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最近10年里,已确认存在身体节律异常所致的睡眠、觉醒障碍。作者介绍持续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中的睡眠相延迟综合征、睡眠相前移综合征和非24小时睡眠觉醒综合征。一、睡眠相延迟综合征1979年Weitzman等报道了睡眠相延迟综合征(DSPS),其诊断标准:①午夜2点以前入眠困难,②失眠持续6个月以上,多数患者有多年病史,③在生活节律无限制时,患者入眠晚,并在充足睡眠后自然觉醒。另外,经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睡眠不足者有增无减,睡眠障碍患者越来越多。以前对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以失眠症为主,而现在对过度睡眠及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等也受到重视。美国睡眠障碍调查委员会报告书中明确指出,打磕睡容易引起交通肇事及生产上的重大事故,困倦也可给社会带来重大...  相似文献   

3.
患有脑器质性损伤的患者,多伴有睡眠障碍。这种睡眠障碍多因与调节睡眠和觉醒节律有关的神经组织破坏所引起。例如Alzheimer 综合征,脑血管性痴呆等老年性脑损害患者,在疾病进展时,白天睡觉,夜间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走动,或去外边等等,以昼夜颠倒的方式生活。也有的患者整天什么也不做,在床上睡睡醒醒。一般称这种状态为睡眠一觉醒节律障碍。最严重的脑器质性损害一脑死亡的患者,虽然持续高度意识障碍,睡眠一觉醒节律完全消失,但体温节律、血清电解质节律有时却保持正常。这点提示生物节律是关系到生命本质的重要机能。患有脑严重器质性损害的患者,有各种各样类型的生物节律异常,此生物节律异常是因与调节生物节律有关的神经中枢障碍所致。在此,笔者就自己经历的各种脑损害患者所表现的睡眠一觉醒及体温节律的  相似文献   

4.
老年期经常出现失眠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伴随年龄增加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夜间尿频、睡眠时呼吸障碍、肌阵挛等身体因素和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等精神因素。而老年期的失眠则不是这些原因所引起的,而属于原发性失眠。目前对其原因尚不明瞭。近来认为与体内先天性生物节律失衡有关。本文拟先介绍年龄增加时,睡眠觉醒节律的变化,然后介绍老年人,尤其合并脑器质性障碍的痴呆老人出现睡眠节律障碍及伴发谵妄等异常行动的病例。最后介绍以调整或修正异常生物节律为目的所采取的试验性治疗(时间疗法)。1.睡眠觉醒节律的生理基础:人类与地球上许多生物一样,以昼夜24小时明睛为周期,作同步反复的活动和休息,以维持机体的活动。称这种以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为昼夜节律。睡眠时体温、内分泌、植物神经  相似文献   

5.
失眠     
失眠症(insomnia)一词在一般的场合很常用。但普通所说的失眠,指的是不充分的睡眠或不完全的睡眠,并不意味着完全失眠状态。1979年由 ASDC(美国儿童牙科学会)和 APSS(睡眠精神生理研究协会)所提出的“睡眠、觉醒障碍诊断分类”,将失眠症定义为“睡眠的开始和持续的障碍”,并列举了各种病态(如表1)。入睡障碍多为神经性失眠,熟睡障碍多为抑郁病或脑器质性损害,中途觉醒多为睡眠时无呼吸失眠综合征,而清晨觉醒则为狂躁抑郁病等。  相似文献   

6.
时间治疗学的基础—时间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治疗学的基础——时间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学近年来认识到,疾病的发生与症状表现存在节律现象,即当患病时多可发生节律障碍,而有时人体节律障碍也许正是疾病的本质。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常有对投予时间的依存现象,另方面又有改变人体节律的药物。因此,在一切疾病...  相似文献   

7.
医学与生物节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勿庸置言,医学是以明确人类发病机理,确立治疗方法为首要目的,当然也是以一般生命科学为基础的。即人类也作为生物的一种,不能脱离与生命现象共同的基本现象。生物的节律(机体节律)就是这共同的基本现象之一。生物节律的谱系虽然一般称之为生物节律,但却有各种各样。以下丘脑旁室核发出的抗利尿激素神经元为例,该神经元的电活动是以毫秒单位的间隔而群发,称为暴发,暴发也可称为生物节律。脑电图上见到的节律,心搏节律及呼吸节律,每日睡眠一觉醒节律,女性月经周期,进而人类的一生,即生命周期也属于机体节律。总之生物节律周期的谱系竟从毫秒单位起至100年单位。在这里以研究得最好,并已经明了其特性的小时节律为中心进行叙述。24小时节律的普遍性据说距今大约36亿年前,在地球上就已经诞生了  相似文献   

