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小剂量瑞芬太尼辅助颈丛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防治颈浅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方法: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哌氟组)各40例。颈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于分离颈白线时,观察组微泵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μg/kg持续静脉推注3min,随后以0.05μg/(kg·min)注射。对照组静脉推注哌氟合剂2ml,根据手术要求及病人反应,追加1/3~1/2剂量。观察术中BP、HR、SpO2变化,病人的镇静效果(Remesay评分),术后用VAS评分回忆术中牵拉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的BP、HR较平稳(P>0.05),对照组在分离甲状腺或甲状腺瘤时BP、HR升高明显(P<0.05);术中Remesay评分,VS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可有效地防治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的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强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分为两组,R组(瑞芬太尼强化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 mg/kg,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1,5 min后再以0.05μg/(kg·min)^-1静脉泵入,此时开始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开始。F组(芬太尼强化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 mg/kg,然后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加氟哌利多2.5 mg,15min后追加2次。结果R组麻醉开始后的各时段HR、MAP与麻醉前无显著差异,于麻醉前和F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VAS镇痛评分在1.5~2.4之间,Remesay评分在2.5~3.2之间。结论0.05μg/(kg·min)^-1瑞芬太尼组获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中防治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择期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良性甲状腺瘤患者40例,ASAⅠ~Ⅱ级,用1%耐乐品10ml+2%利多卡因10ml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于消毒时经静脉推注凯纷50mg,芬太尼0.05mg。常规面罩给氧,手术开始时予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初始量0.02μg/(kg.分),术中酌情调整输注剂量至手术结束。全程监测SBP,DBP,HR,R和SPO2;观察呼吸抑制、肌肉强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全组手术期间SBP,DBP,HR和SPO2较平稳,VSA评分镇痛优良31例,镇痛效果中9例,其中两例呼吸抑制,无肌肉强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严密的监测和管理下,瑞芬太尼用于辅助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可以减轻牵拉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持续微量静脉输注辅助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颈丛阻滞麻醉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咪唑地西泮0.03 mg/kg,芬太尼0.01 mg/kg;试验组瑞芬太尼0.01~0.08μg/kg.min持续微量静脉输注。比较术中两组MAP、HR、SpO2及RR各值变化。对比两组患者镇静、镇痛程度的差异。结果:①试验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MAP、HR于T2、T3时点较术前和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镇静优良率60%,镇痛优良率仅70%。试验组患者镇静镇痛优良率均达90%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芬太尼持续微量静脉输注用于甲状腺手术辅助麻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拟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A组为芬太尼组,B组为瑞芬太尼组,每组各35例。B组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直至手术结束。术中当患者VAS评分〉3或出现体动反应时,A组追加芬太尼0.05mg静脉滴注;B组增加瑞芬太尼泵入剂量0.01μg/(kg.min)观察并记录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HR.MAP.RR.SPO2)变化,麻醉镇痛效果及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HR.MAP.RR.SPO2)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B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麻醉效果良好,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阻滞麻醉下结肠手术中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60例择期结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选择T11~12间隙硬膜外隙穿刺向头端置管3.5 cm,确认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后注入0.5%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6~15 mL。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切皮前用微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至关腹,对照组未用任何辅助药物。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1)、切开腹膜前(T2)、手术牵拉结肠时(T3)、手术结束时(T4)患者的SBP、DBP、HR、SpO2变化,并对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与观察组比较,手术牵拉结肠时(T3)对照组SBP、DBP指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的前提下,辅助小剂量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持续输注,可有效抑制结肠手术术中牵拉反应,既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又能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稳定和术中清醒,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小丽  周激 《中外医疗》2010,29(11):13-14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儿童纤维结肠镜肠检查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50例1~10岁患结肠息肉儿童,ASAI~Ⅱ级。术前30min予东蓑若碱0.0lmg/kg肌肉注射先给予2%利多卡因lmg/kg静脉推注缓解丙泊酚的注射痛,给予丙泊酚3mg/kg静脉推注诱导,8mg/kg·h。