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抗坏血酸(AA)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新生24h内的sD大鼠脑组织分离和培养神经干细胞,进行神经干细胞鉴定.第二代神经干细胞诱导培养基中分别给予AA或(和)GDNF,10d后终止诱导,进行DA能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和TH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 各诱导组均检测到TH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AA及GDNF均能增加NSC向TH阳性细胞分化的比率(P<0.05);与单独运用100μmol/LAA或10ng/mlGDNF组比较,联合诱导组可明显提高NSCs向TH阳性细胞分化的比率(P<0.05).结论 AA和GDNF均能促进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两者联合诱导后分化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GDNF及dbcAMP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进行定向分化,从而获得相当数量的多巴胺能细胞,为下一步的细胞移植打下基础。方法分离培养孕14~16 d Wistar大鼠大脑神经干细胞,通过传代培养来检测其自我更新能力,并对其进行Nestin及Brdu蛋白鉴定,利用GDNF及dbcAMP对大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定向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TH阳性细胞表达。结果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均表达Nestin及Brdu,体外培养1 w后神经球的数量显著增加,体积增大;GDNF及dbcAMP均能提高TH表达,与血清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下,分离的神经干细胞能够快速增殖并形成神经球,GDNF及dbcAMP均有诱导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作用,其中GDNF在20μg/L时诱导效能最高,dbcAMP在200μmol/L时诱导效能最高,二者均存在剂量依赖性,二者联合诱导可明显提高各自单独诱导TH细胞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并扩增神经干细胞(NSCs)的基础上,研究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对N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1)分离培养新生1d SD大鼠脑组织NSCs,免疫细胞学方法测定NSCs特异性标志物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表达及其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能力;(2)按培养液中Ang Ⅱ的浓度不同,分5个浓度(100、200、400、600、800nmol/L)对第二代NSCs进行诱导分化。10d后采用免疫细胞学方法检测DA能神经元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半定量RT-PCR(SQ-PCR)测定分化细胞中TH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外源性Ang Ⅱ诱导提高NSCs向TH阳性细胞分化的比率,TH mRNA相对表达量亦增加,以Ang Ⅱ浓度为400nmol/L及600nmol/L的诱导效果最明显,TH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0.77%和11.34%,TH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023±0.0515)和(0.3971±0.031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00nmol/L Ang Ⅱ组分化细胞中GFAP阳性细胞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AngⅡ促进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在400~600nmol/L浓度范围内AngⅡ的诱导效能更显著;AngⅡ促进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的机制可能与同时促进星型胶质细胞(AS)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B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条件和发生机制,比较不同血清浓度、不同白介素-1(IL-1α)及不同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浓度及不同组合浓度等诱导条件下BMSCs分化情况;为BMSCs在神经科学领域内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成年SD大鼠BMSCs为实验对象,利用IL-1α、胶质细胞系来源GDNF等作为增殖及分化诱导因子,进行增殖培养、分化诱导;免疫细胞法进行细胞性质鉴定。结果加入GDNF、IL-1 α增殖培养诱导6 d,部分细胞有神经巢蛋白成分表达;三周测出 DA受体D2检测阳性,GDNF IL-1α组与 GDNF组及IL—1α组比较分化率更加显著(P<0.05)。结论 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联合GDNF 和IL-1α诱导分化并配合使用高浓度血清(10%)可获得神经巢蛋白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及表达D2受体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GDNF和GM1体外联合诱导MSCs转化为多巴胺能(DA)神经元。探索体外诱导MSCs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的最佳条件。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进行MSCs的体外培养和传代扩增。采用贴壁培养法使MSCs得到纯化。依据加入的神经营养因子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GM1组、GDNF组、GDNF GM1组)。诱导过程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在诱导第3天、第7天进行NSE、GFAP、TH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计数NSE和TH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可见少量NSE阳性细胞。各实验组比较发现,GDNF GM1组NSE阳性细胞率最高,GDNF组次之,GM1组最低。单独应用GDNF和GM1不能诱导MSCs表达TH,联合应用GDNF和GM1可诱导MSCs表达TH。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TH阳性表达增加。结论GDNF能够单独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GM1不能单独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但与GDNF联合,不仅可明显促进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而且部分细胞能够表达TH。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体外能否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及可能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成年SD大鼠胫骨内骨髓组织,分离制备成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将增殖传代至第5代的BMSCs随机分为GDNF诱导组和对照组。继续培养7d后,应用BrdU/GFAP、BrdU/NeuN和TH免疫荧光单标和双标技术检测BMSCs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两组BMSCs继续培养7d后,增殖仍然活跃,有部分细胞向神经元和胶质样细胞分化,呈Brdu,GFAP、BrdU/NeuN和TH阳性表达,但GDNF组的增殖力更强,向神经元和TH神经元分化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GDNF能促进BMSCs的增殖和诱导BMSCs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样细胞,其中少部分可分化为TH神经元(即DA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目的:诱导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向神经元细胞系分化,建立体外培养神经元的模型。方法:从Wistar大鼠胚胎大脑分离、培养NSCs,小剂量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无血清条件培养基诱导NSCs定向分化,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与直接培养的海马细胞中NF200阳性细胞数以及神经元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小剂量bFGF无血清培养基诱导NSCs定向分化7、10d,神经元生长良好,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到NF200阳性神经元数量多于直接培养的海马神经元(P<0.01)。结论:应用小剂量bFGF无血清条件培养基对NSCs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培养的神经元生长良好,可作为体外神经元培养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和扩增受细胞自身基因和外来信号的调控。 目的:观察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常氧、低氧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下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情况。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E12小鼠胚胎腹侧中脑组织,胰酶消化和机械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扩增;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在有血清培养基中对纯化神经干细胞自然分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分别鉴定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建立常氧和低氧环境,设置常氧组、常氧+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低氧组、低氧+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按实验分组在有血清条件下诱导分化。 