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104例PSD患者(脑出血45例,脑梗死59例)随机分为2组(n=52),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除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外,增加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采用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谈心、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卫生指导。神经功能评价量表(NItt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抑郁情绪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2组间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在相同的观察时间点(干预后2周、4周、6周)干预组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在观察终点(干预后6周)时2组间最终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PSD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治疗组40例和常规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早期康复和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并进行康复依从性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MESSS、ADL评分及康复依从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MESSS、ADL评分及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发展和疾病康复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心理干预,与对照组30例患者(未经心理干预)对照研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结果进行评定.结果 心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促进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兴趣缺乏、睡眠障碍和悲观绝望等,严重影响着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方法训练,干预组除上组方法外加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运动功能康复临床效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SD的早期心理干预较一般康复方法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随访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康复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赵俊芳 《吉林医学》2014,(21):4803-480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因脑卒中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SF-36简易量表和Fugl-Meyer量表评分。结果:干预组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的SF-36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分析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9%、7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心理支持疗法、放松疗法、危机干预法、家庭心理治疗等心理护理方法,对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实验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7%,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康复在改善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114例脑卒中患者通过CT或MRI进行确诊后,根据有无实施综合护理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7例,两组同时服用相同的抗抑郁药帕罗西汀20 mg,每日1次。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精神分析、认知疗法、音乐疗法等,同时给患者讲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做好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在Hamilton抑郁评定量表评分、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其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灵君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07-10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予以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疗程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NFDS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NF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MA评分和BI评分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P〈0.05)。心理护理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6.65,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治疗PSD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晓莲 《中外医疗》2013,32(17):31-31,3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仅干预组加用护理干预;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简化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来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神经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结果①干预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和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肢体运动功能总分、上肢及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不仅降低抑郁水平,而且加快神经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脑卒中恢复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外,并给予心理干预,并分别对两组采用MCMQ和SCL-90进行评分,患者入院第2天和第2个月各评定一次。结果 MCMQ评分,观察组第2个月末面对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回避和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评分,观察组第2个月末总评分和各分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情绪,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永红 《黑龙江医学》2014,38(2):189-191
目的 探讨在康复护理中运用心理干预对丧偶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009-12~2012-12间收治的72例丧偶老年脑卒中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康复护理,实验组除常规康复治疗、护理外,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分别采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对患者治疗前后及心理干预前后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前和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NFA及B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干预7~9周后,对照组FMA、NFA及BI 评分分别为(47.5±177;15.6)、(16.4±177;6.7)、(37.3±177;19.5)分,实验组分别为(59.3±177;19.7)、(11.3±177;5.6)、(53.2±177;23.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丧偶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中运用心理干预能提高其康复及预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季虹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29-143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采用SDS、SAS进行评价。结果: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采用SDS量表进行评分,实验组患者其在护理干预3d后其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AS评分,实验组患者其SAS评分在护理干预后3d其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项目比较,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抑郁情绪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降低抑郁发生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状况以评价对该病临床最好的护理方式.结果2组患者较护理干预前抑郁的发生率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有利于患者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防止抑郁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自杀从不同的角度采取的防范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自制的抑郁症情况调查表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住院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28例抑郁症患者均未发生自杀情况痊愈出院。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自杀行为,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实施早期全程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于发病3~7 d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训练,康复组在患者入院当天即进行心理、饮食及排便、皮肤、运用Brunnstrom分期全程护理干预。结果康复组采用早期全程护理干预的方法,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效92%,明显高于对照组80%。结论早期全程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且大大减少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是脑卒中功能康复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失语患者抑郁心理状况及康复护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120名脑卒中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并对长期陪护人员进行SADQ抑郁量表调查问卷,分析脑卒中失语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照组由患者家属进行一般性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干预组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性语言功能训练及护理,康复训练结束后重新进行SADQ抑郁量表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者SADQ评分变化。结果康复护理干预前SADQ评分表明脑卒中失语患者存在严重的抑郁心理状况,但对照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失语患者存在心理抑郁状态,专业护理人员的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抑郁心理状态的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