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应秋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历任《华西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古文、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及中医系主任等。先生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执教三十余年,率先创立了"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在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医文献整理研究、《黄帝内经》研究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为中医学术和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先生热爱祖国、坚持真理、开拓创新、严谨治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任应秋研究仲景学术文献资料《伤寒论语译》《金匮要略语译》《伤寒论证治类诠》的学习整理,发现任老非常重视对中医典籍文献的整理校勘工作,并身体力行,毕生致力于中医理论的发掘、整理、提高,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文中通过简单介绍其研究整理仲景学术的方法:如文献学方法、分类方法、系统学方法,并各举一例明示,以供后学者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弘扬中医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医教育是传承中医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孔伯华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基于北平国医学院院史整理搜集孔伯华先生相关医学文献,从“守正”“创新”两方面探讨孔伯华中医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以期为传承中医优秀文化、增强中医人文化自信、探索特色中医教育模式及促进孔伯华学术传承等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任应秋先生诞辰100周年,国医大师路志正特此撰文,纪念任应秋先生。  相似文献   

5.
中医文献亟待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篇论文为任应秋教授遗作。文中对中医文献的价值、整理的意义和方法都作了系统而精辟的阐述,应引起我们重视。此文曾在全国中医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中医学术交流会上宣读过(1979年5月18日),原稿为钱英同志(当时任大会学术组副组长)所珍藏。在任老逝世两周年之际,本刊公开发表,以示对任老的怀念。  相似文献   

6.
中医古籍中的图像是中医文献的重要内容,与中医学术传承密切相关。本文分别从图像与文字、学术传承、中医学术传承的关系,以及图像对中医学术传承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中医古籍图像与学术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中医文献整理蔚然成风。浙江、广东、上海等地先后出版了本区域中医古籍的考证性著作。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发扬在中医发展过程中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由于早期中医多为家族性传承,日久经年,文献逐渐散落遗失。地方医籍考的编撰是对区域中医文献的集中抢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弘扬祖国中医  相似文献   

8.
以古今名医及其师徒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整理、音像纪实、问卷调查、量表分析以及网络平台等综合信息手段,从他们的成才经验与传授过程中,探讨传统中医学术的传承规律与传承方式,并比较古今社会环境与需求,提出现代中医传承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陈存仁先生,作为著名中医学术流派之一丁氏内科流派的传人,是海派中医的代表性人物。通过文献搜集整理,简要介绍陈存仁先生的生平、师承及其传人,梳理丁氏内科陈存仁一脉的传承脉络,建立其传承谱系。  相似文献   

10.
刊首语     
<正>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中医文献是其重要载体。《中医文献杂志》作为全国唯一一份中医药文献研究类学术期刊,以"整理研究古今中医药文献,继承发扬老中医学术经验"为宗旨,对于中医药传承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献研究一定要结合临床,文献研究可以推动临床发展,文献研究与临床有机的结合也体现了转化医学  相似文献   

