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26-1127
[目的]调查接种麻风疫苗后发生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情况。[方法]对昌平区2009年10例RFIs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接种麻风疫苗后RFIs的发生呈散发状态,且相互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以麻风疫苗接种人次数进行估算,报告发生率为5.32/万;20.00%的病例发热﹥38.5℃,出疹时间在麻风疫苗接种后5~10d(平均为7d),出疹顺序基本同麻疹病例,皮疹较为典型;全部病例均为8~15月龄首次接种麻风疫苗者。[结论]接种麻风疫苗可引起发热出疹性疾病,其发生与疫苗首次接种有关。病例是否与接种有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从病毒基因型别上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8—2011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中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后发热出疹疾病(Rashand Fever illness,RFIs)的发病情况。方法对贵州省2008—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接种MCV后RFIs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贵州省2008—2011年接种MCV后RFIs年平均报告发生率为0.54/10万。病例无聚集性和流行病学联系,病例主要集中在8~11月龄,88.88%的病例是首次接种MCV。发热高峰为接种后6~9d,出疹高峰为接种后第8d和第10d。结论接种MCV后出现的RFIs病例,可能为接种疫苗偶合麻疹野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是由于接种MCV产生的疫苗反应引起,即疫苗相关病例。进行病毒基因分析是确定发病原因的唯一办法。消除麻疹阶段,应加强对接种MCV后RFIs病例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热出疹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接种麻疹疫苗(MV)后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山东省1999~2002年通过麻疹监测专报系统报告的150例接种MV后RFI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 接种MV后RFIs多呈散发状态,且相互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以MV投入量进行估算,报告发生率为0.14/10 000ml~0.25/10 000ml,年均报告发生率为0.20/10 000ml,且各年份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P<0.05);88.67%的病例发热在38.5℃以上,75.33%的病例接种MV后4~11天出疹(中位数为8天),皮疹较为典型;出疹顺序基本与野病毒引起的麻疹病例一致;68.67%的病例为首次接种MV,其中8~12月龄组占94.17%;风疹IgM均为阴性,麻疹IgM阳性率为45.65%。结论 接种MV可引起RFIs,主要原因是疫苗接种后的过敏反应和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疫苗相关病例,其发生率与疫苗接种剂次有关;RFIs病例是否与接种麻疹疫苗有因果关系,今后应从病毒的基因型上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4.
麻疹疫苗接种后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生情况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接种麻疹疫苗(MV)后发生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情况。方法:对靖江市2005年~2006年32例RFIs随访报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RFIs的发生多呈散发状态,且相互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以MV接种人次数进行估算,报告发生率为10.8/万;87.5%的病例发热>38.5℃,出疹时间在MV接种后7~12 d(平均为8 d),出疹顺序基本同麻疹病例,皮疹较为典型;全部病例均为8~10月龄首次接种MV者;风疹IgM阳性率为3.6%,麻疹IgM阳性率为39.3%,差异非常显著(χ2=8.59,P<0.01)。结论:接种MV可引起RFIs,其发生与疫苗首次接种有关。RFIs病例是否与接种MV有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从病毒基因型别上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5.
一例接种风疹疫苗偶合发热出疹调查王晓萍马尔健郭学存(合肥市卫生防疫站230061)1995年7月上旬,合肥市卫生防疫站接到一患儿家长的来函,反映其子在某医院计免门诊接种风疹疫苗后出现发热、全身出疹,并经接种疫苗医院儿科诊断为风疹并请求有关部门给予处理...  相似文献   

6.
7.
儿童在接受预防接种时,如感冒或身体不适,应延后注射时间,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曾遇到过1例发热时接种麻疹疫苗而导致剧烈头痛的患儿。现结合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9~2012年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后,疫苗相关麻疹病例(vaccine-associated Measles Case,VAMC)的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完善VAMC的诊断方法。方法对北京市2009~2012年通过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VAMC定义进行分类诊断,使用多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病毒基因并测序,鉴别麻疹疫苗病毒与野病毒,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VAMC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2009~2012年共报告VAMC52例,年发生率为3.0/10万剂~7.3/10万剂,51例为接种首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后的小月龄婴儿,VAMC呈现时间均匀分布而无地区聚集性的特征,所用疫苗均为合格疫苗,预防接种门诊和疫苗批号均无聚集性。部分VAMC采集病原学标本基因分型为疫苗株A基因型。结论VAMC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麻疹野病毒感染有所不同。在鉴别诊断方面,应对于接种MCV后一段时间发生出疹性疾病的病例开展病原学标本基因分型,为VAMC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济南市麻疹病例增高的病原原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发热伴出疹性疾病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麻疹、风疹的Ig M抗体检测,并对麻疹、风疹检测阴性标本进行水痘及人类小DNA病毒B19的Ig M抗体检测。结果 2015年-2017年济南市共收到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样本2 905份,其中麻疹阳性样本2 068份,阳性率为71.2%;风疹阳性样本35份,阳性率为1.2%。802份麻风疹阴性样本中,水痘阳性28份,阳性率为3.5%;小DNA病毒B19阳性58份,阳性率为7.2%。麻疹、风疹、水痘及其小DNA病毒B19的发病人数,男性均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结论济南市麻疹疑似病例中,麻疹、风疹、水痘及小DNA病毒B19病例均存在,但仍以麻疹病例居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3例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是已知疾病的特殊表现?还是一种新的疾病?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生麻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8月 ,广饶县一名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后7d发生麻疹。有关情况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 ,卜某 ,女性 ,2 0 0 1年 7月 7日出生 ,住广饶县大王镇吴家村。 2 0 0 2年 8月 5日 10 :0 0 ,患儿在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 0 2ml(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批号 2 0 0 2 0 10 90 3,有效期2 0 0 3年 8月 ) ,接种后观察 15min无异常反应离开门诊。 8月 12日患儿出现发热 (最高体温 4 0℃ )、咳嗽、流涕、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在本村卫生室用青霉素、地塞米松等静脉输液治疗未见好转。 8月 13日到广饶县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查…  相似文献   

