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通过872例长沙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测定,为了解和研究长沙地区人群的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状况,建立长沙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分析仪(DEXA)对长沙地区20~85岁的健康人群1331人BMD检测.男性624人,女性707人,按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骨密度峰值在20~29岁,而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年龄段,然后随着年龄段的增高BMD逐渐下降,50岁以上女性和60岁以上男性的骨量呈迅速下降趋势(P<0.01);且骨质疏松发生率则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 骨质疏松发病率与年龄和性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随之增加,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故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治疗应及早入手.  相似文献   

2.
徐州地区1572例健康人群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量徐州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BMD),分析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靠性,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E-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徐州地区2005~2008年1572例健康人进行BMD测定,分别做股骨上端及第2~4腰椎椎体测量,并按5岁为一个年龄组分组。以峰值BMD减低2.5SD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徐州地区女性BMD峰值则在30~35岁,男性在35岁左右,女性55岁后骨量下降较男性显著,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对于55岁女性和65岁男性,之前应加强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之后同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为徐州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男性腰椎骨密度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分析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状况,为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记录1410名健康男性(年龄20-79岁)第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分别计算各年龄段的骨密度T值、低骨量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并采用SPSS 16.0软件比较各年龄段间的差异性。结果男性腰椎骨密度T值峰值出现在20-〈30岁,峰值为(0.0983±0.6863),随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50岁以后下降明显,70-79岁年龄段有反弹趋势,60岁以后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腰椎骨密度逐渐下降,尤其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吴伏娜  钟紫茹  韩全水  林小岚 《医学争鸣》2005,26(16):1520-1522
目的:调查深圳市正常体质量指数人群骨密度和峰值骨密度(PBD),以期为深圳地区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近5 a体检的健康成年677名,年龄20以上,男女性均以5岁一个年龄段分为14组;双能X光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结果:男性各部位PBD值出现在25~岁,女性各腰椎PBD值出现在35~岁,髋部PBD值出现在40~岁.在80~岁年龄段,男性腰椎骨密度出现高于其PBD的另一个峰值,女性骨密度自45~岁年龄段后随年龄逐年下降.结论:女性PBD形成晚于男性而接近绝经期;其骨密度自45岁年龄段迅速减低,而男性则发生在65岁年龄段;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青少年时期提高PBD开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个旧市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变化情况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6月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汉族人员共1 269人(年龄20~80岁),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腰椎及左髋部进行骨密度测量,按性别及年龄段分组,每10岁为一年龄段,一共有12组,并进行基本体征测量以及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1)个旧市男女性峰值骨量均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2)男女性骨密度丢失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女性50~59岁年龄段有一个快速丢失阶段;(3)5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各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低于女性各组,其中70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旧市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其中50岁后骨密度丢失率和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同年龄组男性.  相似文献   

6.
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晓东  王风  朱敏嘉  黄忠  陈友华 《广西医学》2002,24(12):1923-1926
目的:评估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455名健康人群采用双级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5岁作为一个年龄段。结果:骨峰值年龄分布:男性髋部骨峰值年龄在40-44岁,腰椎在35-39岁,前臂在30-34岁,女性髋部、腰椎、前臂骨峰值年龄在35-39岁。60岁后OP患病率男性43.75%,女性72.30%,女性峰值骨密度水平较上海等地区低(P<0.05),男性较南京地区、广州地区低(P<0.05)。结论:南宁市健康人群较低的峰值骨密度水平和老年人较高的骨质疏松检出率除与所使用的仪器型号有关外,可能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职业、运动等等环境因素有关系,提高峰值骨密度和对骨质疏松骨折的高危人群进行防治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顺德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变化情况,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 200例在顺德地区居住5年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介于50~80岁,以5岁为年龄段分成六组,采用美国GE公司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检测各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情况差异。