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骨劈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种植区骨量不足患者行骨劈开增量,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种植区骨量不足,牙槽嵴高度充足但厚度仅3~5 mm的患者。行骨劈开术并同期植入ITI种植体,直径3.3~4.1 mm,共计24枚,18例均采用固定修复。结果 24枚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负载12~24个月,无一种植体失败,功能和美学效果满意。结论上颌牙槽嵴骨宽度为3~5 mm时,采用骨劈开术能有效增加骨量并可同期植入种植体,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缺牙区有充足骨量是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骨量不足的类型包括垂直骨量不足、水平骨量不足和垂直水平骨量均不足。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骨增量手术有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块状骨移植、牵张成骨术、上颌窦提升术、骨劈开术等,每种术式各有利弊。临床上,上颌前牙区主要表现为水平骨量不足。就水平骨量不足而言,骨劈开术可以有效增加骨宽度,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和术后骨粉暴露风险,不需要增加第二术区。但是骨劈开同期植入种植体存在唇侧骨板吸收率高,种植体方向不理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李正全 《中外医疗》2016,(35):82-84
目的:探讨骨劈开、牙槽嵴扩张结合GBR技术同期上颌前牙区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96例上前牙种植区剩余骨量不足的患者采用骨劈开、牙槽嵴扩张结合GBR技术治疗,1年随访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初期、术后3个月、术后1年牙槽骨高度分别为(10.25±1.19)、(9.35±1.24)、(9.15±1.19)mm,ISQ分别为(76.88±4.51)、(91.88±4.91)、(92.98±2.19)。种植前牙槽骨唇腭向平均宽度为(3.2±0.3)mm,、治疗后平均增加骨量、牙槽骨唇腭向平均宽度分别为(4.4±0.1)、(7.5±0.2)mm。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1年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2.2±5.1)分、(90.4±5.3)分、(92.4±7.3)分。术后3个月和术后初期的牙槽骨宽度、牙槽骨高度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与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牙槽骨唇腭向平均宽度和平均增加骨量与种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的满意度评分、种植体稳定性评分与术后初期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劈开、牙槽嵴扩张结合GBR技术同期上颌前牙区种植可取的理想的短期治疗效果,但需进一步观察和评定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应用垂直纵向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上前牙单牙缺失伴牙槽骨萎缩导致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唇侧骨板骨吸收的患者,应用垂直纵向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植入22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完成上部修复。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完成后观察7~36个月,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种植体丢失。结论对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应用垂直纵向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可改善牙槽骨质,可避免因钻骨造成骨量缺失,保存骨量,提高GBR成功率,拓宽了种植手术适应证的范围,获得种植体的Ⅰ期植入,大大改善修复后美学效果,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评价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植骨与不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后上颌窦内成骨的效果。方法:共纳入上颌后牙区缺牙的患者2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组(A组)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组(B组), 同期进行种植,术后30~50个月常规复查随访,观察上颌窦内成骨情况。结果:共植入了27枚种植体(其中A组13枚,B组14枚), 随访时间为40.23(36.20,48.07)个月。A组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 RBH)为(6.64±1.21) mm,B组RBH为(6.96±1.36) 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459)。A组随访时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 SBG)为(2.20±1.71) mm,B组随访时SBG为1.77(0.94, 2.05) 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583)。根据随访时种植体尖端附近成骨情况将种植体尖端成骨分为3类,分别为优、良和中。随访时A组有9枚种植体尖端成骨质量为优和良,B组有8枚种植体尖端成骨质量为优和良,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 = 0.695)。A组种植体尖端位于新上颌窦底下方(0.09±1.32) mm,B组种植体尖端位于新上颌窦底下方(0.03±0.91) 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898)。随访时两组总体的SBG为1.85(1.10, 2.20) mm,将两组随访时的SBG分别与多个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其仅与种植体尖端突出于上颌窦底的高度显著相关(r=0.383, P = 0.049)。结论: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植骨与不植骨的情况下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SBG主要与种植体尖端提升的高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夹心植骨法防止骨劈开后唇颊侧骨壁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上颌前牙缺失,缺牙区牙槽嵴宽度2~4 mm,有足够骨高度患者,采用骨劈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共植入植体40枚。将36例患者的40个种植牙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个种植牙位。观察组在骨劈开术植入种植体后,将唇侧骨板向唇侧撑开,与种植体唇侧面间形成大于1 mm的间隙,间隙内填入颗粒状骨移植材料(夹心植骨)。对照组唇侧骨板与种植体唇侧表面紧密相贴,覆盖海奥修复膜或Bio-Gide膜。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翻瓣检查种植体唇侧骨质状况和计算唇侧骨壁高度丧失值。结果对照组20枚种植体唇侧骨壁有1~3.4 mm吸收,平均吸收(2.2±1.2)mm。观察组20枚种植体唇侧骨壁骨吸收0.42~0.6 mm,平均(0.5±0.08)mm,所有种植体均被骨质完整覆盖,唇侧骨壁厚度大于1 mm。两组间唇侧骨壁骨吸收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劈开术中在唇颊侧骨瓣和种植体表面之间夹心植入颗粒状骨移植材料,能有效地防止唇侧骨壁吸收,保证种植体唇侧有足够厚度的完整骨质覆盖。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扩大种植手术的适用范围,弥补因骨量不足对种植体的不利影响,笔者1995-2000年采用BLB组合式种植体进行手术,同期行种植体植入区原位骨回填术和邻近骨移植术,填塞种植体上部与骨组织间的楔形间隙、覆盖唇颊侧外露的种植体、修复种植体颈部骨缺损,并覆以生物膜,术后随访5年,获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门诊收治的拟行种植手术的患者14例,年龄18~55岁。