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胃癌根治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3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组,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配合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外科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BMI、TP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配合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同时还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危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危重症脑卒中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并发症和昏迷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均明显升高,但实验组高于同期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2%,低于对照组的20.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均明显升高,但实验组高于同期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危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改善昏迷状况,提升患者营养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医院ICU收治的92例危重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1个月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针对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20例严重烧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观察组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营养不良19例(17.27%),观察组7例(6.3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营养正常91例(82.73%),观察组103例(93.6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41例(37.27%),观察组19例(17.2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烧伤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助于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09年6月~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9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前白蛋白和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胃排空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比率显著降低,而未发生并发症的比率则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中的应用,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癌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6例)和B组(n=66例),A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B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0 d的营养状况,并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均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情况,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李腾龙 《医疗装备》2023,(19):112-114
目的 探讨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80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鼻饲管留置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鼻饲管留置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反流及胃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5 d后,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5 d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比较,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改善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加快康复进程,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5,(12):78-7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04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同时联合静脉注射丙氨酰谷氨酰胺;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临床营养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7天、14天监测患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等。结果治疗组术后第7天、14天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较对照组高,临床营养费用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能明显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少临床营养费用,在胃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胃底贲门癌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40例,肠内营养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而肠外营养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第7天营养状况、术后临床指标、并发症等。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7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短,营养费用低,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内营养组的腹胀、腹痛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27.5%(P0.05);而两组间的恶心呕吐、感染、肝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加快机体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有效、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整理我院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资料,探讨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根据数据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肛门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短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对患者的术后情况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11.
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2例年龄≥70岁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1例,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并观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天血清ALB[分别为(36.82±2.43)、(36.20±1.46)g/L]、PA[分别为(0.252±0.041)、(0.220±0.038)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2.880,P<0.05),肠内营养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分别为9、4例,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7、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15.55,P<0.05).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外科危重患者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介入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状况。结果观察组的营养支持7d时的营养状况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7d时的免疫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维持较好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增加体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胆外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7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予以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55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将两组的营养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进行比对,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其营养状况的改善,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口服营养补充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实验组在原有普通饮食的基础上口服肠内营养粉剂。术后比较两组营养状况、胃肠道并发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表)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干预组术后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含量、营养风险评分、围手术期食物每日摄入的热量、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肠道并发症(便秘)发生例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肠内营养干预后,病人平均首次下床时间提前了4.5 h,住院时间缩短了0.53 d,生活能力评分提高了6.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营养潜在风险病人在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生活能力评分、下床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中添加ω-3脂肪酸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根据病情需要,对病人行开颅手术治疗后,分别行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和早期常规肠内营养,进行等热量和等氮量的营养支持。在手术前、术后第7和第15天测定T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总数、血清清蛋白水平,并统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第15天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术后3个月的预后(GOS)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试验组病人T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回升,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术后第15天GCS评分增高(P0.05)。试验组病人预后较好者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清蛋白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ω-3脂肪酸免疫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食管癌术后营养方案对血糖控制水平及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静脉营养,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方案。分別于术前1 d和术后3、7 d晨起未给予营养制剂前检测营养指标;术后1w内每日检测血糖水平,4次/d,取平均值;记录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进行卡式功能状态评分。结果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浆前清蛋白、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片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d观察组患者血浆前清蛋白、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较术后3 d和术后7 d对照组明显提升,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5-7天,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第1次排气及第1次排便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9.88±0.9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05±1.48)d,卡式功能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可提升营养水平,促进术后血糖控制和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科收治的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脑梗死肠内营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手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价值,为脑外伤患者探寻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 2021 年 5月—2022 年 7 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 66 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3 例。对照组先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3 个月后给予颅骨修补术,观察组给予早期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 96.97%,高于对照组的 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4,P<0.05)。观察组术后 NHISS 评分为(7.02±2.13)分,低于对照组的(9.17±2.36)分;QOL 评分为(92.56±4.78)分,高于对照组的(80.42±4.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9,P<0.05)。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总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早期颅骨修补术,能提高手术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不同时间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86例行微创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实施时间不同分为3组:超早期组72例患者为发病后6 h内手术,早期组64例患者为6~24 h以内手术,延期组50例患者为24 h以后手术,比较3组患者出院时GOS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再出血率。结果超早期组患者出院时GOS评分为(4.19±0.82)分,早期组为(3.90±0.71)分,延期组为(2.13±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83,P0.05);进一步经Newman-Kauls检验,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患者出院时GOS评分均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3.49,q=20.62,P0.05);超早期组患者出院时GOS评分高于早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52,P0.05)。超早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28%,早期组为4.17%,延期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97 8,P0.05)。超早期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为8.33%,高于早期组和延期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2 1,P0.05)。结论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6~24 h间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而且术后术后并发症和再出血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王芯  吴晓宁  赵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8,(11):2477-247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为保证充足的能量、营养使HIE患儿更好更快恢复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患儿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给予同等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血肌酐、CD4^+/CD8^+、S100-β蛋白、NSE水平,比较两组患儿Gesell评分、NBNA评分,以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血肌酐、S100-β蛋白、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D4^+/CD8^+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精细动作评分、大动作评分、语言功能评分、适应功能评分、个人-社交评分、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