结果与结论:在低氧条件下,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均高于常氧组;尤其是低氧环境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下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比例更高,表型更成熟。说明低氧环境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数量足够、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对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进行MSCs的体外培养、传代扩增及纯化。bFGF预诱导24h后,依据加入的神经营养因子不同分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l)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组和GDNF+GMl组,以及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在预诱导第3d、7d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计数NSE和TH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对照组见少量NSE阳性细胞。实验组于诱导第3d、7d见较多数量的NSE、TH阳性细胞,GFAP阴性。bFGF预诱导各组中GDNF+GMl组NSE、TH阳性细胞率最高,GDNF组次之,GMl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bF—GF预诱导不仅可明显促进GDNF、GMl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表达神经元细胞标志物——NSE;还可促进M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表达DA能神经元标志物——TH。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中脑条件培养基与细胞因子联合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转化为多巴胺能(DA)神经元,探索体外诱导MSCs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的最佳条件.方法 取雄性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进行MSCs的体外培养和传代扩增.采用贴壁培养法使MSCs得到纯化.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后,依据加入的神经营养因子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组、GDNF+GM1组、GDNF+GM1+中脑条件培养基组].诱导过程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在诱导第3、7天进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生蛋白(GFAP)、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计数NSE和TH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 各实验组于诱导第3、7天见不同数量的NSE、TH阳性神经元样细胞,GFAP阴性.对照组及实验各组7 d时NSE阳性细胞数(个/视野,n=10)分别为:对照组2.214±0.779,GM1组22.014±3.624,GDNF组31.345±2.850,GDNF+GM1组40.314±4.203,GDNF+GM1+中脑条件培养基组45.257±5.999.实验各组以GDNF+GM1+中脑条件培养基组NSE阳性细胞率最高,依次为GDNF+GM1组、GDNF组、GM1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应用GDNF和GM1不能诱导MSCs表达TH,二者联合应用可诱导MSCs表达TH,加入中脑条件培养基可使TH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而且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TH阳性表达增加更显著.结论 中脑条件培养基与细胞因子联合可明显促进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促进细胞表达TH.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体外多种条件下诱导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前体细胞,比较各自分化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比例。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出大鼠胚胎中脑腹侧神经前体细胞并传代,通过白介素-1α(IL-1α)、白细胞抑制因子(LIF)、胶质细胞衍生物神经营养因子(GDNF)、纹状体条件培养液和中脑膜裂解碎片诱导分化后,比较子代中酪胺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结果 IL-1α能增加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出的TH细胞数量,但形态不成熟;其他条件不能增加TH细胞数,但与IL-1α共同作用时可使TH免疫阳性细胞形态变得成熟.结论 IL-1α可以诱导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LIF、GDNF、纹状体条件培养液和中脑膜裂解碎片存多巴胺能神绎元的形态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bHLH基因表达和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的影响,探索NSCs分化的机制。方法取孕14 d的胚胎大鼠脑组织,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获得NSCs,然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加入5%胎牛血清(FBS)和20 ng/mL BDNF诱导其定向分化,而对照组仅加5%FBS,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的方法来检测分化得到的神经元细胞及其比例,采用RT-PCR技术分析bHLH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组MAP-2阳性神经元的比例在分化培养后第3 d达高峰,约为60%,而同期对照组仅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后bHLH基因MASH-1、neumD和neurogenin2表达均高于分化前,相同时间段实验组bHLH基因的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BDNF促进了NSCs向神经元定向分化;bHLH基因参与了NSCs的定向分化过程,其高表达可能有利于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DN)存活和分化的作用。方法选取14d孕鼠,无菌条件下取出胎鼠,采用酶消化法培养中脑DN神经元,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通过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荧光方法进行细胞纯度鉴定,观察不同作用条件下TH阳性细胞率确定细胞存活。结果以10~60ng/L的GDNF或BDNF持续培养10d,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率明显高于NGF和NT3作用组,浓度为20ng/m l的GDNF作用最强,能够维持60%的DN神经元存活。此外BDNF和GDNF能够增加DN神经元的数目,但未发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当GDNF与BDNF联合应用时,未见DN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增强。结论GDNF和BDNF对原代培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能诱导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DN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定向诱导分化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所在。 目的:观察低氧条件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孕12 d胚鼠腹侧中脑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B27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并传代,分别置于常氧(体积分数21%O2)或低氧(体积分数3%O2)环境下增殖5~7 d后,接种于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或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 µg/L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结果与结论:低氧环境下分化10~12 d,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均高于常氧组,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下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比例更高,表型更成熟。说明低氧环境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数量足够、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近交系胎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体外定向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培养近交系大鼠胚胎腹侧中脑前体细胞(VMP)并诱导其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DN),为研究DN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取材胎龄11d的近交系大鼠胚胎VMP,体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增殖培养7d后换用L-抗坏血酸-2-磷酸酯倍半镁盐(AA-2P)诱导分化为DN,随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细胞总数扩增49.76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β-TubulinⅢ阳性的神经元中(71.33±20.42)%为TH阳性的DN,后者占细胞总数的(24.85±12.85)%。结论近交系大鼠VMP经体外原代培养能够得到较高比例的DN,可作为深入研究DN定向分化分子机制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6.