8.
机体机能多以24小时周期而变动。例如睡眠—觉醒,血中激素量的节律等。这种日周期节律不仅反映在功能方面,也反映在细胞形态方面。肝细胞日节律的记载起始于糖原代谢。F-orsgren 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兔肝细胞时,发现在24小时内糖原含量有很大变化。在他研究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学者从形态学方面,如肝细胞的糖原含量变化,组织化学方面以及生物化学方面进行了研究。肝组织的节律,不仅表现在有关糖代谢物质,就是在 DNA 含量、白蛋白含量方面也呈现明显的日周期变动,可以想像肝细胞的许多  相似文献   

9.
昼夜性节律与睡眠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时间生物学的发展,对于机体内因性节律机构的了解不断积累,明确了在生物钟频率振荡中,人类的行为、睡眠、内分泌、植物神经系统等一日内变化也受昼夜性节律支配。长期生活在没有强光照射,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实验室里的受试者,所表现的睡眠、体温等生物节律周期约?..  相似文献   

10.
海外旅行与时差错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时差错乱是指在两地时差大于5小时的地域,乘坐超音速飞机高速移动之际引起的“一过性身体、精神失调状态”。时差症状表现为睡眠-觉醒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精神、工作能力的降低;便秘及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倦怠及疲惫感、眼疲劳等。现已明确由?..  相似文献   

1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HS) ,不仅是呼吸障碍 ,而且也是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疾病。在诊断SAHS时 ,对成为睡眠障碍原因的其它疾病知识也要掌握。随着今后夜睡眠多导记录仪 (PSG)检查的普及 ,诊断的机率也将增加。本文对睡眠障碍相关疾病中 ,尤其和SAHS概念重复的上气道抵抗综合征 ,以及临床上同SAHA同样患病率高且易漏诊的睡眠中四肢运动障碍进行介绍。一、上气道抵抗综合征 (UARS)1 概念 SAHA的患病率成人在 3%以上。当每1小时出现 5次以上 ,每次 1 0秒以上呼吸暂停或氧饱和度降低 ,脑电图上出现觉醒伴低换气…  相似文献   

12.
睡眠时无呼吸综合征(sleep aponea syndrom,SAS)的基本特征是觉醒时没有呼吸障碍,而在睡眠中频繁出现的、持续10秒钟以上的呼吸停止(无呼吸),重新出现呼吸时伴有明显的鼾声。由于无呼吸而引起觉醒反应和呼吸再现,并导致睡眠频频中断,引起慢性失眠,白天困倦和瞌睡等睡眠觉醒障碍。最近有人认为SAS与高血压有关,在高龄者和小儿发生率也很高,因而引起临床各科(精神科、耳鼻喉科、内科和小儿科)的注意。SAS发病原因有单一的或复合的,但其共同机理是都有鼻腔、咽喉和上呼吸道的狭窄。作为治疗方法,如果可能应进行去除这些部位狭窄的所谓根治疗法。伴有粘液水肿的肥胖病人,给予甲状腺制剂可奏效。单纯性肥胖者最好通过饮食疗法和运动负荷减轻体重,但在家中是不能达到充分减轻肥胖这个目的的,往往需要住院来严格控制能量摄入。鼻腔、咽、喉的形态异常最好应用外科治疗。对腭扁桃体肥大、腺样增殖病人宜做切除术。有软腭下垂和巨大悬雍垂者应施行悬雍垂、腭咽形成术。小下  相似文献   

13.
人的生理功能每日呈现节律性(生物节律),这个节律性又随季节而变化。现以作者研究室的资料为中心加以阐述。据说昼夜周期与人每日的节律同步。不仅冷血动物,就是灵长类的温度周期与自主活动的自由运行节律也是同步的。有学者报道,如将人置于没有时间特征的环境中,其节律周期就呈现偏离24小时的自由运行节律,而且即使周围环境条件一定其节律周期也随季节而变化。考虑到这一点,就完全可以预料到人生理功能的日节律是随季节而变化的。从这一点出发,作者以人体温生理功能节律作为指标,观察其日节律是否随季节而变化。人体温(直肠温)日节律的季节变化作者观察了被检者四季体温(直肠温)的日节律数据,每个季节连续观察6天。为让被检者自己测量体温,把环境体温计(MED—TECHYM一1.15×19×3cm,重量275g)清醒时固定在裤带上,睡眠时放在枕头边。体温在早晨开始上升的时间,夏天大约为上午5点,而  相似文献   