11.
余瀛鳌先生是我国著名中医文献大家,在中医古籍整理,尤其是中医临床文献整理、中医疑难病症诊治等方面颇多建树.他出身中医世家,又师出名门,还毕业于正规西医院校,参加第一届西学中班,这些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其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中医与西医相结合、文献整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学术特色,他的成长见证了百年中医发展之路,他的治学方法为中医文献与中医临床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任应秋先生是近代中医史上一位杰出的理论家、教育家。实践家。198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任应秋论医集》,丰富地记载着先生对中医经典著作、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诸方面的科研成果,是留给我们一部极有价值的学习资料,更是留给中华民族一部辉煌灿烂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3.
刊首语     
<正>《中医文献杂志》刊首语宁坐板凳十年冷但求文献传承真自从文字出现.先人不断记录生命过程养生与袪病的体验心悟,历经漫长实践积淀升华,笔录成册,可谓中医之智慧瑰宝。文献承载传递之,与临床互为促进相长.绵延不绝.历代中医文献记载已然形成保存中医理论与临床丰富内涵的巨大原创资源库,是中医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蓬勃发展的源头活水之一。当今世界人们愈来愈重视生命,医疗工作重心前移至保障健康,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中医大有作为的空间日益拓展。中医古今文献的传承系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础支撑,文献工作者面向未来,担纲中医文献继承创新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整理研究古今中医药文献,继承发扬老中医学术经验。"《中医文献杂志》作为唯一专业刊物,以此为宗旨搭建了与众多业内读者广泛交流的大平台,数十年来成为中医文献工作充满生气活力的多彩窗口,它呈现前辈皓首穷经,践行临床,躬身深耕的累累学术成果,见证研究者宁坐板凳十年冷,但求文献传承真的执着探究,它更是青年后生潜心学问,发前人未备,争鸣学术之讲武堂。我从事中医古代文献整理工作30余年,与本刊相随相伴,读者.作者.编委多重身份,一直关注,结缘甚深。由衷希望在自身建设文面聚力进取,更上一层楼。并一如既往地全方位展示大家为往圣继绝学砥砺奋进的前行脚步。  相似文献   

14.
文献是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基础。本文梳理了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的部分文献资料,并以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文献整理为切入点,根据文献研究整理中碰到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来谈中医学术流派的文献研究。第一是中医学术流派的区划研究,这是地域性医学有别于中医学史及各家学说的原因;第二是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著作整理,从中可以看到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不均衡;第三是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学术论文整理,大数据的整理可以为学会及顶层设计者提供战略规划及整体化研究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曹炳章是一代中医大家,既精于医疗,又撰写多部中医著作,还整理多种中医文献。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曹炳章对中医文献的整理贡献最为卓著,在有些方面,至今无人超越。他主编民国最为重要的巨型丛书之一的《中国医学大成》,选辑医书365种,辑成1 000册。曹炳章主编《中国医学大成》,不但对中医学及中医文献的研究起到"考竟源流,辨彰学术"作用,而且其分类编年体例,较好体现了中医学术的发展源流和传承轨迹。  相似文献   

16.
陈存仁先生,作为全国著名中医学术流派之一的丁甘仁内科流派的传人,是海派中医的代表性人物。本文通过文献搜集整理,初步考证陈存仁先生的早期(1949年前)生平及医事活动,逐步梳理丁氏内科陈存仁一脉的传承脉络,并附陈存仁先生早期简明年谱。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中医学院教授、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字鸿宾,四川津江县人,生于1914年8月5日,卒于1984年11月17日,享年70岁.生前任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专业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卫生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医学百科生书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主编,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兼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8.
张朝和  孙淑英 《河南中医》1994,14(6):341-343
任应秋重阳学说探析张朝和,孙淑英,谢文英,张萍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任应秋,/中医师,阴阳学说编者按1984年10月17日,著名的中医学家、教育家、中医《各家学说》的创始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任应秋先生与世长辞。斗转星移,奄忽十载。今特...  相似文献   

19.
将宗修英先生20世纪40、50年代起从医50余年经历中的主要事件进行收集,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其学术生涯,同时回顾宗先生3位老师宗维新、赵树屏、张菊人的主要学术思想与特点,对宗修英先生中医学术渊源进行相应分析,绘制出宗修英先生的学术经验传承谱系。。宗维新于《金匮要略》的深入研究及血液病、妇科病的经验;赵树屏于中医医学史及各流派的梳理;张菊人于温病学的阐发新知等,3位老师均提倡中西医结合,注重培养中医人才。宗修英先生跟师学习多年,在治学、临证与传授后学等方面深受3位老师影响,博采三师之长,学习各家学说,精研医理,审慎求证,抓住时代致病特点,系统总结了痰湿理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陆渊雷对任应秋早期学术思想的影响。方法:根据文献,分析任应秋早期治学的时代背景和学术特点。结果:任应秋早期的学术思想曾受陆渊雷的影响,以“中医科学化”为己任,代表著作具有“中医科学化”的痕迹。结论:陆渊雷对任应秋早期学术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