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血与HCV相关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说,12~24%的输血患者可发生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其迁延率在50~87%,并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关。所以,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作者采用 ELISA 法对1154例(其中预约手术患者311例、输血后患者299例、供血者544例)标本检测了HCV 抗体,并研究了输血与 HCV 抗体的关系,结果如下。1.HCV 抗体阳性率520名供血者中,有6名 HCV 抗体阳性,阳性率1.2%。311例预约者手术中有22名阳性,阳性率7.2%。预约手术者中43%有输血史,输血后追踪6个月以上者58例,其中11例阳性,阳性率为19%。这些病例的平均输血量为18单位。以上结果表明,HCV 抗体是通过输血而感染的。  相似文献   

2.
一、非甲~非庚型HCC的TTV检出率与临床意义柴山隆男 等东京都驹医院内科于1990~1995年期间收治HCC-NBNC14例,占全部HCC213例之6.1%,而占33例CLD-NBNC之近半数。检测TTVDNA阳性率为57%(8/14例),另检NBNC型CH为69%(9/13例)、LC为33%(2/6例)。同期查健康献血员的TTVDNA检出率为14%(15/107例),并在随访1~7年(4±2年)中始终维持阳性。作者对30例CLD-NBNC就其性别、年龄输血史、家族史和肝功能指标等临床资料作了分析,并将TTVDNA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TTVDNA阳性组的ALT为138±54IU/L,阴性组为…  相似文献   

3.
前言输血后肝炎是指输血或给予输血制品造成感染发病的肝炎的总称。输血后发病的肝炎,感染时间很明确,研究输血后肝炎的病因学有助于发现肝炎的起因病毒。现已经发现了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还将会鉴定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此后,输血后肝炎将作为特定的病毒性疾病来分类。本文对输血后肝炎的病因学,其次对非甲非乙型肝炎的诊断、临床表  相似文献   

4.
重症肝炎就是在急剧而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或高度肝功低下基础上,出现以肝性昏迷为主要表现等肝功不全症状的肝炎。日本的重症肝炎有90%以上为病毒性的。本病的生存率依然很低,1986年全国统计仅为25.5%。本文概述目前重症肝炎的治疗方法及今后展望。一、重症肝炎的原因病毒近年来,通过IgM型HA及HBc抗体的测定,已经确立了甲型、乙型重症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据高桥的全国统计资料,在日本占90%以上的病毒性重症肝炎原因病毒的发生频率为:在除外14例药物性的196例中,甲型11例,gM型HBc抗体阳性(确定为乙型)49例,HBs抗原阳性的IgM型HBc抗体不明者40例,乙不属于上述各型者96例,其中认为属于非甲非  相似文献   

5.
5月5日朝日新闻报道,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发生方式大致有三种:某地区病例集中出现的流行型;输血后肝炎;孤立发生的散在型等。松下宽氏报告的流行病例247例急性肝炎中237(90%)例是非甲非乙型。有26个家族内集聚(2人以上发病)发病,90%的病例分布在30岁以上的各年龄组,几乎没有不满10岁的患儿。在家族内有与患者接触机会的人肝损伤者多。提示有人与人的接触感染。国立病院共同研究班认为最近发生的输血后肝炎几乎全是非甲非乙型。矢野氏认为输血后肝炎重症少,无黄疸型多,慢性化高达79%。其特征是:轻型  相似文献   

6.
肝脏疾病     
一、肝炎1.肝炎病毒自由地利用各型肝炎病毒的种种标记,在临床诊断上是非常有用的。根据单份血清测定IgM型抗HAV抗体便可确定急性甲型肝炎的诊断。在急性乙型肝炎急性期,HBs抗原和HBe抗原未必经常阳性,此间如不注意观察HBc抗体则易误诊为非甲非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时,较早出现IgM型HBc抗体,其滴度逐渐降低。因此,对于急性期查不到抗原的急性乙型肝炎病例,通过检测IgM型HBc抗体,使早期诊断成为可能,而且还可以作为急性肝炎与慢急肝炎恶化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TTV分子病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12月日本Nishizawa等报道了由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克隆出新的肝炎病毒,并以男性患者姓名的大写字母命名为TT病毒(TTV)。报道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激起了研究TTV的热潮。目前TTV的全基因结构已被鉴定,大量实验室及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之中,研究对解开TTV感染与肝病的关连至关重要。本专辑选自《日本临床》杂志1999年第57卷第6期特集:“非A~非G型肝炎ウイルス——注目のウイルスTTVの研究动向とその病原性评价を中心に——”。全集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肝病专家姚桢教授主译、审校。本专辑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TTV的研究现…  相似文献   