13.
379例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解四川省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1997~2000年5月,在该省20个县采集了暴发和散发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379例中确诊为麻疹的192例(50.66%),风疹80例(21.11%),其它RFIs107例(28.23%)。379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44份,阳性率37.99%;风疹IgM抗体阳性40例(10.55%)。RFIs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季,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暴发病例以麻疹为主。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加强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和强化免疫,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发热和出疹性疾病(RFIs)与麻疹监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发热和出疹性疾病(RFIs)与麻疹监测杨志伟,张建,张兴录,王克安(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北京市,100050)麻疹是传染性强且能通过人工免疫加以预防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自扩大免疫计划(EPI)实施以来,全球麻疹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目前每年至...  相似文献   

15.
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andFeverIllness,RFIs)是以发热、出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为了解这一组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利于开展麻疹监测工作,我们于1996年3月~1997年3月,在河南省3个县1个区开展了发热出疹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现:麻疹和风疹均表现出春季高发、病例主要以1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农村高于城市、以暴发为主等相似的流行病学特点;暴发病例临床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本次调查表明:在麻疹监测工作中,应适时开展血清学诊断工作;应注意加强在乡、村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监测工作;风疹是主要需要鉴别的疾病,应加强对风疹的控制;控制麻疹暴发是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解发热出疹性疾病 (RFls)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以便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方法  1998~2 0 0 1年 ,在铜陵市采集了爆发和散发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标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  74例中麻疹IgM抗体阳性 15例 (2 0 .2 7% ) ;风疹IgM抗体阳性 15例 (2 0 .2 7% )。RFls病例的发病高峰为春夏季 ;15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 ,有免疫接种史者占 6 0 .0 0 % (9/ 15 ) ,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者占 4 0 % (6 / 15 )。结论 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ls的重要手段 ;加强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和强化免疫 ,积极推行风疹疫苗接种是控制麻疹和风疹发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对深圳市1998~1999年发热出疹性病例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共检测RFIs 328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54.88%,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9.45%.RFIs病例中麻疹和风疹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夏季.麻疹发病以少年儿童为主,而风疹主要发病对象则出现两个非连续年龄高峰期,分别为儿童高峰期和青少年高峰期.180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占83.89%.结果显示,RFIs病例中以麻疹、风疹为主,其分布也与麻疹、风疹流行特征相似.有必要将RFIs病例血清学监测列入计划免疫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贵州省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es,RFIs)专项监测结果,为RFIs相关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T县、S县、J县、Q县作为监测县。对监测县哨点医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门诊及住院病例中符合RFIs定义的病例进行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ASA)检测RFIs病例血清麻疹Ig M抗体。结果 RFIs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0.83/10万。3~7月为RFIs发病高峰。报告的1 077例RFIs涉及19类疾病,其中报告病例数最多的为手足口病。各年龄段主要感染的疾病不同:0~4岁以手足口病例为主,5~9岁和10~14岁组风疹疑似病例所占比例最大。RFIs在0~4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达400.04/10万,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下降。14例报告为非麻疹疑似病例的RFIs病例血清麻疹Ig M抗体阳性。结论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应是RFIs防控的重点人群,不同年龄段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RFIs疾病进行重点防控。不同RFIs疾病极易误诊,加强医疗机构RFIs病例的综合管理,有助于相关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569例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西省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血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569例RFIs患者中麻疹IgM阳性258例,阳性率为45.34%;风疹IgM阳性140例,阳性检出率为24.60%。2003年检出率明显高于2001、2002年。RFIs发病以春季为主,麻疹4、5月份最多,占麻疹总病例的55.88%;风疹病例以4~6月份为高峰,占全年风疹总病例的79.8%。麻疹IgM阳性年龄<1岁组和≥20岁组逐年增加;风疹IgM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7~19岁,占风疹IgM阳性病例的77.14%。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58例,占22.48%无免疫史的95例,占36.82%;免疫史不详者105例,占40.70%。结论:扩大麻疹疫苗接种年龄,加大强化免疫的力度加强实验室监测,是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四川省发热出疹性疾病 (RFI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对 1999~ 2 0 0 1年收集的 5 15份血清标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显示 ,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4 9 71%和11 4 6 %。麻疹、风疹病例集中在 3月 ,以 4~ 14岁儿童为主。各级实验室应开展血清学鉴别诊断工作 ,提高麻疹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