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前后病人血浆IL—1的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 拟在体外循环下行换瓣术风湿性心脏病病人20例,动态观察血浆IL—1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中各时点IL—1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峰值出现在主动脉开放15min。结论 体外循环时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且主要发生于主动脉阻断(缺血)后,峰反应时间在主动脉开放后(再灌注)15min。  相似文献   

2.
右侧开胸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侧开胸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方法。方法 本组 32例 ,右侧腋下小切口 2 3例 ,右前侧切口 9例。手术种类 :室间隔缺损修补 13(干下型 3例 ) ,房间隔缺损修补 11例 ,右室流出道狭窄疏通 2例 ,部分房室管畸形修复 1例 ,右室双腔心矫正 1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伴三尖瓣关闭不全成形 2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伴二尖瓣关闭不全修复及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正各 1例。其中 ,不停跳下进行术修补 12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5 2± 9)min ,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 (36± 8)min ;术后 6~ 10d出院。结论对需采用右侧房、室切口途径的儿童有选择地行右侧开胸切口能获良好手术显露 ,完成心内畸形修复并不困难 ,且能达到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和外观美的目的 ,其为一可选择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探讨地级市医院开展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2008-01~2012-01间收治的500例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脏病患者均在全身麻醉CPB下完成,CPB为中低温(28~32℃),中高流量60~80 mL/(kg·min),心肌保护为4℃(1∶4)冷血(BC)、冷晶体停搏液(CC)和康斯特心肌保护液(HTK液),总量20~30 mL(kg·30 min),其中先心病223例,后天性心脏病277例.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40~17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92 min;术后30 d内死亡8例,(1.6%),并发症17例(3.4%),220例随访3~6月均恢复较好.结论 地级市医院开展心脏直视手术,选择病例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体外循环管理,重视心肌保护,强调术后处理,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ECC)过程中联合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及复合超滤的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72例10kg以下婴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14d~24个月(13.1±6.2个月),体重3.4~10(8.18±1.88)kg,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室间隔缺损)4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部分型/完全型房室通道、右室双出口等)28例。体外循环均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Terumo Baby-RX或Maquet VKMO 10000),常规应用乳酸林格液加人血白蛋白预充,预充液总量250~450ml。体外循环中流量90~150ml/(min·kg),维持血细胞比容0.20~0.30,平均动脉压35~50mmHg,肛温25~32℃。术中均采用HTK心脏停搏液行心肌保护。体外循环中常规使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负压控制于-10mmHg至-30mmHg;常规应用复合超滤,即体外循环中使用常规超滤,停机后应用改良超滤。结果体外循环时间30~174(82.6±31.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125(51.7±30.1)min。全部患儿在体外循环中末梢灌注良好,血气化验均在正常范围,心脏自动复苏率94.4%(68/72),顺利脱机。体外循环中常规超滤60~380ml,停机后改良超滤50~230ml,改良超滤结束时血细胞比容为0.32±0.11。术中输红细胞0.5~2.0(1.61±0.40)U,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6~74(34.1±16.6)h,24h心包纵隔引流量70~410(115.6±75.8)ml。1例完全性房室通道患儿行房缺修补、二尖瓣成形术,术后因严重低心排、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总死亡率1.4%(1/72)。结论低体重婴儿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中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结合复合超滤技术可以保证良好的静脉引流,最大限度地减少预充量,提供充分的灌注流量,有助于维持合理的内环境和血细胞比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4年9月—2011年3月外科治疗112例65岁以上老年自发性气胸,其中胸穿抽气4例,胸腔闭式引流术72例,胸腔镜手术36例。结果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72例,胸腔闭式引流带管时间585 d,平均14.02 d,治愈67例,带管出院5例。胸穿抽气4例,住院天数385 d,平均14.02 d,治愈67例,带管出院5例。胸穿抽气4例,住院天数37 d。均治愈出院。电视胸腔镜下手术36例,其中完全胸腔镜(VATS)手术2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15例。大疱切除27例,结扎或缝扎6例,肺减容术3例。手术时间307 d。均治愈出院。电视胸腔镜下手术36例,其中完全胸腔镜(VATS)手术2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15例。大疱切除27例,结扎或缝扎6例,肺减容术3例。手术时间3085 min,平均47 min,出血2085 min,平均47 min,出血20150 ml,平均35 ml。术后带管时间5150 ml,平均35 ml。术后带管时间522 d,平均10.14 d,术后住院时间822 d,平均10.14 d,术后住院时间824 d,平均11.44 d,术后持续漏气超过15 d 6例,带管时间1524 d,平均11.44 d,术后持续漏气超过15 d 6例,带管时间1524 d,无其他并发症,胸腔镜手术者均治愈出院。全组治愈107例,治愈率95.54%。无死亡。随访124 d,无其他并发症,胸腔镜手术者均治愈出院。全组治愈107例,治愈率95.54%。无死亡。随访15年,胸腔闭式引流组复发25例,胸腔镜手术组无复发。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老年自发性气胸应急抢救必要治疗方法,而胸腔镜手术治疗是首选有效治疗方法,奈维垫片应用可避免术后肺漏气,扩大手术适应证,缩短带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正中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方法取胸骨正中切口从胸骨角下方1 cm至剑突水平切开皮肤,长约5~10 cm。