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8例(8髋)。平均年龄35.6岁(26-48岁),男3例,女5例。手术方法在田川髋臼旋转截骨术基础上进行部分改进,平均随访时间2.1年(15-36个月)。结果:以Lack的改良Tonis标准评定。优6例,良2例;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头之间恢复了正常匹配关系。结论:髋臼旋转截骨术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白发育不良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10例,除做好心理和手术前后的护理外,更重要的是术后早期鼓励病人功能练习。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疼痛消失,髋臼指数减小,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髋臼旋转截骨术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一种良好的方法,正确的护理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是造成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最常见的原因 ,学者认为如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全 ,引起髋臼负荷面相对缩小 ,以致应力集中 ,致关节软骨损害 ,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育的目的是增加髋臼相对股骨头的覆盖 ,扩大髋臼的负荷面 ,同时矫正股骨头移位。我院与黑龙江省医院杨路主任医师协作共做 2 0例、2 1髋。对疗效及术后随访进行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2 1髋。男 3例 3髋 ;女 17例 18髋。年龄18~ 4 7岁 ,平均 37.5岁。均诊断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育16髋有轻度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全部疼痛。 19髋有…  相似文献   

4.
1995年以来我们为35例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行髋臼旋转截骨术.并对患者随访3~12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与Chiari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短期疗效。方法:将34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给予Chiari截骨治疗,观察组给予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中心边缘(CE)角和髋臼(Sharp)角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JOA评分、CE角和Sharp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和CE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Sharp角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短期疗效更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髋臼侧截骨联合股骨侧截骨术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DDH患儿5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案,按手术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髋臼侧截骨术)及观察组(髋臼侧截骨联合股骨侧截骨术),每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术后中心边缘角(CE角)、前倾角度、髋臼指数及Maka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CE角大于对照组,前倾角度、髋臼指数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Makay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髋臼侧截骨联合股骨侧截骨术治疗患儿DDH获得明显效果,创伤小、出血量少,能够使髋臼穹隆有效塑形,改善患儿髋臼功能,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对于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 ,以往多采用Chiarri氏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 ,因截骨后髋臼外上缘呈骨性台阶 ,术后髋臼再塑形不理想 ,是其不足。 1994年至今 ,我院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6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 ,均为女性。年龄 2 0 - 2 7岁。全部病例经临床检查及X光摄片确诊。X线片显示髋臼角 5 0°~ 6 5°之间 ,CE角为 0°或负值 ,头臼覆盖差 ,股骨头均有半脱位。骨性关节炎不明显。2 手术方法患者侧卧位 ,切口取Smith -Peterson入路 ,下方至大粗隆下 2 5cm处向后至…  相似文献   

8.
1995年8月~199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8例髋臼发育不良的成年患,行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采用二官节夫髋臼旋转截骨术。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髋臼发育不良是髋部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由于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良.使髋臼及股骨头的压应力增加.早期易发生继发性骨性关节炎.使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不得不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本文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21例,经术后1~8年的随访.从疼痛、步态、活动范围及X线片的测量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的疗效现察.病人满意率迭85.7%.只有2例在术后5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我们认为此方法不破坏髋关节的完整性.明显增加了股骨头的覆盖率.减小了剪式应力,比较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巍  潘洁  张倩  高晓美  顾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734-2735
目的: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成年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护理经验与体会。方法:对我院应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的25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25例患者经过术后系统护理和积极的功能康复训练,髋关节的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效果优良率达92%。结论: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行髋臼旋转截骨术的患者进行科学的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能够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对7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合并半脱位和脱位的患者,施行了髋臼旋转截骨术。经过1个月~1年的随访,取得了从解剖构造上矫正了髋臼发育不良,恢复了髋臼和股骨头关节面正常匹配关系的良好效果,从根本上防止了骨关节炎的发生和恶化,改善了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髂骨截骨髋臼成形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 40侧成人臀部标本上对髋臼上方髂骨体的血供及手术截骨线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 ,并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术式设计。 结果 髋臼上方髂骨体血供来自臀上动脉深支及旋髂深动脉来源的滋养动脉及骨膜支。臀上动脉深上支出现率为 70 .6 % ,管径1.43± 0 .36 mm;臀上动脉深下支出现率 82 .4% ,管径 1.36± 0 .41mm;旋髂深动脉出现率 10 0 % ,管径 0 .35±0 .41m m。髂骨截骨线一部平行髋臼顶 ,另一部分纵弧形至髂前上棘后 3cm处。 结论 髋臼上方髂骨块具有丰富血供 ,截骨后可移动覆盖股骨头 ,截骨块具有较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髋关节畸形,其病程一般是从初生时开始,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随年龄增长出现一系列的病理性改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其最重要的治疗原则,但相当一部分患儿错过非手术治疗时期后,只能选择手术矫形关节畸形。DDH的手术主要是针对发病因素,改变髋臼方向,增加髋臼覆盖,重建髋臼形状等。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多样化,其手术方式也成为小儿矫形外科医师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自1989年以来,作者用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僵硬型脊柱侧后凸4例,其中胸椎侧后凸1例,胸腰椎侧后凸1例,腰椎侧后凸2例。4例共有后方半椎体5椎,后方楔状椎体7椎,椎体发育不全2椎。侧凸Cobb's角平均为52.5°(10~96°),后凸平均为80.25°(65~105°)。手术采用全麻,顶椎处梯形十楔形截骨,椎弓根钉+钢丝拉拢闭合截骨面,双哈灵顿撑开棒或双鲁格氏棒内固定,进一步矫正侧后凸畸形,术后侧凸平均矫正率为60.42%(12.5%~100%),后凸平均矫正率为49.88%(7%~96.5%)。1例术后发生脊髓前动脉缺血综合征,经使用血管扩张剂和抗凝剂后肌力全恢复。本手术的优点是一次完成全脊椎截骨,且矫正率高于二期手术病例(3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Salter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Salter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8例)38髋,患儿年龄18个月-6岁,随访时间1-4年,结果:优良率为94.7%,无1例行二次骨性手术,全部达到头臼同心复位。结论:该方法对18个月至6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既安全又有效。  相似文献   

16.
本手术的目的是针对14岁以上高度脱位并无法实施切开复位的病人。方法:术中外展与延长一次完成,外展角度以40°为宜。结果:本组从1988年~1996年共治疗24例,优良率79%。此术式可矫正异常的负重力线,增加股骨头负重面积,增强臀中肌张力,骨愈合速度快,平均延长肢体>3cm,为此类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朝晖 《中外医疗》2013,32(10):27-28
目的治疗晚期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观察。方法对24例晚期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共28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22例25髋,随访时间平均5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14髋,良8髋,可3髋。结论对于晚期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289例髋臼发育不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总结儿童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McKay的髋关节临床评价标准和Willett X线测量方法对我科1997年12月-2007年12月289例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年龄1.5~14岁(平均5.9岁),男49例,女240例,男女之比为1:4.9;左侧195,右侧42,双侧52。结果:其中281例获得随诊,随诊时间9月~8年,平均26.7月。优205例,良64例,差12例,优良率为95.7%。髋臼指数由术前29°~45°(平均35°)减少到术后5°~15°(平均11°)。结论:根据患儿年龄、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