14.
生物钟的机能与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源性节律许多生物功能出现的24小时周期变动,是由钟表一样的内源性振动机构和与其当时的生活方式有关的机体反应形成的。例如,傍晚的体温比早晨的体温约高1℃,这种体温日内变动,30%可以用白天活动使体温上升,夜间睡眠导致体温下降来说明。这是由于睡眠和活动的“结果”所产生的体温变动,称之为外源性节律。其余70%是与睡眠和活动无关的内源性变动。即使彻夜工作,到深夜体温也下降,凌晨四点左右体温降至最低点。而早晨醒来后即使仍旧静卧,体温还是升高。有报告表明,因事故而意识完全丧失的人,直到临死之前仍能维持体温的节律,这些事实也可说明内源性因素的作用。生物节律是内源性的确凿证据是,即使除外明暗变化等周期性环境因素,其节律仍持续存在;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周期与24小时周期不同,这时所显示的节律称为生物自由节律。最先证实人类自由节律的是德国的阿啸夫和维  相似文献   

15.
食欲素     
胡宜 《日本医学介绍》2004,25(3):142-143
食欲素(orexin)是orphanG蛋白质共轭受体的配体,与摄食行为及觉醒、睡眠有关。现已明确食欲素具有应对动物的营养状态调控觉醒水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夜间高血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夜间高血压1、夜间血压变动一般情况下,夜间睡眠中血压比白昼觉醒活动时的血压低,即血压随着夜间入眠而慢慢降低,以入睡后2小时最低,其后到拂晓又慢慢升高,觉醒时急剧升高。睡眠中的血压下降随睡眠的深度而不同,在深睡眠中比觉醒时约降8~14%,而浅睡眠时比觉...  相似文献   

17.
包括睡眠——清醒以及体温和排尿、激素的分泌和物质代谢等在内的许多生理、生化机能,在一日内有节律地变动,这种节律是和机体内生物钟日周变化环境因素同步的。一般认为,高等动物节律的同步因素是光线、温度等物理因素和食物、水等营养因素以及亲朋等生物、社会因素。好像可把行为大致分为昼行性和夜行性一样,最主要的因素是明暗和昼夜的变化。近十年来,通过大白鼠等动物实验证明某些生理节律除了光线明暗变化之外还受饮食方式的影响。因此,饮食行为、营养代谢与昼夜节律的关系正在引起人们的注目。本文想介绍一下关于食物所具有的同步作用(包括动物与人)以及它的生理意义,它与疾病的关系。摄食节律与摄食反射按正常规律生活的人们,早、午、晚一日三餐几乎都在一定的时间进行,而大白鼠等鼠  相似文献   

18.
何谓高速时滞反应这是指乘接近音速的喷气机急速跨越时差在4~5个小时以上的地区后产生的生理节律延迟的状态。过去常把这种状态称为喷气疲劳、时差疲劳、高速时滞状态。现在一般称高速时滞反应、时差综合征、时差呆等。高速时滞反应的内容高速时滞反应的症状以疲劳、办事效率低、睡眠障碍、胃肠障碍、身心症状为主,此外尚有头痛、眼调节机能不全、呼吸困难、不安、恶梦、月经紊乱等症状。笔者调查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19.
化疗与外科手术、放疗及免疫疗法构成了癌症治疗的四大方法。近年来癌症化疗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开发更合理的药物及方法,以期提高疗效,而兼顾机体的生物学及应用生化学节律理论调整抗癌药的用药时间,增强疗效并克服毒副反应的所谓时间节律调整化学治疗(Chronomodulation)就是其中之一。其中包括(1)了解正常细胞的日内节律对减轻或避免抗癌药毒性很重要;(2)了解癌细胞的日内节律对增强抗癌药疗效很重要;(3)根据正常细胞的日内节律特点选择应用抗癌药的时间可减轻毒性即时间节律毒性。该疗法利用时间调整规律进行化疗为依据人生理功能变化的合…  相似文献   

20.
有人报道,某种植物叶的开闭及原生动物运动的日周节律(24小时周期),因吸收乙醇而发生变化。作者最近首次发表了人类出现此种变化的报道。作者观察了持续饮酒10年以上的乙醇中毒症患者在断酒期间的状况,发现快波睡眠、体温、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的日周节律异常,一直持续到断酒后几个月。此种变化在一周内每晚饮酒的健康学生中,并未发现。因而认为以上改变是酒精的慢性毒性所致。作者发现酒精中毒症断酒期间的机体节律异常与内源性抑郁症患者所看到的患者极为相似。作者的观察对象虽仅为临床出现抑郁状态的部分酒精中毒症患者,但由于男性持续饮酒10年以上者容易继发抑郁症(女性在更短的时间里经常饮酒也容易发病),所以研究酒精中毒症的机体节律与抑郁症的病因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简介一下作者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