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部异位胸腺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例误诊为甲状腺肿物的颈部异位胸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因颈前肿物6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右甲状腺肿物.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行右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术中完整摘除肿物.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异位胸腺瘤.行胸部CT检查:纵隔内未见占位.随访5年,颈部及胸部无肿物复发,且未出现胸腺瘤症状.结论 临床上遇及颈前区肿物患者时,要想到异位胸腺(胸腺瘤和胸腺囊肿)的可能,术中应行冷冻病理检查确定肿物性质进而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学表型.方法 对1例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标记物表达情况观察.结果 肿瘤有纤维性假包膜,由梭形细胞、上皮细胞、脂肪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构成,间质可见硬化胶原,血管均为薄壁中、小血管.免疫组化显示,上皮细胞及梭形细胞CKpan均弥漫(+),梭形细胞p63、calponin、SMA和vimentin亦(+),极少量上皮细胞AR(+),淋巴细胞CD3和CD20均部分(+),TDT(-).结论 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是主要发生于下颈部、边界清楚的良性肿瘤,认识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以及梭形细胞对上皮及肌上皮标记物的表达是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异位胸腺瘤(ectopic thymoma,ET)是指发生于前纵隔以外部位的胸腺瘤,临床罕见,由于其发生部位的改变,常常造成临床和病理医师诊断上的困惑,术中冰冻极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颈部异位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经验,并对相关文献加以复习,旨在进一步加深对于该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ectopic hamartomatous thymoma,EHT)是发生于下颈部的良性肿瘤,好发于成年人,男性居多,表现为胸骨上区或锁骨上区生长缓慢的筋膜下肿物,且边界清楚。目前本病病因不明,临床少见,多误诊为滑膜肉瘤、神经鞘瘤、混合瘤及脂肪瘤等。现就4例EHT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异位胸腺是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胸腺分化和下降过程发生异常而形成的。异位胸腺源自于胸腺导管上皮的残余,可见于胸腺原基下降过程中的任何部位。可发生的部位主要有颈部、心包,纵隔、甲状腺等。异位胸腺在临床上非常少见,一般发生于儿童,发生在成人的甲状腺异位胸腺伴颈部异位胸腺至今还未见报道。现将我院甲状腺外科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成人甲状腺异位胸腺伴颈部异位胸腺的1例病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6.
异位胸腺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收集我院2008年-2009年经外科手术病理确诊的1例异位胸腺瘤、2例异位正常胸腺组织患者的完整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异位正常胸腺或继发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岁.偶然发现左颈部膨隆就诊.体检:左颈部隆起皮肤不红肿,颈上部-颌下三角处可触及大小约5.0 cm×6.0 cm肿块,质软,边界不清,无压痛、不移动.超声所见:左侧颈部紧邻颌下腺可见一肿物,大小3.9 cm×2.0 cm,有包膜,呈三角形,边界清晰,轮廓规整.内部回声为中等稍低回声,分布均匀.CDFI未见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颈部实性肿物考虑为异位胸腺可能(图1).术中见左侧胸锁乳突肌前下部可见灰白色肿物,该肿物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可完全剥离.术后病理诊断:左侧颈部胸腺异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各种病理类型的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0例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行螺旋CT扫描,结合病理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胸腺瘤14例,异位胸腺瘤1例,侵袭性胸腺瘤8例,胸腺类癌2例,胸腺癌2例,胸腺淋巴瘤2例,颈部胸腺囊肿1例。结论 CT能对良恶性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作出诊断;对部分恶性胸腺肿瘤患者结合临床表现能对病理类型作出一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1991~2001年胸腺瘤误诊7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4~65岁,平均34.5岁,本组误诊为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2例,误诊为小儿支气管肺炎1例,误诊为畸胎瘤1例,恶性胸腺瘤误诊为良性1例,恶性胸腺瘤误诊为重症肌无力1例,异位胸腺瘤1例.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1990~2001年手术治疗纵隔内巨大肿瘤19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7例;年龄22~65岁.其中恶性胸腺瘤8例,胸腺类癌1例,良性胸腺瘤1例;恶性畸胎瘤2例,良性畸胎瘤3例;神经源性肿瘤2例;脂肪肉瘤1例;生殖细胞肿瘤1例.肿瘤10 cm×10 cm×11 cm~11 cm×13 cm×15 cm,重量为1 050~3 800 g.恶性肿瘤均经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资料 女,57岁.因胸腺瘤术后再次出现眼睑下垂1周入院.4年前无意中发现颈部有一肿物,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差,不随吞咽上下移动,伴有眼睑下垂,外院按颈部肿瘤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胸腺瘤,眼睑下垂症状消失.1年后手术切口处出现一质韧肿物,无其他不适,再次于外院行颈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与食管粘连,未能完整切除,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恶性胸腺瘤,予免疫及放射疗法.  相似文献   

