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对开胸手术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开胸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PCIA组(A组,n=30)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PCIA组(B组,n=30).记录术后VAS评分、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和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应时间点的SpO2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单用氯诺昔康PCIA相比,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PCIA对开胸手术患者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鼻黏膜给药对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鼻黏膜给药。观察记录患者术后6h、12h、24h、48h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包括24h),B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24h后两组活动状态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鼻黏膜给药可在24h内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前皮支阻滞在乳腺癌术后早期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肋间臂支阻滞镇痛,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肋间神经前皮支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累积吗啡用量、视觉模拟疼痛程度评分(VAS)、T淋巴水平、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结果联合组术后24 h累积吗啡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静息状态下术后4 h和24 h、咳嗽状态下术后4 h和12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联合组CD3+、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前皮支阻滞联合肋间臂支阻滞在乳腺癌术后早期镇痛中镇痛效果良好,对免疫系统及应激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2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全身麻醉组,B组罗哌卡因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C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全麻药用量,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术中全麻药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不仅减少全麻药用量,而且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少,镇痛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全身麻醉组(A组)和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后行全身麻醉组(B组),术后A组患者静脉持续输注舒芬太尼镇痛,B组患者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两组均持续镇痛48 h。记录术后2、4、8、12、24和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8 h按压镇痛泵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在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有效按压次数明显高于B组(P0.05);A组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B组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阻滞0.25%罗哌卡因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是肺癌根治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R组和RT组(n=30)。关胸前R组和RT组分别用0.5%罗哌卡因(30 ml)和0.5%罗哌卡因联合2 mg·kg-1曲马多(30 ml)行肋间神经阻滞。记录术后0、1、2、3、4、6、8、12、24、36、48 h舒芬太尼的用量,评估上述时点患者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记录术后使用强痛定镇痛的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4、8 h,RT组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4~48 h内,RT组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6 h和8 h,R组中术后使用强痛定的次数明显多于RT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无差异。结论:2 mg·kg-1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镇痛,能增强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84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Ⅰ组:切皮前十分钟行肋间神经阻滞;Ⅱ组:关胸前行肋间神经阻滞;Ⅲ组:空白对照组。行PCIA镇痛。记录拔管后即刻(T0)、术后第12小时(T1)、术后第24小时(T2)的VAS评分以及PCIA的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Ⅰ组VAS评分较Ⅱ组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PCIA使用用量明显少于Ⅲ组(P<0.05)。结论:切皮前较给予手术后0.75%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能够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双侧肋间神经阻滞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双乳肿块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行双乳肿块切除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5~55岁,体重45~68 kg.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B组30例.A组患者采用0.5%的罗哌卡因行双侧肋间神经阻滞,B组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HR、MAP、术后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12 h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肋间神经阻滞与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萌  黄朝宇  郭涛  武宽  韩哲 《北京医学》2015,37(6):561-563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阻滞在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自发性气胸术后镇痛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接受择期患侧单操作孔VATS探查和肺大疱切除术,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肋间神经阻滞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5 ml在切口所在肋间及其上下各1个肋间的椎旁阻滞肋间神经;B组为肋间神经阻滞+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方案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200 mg+芬太尼20 μg/kg+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16 mg;C组为单纯PCIA,方案同B组.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2、6、24、48 h(T1~T4)在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B组和C组术后各时段静脉镇痛泵用量,及额外要求注射盐酸哌替啶的患者例数及用量.结果 除A组T3时点静息状态外,A组和B组患者在术后T1~T3时点静息及活动状态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尤以T1和T2时点为明显;T4时点B组和C组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但B、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PCIA是胸腔镜自发性气胸手术后比较满意的镇痛方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自发性气胸手术后24 h内的急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PCI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及分析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经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胸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胸科手术患者12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其随机分成A组、B组及对照组等3组,各40例。A组患者于术毕前给予0.375%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肋间神经阻滞,B组患者于术毕前给予0.75%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肋间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给予0.9%浓度的生理盐水肋间神经阻滞。3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芬太尼PCIA。观察3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患者术后24h内静息、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明显较低(P0.05),其中又以B组患者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中给予0.75%浓度的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与PCIA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04-10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肝脏手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其与传统硬膜外镇痛的差异。方法选取行剖腹肝癌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全麻复合椎旁阻滞组(P组),E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P组在B超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术后E组采用硬膜外镇痛,P组采用静脉镇痛。