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采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评价青钱柳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集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贵州6省22个居群共176份样本,对不同居群青钱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 筛选出了5条引物,并对176个样品进行PCR扩增,扩增出总条带数69条,其中多态性条带数69条,多态性百分比(PPB)为100%。有效等位基因(Ne)为1.491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17,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662,种质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742,基因流(Nm)为0.8362。NTSY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地域和种质是影响青钱柳样品间遗传相似度的重要因素,同一种质、同一地域的样品亲缘关系更为接近。结论 不同的青钱柳居群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广西桂林全州县野生和广西柳州三江县栽培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具有很高的进化潜力。地域和种质(野生或栽培)是影响青钱柳各居群间亲缘关系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海拔、土壤、气候、水质、光照、甚至微生物等因素互相叠加,共同对青钱柳产生影响,从而造成青钱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复杂多样。该结果为青钱柳良种选育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证候客观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对机体代谢组的识别和量化研究,系统探索机体正常生理下或病理刺激下的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揭示病证结合的生物学基础。本文综述了冠心病代谢组学研究概况,分析了冠心病血瘀证血液与尿液差异代谢产物谱,总结了冠心病血瘀证潜在的诊断代谢标志物,探讨了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与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对神农香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var. aromaticum)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特征代谢产物开展研究,并以此为依据筛选核心种质,为神农香菊的资源保护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21对分别来源于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的简单重复序列引物(SSR)对我国神农架林区的151份神农香菊样本、41份疑似野菊样本和武汉市洪山区11份野菊对照样本进行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基于遗传信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对不同遗传分组的代表性纯合样本开展9种代谢物的差异分析,利用最小距离逐步取样策略(LDSS)筛选神农香菊的核心种质。结果 21对引物在所有研究样本中共扩增出20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9.619个。神农架5个居群的平均有效基因数(Ne)为2.518,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1.00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26,杂合度(H)为0.246。居群间具有较低的遗传分化(Fst<0.12)和较高的基因流水平(Nm>1)。遗传结构分析显示,神农架的所有样品可分为三个遗传组。异绿原酸C、蒙花苷、木犀草苷等物质在三个组的样本间有明显的含量差异。基于遗传信息,最终筛选出了来自神农架3个地方居群的45份核心种质。结论 本研究展示了神农香菊自然居群整体存在的中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同时神农香菊样本与邻(混)生的疑似野菊样本具有清晰的形态差异,但两者间可能存在基因流或遗传混杂。这些信息为研究神农香菊的起源进化和对其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对穿心莲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为穿心莲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及优良种质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查阅文献和标本资料,结合市场产销信息和网络信息等,前往产区对穿心莲种质资源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目前穿心莲野生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极其少见;栽培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其中广西和广东的栽培面积最大,云南仅有零星种植;同时获得了穿心莲不同居群的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栽培及产销和使用情况的信息。结论: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穿心莲以及其它药用植物资源的生态环境,完善种植管理体制,积极推广规范化种植栽培,加强穿心莲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闭经、不孕、高雄激素血症为临床表现,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并发症,严重危害女性一生的健康。目前,PCOS的病理机制和临床治疗仍存在争议,诊断标准不统一。代谢组学技术是识别生物体整体代谢变化的新技术,目前PCOS代谢组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胰岛素抵抗、中医痰湿证和排卵障碍方面,本文就以上三点综述近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技术是一种快速、多元素同时检测的微区分析技术。激光脉冲通过对样品表面的激光灼烧,获取样品组成元素的等离子体光谱,从而实现样品的分析。作为一种绿色的、高效的元素检测技术,LIBS具有样品制备简单、无损或微损等优势,能够实现多元化对象(包括固体、液体、气体、气溶胶四种形态的物质)的原位、在线及远程检测。随着LIBS技术日趋成熟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LIBS成为了中药行业的新兴分析检测工具。本文简述了LIBS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其在中药中的元素分析、产地鉴别、药材真伪掺假、重金属检测及生产过程控制的应用及进展。LIBS技术在中药测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潜力,必将成为中药质量评价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筛选出十堰的天师栗中高多态性SSR位点评价天师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合有效药用成分含量,构建十堰地区天师栗核心种质库。方法 收集十堰地区114份天师栗种质资源,以七叶树基因组为参考,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筛选出高多态性SSR位点,对天师栗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HPLC测定不同种质干燥娑罗子中七叶皂苷的含量。采用最小距离逐步聚类取样策略(LDSS),根据遗传多样性保留程度初步筛选出核心种质,并对该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T检验,选择与原种质差异不显著的核心种质为最佳核心种质。结果 筛选出13对高多态性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十堰地区天师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分化较小,存在着较大的基因流,114份种质资源未分为不同的亚群,周家坝和辽叶居群间具有较近的遗传亲缘关系,且周家坝居群娑罗子中的七叶皂苷A及七叶皂苷B含量普遍较高。最终筛选出的核心种质共23份,占总种质资源的20.17%,其中周家坝12份样本、辽叶6份样本、普龄5份样本。结论 将SSR分子标记与主要有效药用成分结合,采用LDSS取样策略构建十堰地区天师栗种质资源核心种质库的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的保存与管理天师栗种质资源,也为当地天师栗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研究等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病程较长且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被发现时已至中晚期,预后不良,因此探索非侵袭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生物标志物是胃癌诊疗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出现及迅猛发展,在代谢层面寻找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胃癌诊断与预后判断生物标志物,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本文从检测技术、样本数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获得的差异代谢物及其调节的代谢通路等方面对近10年来代谢组学技术用于胃癌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类精神疾病,以心境低落为核心症状,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等特点近年来许多学者以代谢组学为研究平台,探讨中医药在抗抑郁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近年来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中医药抗抑郁的相关文献,总结了抗抑郁中药药效生物标记物29种(抑郁生物标记物)及其作用机制、药效评价等相关进展,以期为中医药抗抑郁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的功效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被不断地展现出来,它在改善人类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欢迎。