神经干细胞转染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后的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转梁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后的分化。方法 从胚胎16天Wistar大鼠室管膜前下周围区分离、增殖、鉴定NSCs;将TH基因和缺陷性逆转录病毒载体N2A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以电穿孔将其转入PA317包装细胞内;收集PA317包装产生的逆转录病毒颗粒,感染体外培养的NSCs,经G418筛选,获得成功转染TH基因的NSCs克隆;分别以0.4ng/ml bFGF和5%胎牛血清诱导转染及未转染TH基因的NSCs分化,比较TH基因转染及不同诱导方式对NSCs分化的影响,同时在分化细胞内检测TH的表达。结果 以0.4ng/ml bFGF诱导可使95%以上的NSCs分化为神经元,而5%FBS诱导则大多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无论是否转染TH基因,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比例不成生改变;TH基因转染后能在神经干细胞的子代细胞内高效、稳定表达。结论 TH基因转染不影响NSCs的分化潜能,TH能在神经干细胞的子代细胞中有效表达0.4ng/ml bFGF诱导可以促使NSCs分化为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GFP-Nurr1基因修饰的原代神经干细胞(NSCs)模型并观察Nurr1过表达后NSCs向多巴胺神经元的分化影响。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构建pLenO-DCE-Nurr1慢病毒载体,用慢病毒转染第三代NSCs,转染72 h后荧光检测转染效果;设置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及DCE-Nurr1组,分别用Western blot及PCR检测Nurr1的表达差异;并将转染后的NSCs分化培养7 d后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Western blot及PCR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慢病毒转染NSCs 72 h后,转染率可达90%,与对照组相比DCE-Nurr1组高表达Nurr1。经慢病毒载体感染后的NSCs仍具备分化潜能,分化培养后发现DCE-Nurr1组分化的神经细胞中TH阳性细胞分化率90.60%,对照组为21.2%。结论慢病毒载体可高效转染NSCs过表达Nurr1;Nurr1基因过表达可以促进中脑腹侧来源NSCs向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8.
了解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在Mes42细胞及细胞因子作用下的体外诱导分化情况.采用含细胞因子或/和Mes42细胞条件培养基和细胞膜碎片的分化培养基培养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孵育7 d后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了解其体外诱导分化情况.IL-lα(100pg/ml),IL-11(1 ng/ml),GDNF(1μg/ml)和LIF(1 ng/ml)可诱导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成TH阳性神经元,增加分化的TH阳性细胞数目.Mes42细胞条件培养基和其细胞膜裂解碎片以及细胞因子IL-11,LIF,GDNF,IL-1α共同培养神经前体细胞,诱导分化的TH阳性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加,但TH阳性细胞的形态更趋成熟.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在上述分化培养基内鲜见TH阳性细胞.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可在体外被诱导分化成TH阳性神经元,可能成为帕金森病移植治疗的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巴胺神经元联合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作用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大鼠胚胎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并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修饰。分离大鼠胚胎多巴胺神经元,并用CM-Di I染料标记。构建经典的6-羟多巴胺毁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采用立体定向注射技术,将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区,阿朴吗啡(APO)腹腔注射诱导其偏侧旋转,评估细胞移植后运动障碍改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鉴定移植细胞的定植存活、迁移及分化。结果细胞移植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运动障碍,以多巴胺神经元联合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移植组)治疗最为显著,有更多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绝大多数移植细胞停留在移植部位,仅极少数向周围脑区迁移。结论多巴胺神经元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可显著改善其运动障碍,其具体相关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来源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PD大鼠纹状体后的存活、分化以及细胞移植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无血清方法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分化。结果 胚胎体在N2选择性培养基选择生长5d后,85%以上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nestin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后大部分神经前体细胞存活良好,移植细胞分别保持为未分化的nestin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和TH阳性的神经元。移植后3周,PD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PD大鼠纹状体后能分化为TH阳性的神经细胞,对PD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