结果:随年龄的增加,骨密度逐渐下降,骨质疏松发生率逐渐上升,女性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男性显著,统计得知顺德地区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7.66%(151/546),显著低于女性的44.80%(293/654),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德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率患病率较高,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与发病率密切相关,这对提高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正常人群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地区蒙古族正常人群骨量分布情况,确定峰值骨量,分析其年龄段变化规律。为本地区制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健康男女901名,年龄为20-79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对男女分别进行分组。用美国Alara公司提供的MetriscanTM指骨骨密度仪,对非习惯性用手的第2、3、4手指进行测量,取三个手指的平均骨密度值。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女性峰值骨量在30-39岁年龄段,男性在40-49岁年龄段。女性60-6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15.01%,在70-7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21.09%,达2.328SD;男性在70-7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11.04%。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3994g/cm3和0.3776g/cm3。男性各年龄段骨密度值均高于女性。结论:放射吸收法测量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地区健康人群峰值骨量和骨量丢失规律符合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率,但晚于国内相关报道。本研究结果为内蒙古蒙古族骨密度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铜仁市城镇人口正常人群的骨密度(BMD)情况,并讨论BMD的分布规律及铜仁市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方法:BMD测试方法采用法国Osteospace超声骨密度仪,将所有参测者按年龄和性别分为7段,采用峰值BMD减去2.5SD为判断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SOS指标上,女性与男性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性的跟骨超声速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而同年龄段两性之间,女性跟骨超声速率均比男性低。在骨质疏松发病率方面,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比男性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铜仁市6000例正常人群调查,得到骨质疏松的预防重点对象是女性群体,但是老年群体男性的骨质疏松症也同样不可忽略,需加强预防和防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深圳市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的发病状况,为OP的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日本ALOKA骨密度测定对深圳市21~73岁的人群600人进行尺桡骨BMD检测。结果男女骨峰值均在21~30岁年龄段,随年龄段增高BMD逐渐下降,51岁以上女性和61以上男性骨量呈快速下降(P〈0.05);骨量减少发生率男女性各年龄段均较高,61岁以上年龄组骨量减少发生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而严重骨质疏松发生率则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骨质疏松发病率与年龄和性别相关。从青年起定期监测骨密度,并尽早调治骨量减少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重要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就诊的昆明地区人群中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情况,建立符合昆明市针对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方案.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12月30日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及康复医学科的病历档案中筛选出来的744例患者,对其测量腰椎L2-4的骨密度值(g/cm2),计算出T值,并记录脂肪百分比(%).对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参考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一1 min测试.结果 (1)男性与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在40~49岁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各年龄组骨密度降低程度与峰值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骨密度在50岁之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骨密度降低程度与峰值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男性骨质疏松(OP)总患病率为41.0%,女性总患病率为39.2%.按年龄分组,男女性患病率经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8和0.973,两者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3)随着脂肪百分比(%)的增长,男性峰值组出现在40%~44%组,女性则出现在50%以上组.与峰值组比较,男性只有15%~1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则在5%~9%、10%~14%、15%~19%、20%~24%这4个组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男女骨质疏松1 min测试结果显示,男女的结果大致相似,男性中存在骨质疏松风险的百分比为51.7%,女性高于男性,为62.0%.而在阳性人群中患骨质疏松症(OP)的男性患病率为58.7%,女性患病率为60.4%,男女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昆明市骨质疏松症防治形势较为严峻;(2)加强对昆明市居民的骨质疏松症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合理膳食、健康运动、早期筛查,尤其是对50岁以上女性高危人群;(3)为昆明市建立完善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预防方案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健康成人进行骨密度筛查,防治骨质疏松。方法采用美国的Metriscan骨密度测量仪对2308例健康成人的第二、三、四手指的中间指骨进行骨密度检测。诊断标准:参照WHO的规定,依据中国人数据库。采用SPSS17.0和Epi Info 3.3.2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308例中男性1194例,女性1114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9.8±12.3岁。年龄与骨密度的关系显示,随着年龄增大,男、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均有增高的趋势,且呈线性关系P〈0.001。骨密度测定值比较:男性≥60岁,女性≥40岁,各组骨密度测定值明显下降,P值〈0.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组≥60岁的各组间定值无差异,而女性组≥40岁的各组间仍存在差异,P值〈0.001。骨质疏松的检出率男、女组比较,年龄≤39岁者,无明显差异,P〉0.05,40岁~59岁及60岁以上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年龄≥40岁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女性多于男性,处于围绝经期女性检出率要高于老年女性。