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进行髌骨置换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笔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骨科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93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髌骨置换组43例和未置换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相关指标变化差异。结果术前髌骨置换组与非置换组的膝关节K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Feller评分差异不显著( P>0.05);术后第3、6、12个月髌骨置换组膝关节KSS评分、Feller评分显著高于非置换组(P<0.05);术前髌骨置换组与非置换组的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3、6、12个月髌骨置换组膝关节VAS评分显著低于非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胫股角,髌韧带比值,关节活动度ROM屈、伸值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0.05);术后第12个月两组患者的胫股角、髌韧带比值,关节活动度ROM屈、伸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 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髌骨置换对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保留髌骨下进行髌骨成形与髌骨置换的术后临床疗效,探讨膝关节置换中合适的髌骨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共198例行TKA治疗的单纯骨关节炎患者,其中62例行髌骨置换术,136例行保留髌骨下髌骨成形术.术中对髌骨进行去除骨赘后进行成形,使之与原髌骨关节面比较相近.术后定期随访进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Bristol髌骨评分、患者满意度、膝关节活动度及分析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并复查X线片了解内置物情况.结果 共125例获得随访,其中置换组43例,成形组82例,随访时间36~80个月,平均5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各项评分明显提高.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KSS总评分、髌骨评分、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KSS功能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形组优于置换组.而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两者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X线片示髌股匹配程度、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及髌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髌骨成形术在TKA中髌骨不置换时能够使髌股关节达到良好匹配,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低,中短期疗效与髌骨置换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时行滑膜切除术对术后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间因患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在我院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2例,其中32例术中进行滑膜切除(实验组),30例术中不进行滑膜切除(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血色素较术前降低值、术后隐性出血量、术后输血率以及术后4周、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输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vs. 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血色素较术前血色素降低值、隐性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周及术后12个月VAS评分、KSS评分(包括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个月VAS评分及KSS评分(包括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时,与保留滑膜相比,滑膜切除在缓解术后疼痛及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未带来明显获益,且增加了隐性失血量及术后输血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ERAS)外科理念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ERAS组(n=40)和常规组(n=42),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疗效。结果患者82例随访1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2 d拆线。ERAS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住院(8.0±3.4)d,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1.5±3.6)d,两组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切口并发症。两组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12 d和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KSS评分,ERAS组膝关节KSS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外科理论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应用能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可以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20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康复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前2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稍改善,两组间部分评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明显改善,部分评分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2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显著改善,全部评分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本体感觉强化训练,能进一步加速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李健  彭剑  胡伟文 《临床军医杂志》2015,43(1):23-26,33
目的探讨应用膝关节旋转半月板解剖型和固定半月板解剖型假体治疗膝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膝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132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分别将旋转膝关节假体和固定膝关节假体进行人工植入固定,采用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的评分系统(KSS)对患膝在术后当日与术后3个月进行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显效率分别为93.9%和8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髌骨不稳、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天的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时评分都明显上升,同时评分在组内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退行性骨关节炎有较好的预后,而旋转假体的应用能更加有效改善患膝屈伸活动和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进口GEMINI MKⅡ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与国产后稳定型TC-Dynamic人工膝关节系统置换术治疗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的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GEMINI MKⅡ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置换组(GEMINI MKⅡ组,n=18)及TC-Dynamic人工膝关节系统置换组(TC-Dynamic组,n=1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60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疾病活动性指标及骨密度。结果 GEMINI MKⅡ组与TC-Dynamic组患者治疗后6、60个月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性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0个月时,两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MINI MKⅡ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与国产后稳定型TC-Dynamic人工膝关节系统置换在改善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性、增加骨量方面的作用相近。但国产假体更为经济,是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应用旋转平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旋转平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患者行70膝的Sigma旋转平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21例为双侧膝关节置换。男7例,女42例;年龄38—78岁,平均63岁。术前诊断膝骨关节炎42例,类风湿关节炎7例。采用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后稳定型假体,所有膝关节都未进行髌骨置换,但对髌骨进行去神经化和修复术。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2.7个月,共70膝。影像学显示均无松动,无髌骨脱位。对膝关节临床评定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术前膝评分49分(35—70分),膝功能评分40分(30—60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膝评分为96分(83—100分);功能评分为95分(65—100分),没有旋转平台的旋出,没有翻修或者感染的发生。结论旋转平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运动学分析和实验室磨损试验的数据上有潜在的优势,尤其是在年轻的活动能力强的患者,近期随访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远期的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网式松解技术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外翻膝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20例(23膝)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拍摄膝关节负重位X线影像、下肢全长X线影像,观察有无腓总神经损伤的症状,并进行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结果本组20例患者,18例使用后稳定型假体,2例使用限制性假体。全部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外侧软组织的拉网式松解,松解深度≤5 mm。平均手术时间(79±12)min,平均出血量(150±30)ml,术中及术后无输异体血,术后伤口平均引流量(190±70)ml。术后第1天患者可以扶拐杖下地活动。术后和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腓总神经损伤的并发症。KSS评分从术前的(39±10)分提高至术后的(91±6)分,术前、术后K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网式松解技术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有效方法,松解深度≤5 mm安全、有效,可以得到满意的软组织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给药途径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73)与B组(n=73)。A组患者术中给予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B组患者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关节腔内注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失血量、血红蛋白水平及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B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应用,可更好的减少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出血量,有效调节血红蛋白水平,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