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otoacoustic,TEOAE)联合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TEOAE两次听力筛查未过的1 560例(3 120耳)婴儿,运用TEOAE联合AABR分别在婴儿3个月、5个月时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在3 120耳(1 560例)中,3个月大时2 652耳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余468耳在5个月大时46耳通过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422耳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在422耳中,398耳未通过联合筛查,其中149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8耳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231耳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TE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2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22耳中,11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1耳听力正常。结论: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减少误诊、漏筛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是婴幼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瞬态耳声发射(TEOAE)在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听力复筛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3月1日~2009年2月28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NICU住院的新生儿(高危儿)681例(1 316耳)出院前使用TEOAE初筛,在生后42天时使用AABR+TEOAE进行复筛,TEOAE或AABR未通过者均行ABR检查。结果:TEOAE初筛有201例未通过。593例高危儿(87.08%)42天时接受TEOAE+AABR复筛,34例(5.73%)复筛未通过,其中28例接受ABR检查,最终确诊听力异常14例,听力障碍发病率为2.06%,其中2例为听神经病(0.34%)。结论:高危儿听力障碍发病率高,使用AABR+TEOAE复筛能降低听力筛查假阳性和假阴性,能发现更多有听力障碍的患儿,在高危儿听力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将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作为首选工具,进行新生儿听力初筛的可行性。【方法】192例(384耳)高危新生儿,检测AABR(Natus Algo3i听力筛查仪)和筛查型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Madsen 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比较单用AABR、单用TEOAE、AABR TEOAE筛查的结果。筛查未通过的患儿6月龄时作全面听力学评估,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诊断型TEOAE(Madsen901耳声发射议)和1kHz探测音声导抗(Madsen Otoflex 100中耳分析仪),用诊断性实验方法评估AABR的可行性。【结果】AABR组、TEOAE组和AABR TEOAE组未通过率分别为9.4%(36/384)、8.1%(31/384)和7.0%(27/384),三组测试结果差异无显著性(χ2=1.382,P>0.05)。有6例(12耳)确诊为听力损失(3.1%),且AABR组和金标准组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χ2=12.800,P<0.001)。诊断性实验分析示AABR组测试的一致百分率为93.23%±3.57%,灵敏度为0.92,特异度为0.93,漏诊率β=0.08,误诊率α=0.07,Youden指数J=0.85,阳性似然比为13.14,阴性似然比为0.086,ROC曲线下面积Az=0.97,提示其诊断准确性较高。本次调查发现1例复查符合听神经病临床表现。【结论】首选AABR进行初筛,不通过者给予全面听力学评估,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在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便携式筛查型耳声发射分析仪对2130名新生儿作TEOAE测试,以4个频带中大于或等于3个频带为通过标准。结果初筛通过率为85.63%,测试时间以生后2天以上为佳。结论TEOAE测试快速、无创、客观、灵敏、经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听力筛查831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听力筛查已有70余年的历史,约有1‰的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引起言语.语言发育迟缓或缺陷,造成社会适应能力低下。许多医学专家呼吁采用听力筛查对听力障碍儿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促进其言语.语言的发育。聊城市确定2003年1月1日起在全市启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现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早期听力障碍将严重影响语言的功能、智力及心理发育、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TEOAE)能了解正常耳蜗的听力功能状态 ,发现听力障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我院自 2 0 0 2年 5~ 12月对出生 3~ 4 2天的婴儿进行TEOAE筛查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筛查对象 我院 2 0 0 2年 5~ 12月产科分娩的 96 8名新生儿及出生 4 2天到我院儿童保健门体验的 2 80名婴儿共计12 4 8名。2 测试程序 出生后 3~ 6天的新生儿及 4 2天来儿保门诊的婴儿用TEOAE初筛 ,未通过的小儿 1个月后进行第 2次复筛 ,如仍未通过将接受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ABR)测…  相似文献   

7.