8.
难治性肝炎     
难治性肝炎并不是病名,是指病毒性肝炎中的难治性病例,其中包括重症肝炎和慢性肝炎。最近人们把属于自身免疫性变化引起的免疫性肝炎(包括狼疮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硬变也列入难治性肝炎中进行研究。下面重点介绍重症肝炎和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病程病毒性肝炎中,除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之外,还有非甲非乙型肝炎。遗憾的是,引起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毒,至今尚未发现,但有的同甲型肝炎一样足经口感染,也有的同乙型肝炎一样通过血液传染。前者在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已有流行的报道,所幸日本尚无发病的报道。日本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属后者,占散发性急性肝炎的约半数,占输血后肝炎的95%。由于在日本并没有施行病毒性肝炎申报制,所以  相似文献   

9.
一、非甲~非丙型肝炎的TTV感染率与基因型星野博美 等1.检出率与基因型分类 作者应用Nishizawa(NG061/NG063)方法检测TTVDNA的阳性率为:非甲非丙型急性肝炎AH47.1%(8/17例),甲型AH22.2%(2/8例),乙型AH33.3%(4/12例),丙型AH86.7%(13/15例),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病(CLD)48.3%(14/29例),脂肪肝42.9%(3/7例),供血者29.3%(22/75例)。同时对照应用Takahashi(T801/T935)法所测结果则任何病型均呈高检出率,达75.9%~100%。采用N22区鉴定基因型发现,除甲型AH和脂肪肝外,非属基因型1者约占半数,属基因型1者在非甲~非丙型AH、非乙非丙型C…  相似文献   

10.
肝炎与病毒一般肝炎病毒分为甲型(HAV)、乙型(HBV)和非甲非乙型(NANB)三种,甲型只有急性肝炎,而乙型和非甲非乙型除了急性肝炎之外,还有无症状带毒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多种病型。此外,乙型病毒携带者还可表现为免疫复合物病,即HB肾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和儿童乙型肝炎。也有人在乙型肝炎病毒基础上重复感染δ病毒(D型)。本文重点叙述乙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向成人期的过渡。乙型肝炎 (一)关于乙型肝炎病毒 1.HBs抗原抗体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鉴于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意义尚非明确,故“非甲~非庚型”语义有欠妥切,而宜采用“非甲~非戊型”术语。一、非甲~非戊型慢性肝炎1.诊断 “肝炎病毒”系指主要增殖场所为肝脏,以免疫应答结果而导致肝细胞障碍的病毒。目前已通过鉴定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型即HAV、HBV、HCV、HDV和HEV5类,并均已建立血清学诊断法。HGV与HCV同属黄病毒科(Flaviridae),经血液传播,可表现为急性和慢性感染,唯多有报告HGV感染与肝炎的关联性不大,即对其致病性尚留存疑。本病的诊断,宛如其名即须依靠除外方法,采取否定上述甲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做为社会问题的输血后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尚未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治疗而输血却引起了肝炎,这对患者、家属、医生都是苦恼的。一般认为输血后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是10~20%,心脏外科,特别是采用体外循环作开胸手术时,肝炎发病率为15~60%,幅度较大,有的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来,为防止输血后肝炎做了种种努力。从1979年起,作者曾尝试对供血者进行鸟嘌呤酶活性检验,用于筛选,以预防肝炎发病。鸟嘌呤酶的历史很久,是1932年由Schmidt从家兔的肝脏匀浆中发现的一种酶,它是参与鸟嘌呤分解为黄嘌呤时的脱氨基酶,黄嘌呤再由黄嘌呤氧化酶氧化分解为尿酸。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大约已发现有20年、甲型肝炎病毒大约发现有15年,这以后尽管做了许多努力也没有弄清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实质。近年又发现C型肝炎病毒(HCV)。本文仅就至今为止所观察的对非甲非乙型肝炎,用因他非龙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于扰索对新发现的HCV病毒的抗病毒作用加以阐述。一、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临床经过综合临床研究概括如下: 1.发病原因40%是由输血而来,其他60%是不明途径的感染; 2.输血后患肝炎的发病率为20%,其中至少半数是慢性肝炎; 3.慢性肝炎约经过20年可变成肝硬化、肝癌,但是还不清楚其中多少变为肝硬化,多少变为肝癌。肝癌患者40%有输血史,然而重新测定抗HCV抗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经HBsAg筛选供血者以来,输血后肝炎(PTH)有所减少,但仍经常发生,这些PTH 中乙型肝炎占10~20%,而80~90%的PTH 在血清学上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无关。这些病例大部分有肝脏损害,现在已明确是与另外一种病原因子——非甲非乙型肝炎抗原(病毒)有关。特别是病程迁延和慢性化率较高,且通过感染实验可形成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携带者,在临床上也注意到与肝硬化、肝癌有关。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非甲非乙型肝炎十分容易转为慢性,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止方法。日本千叶大学第一内科田辺雄一先生等,在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的急性期,应用胰高糖素,胰岛素疗法(G-I 疗法),取得可喜的效果。对象是60例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患者,潜伏期均在2周以上,谷丙转氨酶(GPT)峰值显示200mU/ml 以上,发病前后均未给予过抗菌药和抗癌药。这些病例分为2组:G-I 疗法组共17例,把胰高糖素1mg 和胰岛素10个单位加到10%葡萄糖液500ml 里,1天三次,每次3小时内静点完,连续治疗3周。另外43例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65年Blumberg等发现Au抗原以来,对输血后肝炎的预防有了很大进展。但其发病率仍超过15%,其中少数为乙型肝炎,多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如何预防至今未解决。普及应用血液成分制剂以来,其发病率仍有增加之势。一、判定标准和发生率输血后肝炎的诊断标准,日本统一采用在输血后l~2周观察一次肝功能,在3周至6个月内GPT值连续2次高于50U为可疑;超过200U或100~200U  相似文献   

