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综合扶绥等地10多年来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关系的系列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肝癌高低发区HBsAg对比调查,凡采用灵敏性较差的检测方法,往往有不平行关系;若采用灵敏性高的RIA法,无论成人或儿童都表现出明显的平行关系.(2)反复、多次肝癌户与非肝癌户家庭成员的HBsAg检测及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研究都一致证明乙型肝炎与肝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最高的OR值达21倍,前瞻性研究最高的RR为44.03倍.(3)两次前瞻性研究结合HBV感染,黄曲霉毒素的调查分析;认为扶绥县肝癌高发,HBV感染是一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明显的表示与黄曲霉毒素摄入有相互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能引起肝细胞肝癌。人类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发病率有相关关系,且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VanRansbany等人于1985年就莫桑比克和南非特兰西斯克地区人群中,黄曲霉毒素摄入量与肝癌发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能引起肝细胞肝癌。人类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发病率有相关关系,且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VanRansbany等人于1985年就莫桑比克和南非特兰西斯克地区人群中,黄曲霉毒素摄入量与肝癌发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发性肝癌高发的扶绥县和低发的阳朔县,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及代谢物黄曲霉毒素M_1和原发性肝癌关系的流行病调查。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与黄曲霉毒素B_1摄入量,晨尿黄曲霉毒素M_1排出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展尿黄曲霉毒素M_1排出量可作为人群接触黄曲霉毒素B_1水平的指标。原发性肝癌死亡率与玉米、花生和花生油的摄入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曲霉毒素摄入、乙型肝炎感染、饮用污染塘水三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有协同致肝癌作用.根据8353例肝癌高发人群(男性,30~59岁)的HBsAg携带者(RIA法)的三年前瞻性观察,HBsAg( )组的肝癌发病率高达1260.66/10万,HBsAg(-)组仅28.62/10万,CRR为44.04,标化相对危险性(SRR)为45.91.结合黄曲霉毒素摄入量共同分析,RR随着HBsAg携带情况和玉米食用量(代替AFB_1摄入情况)的增加呈梯度上升.根据两因素特异发病率和特异危险的分析,该两因素呈相乘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B_1(以下简称毒素B_1)的强烈致癌性已为国内外大量动物实验证实。它与人类肝癌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启东是肝癌高发地区,肝癌死亡率一直在50/10万左右。为探索肝癌病因,1973年以来对黄曲霉毒素与肝癌的关  相似文献   

7.
对黄曲霉毒索的研究,近十多年来已有不少报导,大量的调查材料和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B_1(下称AFTB_1),与肝癌病因有密切的关系。但一些调查资料表明,在同一生产队其主粮基本相同,而肝癌往往有家族聚集现象。这种现象是否与肝癌高发家庭贮存粮食不好,粮食被AFTB_1污染较严重,因而摄入AFTB_1量较大致使肝癌高发?为此我们在肝癌高发区——扶绥县,按肝癌发病水平不同社队,在同一生产队选择肝癌户与非肝癌户的成员作为调查对象。采集他们的主粮样品进行AFTB_1测定。同时随访登记各户成员食用主粮的多少,从而推算各个成员对AFTB_1的摄入量。现将调查情况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学至今尚未研究清楚,据报告可能与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化合物、农药、肝内寄生虫病、机体免疫状态、内分泌因素、营养情况、地理环境,家族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认为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可能有更密切的关系。自从Bl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现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来,不仅大大推进了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而且也为肝硬化、肝癌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1970年首先由Sherlock描述了原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肝癌高危人群中基因与环境致癌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50名肝癌高危人群的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合物,同时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法检测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基因多态性。结果:男性的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合物水平[(0.90±0.31)pmol/mg albumin]显著高于女性[(0.83±0.27)pmol/mg albumin](P〈0.0001);但该加合物的水平在合并谷胱甘肽转移酶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71)。结论: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关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在决定该毒素暴露水平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具有多因素、多途径、多阶段的特点。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AFT)是启东肝癌高发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1972年~1992年,启东肝癌研究所等单位立足现场,因地制宜,建立了完整的调查和实验体系,筛选出了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黄曲  相似文献   

11.
