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士兵组织公平感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组织公平量表、组织认同问卷、工作满意度量表对某炮兵旅士兵进行测查。结果①组织公平感与工作满意度显著相关(P<0.01);组织认同感和组织公平感显著相关(P<0.01);②回归分析显示士兵的组织公平感对工作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7,P<0.01);士兵的组织公平感对组织认同感有正向预测作用(β=0.63,P<0.01);加入中介变量(组织认同)后,组织公平感对工作满意度预测作用减弱(β1=0.574,β2=0.282)。结论组织认同在组织公平感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监狱民警工作倦怠与压力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监狱民警的工作倦怠状况以及监狱民警工作倦怠与压力源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监狱民警工作倦怠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和自编压力源问卷,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243名监狱民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因素对情绪衰竭与冷嘲热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687,0.758;P<0.001,P<0.001),对职业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424,P<0.001),来自生活方面的压力因素对情绪衰竭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13,P<0.001),对职业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75,P<0.001)。结论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是监狱民警工作倦怠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公平感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辽宁省333名女大学生为被试,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采用相关、多元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女大学生社会公平感水平较低(t=18.46,P<0.01);②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公平感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49,P<0.01);③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中求职经历、自身条件、职业期望3个维度对其社会公平感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t=-3.262,P<0.001;t=-3.111,P<0.01;t=-2.393,P<0.05)。结论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对社会公平感有负向预测作用,应通过减少就业压力来提高女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职业高校教师组织承诺在人格特征和工作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简单分层加方便取样法,选取6所职业高校的500名教师,有效问卷421份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卷(Scale for Job Burnout on Teacher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和组织承诺问卷(OCQ)进行调查。结果:外倾性负向预测工作倦怠(β=-0.28,P<0.001),神经质和精神质正向预测工作倦怠(β=0.54,0.35;P<0.001或0.01)。组织承诺在外倾性和工作倦怠间、神经质和工作倦怠间有不完全中介效应;组织承诺在精神质和工作倦怠间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本研究提示组织承诺在人格特质(尤其是精神质维度)与工作倦怠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村小学教师期望对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以及学生知觉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教师期望评定表、小学生知觉教师期望问卷和儿童孤独量表,对16名班主任和57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教师期望各维度与孤独感各维度均有显著负相关(P<0.01);②品行(β=-0.245,P<0.01)和学业期望(β=-0.187,P<0.01)与孤独体验存在显著的多重线性关系;品行期望与社会适应感(β=-0.358,P<0.01)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品行(β=-0.255,P<0.01)和学业期望(β=-0.137,P<0.01)与在同伴中的地位感存在显著的多重线性关系;③师生互动知觉、态度知觉、消极反馈知觉和关心支持知觉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品行和学业期望对农村小学生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学生对师生互动、态度、消极反馈和关心支持的知觉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织支持感对中小学教师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支持感量表、教师幸福感问卷和工作倦怠量表对26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组织支持感与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组织支持感与工作倦怠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中小学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对其幸福感和工作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学效能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教学效能感、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问卷对728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来源的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各维度的影响不同;教学效能感与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情绪衰竭和疏离感主要与一般教学效能感有关,低成就感主要与个人教学效能感有关。结论工作压力越大,教学效能感越低,教师的工作倦怠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倦怠水平的现状及其与组织公平的相关,对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倦怠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MBI)和组织公平感量表对106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1高校英语教师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0.2%,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24.5%,高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1.9%;2分配公平能够预测高校英语教师的耗竭(β=-0.455,P0.001)和成就感降低(β=0.300,P0.05),程序公平能够预测高校英语教师的成就感降低(β=-0.458,P0.05)。领导公平能够预测高校英语教师的人格解体(β=-0.332,P0.05)。信息公平能够预测高校英语教师的耗竭(β=0.304,P0.05)。结论:超过一半的高校英语教师有工作倦怠问题,可见该群体的工作倦怠比较严重。应当重视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并充分考虑组织公平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通过提高教师的组织公平感,缓解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工作压力量表(OST)、工作倦怠量表(MBI-GS)通用版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随机抽取深圳市3家大型企业1068名员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消极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显著负相关。简单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压力对情绪衰竭(男β=0.62,女β=0.84)、消极怠慢(男β=0.47,女β=0.72)和专业低效能感(男β=0.18,女β=0.45)均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对女性员工的影响力高于男性。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入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后,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的回归系数均下降。在同等压力状态下,高积极应对和低消极应对员工的工作倦怠水平显著低于低积极应对和高消极应对的员工。结论工作压力是工作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方式是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有效调节变量,其中积极应对的调节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年资企业员工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对160名低年资企业员工进行调查。