17.
输血与肝癌     
据统计,日本1976年死于肝癌的人数剧增,达10万分之9,1987年增加一倍,为10万分之18。其中HBs抗原阳性者为10万分之4,无增加,骤增的病例均非乙型肝炎。非乙型肝硬化、肝癌病例40%有输血史。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可有肝硬化和肝癌发生。1988年Chiron社一个小组成功开发了用C_(100)-3抗原的抗体(HCVAb)测定方法,此抗原在酵母中发现,并作为HCV感染的特异标志。1989年2~3月检查了东大、山梨医大、信州大、  相似文献   

18.
血浆内毒素的测定,通常是在显色合成基质中加入高氯酸(PCA),用除去沉淀物的上清液进行的。作用采用测定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新型 PCA 法来研究急性肝炎(AH)、急性重型肝炎(AHS)和重型肝炎(FH)的内毒素。研究对象是 AH23例(其中甲型9例,乙型1例,非甲非乙型12例,药物性1例),AHS4例(甲型1例,非甲非乙型3例),FH7例(乙型2例,非甲非乙型4例,药物性1例)。结果表明,各种肝炎内毒素阳性率分别是,AH4/23(17.4%),AHS0/4(0%)FH2/7(28.6%);其病原的区别是,甲型2/10(20%),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急性肝炎中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发生率最高,而且容易转为慢性。关于其感染途径,目前已经弄清的主要是通过输血感染,可实际还有不少并非通过输血感染,可见感染途径尚有很多不明之处。这次作者对非甲非乙型慢性肝病患者的配偶进行了研究,发现其非甲非乙型慢性肝病的发生率很高。因此作者  相似文献   

20.
目前已有许多关于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病毒的分离以及相关抗原抗体系统方面的报告,但大多未能得到大家的一致承认,所以人们很快也就忘却了。这次作者从非甲非乙型肝炎感染的黑猩猩血浆中,成功地分离出一种很有意义的病毒,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材料采用NANB(来自NANB患者血清的NIH-F株)感染的黑猩猩(3例)慢性期血浆(各500ml),将其浓缩约1000倍,最后通过蔗糖密度梯度平衡离心进行精制分离。对照组是1例非感染的黑猩猩血浆,采用相间方法处理。结果:在蔗糖密度为1.14~1.48g/ml(峰值=1.16)的各部分中,用负染法制作的电镜观察,发现有胞膜鲜明的球状病毒颗粒(直径为37~64nm)。从形态学看,这种病毒类似toga病毒。另外在肝细胞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