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勇  王兴斌  李文勇 《现代保健》2010,(29):169-170
目的 探讨CT在肝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为提高肝脓肿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关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肝穿和临床证实的肝脓肿患者CT资料,13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典型肝脓肿8例,病灶平扫呈圆形、椭圆形囊样低密度肿块5例、病灶内有分隔2例、病灶内有小气泡影1例,增强扫描8例边缘强化呈环征;不典型肝脓肿5例,CT平扫表现为边缘模糊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CT可见(1)肿块缩小征;(2)周围充血征;(3)簇状征.结论 CT扫描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经临床证实26例肝脓肿病人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表现,分析其CT特点。结果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病灶周围一过性肝段性强化,病灶分隔轻度强化;门脉期持续性强化,延迟期病灶范围缩小。结论 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对提高肝脓肿的诊断率和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对其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其中1例患者同时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分析并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经CT及MRI检查,6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且呈囊实性,CT平扫密度均低于同层面肌肉组织,密度不均。病灶内伴出血1例,细小钙化4例。病灶在MRI T1加权成像(T1WI)上呈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WI)出现中央稍低信号、周边高信号的“靶征”,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病灶呈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上病灶内部信号略低,边缘呈高信号。在CT及MRI增强图像上,6例患者均呈渐进性强化,其中5例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性强化,1例病灶内部可见小结节样明显强化影;1例MRI延迟期病灶内部呈均匀性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CT;4例病灶内部或病灶周围可见迂曲血管影。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在CT及MRI上多表现为单发圆形或卵圆形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边界清晰,可伴钙化、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婴幼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总结15例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肿瘤主体位于肝右叶9例,左叶2例,同时累及左右叶4例。CT平扫肿瘤均呈低、等混杂密度,巨大肿瘤内可见多发裂隙状及不规则形更低密度区,7例可见肿瘤内斑片、点线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性结节状或片状强化,密度高于肝组织,门脉期病灶呈低密度,坏死或液化区无明显强化。结论 CT扫描是婴幼儿肝母细胞瘤最有价值影像检查方法之一,CT平扫及增强对病灶定位定性较准确,能为临床提供诊断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用于肝脓肿检查中的影像特征及结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3月肝脓肿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70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与影像学特征。结果:70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检查确诊率为97.14%,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平扫影像特征表现为:肝右叶41例、肝左叶29例,病灶直径(4.65±0.69)cm,分隔状18例、椭圆形52例,病灶清晰19例、模糊51例,病灶密度内部均匀14例、不均匀56例,合并征象占比最高的为不规则分隔征37.14%。增强扫描影像特征表现为:双环强化征37例(52.86%)、三环强化征16例(22.86%)、分隔强化征14例(20.00%)、边缘强化征3例(4.29%)。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肝脓肿患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定性及定量影像特征, 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08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术前的CT及MRI增强图像。评估内容包括定性指标:病灶位置、"桃尖征"、钙化、囊变、"漩涡征"、小血管影、反相位上有无减低区、有无包膜、有无强化及强化形式;定量指标:病灶大小、CT平扫及增强各期CT值(HU)、MRI T1WI平扫及增强各期信号强度、CT及MRI增强率(ER)。结果 11例患者中, 男5例, 女6例, 年龄(28.9±8.4)岁。右侧5例, 左侧6例。病变直径约(57.9±39.3)mm, "桃尖征"9例, 钙化5例, 伴有囊变者1例, "漩涡征"6例, 病灶内或边缘出现小血管影7例, 同反相位上局部信号减低2例, 有包膜9例。平扫CT值(30.0±5.2)HU, 动脉期CT值(34.1±5.4)HU, 静脉期CT值(39.5±9.5)HU。无强化3例, 轻度渐进性强化8例。MRI增强扫描后先减低后增高3例, 进行性增强6例, 先增高后减低2例。CT与MRI的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PCCCL)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21例PCC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PCCCL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21例患者中19例患者为单发病灶,其中病灶位于右肝13例,病灶位于左肝6例,病灶直径在2.0~4.8 cm之间,病灶平均直径为(3.28±0.95)cm,另外2例患者为多发病灶,其中最大病灶直径为13.8 cm。CT平扫肿瘤均呈低密度改变,16例患者密度均匀,5例患者CT平扫密度不均匀;CT增强扫描检查,17例患者动脉期轻度强化,3例患者动脉期病灶出现不均匀明显强化,21例患者延迟期病灶均为低密度,1例患者出现包膜延迟强化。