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吡格列酮及二者联用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n=6,生理盐水2ml/d)、缺血再灌注组(n=12,生理盐水2ml/d)、阿托伐他汀组(n=12,阿托伐他汀20mg.kg^-1·d^-1)、吡格列酮组(n=12,吡格列酮3mg.kg^-1·d^-1)、阿托伐他汀+吡格列酮组(n=12,阿托伐他汀20mg.kg^-1·d^-1+吡格列酮3mg.kg^-1·d^-1)。灌胃1周后,第8d制作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1h后测定血清心肌酶(CK-MB、LDH)及NO;Evance blue、TTC双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吡格列酮组及联合用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心梗面积缩小;CKMB、LDH降低,NO增加(P〈0.05);阿托伐他汀+吡格列酮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及吡格列酮组相比心梗面积缩小;CKMB、LDH降低,NO增加(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吡格列酮预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联合用药作用更加明显,机制与增加血浆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洋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015-20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吡格列酮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硝苯地平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血压、血脂、心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DBP、SBP水平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HDL-C、LDL-C、TG、TC水平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IVST、LVPWT、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IVST、LVPWT水平较对照组低,LVEF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吡格列酮联合硝苯地平可有效调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吡格列酮对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为吡格列酮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乳鼠心室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比色法检测各组培养基中SOD活力和MDA的含量;采用碘化丙啶标记流式细胞术和Hochest33258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吡格列酮使培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培养基中的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P<0.05);凋亡指数显著降低。结论吡格列酮减轻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予以高脂饮食8周建立高脂血症兔模型.随后分成3组:缺血再灌注(I/R)组;阿托伐他汀+缺血再灌注(ATV+I/R)组;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血脂、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RT-PCR测定心肌TNF-α mRNA的表迭.结果 ATV+I/R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I/R组和假手术组(P<0.01);ATV+I/R组再灌注后血浆CK-MB、LDH、TNF-α明显低于I/R组(P<0.01);ATV+I/R组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观察可见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减轻再灌注,心肌的病理损伤;ATV+I/R组心肌TNF-α mRNA的表达低于I/R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长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可减轻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脂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与吡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Na ,K -ATP酶、Mg2 -ATP酶和Ca2 -ATP酶的变化及糖尿病与吡格列酮对其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一步分为MIR组(C1组)和吡格列酮 MIR组(C2组);糖尿病组,也分为MIR组(D1组)和吡格列酮 MIR组(D2组).检测SOD,MDA,GSH-PX,Na ,K -ATP酶,Mg2 -ATP酶,Ca2 -ATP酶水平.结果:①与C1组相比,D1组血清和心肌的SOD、GSH-PX明显降低,MDA明显升高,心肌线粒体Na ,K -ATP酶活性明显降低;②与C1组相比,C2组血清和心肌的SOD,GSH-PX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心肌线粒体Na ,K -ATP酶、Mg2 -ATP酶、Ca2 -ATP酶活性明显升高;③与D1组相比,D2组血清和心肌的SOD,GSH-PX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心肌线粒体Na ,K -ATP酶、Mg2 -ATP酶、Ca2 -ATP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糖尿病可加重MIR损伤,吡格列酮既可减轻MIR造成的损伤,也可减轻糖尿病MIR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李艳芳  邱龄 《当代医学》2010,16(3):9-11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与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匹格列酮对高危心血管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联素及脂质状况的影响。方法90名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匹格列酮治疗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六个月后的CIMT、hs-CRP、脂联素、MMP-9的血浆水平及检测血脂水平。结果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匹格列酮均显示CIMT的显著降低(P〈0.001),无组间差异(P〉0.05)。两组的MMP-9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对h-CRP、脂联素及血脂水平均有有意义的影响,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联合用药组提示影响更显著(P〈0.05)。联合用药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而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组未被观察到。结论阿托伐他汀明显改善CIMT,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匹格列酮对脂质状况和炎症因子有额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吡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吡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心电图无异常的大鼠34只,随机分为T1组和T2组,T1组再分为对照组(n=5)和吡格列酮组(n=5),T2组分为假手数组(n=8)、对照组(n=8)、吡格列酮组(n=8)。假手数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各组均结扎冠状动脉30 min,再灌注4 h。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3 mg/(kg.d)灌胃1周,第8 d冠状动脉结扎前1 h再灌胃1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等渗盐水灌胃处理。T1组用于测量各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T2组用于观察各组再灌注4 h后血清中磷酸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实验检测过氧化物增殖子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kappa B(NF-κB),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ASA)检测心肌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变化情况。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吡格列酮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降低(P<0.01),血清CK-MB、LDH水平下降明显(P<0.01),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②应用吡格列酮后,能够增强缺血再灌注心肌PPAR-γ表达,而NF-κB、MCP-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而抑制NF-κB表达,从而下调MCP-1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心功能改善和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健康雄性大白兔30只,随机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治疗组于手术前1h用阿托伐他汀10mg/kg加入生理盐水中进行灌胃,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开放1h以制作兔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导管法测定心功能指标,用伊文蓝(Evans Blue)+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双重染色法分离坏死区与缺血区心肌。结果假手术组灌注前后LVSP、LVEDP、±dp/dt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与治疗组灌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与治疗组LVEDP明显升高(P〈0.05),LVSP和±dp/dtmax明显下降(P〈0.05);I/R组与治疗组比较LVSP和±dp/dtmax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NEDP升高和心肌梗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2 ml/d)、缺血再灌注组(0.9%氯化钠溶液2 ml/d)、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kg-1·d-1)、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阿托伐他汀20 mg·kg-1·d-1、L-硝基精氨酸甲酯15 mg/kg).