郭锋 《现代保健》2009,(36):161-162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方法应用丹麦研制的手持式耳声发射仪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配合听性脑干反应两步筛查。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1219例,听力筛查率99.03%,3例诊断为听力障碍,听力异常发病率为0.25%。结论耳声发射技术是适用于临床的一种快速、可行、无创的新生儿听力初筛方法,配合听性脑干反应两步筛查,可大大降低假阳性率,及早发现听力损失患儿,尽早进行听力追踪,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复筛未通过婴儿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筛查结果,分析影响AABR筛查结果的相关因素,比较AABR与瞬态声耳声发射(TEOAE)两种筛查方法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日-2015年2月13日合肥市各县(区)妇幼保健所听力复筛未通过的361名婴儿为对象进行AABR筛查,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地区、性别、年龄及耳别对AABR筛查结果的影响。结果复筛未通过婴儿AABR筛查未通过率为44.6%。AABR未通过率经卡方检验,在性别、年龄、地区3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耳未通过率高于右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BR未通过率明显低于TEOAE未通过率,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BR是一种有效的听力筛查方法,特别是对于复筛未通过婴儿进行后续的听力学评估之前,应用AABR筛查可有效降低假阳性率,提高筛查准确性,减轻部分家长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攀枝花地区1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出生的180例新生儿的听力筛查资料,待新生儿出生后的3至7d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初次筛查,待出生42d后再次进行DPOAE与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的复筛,筛查结果有1项以上未通过者给予听力学检查诊断(后续确诊,与此项研究无关).结果 初筛组新生儿共180例,均接受了DPOAE听力检查,其初筛通过者164例,占91.11%,未通过者16例,占8.89%;复筛组新生儿158例,复筛率为87.78%,其中初筛通过者行复筛未通过率为4.17%,初筛未通过者行复筛也未通过率为14.29%,初筛和复筛均未通过者合计8例,占5.06%.攀枝花地区1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显示,听力缺失的检出率为1.67%(3/180).结论 听力缺失的患儿需给予早期有效的干预治疗,从而达到促进新生儿语言发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丹麦生产的Echo—Screen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对2598名新生儿,30天-2岁小婴儿330名进行听力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2000年5月始,我院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声导抗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技术.对住院分娩的27000余名新生儿进行了普遍性听力筛查.应用客观的测试手段来确定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并进行早期干预,现将筛查的程序及技术应用给大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听力筛查2 341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力损害是婴儿出生时常见异常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由于没能及时诊断.错过了最佳干预期,造成了失聪。因此,听力损伤的早期检测和干预对言语、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育至关重要,可使患儿获得语言能力和进入正常的社会和家庭生活的能力。陕西省妇幼保健院自2003年3月起.对母婴同室住院的新生儿在出院前进行了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婴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听力筛查通过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该单位听力筛查中心进行TEOAE首次筛查的婴儿947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婴儿的家庭情况、分娩时情况、孕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婴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在947名婴儿中,TEOAE初筛未通过率(包括双耳未通过和单耳未通过)为1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胎龄、胎数、耳廓或外耳道畸形、生后是否给氧、是否住进NICU、父母亲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数、耳廓或外耳道畸形及生后是否给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胎数、外耳畸形及生后是否给氧是TEOAE筛查未通过的影响因素,应将双胎或多胎、外耳道或耳廓畸形及生后给氧的新生儿列为重点筛查对象,密切随访和及早干预,避免听力损失对儿童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3月龄婴儿多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原因与检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建平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35-1135,1062
