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纤毛性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u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 of the lung,CMPT)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肺纤毛性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分析其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50岁和70岁,男女各1例,均无吸烟史和临床症状。肺部CT均提示肺外周型小结节。1例发生于左下肺,1例发生于右上肺,均行楔形肺切除术。肿瘤最大径分别为8 mm(伴薄壁空洞)和17 mm;镜下见肿瘤为假复层柱状上皮乳头样结构,被覆3种细胞即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及基底细胞,伴有大量细胞外黏液,细胞无异型性,无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组化: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及基底细胞均CK7强(+),TTF-1弱(+),CK20和MUC2(-);基底细胞p40、p63和CK5/6强(+);纤毛细胞MUC5AC(+),Ki-67阳性指数分别为10%和2%。术后随访5个月及11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分子检测:EGFR和BRAF均无基因突变。结论肺纤毛性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依据其典型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可做出诊断,需要与肺黏液腺癌等恶性肿瘤相鉴别,尤其在术中冷冻快速诊断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u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s,CMPT)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总结2例CMP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术中冷冻病理检查结果,1例患者诊断为微浸润性黏液腺癌,另1例考虑需鉴别CMPT与微浸润性黏液腺癌。术后石蜡组织显示其具有共同的特征性结构,肿瘤组织主要排列呈腺管状、乳头状结构,局部可呈贴壁状生长,也可形成微乳头状结构;肿瘤内及肿瘤周围肺泡腔内充满黏液,并形成黏液池;肿瘤间质常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肿瘤由基底细胞、纤毛柱状细胞及黏液细胞3种细胞构成。3种肿瘤细胞均无异型性,无核分裂象,无肿瘤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提示基底细胞表达P63及P40,部分表达TTF-1;纤毛柱状细胞及黏液细胞均表达CK7及MUC-1,部分或少数弱表达TTF-1、NapsinA、SP-A及P63,均不表达P40,少量纤毛细胞弱表达MUC5AC;3种细胞Ki-67均低表达。结论:肺CMPT是一种新近认识的少见肺肿瘤,其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均具有特征性,3种肿瘤细胞的免疫组化表达不一致,但在影像学检查及术中冷冻病理检查中易被误诊为腺癌,确诊需要进行石蜡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志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u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CMP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CMPT,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及鉴别诊断。结果: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平均年龄63.5岁,无优势性别及发病部位。首发症状均为体检发现肺占位,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GGO)。组织学上肿瘤由纤毛细胞、基底细胞及黏液细胞组成,可见黏液湖形成及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纤毛柱状细胞和黏液细胞细胞角蛋白(CK7)(+),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NapsinA(+或-);基底细胞P63(+)、P40(+)、CK5/6(+);肿瘤细胞多数弱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6例中有1例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1/6,17%)。黏液染色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弹力纤维染色显示肺泡弹性框架结构缺失或破坏。治疗方法均为手术切除,术后无复发转移。结论:CMP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易误诊为黏液腺癌,通过正确识别纤毛细胞和基底细胞的连续性表达,可降低该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正纤毛黏液结节状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u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CMPT)是近年来报道的发生于外周肺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还没有详细的定义。CMPT最早于2002年由日本学者Ishikawa报道[1],目前文献报道约40余例,尚未列入WHO肺部肿瘤分类,曾被认为是低度恶性肿瘤,既往文献报道病例未见复发和转移,目前普遍认为它是一种良性肿瘤。CMPT临床常无症  相似文献   

5.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SPT)由Franz于1959年首次报道,并将其命名为胰腺乳头状瘤(又称Franz瘤),此后SPT曾被冠以多种名称,如胰腺囊实性肿瘤、乳头状囊腺瘤、实性囊性乳头状瘤、乳头状囊性肿瘤、实性乳头状上皮瘤和乳头状囊性上皮瘤等,直到1996年WHO才将其正式命名为胰腺SPT,并被国内外学者所接受.胰腺SPT在临床上较罕见,约占所有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 ~2%,好发于胰腺体尾部,多见于中青年女性[1].与胰腺其他常见肿瘤相比,胰腺SPT的预后良好,超过95%的患者可完整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6.6%,术后局部复发或发生远处转移者再次行手术治疗也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和预后[1-2].腹痛、恶心、呕吐及腹部包块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但缺乏特异性,常在体检时被偶然发现,确诊需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然而胰腺SPT在组织形态学上极易与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ACC)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等相混淆,多需借助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加以鉴别.近年来,有关胰腺SPT的分子标记物研究及其应用取得了一些进展(表1),为此本文作简要综述,以期为胰腺SP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讨非经典型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u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s,CMPT)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诊断中的常见问题。搜集的4例非经典型CMPT中,男1例,女3例。CT显示为肺外周性小结节,最大径为0.6~1.0cm。镜下肿瘤境界清楚,缺乏乳头状结构,肿瘤基底细胞均完整且连续,腺体腔内被覆比例不等的非纤毛立方细胞和黏液细胞。所有病例均难以找到核分裂象以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表达p63,TTF-1,NapsinA,CEA,CK7,Ki-67增殖指数小于5%。随访患者2~2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非经典型CMPT显示良性发病经过,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CMPT相似,属于一类病变家族,它极大地扩展了CMPT的形态学谱系,但更为合适的肿瘤命名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的有的效诊疗方法及手术疗效的随访结果,以提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的认识。方法选取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患者22例,就病理类型、术前检查结果及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22例中,其中乳头状癌19例,滤泡状癌3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15例(68.2%),全部术后病理确诊。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2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5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10例,甲状腺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5例。全组22例无一例手术死亡和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者,以乳头状癌多见,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彩超检查结合术中冰冻切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微小RNA(microRNA,miRNA)-61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iRNA-61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自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病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远端非瘤正常甲状腺组织4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31例。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定量分析miRNA-61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结节性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miRNA-61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量明显低于非肿瘤组织(P〈0.05),非肿瘤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NA-613的表达量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无腺外浸润明显相关(P〈0.05)。【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iRNA-613的表达降低,且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通常对非浸润性膀胱乳头状癌进行分级,然而,关于其诊断和预后准确性的报道却是相矛盾的。传统的WHO分级包括乳头状瘤的分类和Ⅰ~Ⅲ级膀胱乳头状癌,这种分类标准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随着两种非浸润性尿路上皮肿瘤的生长方式(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内分泌器官肿瘤,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s,PTC)最为常见,早期手术预后较好,因此及早做出诊断有重要意义。病理检查是PTC确诊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近年提出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及滤泡型乳头状癌等特殊类型的存在,使PTC诊断变得困难,尤其是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和乔本甲状腺炎等甲状腺滤泡上皮良性增生病变难以鉴别。目前免疫组化仍是诊断PTC的主要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免疫组化联合检测CK19、HBME-1、Galectin-3、TPO、CD56在PTC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