需求的第二位[1],是患者快速输上液体后的第一需要,与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2].为满足患者的需求,笔者所在科室自2004年10月开始执行首注健康教育负责制,把健康教育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改变了以前职责不清、健康教育难以落实的局面,使健康教育的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等均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立燕  江玲 《当代护士》2018,(1):108-1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科留观输液患儿及其家属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于本院儿科进行留观输液的患儿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模式。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儿及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对儿科留观输液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护理,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患儿所患疾病以及所用药物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健康教育是门诊输液患者及其家属在输液的全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知识,以及增加健康知识的有效途径。方法护理人员遵守健康教育原则,学习和掌握健康教育的技巧,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运用护理程序在输液的全过程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细致的健康知识宣教。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知识,熟悉了输液的全过程。结论护士在患者输液的全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输液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某社区输液病人的健康教育.[结果]完善了社区六大功能,提高了群众健康意识,增强了病人治疗的安全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更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结论]开展输液病人健康教育必须努力提高社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注重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5.
王翠  李东柱  徐翠霞 《全科护理》2014,12(4):376-376
正健康教育是联系健康知识与健康实践的桥梁,是通过传播与教育的方法,向全社会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强化人的健康意识,建立和改变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人类健康的活动[1]。成人门诊输液病人大多为病情较轻、生活能够自理、接受能力较好、能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他们往往在护士给予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咨询一些与身体健康状况有关的医疗保健知识,而健康教育正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所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有责任去帮助病人及大众自觉采纳健康的  相似文献   

16.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系统的全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将有关预防,卫生保健知识告知人们。使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从而起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具有质地柔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血管刺激性小及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等优点,既提高护理质量,又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同时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因此广泛用于临床[1,2]。我院是妇产儿童专科医院,急诊科输液中心小儿输液量每天可达到800次~900次,健康教育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得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门诊输液中心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门诊患中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水平,我院进行了该方面可行性的尝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介绍PDCA循环在儿科输液室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认为通过资料收集、制订计划、组织培训、实施措施、及时的检查与评价,持续改进计划,螺旋式提升了健康教育的质量,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在门诊输液过程中,许多病人因缺乏输液相关知识而出现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特殊药物滴速快慢不理解,对医疗活动产生误解和怀疑而发生医疗冲突等等。因此有必要在门诊静脉输液中进行健康宣教。使病人在静脉输液中了解治疗目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更好的配合治疗,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病人感到可信,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及时了解病人需要和存在的顾虑,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