<正>在老百姓中要是谁说患了肝癌,那就认为离死神不远了,这就是所谓的"谈癌色变",可见其恶性程度之大,死亡率之高。那么肝癌究竟与哪些因素相关呢?根据肝癌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长期饮酒、藻类毒素污染的水源、遗传因素和一些化学致癌物质等和肝癌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我国,黄曲霉毒素与慢性病毒性肝炎都是导致我国肝癌发病的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在肝癌高发区东南沿海肝癌与水中微囊藻毒素(MC)的关系.方法应用生态学、病例对照、定群、Meta分析和危险度评估等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F344和HBVx转基因鼠动物试验进一步证明.结果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6个肝癌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饮沟塘水的合并比数比为2,46(95%CI,1.69~2.59),归因危险度为30.39%(95%CI,23.30%~37.47%),一致性检验P>0.05.沟塘水由于富营养化,造成藻类疯长,藻细胞死后释出藻类毒素.实验室研究证明,这种毒素是趋肝的促癌因素,在HBVx转基因鼠中,与起始剂黄曲霉毒素和MC一起可引起肝细胞肝癌.结论沟塘水中以MC为代表的藻类毒素是趋肝致肝炎和肝癌的促癌剂.MC与乙型肝炎和黄曲霉毒素3个环境危险因素组合,可能是我国肝癌高发的原因之一.[全文刊登于中华肿瘤杂志2001,23(2)96]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一般人认为,慢性乙型肝炎与长期大量食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有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病理学家戈斯塔尔和法尔贝在最近发表的报告中说,肝癌的发生与长期缺乏蛋氨酸也有关系。这可能是某些贫穷国家和地区肝癌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990年11月20日江苏省卫生厅受卫生部委托在启东召开了“黄曲霉毒素暴露量与人慢性乙型肝炎关系的纵向研究”鉴定会,该课题由启东肝癌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协作完成。该课题组人员应用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联合法在启东肝癌高发区进行了大样本的多次累积的尿液黄曲霉毒素M_1排出量的测定,并由此推算人群的黄曲霉毒素的暴露量。同时通过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肝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初步评价生活方式、饮食因素和肝癌患病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使用问卷调查,分别调查了73例肝癌患者和73例非肝癌患者,通过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所获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肝癌患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和黄曲霉毒素污染,OR值分别为5.80和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吃蔬菜和多饮茶的OR值则分别为0.34和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酒、黄曲霉毒素污染等为肝癌的危险因素,多吃蔬菜和多饮茶可能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推测受污染的花生与肝癌有关。但不了解其原因,最近一个瑞士科学家小组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为肝癌的预防提供了新方法。一种生长在花生上的真菌能产生黄曲霉毒素B1,这种真菌常见于非洲和亚洲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此种毒素对肝癌起一定的作用。2年前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地区大约一半肝癌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发生特有的突变,现在瑞士实验癌研究所的Peter Cerutti及其同事证实了上述结果。当他们在人肝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黄曲霉毒素B1时发现P53基因有完全相同的突变。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长期以来被怀疑是人肝癌的致癌物,但是在有效地测定个体接触黄曲霉毒素量以前,还没有可行的直接研究。对中国上海18 244名中年男性正在进行的前瞻性研究的一部分是,研究者们测定了尿中黄曲霉毒素B_1及其代谢产物AFP_1、AFM_1和DNA加合物(AFB_1-N~7-鸟嘌呤),以评价接触黄曲霉毒素与肝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的关系,我们曾用对流免疫电泳法(简称对流)检查肝癌高发区和相对低发区的人群、南宁地区正常供血者及来我院就诊的肝癌病人,其他肝病和肝外恶性肿瘤病人,共检查16680人,发现肝癌病人的HBsAg阳性率总是比别的人群或病人高。但高发区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与低发区者并无明显差别。在三省(区)一市协作的HBsAg与肝癌关系研究中,用补体结合试验加对流法同时测定了广西扶绥县高、低发区小量人群血样的HBsAg,发现高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毒素B1污染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检测黄曲霉毒素B1暴露的生物标志物来研究黄曲霉毒素B1和肝癌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趋势。随着多学科的交叉发展,现在已经具备多种试验方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生物标志物,其中的一些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度和精确度,对研究黄曲霉毒素B1早期低暴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广西隆安县不同家系人群HBsAg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先证者为基础的家系调查方法,根据先证者血清HBsAg检测结果和患肝癌情况,将先证者为HBsAg(+)肝癌患者的家系成员定为HBsAg(+)的肝癌组(A组),根据1∶1的匹配原则,从本村屯中选择HBsAg(+)的非肝癌及HBsAg(-)的非肝癌作为先证者调查家系成员,分别组成HBsAg(+)的非肝癌组为B组,HBsAg(-)的非肝癌组为C组。对3组先证者的一级、二级亲属进行肝癌患病情况调查,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sAg。结果 3组共调查42个家系778名家族成员,共采得血液标本246人份。HBsAg阳性率为38.62%(95/246),肝癌发病率为8.74%(68/778)。A组、B组、C组中,组内一级、二级亲属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内肝癌发病率一级亲属显著高于二级亲属(P均<0.05);C组内一、二级亲属肝癌发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HBsAg阳性率和肝癌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B组HBsAg阳性率高于C组(P<0.01),A组肝癌发病率高于B、C组(P<0.01)。结论先证者为HBsAg(+)且患肝癌的家系成员是HBV感染及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要注意接种乙肝疫苗及预防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