灌喂3 d后制作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L-硝基精氨酸甲酯于缺血前15 min尾静脉注射.再灌注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心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及丙二醛(MDA)水平;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凋亡蛋白Fas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 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O水平、TSOD活性、MDA水平、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及A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NO水平、TSOD活性、MDA水平、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及A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O、MD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清除氧自由基,干预Fas蛋白表达,从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一氧化氮合酶(NOS)-NO途径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抑制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宗武  赵学忠 《吉林医学》2008,29(7):556-55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雌雄各半20周龄的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10,生理盐水1ml/d)、缺血再灌注组(MIR)(n=12,生理盐水1ml/d)、MIR+阿托伐他汀组(n=12,阿托伐他汀2mg·kg^-1·d^-1)。制作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后开始灌胃,持续4周。测定血流动力学,并测量心室重量反映心室重构的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P〈0.05);心室重量减轻(P〈0.01)。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室功能,减轻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心脏左室压(LVP).左室压变化速率(±dp/dt),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动脉压(BP),来研究氯丙嗪与维拉帕米合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小剂量氯丙嗪与维拉帕米合用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其作用优于单用同等剂量氯丙嗪或维拉帕米,与两药大剂量单用相似。  相似文献   

12.
丁小蓉  常晓琪 《医学综述》2012,18(17):2932-293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持续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伴有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同时持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d。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期间血脂状况,肝肾功能状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其他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三酰甘油(TG)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治疗12周后,TC、LDL-C仍有进一步下降趋势;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C、LDL-C和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周后和12周后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快速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肝肾功能损伤小,无肌溶解不良反应,安全性强,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研究在冠心病患者治疗阶段服用阿托伐他汀所起到的抗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4年1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接收冠心病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胆固醇、血浆白细胞介素-18、超敏C应蛋白、并发症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进行检测和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测试结果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试结果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IL-18和hs-CRP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治疗后IL-18和hs-CRP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实验组患者脑卒中、心力衰竭、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达到抗炎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针刺治病机理,研究了针刺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及其血清游离电解质浓度的影响。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造成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电针大鼠拟“内关”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电针明显抑制了因注射Pit引起的大鼠心电图S-T段和T波的改变,大鼠心肌缺血时血清钾离子浓度明显升高(P<0.01),血清游离钙离子浓度也有升高的趋势,而其他电解质浓度无明显改变。电针明显抑制了因注射Pit引起的血钾和血钙浓度变化,结论:针刺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曾晓聪  李醒三 《医学综述》2008,14(11):1717-1719
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策略是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再通梗阻血管,但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限制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和溶栓的益处,提示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治疗。近年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肌I/R中的作用日受关注,在心肌I/R过程中循环系统和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增加,参与I/R损伤的发展。动物模型研究证实,AngⅡ1型受体(AT1受体)阻滞剂对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临床试验验证AT1受体阻滞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连素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黄连素预处理组;黄连素预处理组给予黄连素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腹腔注射7 d,末次于冠脉结扎前2 h腹腔注射给药。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处结扎,结扎1 h后剪开结扎线,再灌注2 h。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LDH和CK水平;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黄连素预处理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MDA、LDH、CK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连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活性、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稳定心肌细胞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90min后复制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小檗碱对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心肌酶学的影响,采用原位标记法检测各组凋亡细胞及指数。结果小檗碱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少心肌细胞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小檗碱预处理组凋亡指数均显著增高,但小檗碱预处理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小檗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周耀辉 《医学综述》2014,20(18):3445-344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室重构及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辛伐他汀组(5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5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及冠状动脉血流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峰流速、时间速度积分、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各指标均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均小于治疗前(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各指标均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室重构及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显著,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恢复心室正常形态,推荐冠心病患者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