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又称脱敏性治疗)应用于小儿过敏性哮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把216例经吸入性变应原皮试(又称过敏源实验)检测后,其结果呈阳性的哮喘患儿,以随机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08人,其中对照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性治疗方法,而对照组患儿在进行免疫治疗时,除了使用有针对性进行配置的脱敏液进行治疗外,不再使用别的抗过敏类药物。结果对照组显效8例(7.41%),有效21例(19.44%),无效79例(73.15%),总体有效率为26.85%;治疗组显效60例(55.56%),有效45例(41.67%),无效3例(2.77%),总体有效率为97.22%。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脱敏性治疗对于小儿过敏性哮喘的疗效非常确切且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尘螨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尘螨过敏性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行尘螨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的78例尘螨过敏性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接受标准化安脱达皮下脱敏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FEV1%、FVC%和FEV1%/FVC%等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SLIT)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儿童过敏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依据GINA(2006)方案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SLI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日间、夜间哮喘症状评分改变量,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日间、夜间症状评分改变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结论]SLIT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有效性,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7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皮下注射屋尘螨变应原制剂(SCIT)。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鼻炎症状评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评分(TNNSS)、总用药评分(TMS)、肺功能、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D4+/Treg水平,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TNSS评分为(7.12±0.65)分,TNNSS评分为(2.45±0.97)分,TMS评分为(3.67±1.28)分,对照组TNSS评分为(7.08±0.57)分,TNNSS评分为(2.37±1.02)分,TMS评分为(3.54±1.15)分;治疗1年后,观察组TNSS评分为(2.02±0.85)分,TNNSS评分为(0.44±0.13)分,TMS评分为(0.25±0.16)分,对照组TNSS评分为(4.14±1.09)分,TNNSS评分为(0.78±0.25)分,TMS评分为(1.03±0.85)分,两组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为(86.75±3.35)%,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87.16±3.53)%,呼气峰流速(PEF)为(84.62±3.46)%,对照组FVC为(86.49±3.18)%,FEV1为(87.42±3.68)%,PEF为(84.11±3.23)%;治疗1年后,观察组FVC为(92.78±3.96)%,FEV1为(94.81±3.22)%,PEF为(96.43±3.69)%,对照组FVC为(89.82±3.87)%,FEV1为(89.97±3.45)%,PEF为(89.75±3.58)%,两组FVC、FEV1、PEF均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观察组IL-10为(3.79±1.25)pg/ml, TGF-β1为(8.43±2.01)pg/ml, CD4+/Treg为(5.59±1.18),对照组IL-10为(3.88±1.32)pg/ml, TGF-β1为(8.37±2.13)pg/ml, CD4+/Treg为(5.45±1.34);治疗1年后,观察组IL-10为(10.59±2.38)pg/ml, TGF-β1为(20.05±4.36)pg/ml, CD4+/Treg为(9.29±2.23),对照组IL-10为(7.51±2.03)pg/ml, TGF-β1为(16.46±3.85)pg/ml, CD4+/Treg为(7.69±2.08),两组IL-10、TGF-β1、CD4+/Treg均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与对照组(8.5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5,P>0.05)。结论 SCIT能够明显缓解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的症状,疗效良好,其机制可能与免疫细胞功能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陈娥  陈晓东 《实用预防医学》2013,(10):1242-1243
目的 观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儿84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使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及细胞因子IL-4、IFN-γ、IL-13、IL-12的浓度及分泌水平变化.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血清IgE浓度显著降低,IL-4、IL-13分泌水平显著降低,IFN-γ、IL-12的分泌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有效使哮喘儿童T细胞两个亚种的免疫应答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有利于哮喘儿童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l~4号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儿童持续性变态反应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于本院儿科门诊接受舌下粉尘螨滴剂含服治疗并随访26周的78例轻-中度持续性变态反应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SLIT组(n=40)和对照组(n=38)。持续性变态反应性哮喘的诊断标准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两组患儿性别、平均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SLIT组患儿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l~4号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剂量与治疗组相同)。比较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剂量、呼气流速峰值(PEFR)占预计值百分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IT组在治疗结束26周时,ACT评分高、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剂量小、PEFR占预计值的百分比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哮喘被视为支气管痉挛的标志,因此在治疗上着重于解除支气管痉挛.约5000年前,中草药麻黄用于治疗哮喘和过敏,后来发现麻黄中含有肌肉松弛剂——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于20世纪40年代被用于治疗哮喘,它与肾上腺素密切相关,可激活β-肾上腺素受体,后来短效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也被用于治疗支气管痉挛,短期缓解哮喘患者的喘憋症状.近年来,愈来愈多的观点认为哮喘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需要采取系统性方法进行治疗,以改善哮喘及其相关并发症,同时还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0.5%呋麻滴鼻液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0.5%呋麻滴鼻液滴鼻,同时加服酮替芬,治疗组40例,在0.5%呋麻滴鼻液滴鼻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治疗时间8周.比较两组过敏性鼻炎体征评分、哮喘控制评分、血IgE、呼气峰流速(PEFR)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过敏性鼻炎体征评分、哮喘控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分别为(1.79±0.75)、(16.8±4.9)分,治疗后分别为(0.54±0.32)、(21.5±3.4)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IgE、PEFR及FEV1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比单纯治疗支气管哮喘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IgE和IgG4在儿童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诊疗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270例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设为过敏性鼻炎组(148例)和过敏性哮喘组(122例),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20例为对照,设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和分析3组儿童血清IgE和IgG4水平和表达意义。结果过敏性鼻炎组和过敏性哮喘组患儿的血清IgE和IgG4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组和过敏性哮喘组组内比较,血清IgG4的阳性率均比血清IgE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E和IgG4进行两者联检在过敏性鼻炎组和过敏性哮喘组中的阳性率均比单一指标的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组的血清IgE阳性率高于过敏性哮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组的血清IgG4阳性率高于过敏性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血清IgG4水平的变化和血清IgE具有相关性,血清IgE和IgG4能够作为诊断儿童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有效检测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在儿童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诊断中,血清IgE和IgG4联检诊断特异度及灵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陈明云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731-373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32例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分为16例对照组、16治疗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其应用呋麻滴鼻液滴鼻并给予患者联合应用酮替芬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其进行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过敏性鼻炎体征评分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过敏性鼻炎体征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及肺功能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下呼吸道综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肯定,可对患者的肺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致敏情况,为该地区过敏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并经ImmunoCAP 1000(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或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表现为至少一种过敏原阳性...  相似文献   

12.