患者符合以下条件:无系统性疾病;口腔卫生状况良好;患牙为根尖无明显病变但不能通过治疗保留的残根、残冠。拟手术的种植体18枚,上颌11枚、下颌7枚。患者术前经测量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浅析改良骨劈开技术与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联用治疗牙槽骨骨缺损患者对其美学效果与骨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20例牙槽骨骨缺损患者,依据牙骨缺损情况和牙周探诊目测法分成观察组(n=68)与对照组(n=52),对照组予以GBR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改良骨劈开技术治疗;依据红色美学指数(red aesthetic index,PES)与白色美学指数(white aesthetic index,WES)评估两组在修复术结束当天与负重随访6个月时的美学效果,以及负重随访6个月骨吸收的情况,比较手术前、负重6个月后种植处牙槽骨的骨壁厚度的变化,以及负重随访6个月的满意度。结果 负重随访6个月,观察组PES与WES评分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远中与近中边缘的骨吸收量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mm、7mm与1mm点位牙槽骨的骨壁厚度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牙槽骨缺损患者予以改良骨劈开技术联合GBR治疗的美学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骨吸收情况,且满意度更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改良骨劈开术后唇腭侧骨壁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颌前牙缺失、牙槽嵴高度足够、宽度为3~5 mm的患者20例,采用骨劈开术同期植入28颗种植体,填骨粉,覆盖生物膜。将28个牙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个牙位。对照组劈开位置为唇腭侧骨板中间,观察组对劈开位置进行改良,劈开位置为唇腭侧骨板中间位置偏腭侧1 mm。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翻瓣观察种植体周围骨质愈合情况,计算出种植体唇腭侧骨壁高度吸收值。结果:观察组种植体唇侧骨壁有(0.77±0.11)mm吸收,腭侧骨壁有(0.41±0.12)mm吸收;对照组分别有(1.57±0.16)mm、(0.34±0.11)mm吸收。两组唇侧骨壁吸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侧骨壁吸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骨劈开术在唇侧骨壁保留了相对多的骨松质,有效防止唇侧骨壁的进一步吸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术中的应用治疗,术后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通过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多数可以配合完成治疗.结论 对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患者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骨肉瘤的治疗中,化疗逐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而化疗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文中旨在观察骨肉瘤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接受化疗即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的50例患者,采用调节饮食、加强心理护理、合理选择静脉等方法,并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5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18例患者出现静脉炎;无皮肤坏死及心脏毒性反应等发生;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选择及保护好静脉,并做好用药后的护理,是顺利完成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68例肾结石病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对减少PCNL的并发症肾出血具有重要意义;掌握术中情况,针对性的术后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总结选择性绿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护理经验,认为多媒体宣传教育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锦  叶锦  江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3):262-262,265
自1991年Clayman[1]报道第1例腹腔镜肾脏切除手术以来,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2].我科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进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13例,随访1~1.5年,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滤器植入加经胫后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置管溶栓术治疗,对其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重点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加强一般护理,重视导管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本组15例患者置管溶栓治疗下肢髂股静脉、胭静脉、胫后静脉血栓基本溶解,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手术后死亡病例,1例术前合并肺动脉栓塞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置管溶栓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严密周到的护理可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在检索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61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8%,同期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91%,经统计学检验,χ2=68.2718,P=0.0000,两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注重术前健康教育、术后观察,尽早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微创漏斗胸矫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1例漏斗胸患者的临床资料,阐述围手术期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1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2):197-199
目的:总结和探讨20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前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锻炼以及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术后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之外,采取体位、切口、饮食护理和功能锻炼。结果:20例患者术后四肢麻木、乏力等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住院期间无伤口感染、颈部血肿或窒息及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