目的探讨正常产婴儿多次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原因及听力检查方法。方法对经听力筛查的初筛、42d复筛未通过的3月龄婴儿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联合筛查并结合多种客观听力测试及纤维耳镜进行听力学综合评估。结果 62例(124耳)中38例(76耳)两项筛查均通过,占总人数的61.3%;11例(20耳)两项筛查均未通过,经听力诊断为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聋,占17.7%;13例(18耳)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占20.9%。结论对多次听力筛查未通过正常产婴儿进行全面的听力评估,能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明确性质,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病状况,探讨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和程序,促进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遍推广.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对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经过初筛、复筛,未通过者增加3个月再次复筛,仍未通过者转入听力学诊断程序并随访诊断结果.结果DPOAE听力筛查3243例,其中1426例同时进行了AABR听力筛查,29例3个月再次复筛未通过者转入听力诊断程序.经过上级医院检查10例被确诊为听力损伤,其中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6例、传导性听力损伤4例,发病率为3.08‰.所有听力损伤病例DPOAE筛查结果均未通过,1例传导性听力损伤病例从BR筛查结果通过,其他9例听力损伤病例AABR筛查结果未通过.结论DPOAE、AABR联合筛查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方法.增加3个月再次复筛,可降低筛查假阳性率,减少转诊人数,促进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0~1岁小儿进行听力筛查,以便尽早发现小儿听力障碍,早期干预.方法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和新生儿科的1 704例婴儿进行听力筛查,对筛查2次未通过者,利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确诊,并按照有无听损伤高危因素分为高危儿组与非高危儿组进行听力检查结果 分析.结果 1 704例婴儿初次听力筛查通过率为 95.01%,未通过率为4.99%(121例);121例复筛通过率为87.65%,未通过率为12.35%,复筛未通过且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异常者12例(21耳),听力损失发生率为7.04‰(12/1 704).听力障碍儿以高危儿为主,高危儿中听力异常检出率为22.1‰,非高危儿听力异常检出率为2.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有统计学意义(χ2=35.198,P<0.01).结论 存在有高危因素的婴儿易于发生听力障碍, 应及时进行相关的听力筛查、综合性听阈评估,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能早期发现婴儿听力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瞬态耳声发射(TEOAE)与听性脑干反应(ABR)联合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探讨听力损伤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丹麦产MADSEN CAPEILA耳声发射仪对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新生儿265例和同期在该院产科出生正常足月新生儿1 139例进行听力跟踪筛查。结果:NICU住院新生儿179例(67.55%)通过初筛,66例(24.91%)通过复筛,20例未通过,经ABR检测有11例(4.20%)不合格,假阳性率为3.39%。产科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1 050例(92.19%),80例(7.02%)通过复筛,9例未通过,经ABR检测有1例(0.1%)不合格,假阳性率为0.7%,两组新生儿通过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TEAOE测试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客观等优点,但其只能反映耳蜗功能,不能用来诊断听神经病损,结合ABR测试,互相补充,才能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精确性、可靠性。早诊断早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耳性失聪引起的伤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聊城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状况,探讨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出生于聊城市9个县的新生儿71797例。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技术对出生3d的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未通过者在产后42d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复查,仍未通过者,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技术检查,并跟踪随访。结果初筛59376例,初筛率82.70%,其中NICU高危因素患儿2432例,普通病房56944例;初筛通过53952例,未通过5424例,复筛1971例,复筛率36.33%,确诊的102例,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为1.72‰,NICU患儿检出率为2.55%,普通病房检出率为0.07%。其中81例接受了听力评估和治疗。结论聊城市新生儿筛查覆盖率不高,检测系统不完善,治疗方式应系统化,在聊城市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并给予早期干预,提高其语言交往能力,减少聋哑儿的发生。方法采用丹麦MADSEN瞬态诱发耳声发射进行初筛,未通过的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转上级医院确诊、干预治疗。结果听力筛查率92.10%,初筛通过率90.64%,复筛率91.56%,异常率1.96‰。结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非常必要,可以及时筛查出听力障碍儿童,并进行早期干预,有利于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20.
听力损害是婴儿出生时常见异常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由于没能及时诊断,错过了最佳干预期,造成了失聪。因此,听力损伤的早期检测和干预对言语、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育至关重要,可使患儿获得语言能力和进入正常的社会和家庭生活的能力。陕西省妇幼保健院自2003年3月起,对母婴同室住院的新生儿在出院前进行了听力筛查。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3年4月1日~2004年3月31日,接受听力筛查者2341例,其中剖宫产1354例,自产987例;男1094例,女1247例;体重为2500~4500克,孕周为35~43周,无窒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