纵劈胸骨至第2肋间、向右侧横断胸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52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正中切口矫治的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5例进行比较。结果正中小切口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常规正中切口组相比无显著延长(P>0.05),但小切口组术后引流量较常规切口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循环稳定,切口小、疼痛反应轻,无切口感染和胸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矫治,该术式创伤小、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小儿体外循环术中、术后TNF-α、IL-6、IL-8等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 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分别于麻醉后(T1)、体外循环开始后10 min(T2)、升主动脉阻断后10 min(T3)、停机后10 min(T4)、术后2 h(T5)、术后24 h(T6)6个时间点采动脉血.酶标免疫放射法分别测定IL-6、IL-8、TNF-α.结果 TNF-α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开始升高,停机时达峰值,术后24h恢复至正常水平;IL-6于停机后升高,术后2 h达峰值,术后24h仍高于正常;IL-8停机后达峰值,术后24h恢复正常(P<0.01).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可诱发全身炎性反应,表现为细胞因子IL-6、IL-8、TNT-α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时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的体外循环(CPB)和麻醉管理.方法:160例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观察组)和停跳组(对照组),各80例.所有病例采用综合血液保护措施.观察和分析各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管理、体外循环时间、麻醉恢复和预后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平稳完成体外循环,最后均痊愈出院.观察组病人体外循环时间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两组自身输血42例(26.2%),未用库血共55例(34.3%).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的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能实现心肌的良好保护,加之综合血液保护措施,能显著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顺行及逆行结合法胆囊切除术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腹腔镜下顺行及逆行结合法胆囊切除术治疗21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0例患者全部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无胆道损伤,无腹腔出血及胆漏发生。手术时间45155(78±14.2)min;术后住院时间4155(78±14.2)min;术后住院时间410(6.5±1.1)d。结论腹腔镜下顺行及逆行结合法胆囊切除术能有效地防止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预防胆道损伤的发生;同时提高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病应用右前胸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缺点。方法:切口位于右胸骨旁1cm沿第4肋间达腋前线,小儿女性作大弧形切口,成年女性作乳房下线切口,小儿切口平均长8.5cm,成人平均长11.5cm.结果:62例手术顺利完成,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29min,转流时间平均52min,术中用血平均240ml,术后胸液平均190ml,全组无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右前胸切口经左右心房、房间隔、右心室和主动脉入路的手术,均可顾利完成,显露好,创伤小,美观。  相似文献   

11.
石海燕  马浩  王立新  薛炎  邱立成  张晓  王奇 《武警医学》2013,24(10):889-891
 目的 探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和外科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2年共297例月龄≤12个月且体重≤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总结围术期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16~122(57.4±13.9)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95 (35. 1±11.3) min,均采用改良超滤+平衡超滤,围术期低心排综合征2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3例,重症肺部感染9例,肾衰竭5例,延迟关胸5例,围术期死亡5例。结论 合理的预充和灌注,采用超滤并重视脏器的保护,是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管理的合理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小儿股静脉双极管在小儿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儿28例,年龄4.2±1.3岁,体重14.6±3.9kg,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4例,三尖瓣关闭不全3例.采用仰卧位,右肩垫高30°,气管插管,高频通气;分别在右胸胸骨旁第四肋间,腋中线第四、六肋间作胸壁小切口,以全胸腔镜经股动脉、股静脉双极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完全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修补.结果 患儿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53.5±17.8min,主动脉阻闭时间25.2±7.9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半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房、心室缩小,肺动脉直径变小,心功能改善,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自行研制的小儿股静脉双极管用于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心脏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前后病人血浆IL-1的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拟在体外循环下行换瓣术风湿性心脏病病人20例,动态观察血浆IL-1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中各时点IL-1活性均或高I(P<0.01),峰值出现在主动脉开放15min,结论:体外循是否 时有明显的类症反应,且主要发生于主动脉阻断(缺血后),峰反应时间在主动脉开放后(再灌注(15min。  相似文献   

14.
