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79例脑梗死患者分别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TC、TG、LDL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HDL则较对照组的低(P<0.05)。结论:高TC、高TG、高LDH水平及低HDL水平是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前后血压变化的幅度和持续时间。方法:测量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右侧肱动脉血压,肢体运动前测量1次,运动后即5、10、15min各测量1次,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肢体运动后与运动前比较,收缩压: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组即刻有非常显著增高(P<0.01);急性脑梗死非高血压即刻有显著增高(P<0.05)。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组收缩压增高幅度大于急性脑梗死非高血压组。舒张压: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组即刻有显著增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血压在3级以下可进行适度运动以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的改变。方法选用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70.5士9.2岁,男/女:16/10例),在发病第一周内留取血样,其中10例患者第二周再次取血;20例健康体检者(68.3士11.2岁,男/女:11/9)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全血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血小板表面CD62p分子阳性的血小板百分数。结果CD62p^ 血小板百分数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第一、二周,以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46士2.51、2.35土1.52和0.73土0.47,t检验示脑梗死组较对照组高(第一周:t=7.42,P=0.00;第二周:t=3.29,P=0.00);10例患者发病第一周较第二周CD62p^ 血小板百分数明显高(4.93士2.81%和2.35士1.52%,t=3.54,P=0.06);第一周CD62p^ 血小板百分数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的多元回归分析,未发现与血小板激活显著相关的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初期血小板活性最高,然后急剧下降,但仍较正常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充林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46例,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4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1%)显著高于对照组(61.76%)(P<0.01);治疗组血粘度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并通过降低血粘度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致病因素和防治。方法回顾近年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5例,积极有效防治脑梗死。结果颈部血管损伤(经过超声检查及脑血管造影证实)4.1%(15/365),发生脑梗死74.4%(11/15);全部病例皆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脑梗死9.6%(35/365);低血压休克6.8%(25/365),发生脑梗死8%(2/25);高血糖27.9%(102/365),发生脑梗死3.9%(4/102);低钠血症13.7%。(50/365),发生脑梗死1.2%(6/50)。结论表明脑损伤后血管因素、脑组织内环境因素和治疗因素与脑梗死发病有关,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能有效防治DCI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偏头痛与脑梗死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统计750例脑梗死患者及960例无脑梗死偏头痛患者。结果:脑梗死患者750例,有偏头痛病史131例,占17.47%;对照组960例,有偏头痛病史37例,占3.85%。结论:偏头痛和脑梗死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双向联系。  相似文献   

7.
镁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中荣  丁惠娟 《中国药师》2003,6(5):294-295
目的:探讨硫酸镁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加用硫酸镁治疗组62例,不加硫酸镁治疗者62例作对照,对其疗效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3%(P<0.001)。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镁剂辅佐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价糖尿病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和7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及70例糖尿病非梗死患者、70例对照组均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比较,P〈0.01;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与糖尿病非脑梗死组比较,P〈0.01。结论:糖尿病加剧老年脑梗死患者脑细胞和脑血管损害。  相似文献   

9.
任汝仙  李雅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9):1977-1977
目的:评价参麦与葛根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方法: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参麦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运用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结果:两药对治疗脑梗死总有效率基本相同,分别为87.5%和90.5%,但参麦组的增长的成本-效果比(△C/△E)较低。结论:参麦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优于葛根素注射液组。  相似文献   

10.
例1:患者男性,72岁。主因意识不清6小时入院。患者无糖尿病史。因查尿糖( ),血糖未测,某诊所给予口服优降糖25mg 3/日,于第2天出现心悸、出汗、饥饿感,随之烦躁不安、谵语、答非所问等精神症状。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意识模糊、烦躁不安、不合作,心肺阴性。神经系统检查:双下肢肌力Ⅲ级。头颅CT:右侧脑梗死。初步诊断为:脑梗死。但CT与体征不相符。给予脱水降颅压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糖及糖尿病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对其糖尿病史及高血糖水平与脑梗死进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伴糖尿病史者占62.06%,24h内血糖值在6.1mmol/L以上者占48.27%,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糖及糖尿病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早期筛选出进展性脑梗死的高危患者,及时平稳的控制血糖有助于预防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左超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281-1282
例1:崔某,男,67岁。2003年8月9日晨,出现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左侧肢体麻木无力,神志清楚,面色无华,无恶心呕吐,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1~2级,左下肢肌力0~1级,舌淡苔白,脉沉细。血压130/90mmHg,红细胞压积49.54%,Cr提示右侧脑梗死。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患者系体气虚,推动无力,气滞血凝,瘀阻脑络,出现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隧。  相似文献   

13.
小牛血去蛋白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予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20~30ml/d,疗程均为2周,对照组(26例)用胞二磷胆碱、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观察组基本治疗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相关症状,其总有效率达86.66%。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溶栓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的致病因素和临床救治措施。方法:收集并分析本院2003~2009年收治的9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治疗后按ADL评分:ADL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2例,V级1例,死亡1例。结论:脑梗死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致病因素复杂。早期诊断、综合防治能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轶美 《医药世界》2009,(9):572-57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构成比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总费用构成比及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对主要因素与总费用之间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总费用90%用在药费、影像费和化验费,影响费用的主要因素为入院状态、住院天数、抢救次数、转归、有脑卒中史。结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减少患者住院天数,积极开展2级预防是降低总费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梗死伴发抑郁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自:995年1月至2000年5月脑梗死住院患者共754例,其中伴发抑郁69例(9.16%),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论 神经内科医师应提高对脑梗死伴发抑郁的重视,及时识别、诊断、治疗,以更好的提高对伴发抑郁的脑梗死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测定复发及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各60例,提取DNA做ACE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增加(均P<0.01),伴有高血压脑梗死患者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患者(P<0.05),且伴有脑血管病(CVD)家族史者DI基因型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P<0.01),结论:ACE基因多态性可能和脑梗死的复发有关,在高血压人群和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中进行ACE基因调查,可及早发现脑梗死发生和复发的高危人群,对脑梗死的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细菌学特点。方法:按照COPD全球倡议将其严重程度分为三级,将痰细菌培养结果分为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杆菌)、C(A、B类以外的其它细菌)三类,分析不同级别COPD的细菌学特点。结果:72例痰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出细菌16株。其中COPD为I级者以A类细菌为主(占50.0%),Ⅲ级者以B类细菌为主(占71.4%)。结论:COPD患者严重程度与细菌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缬沙坦与非洛地平对照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6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非洛地平对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qd,连用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非洛地平5mg,qd,连用4周为1个疗程。2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缬沙坦能减少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脑梗死有效率为88.24%,与对照组(70.5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缬沙坦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