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22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型10例,行单纯胆囊切除;Ⅱ型6例和Ⅲ型2例,行胆囊切除胆管修补T管引流;Ⅳ型4例,2例行胆囊切除术,2例行胆囊切除,肝总管一空肠Roux-y吻合术.22例中8例行腹腔镜手术,6例术中解剖困难、出血、中转开腹,2例术中损伤胆总管,术后发现再次手术,行Roux-y吻合术,分别于术后4年、6年死于胆汁性肝硬化.择期手术19例,3例行急诊手术.随访时间平均5.6年.结论 Mirizzi综合症术前诊断困难.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22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型10例,行单纯胆囊切除;Ⅱ型6例和Ⅲ型2例,行胆囊切除胆管修补T管引流;Ⅳ型4例,2例行胆囊切除术,2例行胆囊切除,肝总管一空肠Roux-y吻合术。22例中8例行腹腔镜手术,6例术中解剖困难、出血、中转开腹,2例术中损伤胆总管,术后发现再次手术,行Roux-y吻合术,分别于术后4年、6年死于胆汁性肝硬化。择期手术19例,3例行急诊手术。随访时间平均5.6年。结论:Mirizzi综合症术前诊断困难。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Mirizzi综合征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43例Mirizzi综合征剖腹手术30例,14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6例行胆囊部分切除,其中13例行T管引流,3例行Roux—en—Y肝总管空肠吻合术;腹腔镜手术1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8例(18.6%),包括3例胆瘘,5例切口感染,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无医源性胆道损伤及死亡。其中40例随访1—6年,情况均良好。结论高度重视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确诊及术中辨认,特别是腹腔镜广泛开展以来更应高度提高警惕,及时中转开腹,避免胆道损伤。术后胆总管内应常规T管引流。对于Ⅳ型及部分Ⅲ型适宜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7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中仅1例(5.88%)术前确诊。术式选择分别为胆囊切除术9例(52.94%),胆囊大部分切除术4例(23.53%),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瘘口修补、T管外引流术3例(17.65%),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胆肠内引流术1例(5.88%)。17例中4例由于腹腔镜手术中解剖困难、出血,中转开腹。结论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腹腔镜不宜为Mirizzi综合征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Mirizzi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51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7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7例患者中15例在腹腔镜下完成,行胆囊全切除或大部切除或加T管引流术,其中2例手术困难中转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获长期随访,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Mirizzi综合征Ⅰ、Ⅱ型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宜斌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189-189,192
目的 总结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1~2008年在胆囊手术中发现并经手术证实的8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8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中,术前经ERCP及B超检查明确诊断者仅1例,其余7例均为术中诊断.Ⅰ型5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Ⅱ型3例,其中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修补T管引流术2例,胆囊大部切除加胆囊瓣瘘口修补术1例.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较困难,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17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7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中仅1例(5,88%)术前确诊。术式选择分别为胆囊切除术9例(52.94%),胆囊大部分切除术4例(23.53%),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瘘口修补、T管外引流术3例(17.65%),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胆肠内引流术1例(5.88%)。17例中4例由于腹腔镜手术中解剖困难、出血,中转开腹。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腹腔镜不宜为Mirizzi综合征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克  韩威  李建设  张忠涛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1655-1657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11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主要临床表现、分型及诊治方法 进行总结.结果 11例患者均经开腹手术治疗.术前确诊3例.McSherry Ⅰ型5例: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 T管引流术;McSherry Ⅱ型6例:行胆囊切除 瘘口修补 T管引流术.术中无胆管损伤发生.术后患者均临床痊愈.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较困难.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 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术中胆管损伤的关键.各种辅助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不可过分依赖检查报告.根据不同的分型合理选择术式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MS)的临床特点、诊断、分型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被明确诊为MS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手术前明确诊断8例(32%),术中明确诊断17例(68%).按Csendes分型为Ⅰ型患者14例,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术,9例开腹行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术;Ⅱ型8例,均为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瘘口修补、T管引流术;Ⅲ型3例,均为开腹手术,其中2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瘘口修补、T管引流术,1例行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结论 MS术前诊断较困难,应根据不同的分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腹腔镜在MS治疗中可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06例术中胆道造影的情况,其中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174例,经T管术中造影132例。结果 开腹胆囊切除经胆囊管造影153例,发现胆道结石9例,Mirizzi综合征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造影21例,发现胆道结石2例,胆道损伤1例,胆道解剖异常1例。经T管术中造影132例,胆道残余结石8例,胆道解剖异常1例。