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塞急性期的抗血栓疗法 ,有溶栓疗法、抗凝疗法和抗血小板疗法。特别是溶栓疗法 ,如在超早期采用 ,可使血流再灌注效果显著。在缺血周边部 ,因血管内血小板活化、凝血机制被激活而形成纤维蛋白 ,导致微循环障碍。抗凝疗法、抗血小板疗法就是以防止血栓增大、改善缺血周边部微循环障碍为目的而实施的。一、溶栓疗法现今在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中 ,有证据表明最令人瞩目的是溶栓疗法。1 静脉内给药 在美国的NINDS的报告中 ,就发病后 3小时内的脑梗塞患者静滴t PA(alteplase 0 .9mg/kg)或静滴安慰剂的效果问题做了讨论。这里仅指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2.
脑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的保守治疗高桥弘明等脑血栓形成主要是因血管内形成血小板血栓,使神经组织陷入缺血状态而发病。因此脑血栓急性期及慢性期的保守治疗是以抗血栓疗法为主,同时进行抗水肿、改善脑循环以及危险因素的治疗。一、急性期治疗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治疗有抗血...  相似文献   

3.
脑梗塞大多数是由于血栓性动脉闭塞所致。在血栓形成中要有血小板、凝血 -纤溶系统的参与。因此可以说 ,在急性脑梗塞的病态中血小板、凝血 -纤溶系统活化起着核心的作用。脑梗塞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TS)、心源性脑栓塞 (CES)、腔隙性梗塞(L AS)及其他。现认为这些不同类型 ,血栓的参与及组成亦不尽相同。本文就血小板、凝血 -纤溶系统活化的检查所见按脑梗塞的不同类型分别进行说明。一、在导致脑梗塞中血小板、凝血及纤溶的作用1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在动脉这样快速血液流动系统中形成血栓的过程 ,血小板活化扮…  相似文献   

4.
无症状性脑梗塞的纤溶疗法高松滋等脑内存在无症状性缺血灶者,发生脑梗塞的危险率高,近年来主张为预防其发生必须给予治疗。为防止缺血灶,须预防灌注动脉内的血栓形成或栓塞的发生以及对已发生的血栓行溶解治疗。其中之一的脑梗塞急性期纤溶疗法较为合理。但其效果不如...  相似文献   

5.
1996年,美国的临床实践中开始对发病3小时内的超早期脑梗塞、静脉内给予血栓溶解新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而在日本目前为止针对脑梗塞所承认的血栓溶解药只有尿激酶,其使用方法也只限于静脉内小量给药,数年前也开始了rt-PA的临床试验,但尚未获得承认。另外,在一些机构也试验了大剂量尿激酶的动脉内给药。一、溶栓疗法和溶栓药1.溶栓疗法的理论 脑梗塞为脑动脉闭塞导致缺血组织的坏死。应用血栓溶解药可使脑动脉的闭塞血栓在早期溶解,血流再开通,因而可以认为血栓溶解疗法是非常合理的治疗方法。可是,陷入梗塞的脑组织一旦…  相似文献   

6.
前血栓形成状态可定义为放置不管很可能产生血栓症的一种病态。关于前血栓形成状态的论述虽与十九世纪开始Virchow等阐述的血栓症成因的观点相类似,但最近因与极引人注目的血栓症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相关连,而显得非常重要。广义的前血栓形成状态的机理有血管的损害、血流障碍、尤其是心房纤颤以及多血症等。1.血小板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时起着重要作用,但比起血小板数量的增加,血小板机能尤其引人重视。血小板聚集时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必要的,其增加具有增进血小板聚集能力的可能。Framingham指出血浆纤维蛋白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是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溶血时,ADP从红细胞中游离,可使血小板聚集,因此血管内溶血以称前血栓形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的超早期治疗专辑──纤溶疗法与超早期治疗冈田靖等早在60年代就已开始尝试用血栓溶解疗法治疗急性期脑梗塞,但因有引起出血性梗塞或重度脑出血的危险,在日本,特别是对脑栓塞症,此疗法成为禁忌。现今认为对脑血栓症发病5天以内的患者,可给予小剂量(1日6...  相似文献   

8.
纤溶药、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内山真一郎大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血栓闭塞了脑血管引起的,因此可以说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应用溶栓药、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的抗血栓疗法。在选择适应证时应考虑病例的病理生理,如错误选择适应证不仅无效,反而有增加出血合并症的危险,加重...  相似文献   

9.
阿司匹林专辑 阿司匹林与缺血性脑血管障碍野均等1972年Harrison等报道了一过性黑蒙患者视网膜动脉有血小板血栓引起的栓塞,而给予阿司匹林可有效地预防栓塞的形成,其后人们进行了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各种缺血性脑血管障碍功与过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急性期治疗药的开发动向米田行宏等脑缺血后可立即开始出现神经细胞损伤的过程。现在,以这种神经细胞障碍级联的一部分为目标进行急性期脑梗塞的治疗颇值得注意。急性期治疗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表1),一种为溶解闭塞脑动脉的血栓,以使缺血领域再灌注为目的的血...  相似文献   

11.
内山  真一郎 《日本医学介绍》1998,19(12):562-562
脑卒中中唯脑梗塞和暂短性脑缺血发作(TIA)适宜用抗血小板疗法。美国国立神经疾病、脑卒中研究所的脑血管障碍分类第三版,将脑梗塞分成粥样血栓性、心脏栓塞性、腔隙性,其它性四种类型。粥样血栓性脑梗塞及其先兆TIA都是由主动脉弓、颈部、脑内主干动脉处的动脉...  相似文献   