然而,中医药理念与现代药理学存在根本的差异,极大地阻碍了中 药现代化的发展。近年来,组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 组学等组学技术开始被应用于中药的研究。组学的研究不仅要强调一般水平或仅限于单一方面,多组学间应 该结合起来,合理整合、科学分析将更有助于系统深入地揭示中药功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目前,多组学 联合应用对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深度不够,仅仅是表面结果和现象的结合,还未达到真 正的融合。如何把多组学技术进行合理的融合和恰当的对接,共同为揭示中医药的科学含义服务,是一项值得 深入思考的课题。多组学技术联合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阐释中药多组分在分子水平的协同作 用,再结合整体水平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揭示中药的药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竹节参是一种传统的珍贵中药,也是一种传统的药材和食品,种植和药用历史悠久,不仅具有散瘀、止血、消肿、祛痰、止咳等作用,作为食品、保健品等,也具有较高的价值。由于过度开采,造成野生资源稀缺。为了可持续利用和充分开发竹节参药材资源,通过相关文献考证,对竹节参资源分布、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育种研究,如育种、人工栽培和潜在资源开发利用,解决供需市场之间的矛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引入和采用最新的生物技术支持。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为中药药效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从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和中药物质基础两个方面,分析了基因工程技术在中药药效评价领域的应用,并且对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广西山银花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广西山银花种质资源状况,旨在选育良种.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和标本资料,并到实地访问、观察.结果 与结论广西山银花野生种质资源丰富,但多数资源量在迅速减少,亟待保护;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马山、忻城和资源县,马山、忻城两县以栽培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为主,资源县以栽培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为主;栽培区的种子、种苗来源复杂,发现有开花早、产量高的优良单株或类群,但平均产量较低,良种选育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中药资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中药资源研究方法正逐步形成以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多学科交叉体系。借助3S技术(RS,GIS,GPS)建立中药资源多级遥感监测体系和中药资源产地适宜性数值区划,可有效加强中药资源普查和动态监控,为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通过筛选适合中药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建立中药DNA条形码鉴定数据库,是对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有力补充和革命性突破,对推动中药鉴定数字化、标准化、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功能基因组学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及调控进行研究,对于新药的发现、药用植物的栽培生产、优良种质资源的培育和保护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针对以上研究方向进行了中药资源研究方法体系创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药资源物种储量丰富,长期以来我国的中药材以野生采收为主,目前中药野生资源已远不能满足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人工培育的药用植物优良品种少、种植面积小、产量低,多种常用药材处于短缺状态,亟须采用科学的育种方式,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及品质.空间诱变育种具有效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等特点,是获得新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在对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认识及观点不同,但中医药治疗某些疾病却有着独到的疗效,多年来一大批中医药爱好者一直致力于寻找中医药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人类microRNA组学的研究方法与中医学的整体观有许多相似之处,为中医药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microRNA组学的出现是解释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新概念、新方法、新途径,为中医药作用本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如果将中医药疗效机制与microRNA组学交互融合,必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发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厚朴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选择优良种质资源,为厚朴品质改良的研究提供依据,以满足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要求。方法:收集7省13个厚朴主产区种源的种子,在浙江景宁同一地点种植,于7年生时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有效成分。结果:不同种源厚朴酚类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同一种源内个体间的差异更大。结论:湖北五峰、鹤峰和恩施3个种源厚朴质量明显优于其它种源,厚朴酚、和厚朴酚、厚朴酚类总量都很高,推广应用这3个优良种源,是当前提高厚朴质量最有效的途径。厚朴种源内个体间酚类含量存在巨大差异,离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质量稳定、可控”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种差异可为厚朴选育种提供物质基础和巨大潜力。建议在育种工作中加强对优良单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与各脏器相关联,能够反映中医药整体观特点。肠道菌群在中药作用机制、配伍应用和毒理等领域广泛应用。中药可影响肠道菌群数量和组成,改善肠菌丰度和多样性,同时肠道菌群也可代谢转化中药活性成分,与中药相互影响,促进中药药效发挥。肠道菌群联合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通过多层次分析,有利于全面阐释肠道菌群与中药作用机制。本文利用数据库综合检索近十年发表的相关文献,阐释肠道菌群和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归纳总结肠道菌群在中药药效、配伍、炮制、毒理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与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联合应用,为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和中药之间的关系及多组学技术在肠道菌群与中药之间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荣  陈君 《世界科学技术》2006,8(5):58-62,66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主要应用的RFLP、RAPD、AFLP、ISSR等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和分类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中国药典》一部药材资源种类,为保障中药材质量和拓展利用中药资源提供思路.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药材和饮片,了解药典记载的中药材和饮片来源,归纳其中药资源特点.结果: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正文所收载的616味中药,植物来源占87.66%,动物来源占8.28%,矿物来源占4.06%.结论:《中国药典》不仅是临床用药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依据,还是中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依据,还要起到引导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的作用.中药资源需要扩大来源,多基源多入药部位中药的质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