西宁地区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 (海拔 2 2 6 0m)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和意义。方法 :4 0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并行循环 ,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使用心脏停搏液 ,保持心脏处于空跳、慢跳状态下 ,浅低温 33℃± 1℃ ,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心内直视手术术毕即可停机 ,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 ,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 ,无低心排及严重心律失常、无空气栓塞、无其它脏器损伤、术毕即可拔管 ,无一例手术死亡。结论 :浅体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有很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为一种更接近生理状态下的心肌保护方法 ,减少体外循环并发症的发生 ,更适应在高原地区缺氧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DHCC)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管理方法。方法1997年12月-200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共54例患者应用DHECC技术,其中大血管手术34例,复杂先心病10例,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5例,腹部肿瘤伴右房或下腔静脉瘤栓5例。建立体外循环的动脉灌注采用升主动脉(n=25)、腋动脉(n=18)、股动脉(n=11)途径,静脉引流采用上下腔静脉插管(n=21)、右腔房管(n=25)、股静脉(n=8)途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体外循环的建立方法、时间、温度、流量及应用效果等。结果术中通过不同部位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应用含血心肌保护灌注34例(62.96%),脑保护灌注7例,超滤技术49例。体外循环时间63~414(178.6±74.4)min,46例主动脉阻断时间16~259(123.4±52.2)min,43例停循环时间2~109(30.0±22.4)min,最低鼻咽温13.6~25.7(19.61±3.40)℃,最低肛温15.2~30.5(21.58±3.63)℃。自动复苏36例(66.7%)。术后早期死亡4例(7.4%)。结论DH ECC不仅可为外科手术提供无血或少血、较为清晰的手术野,也可用于常规方法不易完成的复杂手术,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心脏不停跳与传统的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为心脏不停跳手术的临床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同期收治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70例.随机分为体外循环(CPB)跳动下直视手术(实验组)和阻断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冷晶体停搏液(对照组)行心内直视手术,每组35例.术前及术后1、2、6、12、24、48 h检测TNF-α、IL-6、 IL-8和IL-10、CK、cTnI含量.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多巴胺用量较少.患者血浆IL-6、IL-8、IL-10、TNF-α.含量在相同时点,实验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6 h、12 h,对照组CK、cTnI较实验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停跳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66例成人重症心脏病手术病人采用晶体停搏液与氧合血停搏液联合应用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6例采用晶体停搏液与氧合血停搏液联合心肌灌注方法的成人重症心脏病手术病人的体外循环的资料,包括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自动复跳率,心脏停搏时间,主动脉开放后心肌复跳时间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体外循环时间为63~268 min,平均(131.5±47.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8~146 min,平均(88.4±45.1)min,自动复跳64例(97%),心脏停搏时间15~220 min,平均(87.9±63.1)min。主动脉开放后心肌复跳时间5~700 s,平均(181±159)s。电击复跳2例(3%)。转中尿量300~800 ml,平均(422±110)ml。转中常规超滤及零平衡超滤,超滤液1 200~2 500 ml,平均(1 600±420)ml。术中出血量300~1550 ml,平均(630±240)ml,术中输血量600~1 200 ml,平均(840±230)ml。术后死亡1例(1.5%),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其余患者顺利出院。结论采用晶体停搏液与氧合血停搏液联合应用于重症心脏病手术心肌保护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提倡的心肌保护方法 ,有利于防止术中心肌缺血和术后再灌注损伤 ,但对体外循环和麻醉技术有严格的要求。我院自 1 997年 3月至 1 999年 3月共进行不阻断主动脉、在心脏跳动下行心内直视手术51例。现将这种方法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经验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2 3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2~ 49岁。体重 8~ 88kg。手术种类 :二尖瓣置换 2例 ,Ebstein畸形 2例 ,房间隔缺损 36例 ,室间隔缺损 5例 ,肺动脉瓣狭窄 6例。1 .2 术前用药肌注东莨菪碱 8μg· kg-1及吗啡 0 . 2m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及探讨5 kg以下低体重患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系统性回顾、总结我科2009~2011年98例5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ECC管理方法。所有患儿均在全麻ECC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均进行联合超滤。其中浅低温高流量81例,深低温低流量15例,深低温停循环2例。结果本组患儿无术中死亡。ECC转流时间为50~12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5~90 min;2例停循环时间分别为20、22 min;15例低流量灌注时间为35~55 min。所有病例在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并成功脱离ECC。术后死亡3例,均证实与ECC无直接关系。结论应加强5 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ECC中耗材、预充、灌注、脏器保护等方面的管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DeBakey 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处理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处理要点.方法纳入2004年2月-2008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完成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的19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43.6±9.4岁.全部替换升主动脉,同期替换主动脉根部(Bentall)5例、主动脉瓣2例、右半弓11例、全弓6例(其中降主动脉内带膜支架4例、传统象鼻手术1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涉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16例经右腋动脉插管.围术期处理策略:入院后立即应用大剂量β受体阻断剂和硝普钠等将收缩压控制在90mmHg左右,2h内完成主动脉CT扫描三维重建、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和实验室检查等急诊术前准备.术中根据夹层和内膜破口的部位采取简便可行的手术方案,以挽救生命为第一目标.常规使用超滤以减轻水负荷和炎症反应.术毕将收缩压严格控制在90mmHg左右.术后强化镇静和呼吸机治疗,强调使用呼吸机呼气末正压(PEEP),待低氧血症纠正和肺水肿消退后方可脱离呼吸机.结果 19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215.9±73.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8.2±55.7min,脑部停循环时间29.3±11.5min.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156.1±112.8(11~460)h.死亡3例(15.8%);发生须行血液透析的一过性肾功能不全1例,慢性心包填塞行穿刺引流2例;发生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_2/FiO_2≤300)10例,其中5例术前已存在低氧血症.结论 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风险大,完善的围术期处理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