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在肝经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同称为酮体。这些酮体均为较强的有机酸。大量消耗体内的储备碱,超过机体的储备能力,若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血酮继续升高,便发生代谢性酸中,我科于2006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2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我科2008年3—8月,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12—78岁。其中I型糖尿病26例,II型糖尿病6例;治愈出院30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4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除3例合并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脑梗死死亡外,其余45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为938%.结论 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及严密的监测,合理有效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稳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7.
8.
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体会蒋荔平(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柳州市545001)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我科于1992年以来,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DKA,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 K A)是体内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病变的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代谢性疾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应加强观察和护理。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内科共收治糖尿病患者215例,其中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8例,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1例,共占糖尿病住院人数18.1%。男12例,女27例,年龄重16~78岁,平均年龄58.5岁。空腹血糖14.3~39.9m m ol/L,平均(21.28±2.15)m m ol/L。糖尿病史<5年13例,5~10年17例,≥10年9例。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者6例,合并肺炎6例,尿路感染15例,心衰1例。酮症酸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急救护理对策。方法:选取DKA患儿40例,通过医护人员配合,实施有效的护理。结果:(1)经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儿血糖控制良好,酮体消失,酸中毒得到纠正,有效率为100%。家属非常满意度87.5%(35/40),满意度12.5%(5/40);(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时血糖、Hb A1c水平、动脉血气指标和AG均降低,恢复至正常范围(P0.05),但电解质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治疗联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DKA发生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病、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DKA误诊率、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对医院2009年3月-2011年8月共收住院27例DKA患者发病诱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护理措施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DKA患者中感染引起者21例(77.8%),医源性DKA 3例(11.1%),停用降糖药者2例(7.4%),不控制饮食者1例(3.7%)。临床表现上有昏迷、低血压休克、循环衰竭者3例(11.1%),嗜睡、精神萎靡者5例(18.5%)。27例患者经积极地补液扩容、小剂量胰岛素静脉点滴等综合治疗后,死亡2例,占总病例7.4%。痊愈25例,占总病例92.6%。其中6例误诊,占总病例22.2%。结论 DKA的首发症状可以多种多样,极具隐蔽性。为了降低DKA的发生率,提高DKA的诊治正确率和抢救成功率,做好全社会的糖尿病宣教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β-羟丁酸在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DK/DKA)中的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1 209例糖尿病无酮症患者(DM组),262例患者(DK/DKA组)和480例同时期行体检的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判断β-羟丁酸的诊断价值。结果 DK/DKA组患者血清β-羟丁酸水平高于DM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1),DK/DKA组血清β-羟丁酸较尿酮体更早转阴(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β羟丁酸为DK/DKA的独立危险因素。β-羟丁酸诊断DK/DKA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取诊断临界值为1 mmol/L作为诊断切点,敏感度85.1%,特异度95.3%,阳性预测值80.36%,阴性预测值96.89%;以血清β羟丁酸0.66 mmol/L作为筛选切点,敏感度95%,特异性89.2%,阳性预测值66.41%,阴性预测值99.9%。结论 以血清β羟丁酸≥1 mmol/L诊断DK/DKA有较高诊断准确性,血清β羟丁酸≤0.66 mmol/L时可认为糖尿病患者未合并DK/DK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发生诱因、诊断、治疗及死因。方法回顾分析90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治愈,3例死亡,病死率3.3%。结论各年龄组均有发生,多为1型糖尿病67例(76%);有22例(24%)无糖尿病病史。90例中,有8例(9%)昏迷及16例(18%)以腹痛而就诊,所以对昏迷及腹痛的病人要除外DKA,避免漏诊和误诊。DKA的主要诱因为感染70例(78%);在补液、胰岛素使用、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救治过程中,要动态观察和及时调整,通过规范治疗,大部分病人(91%)代谢紊乱得到纠正;对急性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主要死亡诱因,要及早预防及处置。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法(CSII)和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组(CSII治疗组)26例和B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组)25例,对血糖达标、尿酮转阴和血pH值恢复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可使血糖明显下降,血糖达标时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尿酮转阴时间、血pH值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与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法相比,CSII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是更为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病诱因、代谢指标和伴随疾病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6-2006年住院的30例DK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诱因为感染和胰岛素使用不规则共占53.4%,18例DKA患者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10 mmol/L,11例血尿酸>400μmol/L,2例>700μmol/L的DKA患者死亡;7例DKA患者肌酐高于正常,1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DKA患者的预后与(CO2CP)、血肌酐和血尿酸的水平高低以及伴随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及预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变化,探讨与其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2005年10月DKA住院病人观察组入院次日分别检测TT3、TT4、FT3、FT4、TSH、rT3,并取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非甲状腺疾病的病人作对照组。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TT3、T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T3反而升高(P〈0.05)。观察组中,死亡组TT3、TT4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rT3反而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中治疗前TT3、TT4显著低于治疗后(P〈0.05),rT3反而高于治疗后(P〈0.05)。结论:DKA患者体内TT3、TT4水平下降、rT3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发病情况及诱发因素,并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方法本组2008年4月~2014年4月以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收住院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病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其中初发糖尿病患者35例,占据32.11%;感染诱发病例45例,占据总例数的41.29%,其中以呼吸和泌尿系感染最常见,分别占据28.88%、37.78%。结论高度重视对DK和DKA患者的诱发因素评估,重视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早期预防、控制感染、对减少DK和DKA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eidosis,DKA)合并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诊治的20例DKA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20例DKA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均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通过实验室检查及胃镜诊断明确。尽快纠正低血容量和酮症酸中毒,止血、降糖治疗后,除1例79岁老年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外,其余19例均治愈出院。结论DKA易合并应激性溃疡,应首先解除应激因素,积极处理DKA,抗感染,纠正酮症及酸碱代谢失调,抗休克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