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性输液管普及于临床近20年.笔者在输液管排气方法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做了粗浅的探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药液的浪费,笔者进行了150次输液排气的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何美兴 《右江医学》2004,32(1):92-92
静脉输液是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但在输液中途可因操作不当,致使液面低于茂菲氏滴管20cm以内,在临床应用中,笔者遇到12例输液病人出现这种情况,采用环绕手指挤压法,操作方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调查我院内科住院部患者100(男56,女44)例,年龄12~73(平均49.2)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9人,大专29人,中专或高中31人,初中及以下21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茂菲氏滴管内不同液量对静脉输液一次性排气成功的影响.方法:我院内儿科和门诊输液病人1800输液人次,分为a、b、c组,a组茂菲氏滴管内1/3液量,b组茂菲氏滴管内1/2液量,c组茂菲氏滴管内2/3液量,分别进行排气,由6名护士完成,每人分别完成a、b、c组各100人次.将6人完成的1800人次分别按a、b、c...  相似文献   

5.
陈凤群 《吉林医学》2007,28(8):990-991
目的:探讨莫非氏滴管给药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将需静脉用药的病人分为经莫非氏滴管注入组(观察组)和静脉推注组(对照组)两组。观察两组给药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及空气进入人体的机会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莫非氏滴管的给药方式具有方便、省时、减少不良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王永峰 《包头医学》2010,34(3):183-184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影响输液滴数准确性的因素;方法:通过临床护理、健康教育、观察分析总结。来保证输液滴数的准确程度;结果:多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加强细节护理,规范输液服务流程,可确保输液滴数的准确性。结论:有效控制输液滴数,可提高治疗效果,增加病人的满意度,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静脉输液器莫菲氏管内注入药物完全(95%)滴入体内的时间,及其控制方法.方法莫菲氏管内注入一定量的酸溶液代替药物,滴入与95%此溶液中合的加有指示剂酚红的碱溶液,待指示剂变即95%药物滴入体内时间.研究滴速、莫菲氏管内液面高度、压迫莫菲氏管等因素对给药速度的影响.结果 药物滴入体内时间与滴速成反比,莫菲氏管内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挤压莫菲氏管相当于延迟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8.
杨琴  许冰  王秀丽  康俊凤 《农垦医学》2001,23(2):135-136
在静脉输液时,常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如何正确按照滴系数值(即每毫升滴数),参照一般正常滴数的标准,准确计算输液速度与时间,将对输液的评估与控制起决定性的作用,而护理教科书上滴系数和一般正常滴数的标准与现在临床实际情况不符。笔者根据参考的资料和多年从事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经验,就关于静脉输液滴数与时间的计算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正常滴数的标准,和简单的计算方法,与同行共商榷。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操作,是最常用、起效最快的给药途径。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技术及静脉输液的各项事宜是对一名社区医师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时影响每毫升滴数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 ,临床静脉输液采用的一次性输液器 ,大多注明有2 0滴蒸馏水 =(1± 0 .1)ml。而实际每毫升滴数的多少决定于每滴的体积 ,它受多种因素如莫菲氏壶液面高低 ,每分钟滴速快慢及液体粘滞度等的影响。我们在保持莫菲氏滴管内径、液体高度、室温、针头型号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对以上三种因素与每毫升滴数的关系进行研究。1 实验材料及要求1.1 材料 实验用“洁瑞”牌 (威海市医用高分子有限公司 )一次性输液器 (莫菲氏壶长 5cm ,莫菲氏滴管内径 2 .5mm)。末端连接 7号针头。1.2 选用液体 生理盐水 :10 %GS ;低分子右旋糖酐各 5 0 0ml。1…  相似文献   

11.
张凤菊 《当代医学》2006,12(11):78-79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给药途径,在医院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在输液过程中病人及家属往往自行调节滴速,特别是门诊病人,认为自己没有重病,滴速快慢没关系,以致影响药物疗效,严重者危及生命。为了规范输液滴  相似文献   

12.
在抢救病人中如急需增加有效血液循环量、维持血压或需快速输入脱水剂时常常通过选用大针头作静脉穿刺和升高液体瓶高度的方式加快滴速。近年来我们观察到当注射针头型号相同,液体高度相同时的条件下输液速度与莫菲氏管内液平面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实践证明,在不可能再加高液体位置  相似文献   

13.
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原因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正确的输液速度,达到安全输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方法 通过对影响输液速度的原因进行因素分析,建立恰当的对策和护理,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结果 影响输液速度既有滴速、输液器本身滴系数的影响、液体间的差别,还有病人等.结论 了解影响输液速度的原因,能确保输液顺利进行,达到输液治疗的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4.
叶琳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862-1863
目的 观察在输相同液体量的情况下,不同输液速度对患者脉率的影响,总结适宜的输液速度.方法 在骨科患者中随机选择无心肺功能障碍,年龄在25岁~37岁的恢复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6组,输液速度分别是40滴/min、50滴/min、60滴/min、70滴/min、80滴/min、90滴/min,每组均记录输液前(安静状态下)的脉率及输液结束后的脉率,比较输液前后脉率的变化.结果 输液速度分别为40滴/min、50滴/min、60滴/min、70滴/min时输液后脉率与输液前脉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液速度为80滴/min时,输液后脉率与输液前脉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患者无自觉症状;输液速度为90滴/min时,输液后脉率与输液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有的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的前驱症状.结论 不同输液速度对患者脉率有一定的影响,当输液速度达到80滴/min以上时脉率变化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是有效的治疗疾病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和方法。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不应滥用。要考虑并注意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和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导致不良后果。产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和因素很多,常见者为致热原,液体或药物被污染、变质,输液用具不洁或变质过期,输液速度过快、过多等。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护理,现将常见的几种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类克治疗中,精确输注开始时间时输液滴数的调节,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次使用类克治疗的风湿病患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将头皮针连接输液器中生理盐水作为引液开始输注类克,并计算输注开始时间及输液滴数;观察组患者采用头皮针连接注射器建立静脉通路后直接连接类克稀释液,并计算输注开始时间及输液滴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确类克输注开始时间的滴数调节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吴文红  招建华 《广东医学》2002,23(2):183-184
目的:观察不同速度持续静脉输液葡萄糖液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以指导临床输液。方法:将108例新生儿随机分成5组,其中4组输液500g/L葡萄糖液,速度分别为4,6,8,10mg/(kg.min)第5组输液90g/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输液后1,3,6,h以微量血糖仪检测各组血糖浓度。结果:输液葡萄糖液速度为4,6,8mg/(kg.min)时血糖能控制在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输注速度超过10 mg/(kg.min)时,血糖水平及高血糖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与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儿输注葡萄糖液速度应控制在4-8mg/(kg.min)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初始速度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2006年10月收住的150例患儿,按设定的初始速度分为3组,比较3组初始速度,对静脉的穿刺成功和顺利输液的影响.结果 初始速度最低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2组初始速度较高组,经χ2检验P<0.01,3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头皮静脉血管穿刺成功后以低初始速度输入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顺利输液.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由于体内各脏器及神经系统的功能衰退,免疫和代偿能力减低,常有多种疾病并存,因此在静脉给药时,必须控制滴注速度,减少输液反应。现谈谈本人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1].是临床治疗中主要的给药途径及护理技术操作,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反映出医院护理质量的优劣,并对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