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乾  申改玲  何永生 《天津中医药》2013,30(10):582-583
黄文政教授是著名肾脏病专家和中医内科专家,严于治学,勤于临床,学验俱丰。黄老临证非常重视脉诊,笔者有幸侍诊2年余,深感黄老临证辨脉之精。先生不吝赐教,笔者获益良深,今将学习黄老临证脉诊体会简述于此,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2.
中医脉象微观化发展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脉学的研究及传统脉学与"金氏脉学"的比较,得出吸取全息脉学之长,发展中医脉学微观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传统脉学的研究及传统脉学与"金氏脉学"的比较,得出吸取全息脉学之长,发展中医脉学微观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脉诊是中医学最具特色和标志性一种诊断方法,但对中医脉诊进行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具有较大难度。自上世纪50年代,国内的专家学者开始对中医脉诊进行客观化研究,虽取得了诸多成绩,但脉诊的客观化并未产生突破性进展,在临床应用上也未凸显出脉诊——这种无创诊断的优势。因此,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倍受关注。金氏脉学理论在传统脉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实现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思想的统一,搭建中医脉学与现代医学的桥梁,根据金氏脉学理论进行脉诊客观化的研究,可能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的根本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清代医家受“朴学”严谨的治学作风的影响,对中医经典著作进行考证、训释、发明,对于恢复经义,继承和发展中医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代“经学”倡导的颖古辨伪之风对中医学的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第一,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第二,对中医历史文献和资料的鉴别有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代歙县医家梅江村代表作《脉镜须知》脉学理论切合临床,精练实用,对中医脉诊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而后世医家对其知之甚少。本文首次对《脉镜须知》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研究其学术特色及价值,对发展和充实中医脉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蒙医脉学、印度脉学、中医脉学、藏医脉学四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通过对蒙医脉诊学产生较大影响的古印度医、藏医以及中医的古籍文献进行追溯和对比研究,首次提出蒙医脉诊学源于中印脉诊法,途经藏医脉法的沿革,传入蒙古地区后传统蒙医药有机吸收古印度和藏医脉学精华,并赋予创新和完善,总结形成了蒙医学独特脉诊学体系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张志枫  颜新 《江苏中医》2001,22(10):7-10
通过对晚清学者廖平“脉学”著作的考察和研究,认为廖平“脉学”思想尽管是以《内经》为价值取向,对《难经》倡导诊脉“独取寸口”的学说提出挑战而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他敢于对中医“脉学”经典著作“疑经辨伪”的精神和方法,反映出他谋求中医脉学创新、发展的愿望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对推动中医脉学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历代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中医学特色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认识和判断病和证的重要手段。中国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继承了前人传统的脉学思想,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明·嘉靖甲子年间著成《濒湖脉学》一书,成为中医脉学的经典著作,为中医脉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濒湖脉学》对《黄帝内经》、《难经》和《脉经》中脉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濒湖脉学》形成的自身学术特点进行系统性阐述,分析《濒湖脉学》对后世中医脉学思想的影响及对当代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为全面了解中医脉学的发展历程提供思路,对研究和解读《濒湖脉学》涵盖的学术思想和价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晚清学者廖平"脉学"著作的考察和研究,认为廖平"脉学"思想尽管是以<内经>为价值取向,对<难经>倡导诊脉"独取寸口"的学说提出挑战而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他敢于对中医"脉学"经典著作"疑经辨伪"的精神和方法,反映出他谋求中医脉学创新、发展的愿望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对推动中医脉学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脉诊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中医所特有的诊断方式。根据中国科技史的相关记载,脉学可分为"经典脉学"和"现代脉学",经典脉学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文章通过对经典脉学"脉学源流"以及它对脉学研究的贡献和所存在的缺陷探讨,发现经典脉学有其科学性和局限性,认清这些,我们才能在脉学研究中取得实质性的、有临床价值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正>各有关单位:当前质疑中医诊脉的声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尤其是"诊脉断孕"的约战,又一次把中医推到了新闻热门话题的第一位。作为行业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我们应该引导广大中医会员加强脉学科学研究,提高脉学整体学术水平,继承、整理与挖掘中医脉学精髓,促进国内外中医脉诊水平的共同提高。因此,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于2015年4月份在广西南宁召开"第二届国际中医脉学大会暨中医脉学培训  相似文献   

13.
脉诊作为中医的特色诊法之一,有其独特的诊断原理,其中体现的整体思维和辨证思维,是中医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延伸与体现。近几十年来对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学者层出不穷,虽有成果但临床应用却不很突出。因为无论是在脉诊仪的设计上还是在分析方法上都没能真正掌握其与传统脉诊学的结合点。重新认识中医传统脉诊学和现代科学技术,从新的角度寻找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脉学的结合点,为脉诊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简明详实的资料纵览脉学的研究进展,客观地评述了脉学的现状,从而肯定地指出了脉学研究中存在的症结,并因此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中医研究”。  相似文献   

15.
脉象可因情志刺激、心理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大,情志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情志脉学在中医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寻古代情志脉学的发展,分析现代几位代表性心理脉学专家的学术特点,总结目前已有的情志脉学客观化研究结果,了解中医情志脉学的历史渊源和现代研究进展,从理论上证实了情志脉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创伤大,应用有限,金氏脉学是在中医传统脉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脉学理论,其中涉及到一百九十八种脉形,根据对脉形特征的分析就可以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定性、定位、定量诊断,为中医脉学诊断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伤寒一脉自仲景而下即为中医之显学,伤寒学的发展为中医学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伤寒一脉千年流传,宋代和清代两朝伤寒之学尤其成就卓绝。这一点在《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伤寒著作以及其序跋的相关状况便可以窥见一二。为何会产生宋清两代伤寒学繁盛?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伤寒著作的序跋看,其原因有以下两个:1.宋代病之盛以致宋代伤寒之盛;2.宋清两代治学之风致伤寒著作之盛。  相似文献   

18.
老中医谈脉诊的重要性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有些年轻中医对脉学不够钻研,对脉诊不够重视,这是应该提醒注意的。脉诊功夫不过硬,怎能当好中医?另外,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虽已做了些工作,尚待深入。在这方面,多听听老中医的意见是有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研究成果,要让中医乐于接受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脉法主要有古遍诊脉法、独取寸口脉法和太素脉法,并相应形成不同的脉学流派。以秦越人、淳于意为核心的齐派医家倡立、西晋王叔和发展并完善的"独取寸口"诊脉法,对中医脉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医学的主要脉学流派。  相似文献   

20.
刘宁 《北京中医》2000,19(6):50-51
李时珍是我国十六世纪伟大医学家,在医学、药物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他在中医诊断脉学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他所著《濒湖脉学〈脉决考证〉是论述脉学的专著,在该专著中他详细论述了相似脉辨别要点,纠正了以往某些脉学中的谬误,他所论述的脉学理论由博返约,简明切用,在理论知识上和临床经验上对中医脉学有深刻影响和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