叶茂鑫  刘传合  沙莉  谷庆隆  赵京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9):1302-1305,1310
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患儿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为鼻炎患儿发生哮喘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变态反应科门诊就诊的单纯过敏性鼻炎患儿(117例)和过敏性鼻炎继发哮喘患儿(111例),采集病史,检测过敏原,对其临床特征、过敏原种类及危险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鼻炎病程、鼻炎严重度、鼻炎类型、季节特征、宠物接触史、过敏性疾病家族史、霉菌、豚草、粉尘螨和户尘螨致敏与过敏性鼻炎患儿哮喘的发生相关(χ2值分别为6.15,8.79,3.99,9.44,5.17,4.43,8.48,10.38,6.18,5.31,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鼻炎严重度(OR=7.03)、过敏性疾病家族史(OR=8.24)、霉菌(OR=5.19)、粉尘螨(OR=25.25)与过敏性鼻炎患儿哮喘的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粉尘螨致敏患儿的风险最高。 结论 儿童过敏性鼻炎继发哮喘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鼻炎严重度、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尘螨致敏是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潘春寅  周进  张勇  季寒 《中国健康教育》2014,(11):1036-1038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结合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并随访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南京军区总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4~12岁患儿,经安脱达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为对尘螨呈阳性反应病例480例,随机分为社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40例,随访观察1年后并评价2组症状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经1年社区护理干预后,社区护理干预组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效果社区护理干预组显效占23.39%,有效占64.68%,总有效率为88.0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结合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能促进患儿治疗的规范开展,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对变应性鼻炎的的脱敏治疗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过敏性鼻炎特异性变应原治疗疗效的因素,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搜集70例采用安脱达特异性变应原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资料,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原因.结果:患者的病程、家族史、以及脱敏前过敏源检测时螨的浓度以及是否多种过敏源对过敏性鼻炎的特异性变应原疗效均无明显影响,p>0.05;不同年龄、不同特异性变应原治疗时间、治疗时递增阶段与维持阶段疗效差异较大,p<0.05.结论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特异性变应原治疗时间、递增阶段与维持阶段.与患者其他情况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789-1791
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是目前国内外唯一认可的可以改变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进程的治疗方法。目前评价SIT疗效的主观指标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多,客观指标因自身缺陷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近来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4,IgG4)与SIT密切相关,很可能成为一项用来反映SIT临床疗效的比较满意的客观指标。本文就AR的SIT及IgG4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尘螨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尘螨过敏的轻、中度持续哮喘患儿40例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给予单纯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B组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两组完成为期1年的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血清特异性IgE(sIgE)、特异性IgG4(sIgG4)的差异.结果 B组治疗后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0.8±0.7)、(0.6±0.7)分]与A组[(1.1±0.6)、(1.2±0.7)分]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gG4[(70.4±18.6) kU/L]与A组[(50.2±23.7) kU/L]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血清sIgE [(91.0± 14.7)%、( 87.7±9.3)%、(27.8±13.3) kU/L]与A组[(94.8±10.9)%、(90.2±11.7)%、(27.2±11.6) kU/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在改善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的日、夜间哮喘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动态监测血清sIgGG4对于临床评估脱敏治疗的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血清sIgE能否作为监测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临床疗效的免疫学标志物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利平 《大众健康》2007,(10):24-25
过敏性鼻炎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症状包括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严重者可伴眼痒耳痒。根据症状特点和病程长短,一般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您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请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文利平医师为您解答这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儿童过敏性鼻炎变应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过敏性鼻炎变应原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外特异性过敏原检测试剂盒(IVT)对过敏性鼻炎患儿同时进行吸入性过敏原(IVT713)和食物性过敏原(IVT706)检测。利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56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及与患者年龄、伴随过敏性疾病、家族过敏史的关系。结果256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变应原检测总阳性率为83%。其中IVT713阳性率为71%,其中尘螨类最高51%,其次是花粉类19%。IVT706总阳性率为20%,其中以鱼类为最高。吸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与年龄、家族过敏史、病程及伴随过敏性疾病呈正相关。结论尘螨为儿童过敏性鼻炎主要过敏原,明确过敏原对过敏性鼻炎的预防、诊断及采取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小儿慢性疾病中的常见病,树木、青草、野草、霉菌是导致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因素:灰尘螨、蟑螂、猫狗毛及霉菌是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元元 《健康世界》2006,(2):74-74
每到冬季常有孩子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但是吃了感冒,消炎药并不见效,父母这时候也一筹莫展。其实,这些孩子们患的并非“感冒”,而是一种季节性疾病——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