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官山汉墓医简中如《敝昔诊法》及《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等包含有丰富的脉诊内容,通过对老官山汉墓医简中脉诊理论的解读和分析,并与出土医学文献及传世医学文献的比较对勘,以期为梳理扁鹊脉诊理论的发展脉络提供些许线索。  相似文献   

2.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髹漆经穴人像(简称"漆人")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对于研究经络理论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对漆人手少阳脉命名、循行方向及路径进行分析,结合同墓穴出土的老官山医简以及历代经脉相关文物、文献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老官山汉墓漆人手少阳脉循行特点、主症(治)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它对于了解古代经络理论的形成、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对漆人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特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同墓穴出土老官山医简以及历代经脉相关文物、文献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老官山汉墓漆人经脉循行的特点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多处提及刺某条经络以疗病,但是对其具体所刺部位不甚明了。"经脉穴"提出以后,有助于了解与经脉同名腧穴的具体针刺部位。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医简《刺数》中,不仅有与经脉同名腧穴,还有部位与经脉结合表示腧穴名称的,如"足阳明、胻阳明、颊阳明"等。本文将老官山的腧穴名称与《内经》中的有关内容相比较,旨在分析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医马书》,原书当撰成于战国后期,重钞于秦。在历代传世文献中,尚未见有对该书的记载,从已知文献看,竹简《医马书》堪称我国首部专论各种马病诊治的马医专著。书中所记马病名称及治疗内容与后世马医理论差别较大,是据以研究我国马医发展历史、马医早期治病情况、部分药物药用历史,以及秦简书法成就等问题的极其难得的珍贵文献,现就其重要价值略行粗浅研究。  相似文献   

6.
时间医学在中国有悠久的研究历史,近年出土的老官山汉墓医简中就记载了时间医学的早期实践与总结,医简中不仅有依人体节律择时用药、应时养生等时间医学思想的运用记载,还涉及对一些疾病病势演变时间规律研究,丰富了时间医学的内容。解读这些条文,既可研究老官山医简中时间医学的运用及特点,亦可为考证中医时间医学思想的形成源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中记载有多种内外治法,在诸多外治法中与石法相关的简文计20余条。具体内容涉及石法用于不同病证的治疗以及预防保健等,是迄今为止记载石法内容最多且珍稀的古代文献。通过解读老官山医简中运用石法的部分条文,探析石法在古代医学理论和具体运用,进一步了解石法的医理,并为石法的现代研究提供更多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8.
老官山汉墓医简中包含了传统中医脉诊理论中损脉、至脉的相关内容。这些条文虽然与传世文献有所差异,但仍然提示了其与《难经》等医经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相关条文中个别字词试作拟补、释义,对引用书籍的相互关系试作探讨,并由此探析扁鹊脉学自战国至于西汉初、中期乃至中古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中的"鼠"和"风偏清"两种疑难病症名称进行讨论和初步释读,认为"鼠"为癙,指癙瘘病;"风偏"即偏风,"清"义为凉,"风偏清"兼说病因与症状。这两种病症名称与出土医学文献和传世医书中的相关记载可比对阅读、考释,而老官山医简《六十病方》中的治疗方药对于更好地理解出土文献中的"鼠"等病名、治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第一方"治风痹汗出方"的简文进行断句、标点及文意梳理,对其中较难解的"酿"和"齐"进行训释,分析了此方所用药物及风痹的一般治疗方法,指出此方须长期坚持使用并兼以其他疗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4,(2):85-85
<正>2013年年末,成都老官山汉墓考古有重大发现,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发现920余支竹简和50枚木牍,作为西汉时期简牍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竹简的内容有9部医书和1部兽医书《医马书》。9部医书除《五色诊脉》外都没有书名,其余初步命名为《敝昔医论》《脉死候》《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等。以  相似文献   

12.
老官山医简《经脉书》与马王堆古脉书所代表的经脉学说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老官山医简《经脉书》与同墓所出人体经穴俑当分属不同的经脉学说,老官山人体经穴俑红白二色脉行线也当分属不同的经脉学说,老官山医简《脉死候》相关内容反映了对待经脉死候的一般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6,(12)
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记载了丰富的药物名称、剂量单位、主治功效、炮制方式和用药方法等药物学信息。《六十病方》药物学内容具有自身独特的文献特征,进一步丰富了简帛药物学信息,提高了简帛方药临床应用价值。该书与其他3种简帛方药文献联系密切,反映了我国早期的药物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以往汉墓出土的涉及腧穴方面的资料,分别研究了老官山竹简文献和经穴模型上的腧穴,纠正了关于模型铭文的错误解释,指出了传世文献中"渊腋"是"腋渊"的误倒,分析了老官山汉墓文物所见腧穴的特点和价值,并提出了其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出土时,维护其竹简顺序的编绳早已风化灭裂,更因为竹简首尾文字每有残损,故排序成为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全部内容将支离破碎,难以成篇,影响其他工作的深入开展。实践证明,对于《六十病方》宏观体例、文字特点和残简特征的准确把握有助于达成相对合理的排序结果。  相似文献   

16.
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出土时,维护其竹简顺序的编绳早已风化灭裂,更因为竹简首尾文字每有残损,故排序成为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全部内容将支离破碎,难以成篇,影响其他工作的深入开展。实践证明,对于《六十病方》宏观体例、文字特点和残简特征的准确把握有助于达成相对合理的排序结果。  相似文献   

17.
《江苏中医药》2014,(1):60-60
<正>近日,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考古工作基本结束,共清理出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出土一批珍贵文物。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谢涛说,发现的920支竹简分为10部医书。这些医书除《五色脉诊》之外都没有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候》《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等。确认为扁鹊学派失传医书。另外,还有"心"、"肺"等线刻小字的人体经络髹漆人  相似文献   

18.
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之"第卅二病方",要求通过内服婴儿咀嚼半熟黄米及加水炮制的汤剂,配合按摩之法疗"身不用"的疾病。日本奈良时代初期(713)《大隅国风土记》有村民咀嚼生大米酿制"口嚼酒"的记载。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现存相关古籍资料,证明"第卅二病方"是目前最早的与"口嚼酒"有关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9.
试谈痰瘀相关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理论和实践,由来已久。甘肃汉墓出土的一批医简,其中一个医简的处方为:干当归、芎(?)、牡丹皮、漏芦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71-73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它对于了解古代经络理论的形成、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拟综合分析老官山汉墓人像经络线条循行路线及历代相关文献记载,探讨足阳明胃经循行变化情况,为梳理经络理论的发展源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