结果低年资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498,P<0.01),心理资本各维度与工作倦怠各维度也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有负向预测作用(β1=-0.36、β2=-0.40、β3=-0.35)。结论缺乏心理资本的低年资企业员工会导致个体较严重的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以及心理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问卷》、《中小学学校组织气氛问卷》、《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来自江苏、湖南两地的中小学302名教师的调查数据进行多层次回归分析。结果①学校组织气氛中,除校长行为与低成就感相关不显著外,其它与教师工作倦怠的负相关都显著(P0.05)。②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教师行为、任务心理资本在工作倦怠上的标准回归系数均为负,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校长行为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上的标准回归系数也为负,并达到显著水平(β=-0.364,-0.185;P均0.05);人际心理资本在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上的回归系数也达到显著与边缘显著水平(β=0.165,P0.05;β=-0.102,P0.08)。③当个体的任务型、人际型心理资本处在高水平时,校长行为、教师行为对降低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加;但当心理资本处在低水平时,校长行为、教师行为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不显著。结论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倦怠相关,心理资本在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倦怠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影响工作倦怠形成的组织情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研究组织公平、组织支持感、组织承诺和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影响关系。方法:抽取361名被试测量其工作倦怠、组织公平、组织支持感、角色压力和组织承诺并依此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角色压力、组织承诺和组织公平是工作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角色压力和组织承诺主要通过对工作倦怠的直接作用产生影响.而组织公平则更多是通过组织承诺等变量对工作倦怠进行间接的影响。还发现组织支持感在组织公平、角色压力和组织承诺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组织公平、组织支持感、组织承诺和角色压力对工作倦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工作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183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 1教师群体中,男性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女性(F=1.925,P0.05),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成就感低落维度得分和职业倦怠总分上有显著差异(F=5.053,P0.01;F=2.801,P0.05),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小学与高中教师(F=3.253,P0.05);2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27,0.42,0.38,0.49,0.35,0.43,0.28,0.29;P0.01),与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0.06,-0.11,-0.53,-0.12,-0.13,-0.10,-0.09,-0.07;P0.01),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也呈负相关(r=-0.25,-0.31,-0.22;P0.01);3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工作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对个体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以及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组织承诺量表、明尼苏达满意度调查表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350名女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怠倦呈负相关(r=-0.125,P0.05),组织承诺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r=-0.509,P0.00);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r=-0.763,P0.00);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估计值为-0.04、-0.035(P0.05)。结论 :核心自我评价对个体的职业倦怠水平有显著的影响,且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量表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300名高校在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在婚姻状况(t=3.256,P<0.05)、行政级别(t=2.859,P<0.05)上存在着显著差异;②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是否尝试运用心理减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焦虑和工作倦怠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SAS测查了1655名高校教师.结果 ①工作倦怠在年龄(F=4.004,P<0.01)、学历(F=4.841,P<0.01)、职称(F=5.106,P<0.01)和任课科目(F=3.509,P<0.05)上有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湖南狱警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为监狱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51名湖南狱警的工作满意度以及组织公民行为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在性别、婚姻、工作年限等的分布差异,并探讨了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结果:1监狱警察组织公民行为总体得分处于中等水平(珚x=22.46),女性狱警在组织公民行为的人际和睦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狱警(t=-2.85,P0.01);2已婚和其他组(离异、丧偶)狱警的工作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未婚狱警(F=4.63,P0.05);3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显著相关(r=0.27,P0.01)。结论:湖南狱警的工作满意度可以影响其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承诺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从山东省各高校随机抽取400名教师作为样本,采用工作压力量表,组织承诺量表,工作绩效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当前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其中来自评价体制的压力最大(4.99±1.13);高校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总体较高(4.47±0.99),规范承诺水平最高(5.03±1.14),情感承诺水平次之(4.61±1.26);2科研压力与工作绩效呈负相关(r=-0.204,P〈0.05),并对工作绩效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04,P〈0.05)。评价体制压力与工作绩效呈负相关(r=-0.224,P〈0.05),并对工作绩效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24,P〈0.05);3组织承诺是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对二者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结论1目前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较为严重,其中来自评价体制方面的压力最为突出;2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呈负相关,是工作绩效的重要预测变量;3组织承诺对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受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学习倦怠心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河南省3所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二年级高职学生546名,采用自编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其进行测量。结果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心理,并且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存在极显著相关。结论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增加其社会支持,可以预防和减轻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