术中监测BP、HR、RR、sPO2,观察麻醉效果、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均顺利检查,麻醉效果满意,手术时间(20.8±6.2)min,术后苏醒时(0.2±4.6)min,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充分给氧的条件下,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纤维结肠镜肠下治疗结肠息肉麻醉效果可靠,患儿苏醒快、安全、经济,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辅助使用瑞芬太尼、度氟合剂防治颈丛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瑞芬太尼组):切皮后先给瑞芬太尼0.05~0.08μg/kg做为负荷量(注射时间不小于1分钟),然后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术中根据情况调整注射剂量。B组(瑞芬太尼和度氟合剂联合组):消毒皮肤时静注度氟合剂1/2量(杜冷丁50 mg、氟哌利多2.5 mg),分离颈白线时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术中根据情况调整瑞芬太尼输注速度。C组(度氟合剂组):消毒皮肤时静注度冷丁1 mg/kg,氟哌利多0.05 mg/kg。术中出现牵拉反应明显时,追加度冷丁或芬太尼。A、B两组在皮肤缝合前停注瑞芬太尼。结果 C组患者手术后血压、心率明显升高,尤其分离甲状腺时,升高更为明显,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与C组比较,手术后及牵拉甲状腺时,血压、心率升高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牵拉甲状腺或其上极时疼痛较为明显,虽然增加了镇痛剂,也不能完全抑制疼痛,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结束时,Ramsay评分较低,而VPS评分较高,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输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的牵拉反应,若与小剂量的度氟合剂联合使用,瑞芬太尼剂量明显减少,安全性更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手术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联合颈丛阻滞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手术多选用颈丛阻滞联合局部浸润麻醉,该麻醉方法往往镇痛不全,牵拉反应发生率高,常需辅助用药如芬太尼、氟哌啶、咪达唑仑等,仍往往达不到满意效果.瑞芬太尼是新型阿片受体激动药,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作用消失快等特点,适用于持续输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1].本研究拟探讨甲状腺手术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联合颈丛阻滞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聂洪增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1):135-136,14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60例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按照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剂量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于硬膜外麻醉平面满意后、手术开始穿刺气腹针前10 min,以0.05 μg/(kg·min)、0.1 μg/(kg·min)及0.15 μg/(kg·min)速度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观察3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输注瑞芬太尼10 min(T0)、建立人工气腹时(T1)、术中腹腔镜牵拉或电凝等操作时(T2)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次数(RR)及改良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瑞芬太尼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发生疼痛反应患者分别为12例、7例及2例,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较(P<0.01);与瑞芬太尼小剂量组同时段RR比较,中剂量组T2时、大剂量组T1和T2时RR减慢(P<0.05);OAA/S评分与瑞芬太尼小剂量组同时段比较,中剂量组T1时、大剂量组T1和T2时OAA/S评分减小(P<0.05);大剂量组HR在T1和T2时明显减慢,与小剂量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瑞芬太尼输注对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短小手术具有较好的镇痛和轻度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戴燕  宋阳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4):328-329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整复术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时间。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先天性唇腭裂整复术患儿,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以咪哒唑仑0.15mg/k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2mg/kg静注,R组缓慢静注瑞芬太尼1μg/kg,F组静注芬太尼3μg/kg,面罩给氧3分钟后气管插管。R组以瑞芬太尼0.2-0.3μg/(kg·min)静脉泵注,于术毕停止输注;F组根据手术时间追加芬太尼。两组均以丙泊酚4-8mg/(kg·h)静脉泵注,于术毕前10分钟停止输注。术中并用肌松药维持麻醉,手术局部注射1%利多卡因和1∶200000肾上腺素。监测插管前,插管后5、20、50分钟两组HR、BP,记录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插管前及插管后5分钟HR、BP无显著变化;插管后20、50分钟R组HR、BP低于F组(P<0.05),拔管时间短于F组(P<0.05)。结论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整复术,麻醉维持效果好且苏醒快。  相似文献   

12.
胡燕华  曹庆博 《中国厂矿医学》2013,26(4):374-375,377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及镇静量丙泊酚靶控输注预防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颈丛阻滞成功后,K组予氯胺酮0.5mg/kg,静脉缓慢推注,F组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P组予单用丙泊酚。3组均以丙泊酚0.4μg/ml为初始靶浓度,根据Ramsay评分及双频谱指数(BIS)值适当调整靶浓度,必要时每次增减0.1μg/ml来加深或减浅麻醉,维持Ramsay评分3~5分,BIS值70~80之间。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5min(T0)、颈丛阻滞后10min(T1)、用药后10min(T2)、用药后20min(T3)、分离甲状腺过程中(T4)、手术结束时(T5)患者的MAP、HR、SpO2、BIS值,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呼吸抑制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小剂量氯胺酮组(K组)预防牵拉反应效果最好,丙泊酚用量最少,MAP、HR相对平稳。F组次之,P组较差,需用较大剂量丙泊酚才能预防分离甲状腺时的牵拉反应。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可有效预防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的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13.
