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浙江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问题,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滞后、信息化程度不高等,提出分阶段推进浙江省家庭医生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医改背景下,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措施,传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居民的卫生保健需求,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双重指挥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面临许多共性的问题,尤其在西部地区更加凸显。本研究介绍了目前国内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分析了西部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政策推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讨论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负责人及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92.41%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促进健康水平,71.18%的签约居民会通过家庭医生预约转诊,90.94%的被调查者对家庭医生服务表示满意。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居民的健康、经济和获得感三个方面均有正向作用,但是目前服务项目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应通过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激励家庭医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现状,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在江苏省13市进行抽样调查,每市抽取8个已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填写问卷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签约情况、签约服务模式、家庭医生团队组建情况、家庭医生参与情况、机构促进签约措施、机构实施签约服务遇到的问题及建议6个方面。结果 69.7%的机构已签约总人口数/服务辖区常住人口数在30%以下,50.5%的机构已签约重点人口数/已签约总人口数在50%以上。54.5%的机构以团队为签约服务主体,85.9%的机构提供签约服务包。50.5%的机构更加注重保证已签约居民服务质量和满意度,81.8%主要签约重点人群。49.5%的机构有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支持。49.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6~10个签约服务团队,60.0%的乡镇卫生院组建了0~5个签约服务团队。65.7%的机构采取机构指派医生参与的方式,98.0%的机构家庭医生为非专职,同时兼职其他服务。大部分机构都采取"提供健康咨询与健康教育""部分检查项目免费或优惠""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三项措施,城乡机构在"提供健康咨询与健康教育"(χ2=7.24,P=0.01)和"试点阶段免费签约"(χ2=4.39,P=0.04)两方面存在差异。82.8%的机构建立了相应的津贴和奖金。82家机构认为"签约服务工作量大,人员短缺"。结论建议要及时总结,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合理配置签约服务团队人员;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家庭医生积极性;持续落实促进措施,提高居民认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阐述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实施效果、家庭医生培养体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提出要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完善研究内容、扩大研究区域范围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4月6日-9日,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西北研究会主办、西安医药科技学校承办的"西部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国家卫计委基层卫生司农村处陈凯处长、甘肃省卫计委副巡视员安平、陕西省卫计委基层卫生处督查专员李延明、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分别作了《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健康管理从"心"开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情况和机构管理者满意度情况,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抽取参与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的149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及满意度等。结果 72家(43.3%)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支持,58家(38.9%)机构目前签约服务主要注重保证已签约居民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96家(64.4%)机构印发了相关宣传文件,60家(40.8%)机构未制定任何激励措施;管理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项配套措施总满意度较低;城乡管理者满意度在医保的配套支持(t=-2.72,P=0.01)和上下级医院的信息系统整合(t=-2.45,P=0.02)两个方面有差异。结论加强医保参与,完善配套措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坚实家庭医生服务基础;注重考核激励,促进长效运行;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在我国推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又有了新进展,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提出,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扩大到85%以上的地市。如何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先进地区有哪些创新经验?请看本期《医改新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福建省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性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检测调查数据福建省资料,利用Stata 12.0软件统计分析福建省9个市6 020名流动人口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情况。结果福建省6 020名流动人口调查对象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为3.60%,未签约的流动人口占比为85.20%,不清楚签约情况的流动人口比例为11.2%;年龄35岁(P=0.022)的、自评健康良好的(P=0.002)和流动范围是省内跨市(P=0.000)及市内跨县(P=0.000)的流动人口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可能性更大。结论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情况不理想,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流动范围、接受健康教育是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的重要制约因素。未来需要加强面向流动人口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工作,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改善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低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卫生院作为第二批开展签约服务的试点卫生院,2013年从4个村卫生室试点先行,截至目前,南阳镇12个村卫生室已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4年来个性化签约率不断提高,续签率均在90%以上。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健康团队主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有效引导患者基层首诊,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基层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1.