12.
在脑神经限局症状呈暂短性消失的患者眼底,可见白色闪光的血小板聚集块,而且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能够抑制此种暂短发作。作为抑制暂短性脑缺血发作(TIA)和预防继发脑梗塞的抗血小板药物疗法已经历了很久。虽曾试用过阿斯匹林、苯磺唑酮(Suifinpyrazon)、潘生丁等药物,但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只剩下阿斯匹林。最近,认识到氯苄噻啶也有效。一、发病机理1.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多数TIA都以脑动脉硬化病变为主要原因,一部分则是来源于心脏的栓塞及血液疾病等其他原因引起。动脉闭塞或高度狭窄导致的慢性低灌流状态或侧枝循环形成,如果发生一时性灌流压下降,则全  相似文献   

13.
一、超声波诊断在急性期脑梗塞诊疗中的位置以溶栓疗法为代表的脑梗塞急性期治疗在飞速发展 ,针对个个病例发病机制治疗的必要性在不断提高。据报道 ,头 CT检查时未发现异常的发病早期治疗方针的选定 ,对减轻后遗症的作用日渐增大。因此不允许仅仅依赖一般性检查。有关脑主干动脉狭窄、闭塞病变、残存脑血流的资料十分重要。入院后应立刻行头 MRI、MRA及脑血流SPECT,进行详细评价乃理想之举 ,但现实中急救患者多不能做得到。而超声波检查可替代这些检查 ,成为入院时血管、血流评估不可缺少的检查法 ,希望参与脑梗塞诊疗的医师能掌握其…  相似文献   

14.
抗血小板药物做为脑梗塞慢性期的再发预防方法 ,是一种通过抑制血小板机能、阻止血栓形成的治疗法。本文将就抗血小板药物的特征、临床意义、实际投药方面的注意事项加以叙述。一、关于抗血小板药物据以前的以安慰剂为对照的共同研究结果报告 ,由于抗血小板药物的服用 ,脑卒中、心肌梗塞、血管性死亡等血管意外减少了 2 0 % 40 %。虽然抗血小板药已在销售中 ,但通过大规模的随机比较对照试验等 ,被认为能有效减少脑梗塞发病的是 ,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阿司匹林在于阻碍血小板的环氧化酶 ,通过抑制具有血小板抑制作用的血栓烷A2 (TXA2…  相似文献   

15.
脑梗塞经过急性期治疗后,不应中断治疗,而应预防复发,继续慢性期治疗。因为中断治疗会发生反弹现象,血栓和栓塞可能会造成脑梗塞复发。与急性期治疗同样,慢性期也应根据不同病型选择治疗方法。以下分别对各病型的慢性期治疗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6.
动脉硬化与血栓均是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基础上发生的,血小板在损伤部位粘着、凝集,在血栓形成初期具有重要作用。对动脉硬化形成,血小板也起着重要作用,动脉硬化处内皮易脱落,在脱落处血小板粘着、凝集而成血栓,血栓形成进而使动脉硬化发展,成为心肌梗塞及脑栓塞等合并症的原因。以下试述血小板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以及冠心病抗血小板疗法概况。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因为血管内皮对血栓形成有种种防护机能血小板不粘连在正常内皮细胞上。各种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伤,内皮下结缔组织直接暴露于血流中,血小板粘着于该处,进而发生图1所示的一连串反应。  相似文献   

17.
血栓溶解疗法(纤溶疗法)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肺梗塞、肾梗塞等的梗塞和四肢动脉闭塞等的治疗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直沿用下来的纤溶酶激活剂的尿激酶(UK)和链激酶,因为对血栓无亲和性,为了使其效果确实而必须直接注入到流向血栓的动脉(负责动脉)中,并且,在全身给药时,必须大量用药,因为使全身的纤溶系统亢进,而有出血等很多副作用。另一方面,在机体血管内皮细胞等处产生的组织性纤溶酶激活剂(TPA)对纤维蛋白的亲和力很强,在血栓部位可发挥强大作用,在不太影响全身纤溶系统的情况下即可溶解血栓,因而引进开发了DNA重组技术,即重组TPA(recombigrant TPA)。  相似文献   

18.
一、暂短性脑缺血发作和抗凝药物以前,对于TIA的病例,为了预防其发生脑梗塞而使用抗凝疗法,有一定效果。Millikam回顾过去的一些报道,指出应用抗凝疗法对TIA病例的有效性,它能减少脑梗塞的发病,且多数不伴有明显的脑出血合并症。但是不久,美国脑卒中治疗联合委员会总结历来的结果指出,抗凝疗法虽能减少TIA发作,但不能减少脑梗塞的发生,且有不少合并脑出血,因而对抗凝疗法的效果持否定的态度。最近,抗血小板疗法(阿斯匹林等)被广泛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特别是急性期治疗的重要性秋山仁美由于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病理生理的解明,脑卒中的治疗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急性期,以前采用的是镇静、补液、抗水肿疗法,为的是“不进一步恶化而治疗”;而现在则以血栓溶解疗法为主,采取积极地“为进一步改善症状而治疗”颇引...  相似文献   

20.
对占脑血管损伤70%的脑梗塞,曾试用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但其疗效未能获得一致的评价。应用尿激酶(UK)溶栓疗法也不例外,尽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作了禁用的结论,但在日本仍然广泛地采用小量静滴疗法。而且,目前,冠状动脉阻塞的急性期经皮冠脉内溶栓治疗(PTCA)的效果已被公认,开始对血流改善不佳的病例施行紧急PTCA疗法。基于这些情况,作者对脑动脉闭塞症的急性期试行了UK动脉内注入疗法。迄今为止,发病后24小时内施行本治疗的病例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症14例,颈内动脉闭塞症11例,共25例(年龄54~85岁,男性12例,女性13例。) 通过脑血管造影确定血管闭塞后,通过导管注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