对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和麻黄碱用量,拔管后15 min(T0)、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的镇痛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E组术中麻黄碱用量较多[(2.17±3.64)mg,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镇痛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手术中,椎旁阻滞联合术后静脉阿片类及非阿片类药物的多模式镇痛法,能达到不弱于硬膜外镇痛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术后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探寻一种比较适用于该种术式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行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全凭静脉全麻组(A组)、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B组)及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C组).B、C两组分别先以0.25%罗哌卡因及0.25%罗哌卡因与吗啡4mg混合液25 mL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15min后行全麻,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等的用药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中知晓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并进行术后镇痛VAS评分.结果 芬太尼用药量B、C两组明显少于A组(P<0.05);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B、C两组明显短于A组(p<0.05);术后6~24 h内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1或0.05),而术后14~48 h内VAS评分C组显著低于A、B两组(P <0.01或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C组明显长于A、B两组(P<0.01或0.05).三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是一种更适合应用于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副作用较少且可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全麻)和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行单纯全麻,实验组行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术后拔除气管导管送至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观察记录患者术后PACU中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2 h阿片类镇痛药使用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组吗啡用量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全麻组而言,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可显著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小吗啡等镇痛药用量,且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岁以上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36例,分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18例)及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组(试验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毕30 min,1、2、4、6、8、24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镇痛补救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毕30 min和1 h的VAS以及术后镇痛补救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毕2 hVA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无临床意义,术毕4、6、8、24 h VAS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其他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09-111+118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对胸腔镜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在2016年6月~2017年12月对80例胸腔镜肺大泡手术的患者行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麻醉成功后手术前行肋间神经阻滞,部位为操作切口和闭式引流切口所在肋间及其上下各1个肋间的椎旁行肋间神经阻滞术,两组均实行术后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全麻苏醒期间谵妄发生率、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拨管时间及谵妄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超前疼痛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中可以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降低全麻苏醒期谵妄的发生率,术后镇痛效果优良,病人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王琳琳  郭梦倬  何农  张欢 《北京医学》2018,(3):218-220,22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神经阻滞复合患者自控镇痛用于妇科开腹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40例全麻下行妇科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TAP复合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B组为单纯PCIA组,每组20例.术后A组在超声引导下用0.25%的罗哌卡因15 ml行双侧TAP神经阻滞,2组均给予PCIA,记录术后4、8、12、24、30 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舒适程度评分(BCS),并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8、12、24 h时,A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30 h,2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的BCS舒适度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TAP神经阻滞能在术后24 h内安全有效地用于妇科开腹手术的术后镇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早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肺大泡切除手术患者50例,美国麻醉学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A组(n=25)采用肋间神经阻滞合并皮下自控镇痛;B组(n=25)为单纯使用皮下自控镇痛,两组均于术毕关胸前启动皮下PCA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分别记录拔管清醒后、术后4 h的VAS疼痛评分,生命体征以及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术后早期镇痛的有效率、镇痛药的用量以及术后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行肋间神经阻滞可增强开胸术后早期皮下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B组采用单纯全麻.术后2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2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及血压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状态下及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观察2组不良反应.比较2组术中芬太尼用量.结果 A组采用复合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而B组则有明显波动,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及不同状态的VAS评分对比显示,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术后24 h,48 h安静及运动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B组为30.00%,A组芬太尼用量与B组 比较,明显降低,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胸科手术采取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镇痛强,芬太尼用量少,降低术后早期(12 h内)疼痛评分,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胸腔镜手术围术期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与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胸腔镜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于术毕连接镇痛泵行PCIA,观察组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研究术后静息VAS评分、咳嗽VAS评分、术后总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和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等。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段的VAS-R、VAS-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总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少(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与肋间神经阻滞可明显增强镇痛效果,降低舒芬太尼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胸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多模式组(A组)和传统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于麻醉诱导前连接镇痛泵行PCIA,术中持续输注2ml/h,并于切皮前进行一次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B组于术毕连接镇痛泵行PCIA。观察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48h内各时点静止及咳嗽状态时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A组48h舒芬太尼消耗量、PCA总按压次数及总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为(105.13±1.78)μg、(5.35±2.06)和(3.82±2.17),均较B组的(120.45±1.34)μg、(12.39±2.25)和(9.67±1.8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亦较B组低(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实行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效果优于传统术后静脉镇痛方法,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