颈丛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辅助用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杜氟合剂、异丙酚、瑞芬太尼抑制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静脉输注杜氟合剂,Ⅱ组异丙酚靶控输注,Ⅲ组小剂量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观察三种辅助用药抑制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及不良反应、MAP、HR、SpO2变化及镇静效果。结果Ⅱ组、Ⅲ组效果明显优于Ⅰ组,术中MAP、HR、SpO2维持平稳。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适合作为颈丛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术中的辅助用药,抑制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明显优于静注杜氟合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0.1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麻醉,B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0.05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麻醉,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者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0.1μg/(kg·min)]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剂在上肢骨折手术治疗中麻醉效果较好,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诱发的麻醉后寒战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腰椎手术患者80例,予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将患者随机等分为M、MK两组,M组吗啡20μg/(kg.h),MK组为吗啡15μg/(kg.h)+氯胺酮70μ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于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均以一次性镇痛泵(1 ml/h)行静脉术后镇痛,并予以负荷剂量3 ml。于拔管后30min内记录患者发生麻醉后寒战的例数,及该时点的疼痛评分、心率、平均压。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疼痛评分、心率、平均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MK组寒战例数明显少于M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术后镇痛,并于手术结束前约半小时预镇痛,可减少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对颈丛阻滞效果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探讨其最佳的配伍剂量。选择择期无气管压迫或气管偏移拟在颈丛阻滞下行一侧或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用0.5%罗哌卡因行一点法双侧颈丛阻滞后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对照组(泵注生理盐水),15例;B、C、D组为实验组,辅予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注,每组15例。观察四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镇静评分(OAA/S评分),并观察其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牵拉反应、恶心、呕吐)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A、D患者组生命体征波动大,B、C组生命体征较稳定,A组镇静差,D组显示镇静过度,B、C两组镇静满意,A组术中合作差,B、C、D三组术中合作好,四组病人均无恶心、呕吐、肌肉强直。说明0.02~0.04μg/(kg.min)速度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辅助颈丛阻滞行甲状腺手术可以减轻牵拉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在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150例ASA(Ⅰ~Ⅱ)随机分成3组。Ⅰ组:舒芬太尼+局部浸润。Ⅱ组:芬太尼+局部浸润,Ⅲ组:单纯局部浸润。术后均连接Graseby9300镇痛泵(PCIA)病人自控静脉镇痛,镇痛药物均采用1%曲马多。分别记录生命体征HR、Bp的变化;术中Ramsay镇静评分法;术后各时点VAS评分;镇痛泵首次触发时间、有效触发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整个手术过程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呼吸抑制发生。Ⅱ组:整个手术过程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但多数患者发生一过性呼吸抑制,需要面罩呼吸给氧。Ⅲ组:生命体征于手术中牵拉而不平稳,没有呼吸抑制发生。双盲观察麻醉满意程度评价Ⅰ组、Ⅱ组满意;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Ⅰ组各时间点均在3分以下,与其他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PCIA泵首次触发时间明显延长,按压次数减少,与其他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在甲状腺手术中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明显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是甲状腺手术安全灵活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Dex)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颈部硬膜外阻滞甲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组(D组),均先行颈部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开始时,F组静脉缓注咪唑安定0.5 mg/kg+芬太尼0.1 mg;R组静脉缓注咪唑安定0.5 mg/kg+瑞芬太尼0.12~0.05μg/(kg.min)-1;D组先静脉缓注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然后同时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咪啶0.2μg/(kg.h)-1+瑞芬太尼0.05μg/(kg.min)-1,术后止血结束即停止输注。记录3组在手术前(T0)、手术开始后5 min(T1)、游离甲状腺上下极时(T2)和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在手术刺激最强的T2时间点,R组和D组VAS评分及MAP、HR均明显低于F组(P<0.01,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但R组、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颈部硬膜外阻滞行甲亢手术可取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既维持了呼吸、循环稳定,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局麻和区域麻醉中辅助镇痛镇静的作用。方法观察局麻或区域神经阻滞患者术前、术中泵注小剂量0.05~0.1μg/(kg·min)时各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抑制情况的变化和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好(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生命体征的变化和呼吸抑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泵注可安全用于局麻和区域麻醉辅助镇痛、镇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持续微量泵入瑞芬太尼辅助臂丛麻醉在显微手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0例行显微手外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0例.A组用2%利多卡因10 ml+0.75%左旋布比卡因10 ml行患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手术开始前以0.04~0.10 ug·kg-1·min-1持续泵注瑞芬太尼.B组以同样的方法行臂丛麻醉,若术中患者疼痛不适,单次追加芬太尼0.05 mg或局麻药封闭阻滞.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开始10 min,手术开始30 min,手术开始50 min以及术毕时的MAP、HR、SpO2、RR.以VAS评分作为疼痛程度的评价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发生止血带反应的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各时点血压、心率较平稳(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开始30 min,手术开始50 min的 MAP、HR较手术开始时升高明显(P〈0.05);两组VAS评分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持续泵注可增强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达到较好的镇痛,对循环、呼吸影响小且能有效抑制止血带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