MR平扫,9例患者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6例患者病灶T1WI信号混杂,T2WI扫描均呈混杂高信号;MRI增强扫描,6例患者动脉期呈轻度强化,5例患者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结论 PCCCL患者CT以及MRI影像学表现相对不典型,变化差异较大,但是,由于PCCCL肿瘤细胞当中富含糖原以及脂质,通过CT以及MRI可显示出此类特征,同时需要与普通肝细胞癌、肝海绵状血管瘤等进行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对PCCCL患者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刘建华  陈思争  陈言 《中国保健》2006,14(18):89-8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FNH平扫及动态增强CT资料.结果12例FNH均为单发结节,肝右叶9个,肝左叶3个,结节长径1.5~8.7cm.CT平扫11例呈低密度,1例等密度,6个病灶低密度中央可见星芒状、点状或线状更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11个病灶实质明显均匀强化,1个中等强化,2个病灶中心或边缘见增粗扭曲的血管门脉期9个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2个等于肝实质,1个低于肝实质延迟期11个病灶略高于或等于肝实质,1个低于肝实质.动态增强扫描10个病灶显示中央瘢痕,其中6个呈典型"延迟强化"表现.2个病灶边缘出现薄层环状强化.结论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FNH诊断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小脑包膜期脓肿与囊性肿瘤的MRI特征,提高对小脑包膜期脓肿MRI诊断正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48例小脑囊性肿病灶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小脑包膜期脓肿11例;48例小脑囊性病变患者治疗前均接受了常规MRI平扫与增强及DWI检查,根据大囊小结节征、T2低信号环征、环形强化征(有或无附壁结节)、弥散高信号征、小灶大水肿征、流空血管征、伪足征和多房征共8种MRI特征性表现对所选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低信号环征在小脑包膜期脓肿病例中100.0%出现,而其他囊性肿瘤病例均未出现;环形强化征在小脑包膜期脓肿病例和其他囊性肿瘤病例中出现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78.3%,但脓肿病例均属壁薄、无附壁结节形,而囊性肿瘤病例中的环形强化征壁厚薄不均,其中64.8%病例伴附壁结节.结论 MRI的特征性表现在小脑包膜期脓肿与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肝脓肿诊断及其与肝癌鉴别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0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0例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平扫密度、静脉期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动脉期、延迟期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环壁完整率、环内低密度率、灌注异常率、肝内胆管/肝动脉/门静脉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向心性延迟强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典型肝脓肿的CT平扫显示其病灶密度不均、内部模糊、边缘模糊,增强后病灶提示“簇状”征象,静脉期CT显示脓肿边缘有明显的强化显像,平衡期CT显示等密度影,且病灶范围较早期明显缩小,肝癌患者则未见这种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有效鉴别诊断不典型肝脓肿和肝癌。  相似文献   

11.
石太峰 《现代保健》2009,(29):137-138
目的增加对肝脓肿诊断的认识。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5年来对20例不典型肝脓肿的相关资料。结果不典型肝脓肿CT表现平扫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增强后动脉期、静脉期可见病灶边缘及其内分隔明显强化。结论不典型肝脓肿CT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朱光源 《现代医院》2012,12(1):56-5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临床的联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2011年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CT平扫均为不规则低密度灶,病灶密度不均匀,轮廓不清,其中16例病人的病变区可见胆管扩张,8例见肝包膜回缩征,3例见病灶内不规则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16例,门静脉期及平衡期病灶不规则强化9例,延迟期呈向心性增强16例,误诊2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有较特征性的强化特点,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3.
林传友 《现代保健》2009,(21):125-127
目的探讨肝脓肿在多层螺旋CT(MSCT)双期或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及临床价值,特别是在动脉期的表现。方法观察20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肝脓肿在多层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在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的CT表现,特别是在动脉期的表现。动脉期是在注射造影剂后25s开始扫描,门静脉期是65s开始扫描,延迟是5min开始扫描,每期全肝扫描所用时间为5-7s。结果(1)动脉期表现:肝内低密度或略低密度灶周围肝组织强化明显,而病灶本身或边缘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2)门静脉期表现:环靶征、环状征、花瓣征、分房状征。(3)延迟期表现:病灶缩小或不变,水肿带消失或模糊。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充分反映了肝脓肿的病理变化,对早期诊断肝脓肿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燕 《药物与人》2014,(6):77-77
目的:探讨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接受诊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00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研究其经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强化形式。及其特征。结果:接受诊治的患者中28例肝细胞癌,25例肝血管瘤,17例胆管细胞癌。15例肝转移瘤,15例肝脓肿;患者的肝细胞癌动脉期的病灶强化,其密度比正常肝实质高,典型血管瘤的表现主要为平扫呈现低密度,而胆管细胞癌的动脉期未出现强化,患者三期扫描以慢进慢出呈现出来.肝转移瘤的CT扫描以牛眼征较为常见。结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效果显著,能够通过对各种疾病CT表现特征,再联系临床资料基础上可以有效评估病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总结本组11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胆管细胞癌CT特点:①肿瘤以单发为主,大多位于肝左叶。