正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委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本文对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进行介绍,以期对正在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升流动人口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和维护流动人口健康。方法 收集2018年5—8月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138 955名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结果 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的签约率为12.3%,山西省流动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最高,为48.6%,上海市最低,为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配偶(OR = 1.284,95%CI:1.202~1.372)、流动时间为6~9年(OR = 1.090,95%CI:1.029~1.154)、流入中部地区(OR = 1.133,95%CI:1.080~1.189)、社会性质流动(OR = 1.002,95%CI:0.984~1.197)、家庭月收入少于3 000元(OR = 1.497,95%CI:1.391~1.611)、自评健康(OR = 1.092,95%CI:1.023~1.165)、已建立健康档案(OR = 38.932,95%CI:36.788~41.201)、接受过健康教育(OR = 2.488,95%CI:2.290~2.702)的流动人口签约率较高,而年龄15~24岁(OR = 0.718,95%CI:0.619~0.832)、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 = 0.833,95%CI:0.766~0.907)、跨省流动(OR = 0.825,95%CI:0.782~0.871)、主要职业为生产及运输业人员(OR = 0.868,95%CI:0.818~0.921)的流动人口签约率较低。结论 目前,流动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动时间、流动范围等为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钟锦云  何俊华  黄华军 《中国校医》2018,32(11):859-860
目的 研究社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定本社区300名居民,2017年3月—2018年3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188人愿意签约,占62.67%;112人不愿意签约,占37.33%。愿意签约者与不愿意签约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应加大家庭医生的宣传力度,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增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和认知度。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1月,广东省卫生计生委正式启动全省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第一批确定了36个试点县(市、区),第二批增加到57个,目前我省已有70多个县(市、区)启动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一、试点三个阶段,赢得百姓口碑我省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通过顶层设计+试点指导、城乡统筹、由点及面,规范服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签约服务的思路、目标以及考核机制。运行至今,签约服务取得哪些进展,遭遇什么问题,引发了什么思考?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近日举办的基于英国经验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与激励机制国际研讨会上,记者找到了答案。效果初露端倪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进,家庭医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调查甘肃省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探讨影响重点人群签约行为的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9-12月,对甘肃省10个县市区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甘肃省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的知晓率低,签约率存在地区间的差异(χ2=30.78,P<0.01);81.3%的人群签约了基础服务包,17.7%的人群不知道签约的家庭医生是谁,31.0%的人群不了解签约后可享受的优惠措施;重点人群认知家庭医生服务的首选方式是通过就诊时医务人员的介绍(46.8%);签约行为与地区、是否患有慢性病、家庭医生服务知晓情况、服务收费、诊疗水平、交流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效果满意情况有关(P<0.01)。结论 促进重点人群签约工作可通过加大宣传、增加服务内容、提高居民的满意度与获得感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城镇化进程中,黔南州乡村人口大量流向城镇,留在农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儿童,村民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时也在不断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医疗卫生需求日益增长。然而,黔南州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乡村不仅缺医少药,而且就医秩序不畅,首诊转诊缺失,现有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村民的健康需求。如何平衡黔南州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如何向乡村倾斜,成为黔南州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在黔南州乡村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不仅是全科医学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还是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健康乡村”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地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选取慢性病患者为样本,调查其一般情况和签约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探索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服务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签约患者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情况,为完善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实证支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越秀、荔湾等4个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750名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97份有效样本中,已签约家庭医生的256例(36.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已婚[vs未婚及其他OR=0.545,95%CI=(0.355,0.836)]、年龄>65岁[vs年龄≦65 OR=1.877,95%CI=(1.273,2.769)]、患有多种慢病[vs患有1种慢性病OR=1.583,95%CI=(1.132,2.213)]、大专/本科及以上[vs小学及以下OR=1.66,95%CI=(0.892,3.092)]、总是接受健康教育[vs从未受到健康教育OR=4.378,95%CI=1.461,13.117)]、个人月收入2001~4000元[vs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下OR=2.273,95%CI=(1.145,4.512)]是居民签约情况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城镇化进程中,黔南州乡村人口大量流向城镇,留在农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儿童,村民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时也在不断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医疗卫生需求日益增长。然而,黔南州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乡村不仅缺医少药,而且就医秩序不畅,首诊转诊缺失,现有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村民的健康需求。如何平衡黔南州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如何向乡村倾斜,成为黔南州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在黔南州乡村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不仅是全科医学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还是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健康乡村”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