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输血疗法,是一种脏器移植,即使采取再严格的筛选检查也不能完全避免同种输血合并症的发生。笔者运用血液稀释自身输血的方法进行自身输血,有效避免因同种输血所产生的同种输血后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身输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外择期手术中40%-70%都选择预存式自身输血。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各地区、各医院间在自身输血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笔者经过临床调查分析,对目前临床择期手术自身输血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谈一些看法,供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3.
改良贮存式自身输血在择期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贮存式自身输血在择期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06例择期手术患者于术前1~3d采集储存血液,置于4~6℃专用冰箱内贮存,待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结果106例择期手术患者在采集血过程及回输贮存血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改良贮存式自身输血在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稀释性自身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3-2006年菏泽市立医院46例稀释性自身输血患者为实验组,随机抽取50例异体输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病人血气分析指标和血液指标,数据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 稀释性自身输血和异体输血病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30 min后与麻醉前PH、PaO2、PaCO2、SB、BE的变化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天与术前HCT、HGB、PLT、PT的变化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稀释性自体输血是一项安全、简便、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可以应用于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5.
自体输血包括术前自体储血、急性血液稀释(acutehemodilutionAHD)和血液回收3种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均得到广泛应用。我院在2000年5~10月对51名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施行了自体输血,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适应症: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低蛋白血症、心肺功能不全和凝血机能障碍等情况,术前血红蛋白(Hb>100g/L)、血细胞比积(Hct33%),估计术中有较大量失血,通常需要输血者。12 对象:外科择期手术患者51名,男28例,女23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0岁。椎管狭窄9例,腰椎盘突出症10例,髋关节骨折1… 相似文献
6.
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 191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于手术前一天自体预存采血 40 0ml,同时静脉输入 3- 3.5倍采血量的晶胶体液 ,于手术后期或手术后回输给患者。结果 191例患者无 1例发生输血反应 ,随访 6月无血源性传染病发生 ,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预存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血源及花费的输血方式 ,可减少或避免异体输血 ,避免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身输血在Rh(D)阴性肿瘤患者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4例Rh(D)阴性肿瘤患者在术前3~9 d根据预计术中输血量采集自体血。采血后患者口服葡萄糖,同时适当加强营养。采集的血液置于4℃贮血冰箱内保存备用。结果 4例患者自体采血时无不良反应,并且在术中全部回输,回输后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贮存式自身输血在Rh(D)阴性肿瘤患者择期手术中是解决血源紧张、减少输血反应、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由于经异体输血 (HBT)引起的传染病的增多及临床血源短缺等原因 ,我科于 2 0 0 1年间 ,对 40例择期手术病例进行了自体输血。同时观察了采血前后 ,病人血液动力学、血液有形成分和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 ,ASAⅠ~Ⅲ级 ,男性 2 4例 ,女性 16例 ,均为我院外科住院择期手术病人。1 2 方法 :于麻醉前开放静脉 ,行肱静脉穿刺 ,采血 8~10ml/kg。采血的同时 ,快速输入与采血量等量的血浆代用品( 70 6代血浆或海麦素 )、血脉素和平衡液 5 0 0ml,观察 30~40mi… 相似文献
9.
异体输血即便采用严格的筛选检查也不能完全避免同种输血合并症的发生,还存在着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故全面推行自身输血工作,以解决困扰医疗用血中的血源性疾病传播与血源短缺现象,尤其是稀有血型,日益为临床和输血科医生所重视.笔者对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对颅脑外科101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储存式自身输血,经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身输血是输注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满足患者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时需要的一种输血疗法,也是最合理、经济、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储存式自身输血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常用于符合采血条件的择期手术患者,根据术中预计失血量和可能需要的输血量,进行自体备血。2004年11月2日遇到1例储存式自身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制基础护理学基本技能操作录像片的教学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护理学基本技能操作是三基训练中最基本、最有实用性的内容之一。娴熟、规范的技能操作,不仅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为护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对护患关系的改善具有特殊意义。它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发展专科护理的基础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犤1犦。为提高基本技能操作教学效果,2001年2月我教研组参照河北省中等卫生学校护士专业基本技能操作标准及评分方法手册并结合临床实际反馈,自行修改设计并制作基本技能操作录像片,于2001年5月进行了教学效果测试,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中低血压早期实施脑保护预防脑水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54例术中低血压患者分2组,每组27例。早期脑保护组在患者脑水肿症状出现前给予低温、渗透性利尿剂、激素及镇静剂等脑保护措施,晚期脑保护组在脑水肿出现后实施与早期脑保护组相同的脑保护措施。根据G lasgow昏迷评分标准评定2组疗效。结果早期脑保护组术后发生脑水肿7例(25.9%),死亡3例(11.1%)。晚期脑保护组术后发生脑水肿11例(40.8%),死亡5例(18.6%)。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G lasgow昏迷评分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施脑保护可有效预防低血压性脑水肿,降低其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6):579-581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颅脑手术治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颅脑手术治疗且术中有输血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观察组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治疗,而对照组术中采用异体输血治疗。结果:(1)手术前,两组患者血常规、凝血指标、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观察组RBC、Hb、IL-6、IFN-γ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95,P=0.0265)。结论:颅脑手术治疗患者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的疗效良好,具有RBC及Hb维持效果好、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感染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对颅脑手术患者脑血流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12月的6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30例和观察组(瑞芬太尼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10min、30min、停药后5min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及脑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麻醉后10min、30min、停药后5min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及脑氧代谢指标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对颅脑手术患者脑血流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更为积极,对于此类患者的应用安全性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及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60例(ASAⅡ~Ⅲ)。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右美组)麻醉诱导前缓慢静注1μg/kg右美托嘧啶,继以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推注,BIS值50~60开始气管插管。术中以异丙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醚,0.4~0.7μg/(h·kg)右美托嘧啶麻醉维持。同时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MAP 50~60 mmHg。B组(异丙酚组)麻醉诱导和维持不用右美托咪啶,余同A组。分别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切皮(T2)、钻颅骨(T3)、动脉瘤夹闭后(T4)、术后2 h(T5)等各时间点的血糖及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结果 T0、、T3、T5血浆儿茶酚胺A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5),血糖水平在T2、T3和T5时间点A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明显降低神经外科手术中患者儿茶酚胺的释放,避免血糖波动,减少血管扩张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的血压管理方法,以为其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日康复的目的。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09年1月于我院施行腹部手术的7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38例)和B组(39例),A组采取针对性的细致管理控制,B组根据其血压分级进行管理,后将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方式的血压管理,对于围术期且行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明显不同,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较大,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的管理应采取细致的个体化管理,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日康复意义重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