对骨质疏松者,特别是围绝经期女性,可根据检查结果适当补钙,同时加强体育活动,并给予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健康人各年龄段骨矿物含量正常值。方法用SD-1000单光子骨矿物测定仪窄束γ-线通过非优势侧桡、尺骨中下1/3交界处测试点横向扫描。获得骨线密度(BMC)、面密度(BMD)及桡、尺骨骨密度均值。结果1.男性的骨密度在31~40岁为峰顶,女性在41~50岁达峰;2.性成熟期(18~44岁)骨密度值最高,此后随增龄而下降;3.体重与骨矿的含量相关;4.按WHO制定的低于同性别性成熟期骨密度2.5 s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女性老年期为此症者占24.2%,男性老年期为4.60%,女性为男性5.3倍;5.按低于同性别性成熟期骨密度1 s为低骨量,男、女老年期分别为54%、82.3%。结论1.女性骨峰值较男性晚10年;2.男女性者骨密度值在性成熟期(18~44岁)达峰,此后骨矿物质含量丢失随年龄增长增多;3.体胖者骨矿含量相对较多;4.老年期骨质疏松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5.3倍,表明性腺的衰退时间对骨矿物的丢失有重大影响;5.西宁地区低骨量的高危人群众多,应该行早期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文莉  ;张波  ;易念华 《医学综述》2014,(23):4394-4395
目的探讨分析绝经前后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例女性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绝经期30例(甲亢A组),生育期30例(甲亢B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其中绝经期30例(健康A组),生育期30例(健康B组)。测定女性甲亢患者与健康者的骨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甲亢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腰椎、股骨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亢组患者的骨密度与绝经年限,病程,血清FT3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年限、病程、FT3可能是导致女性甲亢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SH是女性甲亢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女性甲亢患者的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的健康女性,尤其是绝经后患者更明显,故对绝境后女性甲亢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以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2014年入住我院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76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且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对象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程、绝经时间等的骨密度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情况。结果两组受试人员各年龄段骨密度值以及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各病程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椎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将年龄作为控制因子,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绝经年限负相关(r=-0.22,P0.05),与绝经年龄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腰椎的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但还是和正常人群相仿。而对于女性患者来说随着绝经年限的延长,其腰椎的骨密度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深圳市公务员群体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为深圳地区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度在深圳市保健中心体检的深圳市属公务员及部分退休员工8345例,测量其跟骨骨密度。结果骨密度测量结果在30—39岁组间,男女两性骨密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50~59岁组间,骨密度下降速度最快,女性60岁后骨密度迅速减低,注意20~29岁组呈现年轻化倾向。结论深圳市公务员群体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基本符合中国骨质疏松调查报告,但是明显不同点是50岁之前男性骨密度流失比女性更严重,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公务员队伍中男性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缺乏运动,60岁退休后重视锻炼,骨密度状况好转。  相似文献   

17.
自贡市老年精神病患者指骨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詹孔才  何桃  代梅  汪灿 《海南医学》2010,21(21):103-105
目的了解自贡市老年精神病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为骨质疏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094例老年精神病患者非习惯性用手的第2、3、4手指进行骨密度(BMD)测量,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取三个手指的平均骨密度值,按性别年龄分组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按年龄分组,从50岁以后开始男性和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BMD值和骨密度T值逐渐降低,女性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男性(P〈0.05)。②女性在60岁以后可见明显的骨量丢失加速,男性的骨量丢失是逐渐和缓慢进行的。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 BMD测量可及早检出骨质疏松,而指骨BMD测量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女性,应加强防治。自贡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主要与自贡市饮食习惯有关。老年精神病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各部位骨密度随增龄出现的变化规律;探讨骨峰值年龄;分析各部位BMD下降幅度较大的年龄段,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方法 选择居住在重庆市10年以上的门诊和查体人群1320人(除外患骨代谢疾病的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L2-4)、股骨近端(Neck、Ward’s、Troch)骨密度,男女分别按5岁一个年龄段,共14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男女各部位骨峰值均出现在25~29岁年龄段。②女性腰椎前后位(L2-4)、Ward’s、Troch区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45~55岁,股骨近端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55~59岁。男性峰值年龄后开始缓慢下降。结论 重庆市男女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中老年女性腰椎前后位L2-4Ward’s、Troch区骨密度变化早于股骨近端;男性骨密度在峰值年龄后逐渐均匀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