②肿瘤内或周围可见到扩张的胆管,其中以延迟强化区内见到扩张的胆管为其典型表现。③增强扫描,大部分肿瘤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可见到肿瘤不均匀强化,其中坏死区无强化。小部分肿瘤动脉期有强化。结论 CT检查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至平衡期肿瘤对比增强逐渐明显是典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影像诊断要点,其他征象如肿瘤周围扩张胆管、肿瘤包埋胆管、附近肝叶萎缩和门静脉分支闭塞等均有一定诊断价值。术前CT多数能诊断,疑难者可MRI检查或穿刺活检,多种检查联合可做出正确诊断。胆管细胞癌需与肝细胞癌、肝脓肿、血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局灶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FNH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的11例FNH病灶影像学资料,包括CT检查11例,其中4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 11例均为单发病灶。CT平扫为低密度8例,等密度3例。MRI平扫T1WI为低信号3例,等信号1例;T2WI均为高信号。所有病例CT增强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门脉期8例呈等密度,3例为稍高密度;延时期9例为等密度,1例呈稍高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多期扫描6例可见中央瘢痕,2例有假包膜。结论 CT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FNH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本组未作MRI增强检查)。因此,增强检查在FNH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诊断肝脓肿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效影像学数据与图像参考。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疑似肝脓肿患者,入院后患者均进行CT检查,并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CT检查75例疑似患者均确诊为肝脓肿,不典型肝脓肿占41.33%。CT平扫下,单发性占66.67%,多发性占33.33%。病灶直径2.1~9.8 cm,均值(6.29±1.15)cm。病灶组织边缘模糊状占70.67%,病灶组织边缘相对清晰占29.33%。所有病灶均呈现低密度征象,病灶组织密度明显缺乏均匀性占76.00%,病灶组织中的密度基本保持均匀状态占24.00%。CT增强扫描下,边缘强化征象占46.67%;双环强化征象占42.67%;分隔强化征象占21.33%;呈现三环强化征象占13.33%。结论 CT扫描可全面了解肝脓肿详情,对脓肿的位置进行显示,并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效影像学数据与图像参考,最终有助于肝脓肿早期发现、诊断、鉴别与干预,从而积极影响疾病预后水平,具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62例患者的病理结果分为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组和肝脓肿组各31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灶、CT检测情况.结果 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病灶边缘清的病灶数要显著高于肝脓肿组,相反病灶边缘不清要明显偏低(P<0.05);肝脓肿组的靶征、分隔状强化、边缘强化环形完整、肿块缩小征和病灶积气上明显高于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组,但肝脓肿组在边缘强化环形不完整、向心性延迟强化和肝包膜回缩征上明显低于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组(P<0.05).结论 CT检查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都会出现灌注异常、低密度影,临床诊断中要注意CT各个征象.  相似文献   

19.
梁鹏  段芙红  张玉忠 《医疗装备》2011,24(10):22-24
目的:分析腮腺Warthin瘤CT、MRI影像学表现与相关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腮腺Warthin瘤的CT、MRI资料,其中CT检查22例,MRI检查5例,所有病例均做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7例病人中,男性24例,女性3例,年龄47~76岁,平均60.2岁,双侧单发6例,单侧多发1例,双侧多发3例,单侧单发17例;病灶最大径0.6~3.5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增强CT显示病灶实质区明显强化,增强MRI显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瘤以男性多见,常见于50岁以上高龄男性,病史较长,表现为同侧腮腺增大,但淋巴结无增大;影像资料发现腮腺区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类圆形病变,其内伴局灶性囊变坏死,增强扫描CT呈明显强化,MRI呈不均匀强化,结合病人年龄、性别和病变影像特点,应首先考虑Warthin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脾常见疾病的CT诊断,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46例脾常见疾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13例副脾,5例能明确看到供血血管,直径为1.0 ~ 1.9 cm,增强后可见副脾与脾相同强化.9例脾梗死中,病灶在CT上表现为三角形、楔形或不规则形等,增强后病灶不强化.8例脾血管瘤中,1例同时发现肝多发脓肿,直径1.0~3.9cm,其中有1例没有表现出典型的血管瘤表现,CT检查后考虑其他病变而手术病理证实为血管瘤.5例脾囊肿直径1.2~6.5cm,病灶大的明显对周围脏器产生推挤,增强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2例脾淋巴管水瘤直径3.2~7.1 cm,病灶内CT值较高,增强后病灶壁强化.3例脾脓肿,CT平扫为脾大,其内见多枚类圆形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后边缘明显强化.3例脾转移瘤均为肝癌确诊后发现,并且病灶逐渐增多,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脾大,腹腔内可见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1例发现腹水征象,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不强化.2例脾破裂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急诊CT示脾外形不规整,其内可见积血征象.脾错构瘤1例,脾实质内可见一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其内可见有脂肪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内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CT可对脾常见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并能及时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