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可降低胆道结石的残余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可根据术中情况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Mrizz综合征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对29例Mirizz综合征均行腹腔镜下探查、胆囊切除、胆囊大部分切除.结果:29例中胆囊切除及胆囊大部分切除20例(占69 %),中转开腹手术8例(占28%),胆道损伤1例(占3.4 %).结论:提高Mriizz综合征的术前和术中诊断率及分型直接关系到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Mirizz综合征Ⅰ型可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Mirizz综合征Ⅱ型、Ⅲ型、Ⅳ型需开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Mirizzi综合征中诊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7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诊治47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手术(LC)36例,其中Ⅰ型28例,Ⅱ型8例,中转手术11例,其中肝胆管损伤3例(Ⅱ型2例,Ⅲ型1例).结论 腹腔镜对Mirizzi综合征(Ⅰ型,大部分Ⅱ型)行胆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Ⅲ、Ⅳ型应及时中转开腹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3月~2008年6月41例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离胆囊周围粘连,防止损失周围脏器,解剖胆囊三角,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顺逆结合切除胆囊,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36例。中转开腹7例:1例损伤胆管,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1例损伤肝内静脉,行血管吻合;3例胆囊周围广泛致密粘连,解剖结构不清,行开腹胆囊切除;1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后术中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发现2例胆总管结石,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腹腔镜术后胆漏2例,腹腔引流治愈。结论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可行的。仔细分离胆囊周围粘连,防止损失周围脏器,辨认壶腹部与胆囊管的交界,准确解剖胆囊三角,熟练的操作技巧,掌握中转开腹时机,是手术成功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 Mrizz综合征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 2 9例 Mirizz综合征均行腹腔镜下探查、胆囊切除、胆囊大部分切除。结果 :2 9例中胆囊切除及胆囊大部分切除 2 0例 (占 6 9% ) ,中转开腹手术 8例 (占2 8% ) ,胆道损伤 1例 (占 3.4 % )。结论 :提高 Mriizz综合征的术前和术中诊断率及分型直接关系到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Mirizz综合征 型可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 ,Mirizz综合征 型、 型、 型需开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发Mirizzi综合征诊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8年5月共收治16例Mirizzi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前诊断8例,逆行胆囊切除9例,胆囊部分切除7例,瘘口直接修补+T管引流3例,胆囊颈瓣修补+T管引流3例。术中胆道损伤2例,行端端吻合+T管引流1例,行肝胆管修补+T管引流1例。术后并发胆漏1例,经腹腔引流10 d痊愈;胆总管结石1例经胆道镜取石;胆管炎1例经抗感染痊愈;无胆道狭窄。结论:提高对Mirizzi综合征的认识,是有效预防胆道损伤的关键;根据病理类型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可取的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太德  朱玮冰 《广东医学》2005,26(7):963-964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及合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胆囊大部分切除、胆囊切除加胆囊管作补片修补瘘口加T管引流和胆肠Roux-Y吻合术。术后无胆管狭窄、胆瘘等并发症。结论Mirizzi综合征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并发症,B超能为诊断提供线索。术前确诊比较困难,手术是确诊的主要手段。Mirizzi综合征治疗原则是及时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胆囊,取净结石,解除胆道受压所致的梗阻,修复胆管缺损及通畅胆汁引流,术中应避免胆道损伤。根据不同的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Mirizzi综合征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春辉  王道勤  赵豹  董磊 《安徽医学》2011,(9):1268-126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术中胆道造影的方法。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9月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的18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造影失败但经胆囊管切口见胆总管内泥沙样结石流出1例,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16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例。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并可了解肝外胆管有无变异,减少了胆道损伤和胆总管探查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2月965例LC中14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Ⅰ型12例,11例施行LC术,1例中转开腹;Ⅰ型4例,3例施行LC术,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瘘口修补术、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1例中转开腹;Ⅲ型2例均中转开腹,所有病例均痊愈。无胆瘘病例,无胆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ERCP、MRCP能提高术前诊断率,腹腔镜能安全处理大部分Ⅰ型Mirizzi综合征和部分Ⅱ型Mirizzi综合征病例。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即刻中转开腹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转开腹的原因,评估LC术前难易的程度及怎样减少LC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76例LC术中即刻中转开腹46例的中转开腹原因、操作方法和疗效.中转原因:胆管损伤3例,出血2例,腹腔、胆囊周围粘连19例,胆囊三角解剖不清14例,胆囊十二指肠瘘2例,Mirizzi综合征型5例,胃肠道损伤1例.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随访1~2年,无胆道狭窄.结论 重视术前对胆囊病变程度的判断以及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总结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6例患者都采取了手术治疗。方法为胆囊切除、胆囊大部切除、肝总管或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或胆肠内引流术。结论:Mi-rizzi综合征术前确诊困难,B超可作为术前首选检查。术中提倡常规胆道造影,对于不同类型的Mirizzi综合征须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