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保守治疗14例,平均治愈时间21d,手术治疗2例,1例术后再次发生炎性肠梗阻.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不发生肠绞窄,宜采用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术后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附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对永善县中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6例术后肠梗阻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6例病人均治愈,无发生肠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3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术后再次发生肠梗阻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X线和B超等检查.治疗方法 的选择和手术时机的把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取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保守治疗14例,平均治愈时间21d,手术治疗2例,1例术后再次发生炎性肠梗阻。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不发生肠绞窄,宜采用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6例术后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病人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麻痹性肠梗阻出现腹腔高压严重影响心、肺、肾等器官功能时应手术治疗,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5.
李子奇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8):39-39,7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3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腔污染重或创伤大的腹部手术,多发生于术后1~3周,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很少发生肠绞窄坏死,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35例于术后5~7d发生,3例于8~14d发生。38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和激素等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4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周,均具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体征,较少发生肠绞窄,主要原因为炎症粘连,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66例术后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患者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的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对2003年6月~2011年9月期间接受诊治的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均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为主、全胃肠外营养结合中药等保守治疗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一例通过二次手术治愈,用时4~20d,平均(12±3)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根据病史、体征和腹部X线、CT检查来诊断;多数病例采用以生长抑素为主的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若出现肠绞窄坏死、腹膜炎征象趋势应及时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肠梗阻早期再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分析治疗术后肠梗阻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6月于我院治疗出现术后肠梗阻早期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n=36)与保守治疗组(n=37),A组采用手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37例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治愈35例,一般平均住院时间为14.24±1.83d;另外36例经过手术治疗后,治愈26例,一般平均住院时间为25.62±1.47d。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术后肠梗阻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可提高术后肠梗阻临床疗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一般术后肠梗阻早期大部分均为炎性肠梗阻,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再手术疗效较差,还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而保守治疗疗效较好,所以对于术后肠梗阻早期的治疗并不提倡手术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徐吕庆 《中外医疗》2008,27(13):139-139
目的 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对36例术后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 术后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怀疑有肠绞窄应及时手术治疗,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诊治方法和策略。方法对我院及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5例EPII病例行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57例非手术治疗患者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疗法治愈,8例患者因怀疑肠绞窄行手术治愈。结论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EPII治疗效果的关键,一般应采用保守治疗,有肠绞窄或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早期炎性肠梗阻22例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保守治疗20例,平均治愈时间15天,再次手术2例。结论 ①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周;②腹胀为主要症状,腹痛相对较轻;③症状、体征典型很少发生绞窄;④早期炎性的梗阻是由于腹腔炎症所致腹腔广泛粘连引起;⑤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多数保守治疗可愈,手术治疗并发症多,效果差。  相似文献   

13.
吴占彪 《吉林医学》2012,33(16):3477-347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住院的5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除2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经手术治愈外,余5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3.2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大部分经保守治疗有效,并发症少,治疗应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治疗原则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5月收治腹部手术后4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预防措施。结果:4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2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肠粘连松解术;1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行部分肠切除、肠吻合术,3例均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有肠绞窄或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时应及时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经保守治疗治愈78例,平均治愈时间13 d。其中7例保守治疗无效而中转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仍以保守治疗为主,多数能达到治愈,但保守治疗过程中疑有肠绞窄应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近期经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1例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1)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7天(2)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轻,部分患者有少量肛门排气排便,体征虽典型,但较少发生绞窄(3)虽有机械性因素,但多为腹腔内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应先试行保守治疗(4)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多可治愈.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时则及时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17.
闫建平  闫栋 《中外医疗》2012,31(13):79-7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近5年入住我院的36例腹部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系统归纳、整理后做出分析报告。结果 36例患者中29例行保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10d后复发肠粘连行保守治疗缓解,1例因肠瘘而再次手术,1例因并发败血症死亡。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因其症状典型,且易导致肠外瘘、再梗阻、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而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治疗应以非手术为主,只有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者怀疑有肠绞窄、继发腹腔脓肿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诊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结果27例患者经保守治愈;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1.2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临床上虽然有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无肠绞窄,非手术治疗有效,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时应及时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1例术后旱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均行经胃肠减压,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理疗、结合中药治疗治愈,严重病例应用生长抑素。平均治愈时间为14d。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左右,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只要无肠绞窄、腹膜炎出现,应避免早期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至少应2周以上。  相似文献   

20.
古存  周生勤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6):1647-164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经治6例典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结果:2例经手术治疗,其中1例出现肠瘘,其余4例保守治疗,皆痊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于术后2周内,以腹胀为主,很少发生绞窄,保守治疗多半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