12.
<正>胸腺癌是一种胸腺上皮性肿瘤,具有明显的恶性细胞学特征。胸腺癌包括不同组织学类型,如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样癌、淋巴上皮瘤样癌、肉瘤样癌和胸腺黏液表皮样癌等。其中,胸腺黏液表皮样癌(thymic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TMEC)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病变大体呈囊性且瘤荷少的TMEC并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探讨该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  相似文献   

13.
正胸腺瘤通常见于前纵隔,发生在后纵隔异位胸腺瘤罕见。本文报道一例后纵隔异位胸腺瘤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异位胸腺瘤的诊断能力,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异位胸腺瘤的认识。病例资料患者,女,26岁,因胸闷气喘呼吸困难10余d收治我院。患者于10余d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1年前于外院查胸部CT提示:右后纵隔肿物。此次为进一步手术治疗就诊于我院。既往史:半年前外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心包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心包肿瘤8例.重点介绍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特点。 资料和方法 8例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悸、气促、胸闷、心前区隐痛.其中6例出现心包填塞征象。 8例中心包脂肪瘤3例.心包间皮瘤2例.心包异位于胸腺瘤、心包血管内皮肉瘤、心包异位胸腺囊肿各1例。其中7例经手术证实.1例穿刺活检证实。1例巨大脂肪瘤.体积33×20×6cm.肿瘤将心脏完全包绕.引起严  相似文献   

15.
胸腺(Thymus)为纵隔器官,上与颈部甲状腺相邻,于上纵隔内位于心脏、无名静脉、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前侧,双侧界于纵隔胸膜之间,可深入肺门区。胸腺在人体早年的生长发育期发挥重要生理功能,认为是与人体免疫有关的器官。本文主要介绍有关胸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症状及诊断1.症状:胸腺肿瘤由于多数有侵蚀特征,所以早期呈压迫症状。较小的胸膜肿瘤可无临床症状,但多数有胸疼、胸闷和咳嗽。个别特别小的胸腺瘤只有手术时方能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120连接蛋白(p120ctn)、Kaiso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2(MTA2)在胸腺瘤中的表达,及与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7例胸腺瘤、3例胸腺癌和18例正常胸腺组织中p120ctn、Kaiso和MTA2的表达。结果正常胸腺上皮细胞中p120ctn为细胞膜(+),Kaiso和MTA2为(-)。胸腺瘤细胞中出现p120ctn胞膜弱(+)和胞质异位(+),阳性率为76.6%(105/137);在胸腺瘤细胞胞质中,Kaiso阳性率为69.3%(95/137);MTA2主要表达于胸腺瘤细胞核,阳性率为70.8%(97/137)。胸腺瘤细胞中,p120ctn异位胞质表达、Kaiso胞质表达及MTA2核表达阳性率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Kappa=0.559,P<0.001;Kappa=0.512,P<0.001;Kappa=0.652,P<0.001)和相关性(r=0.733,P<0.001;r=0.652,P<0.001;r=0.708,P均<0.001),并与组织学分型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高危(B2、B3型)胸腺瘤组的p120ctn、Kaiso和MTA2阳性率均高于低危(A、AB和B1型)胸腺瘤组(P<0.001),MasaokaⅢ/Ⅳ期胸腺瘤组均高于Ⅰ/Ⅱ期胸腺瘤组(P<0.001)。结论 p120ctn和Kaiso同时胞质(+)及MTA2胞核(+)增强与胸腺瘤组织学分型和Masaoka临床分期呈正相关,3种基因表达的定位和强度可反映出胸腺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耿纪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161-7161
目的 探讨隐匿恶性淋巴瘤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的8例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上表现为前中纵膈肿瘤、无浅表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易被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结论 通过对侵袭性胸腺瘤、恶性淋巴瘤在临床表现、CT、PET-CT特征的观察结合病理学检查,提出对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认识,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8.
【】 总结了对17例患有胸腺瘤及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患者利用自制牵开器(经颈部)切除胸腺瘤的手术配合要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术中巡回护士配合;器械护士配合。认为周到细致的术前准备、手术中的默契配合以及护士对手术器械性能的熟练掌握是经颈部切口行胸腺瘤切除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混合性A型胸腺瘤与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AM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AMNT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3岁。胸部CT示前纵隔肿物。巨检:肿物大小4.5 cm×3.5 cm×2.0 cm,似有包膜,切面大部分区域呈实性分叶状,灰白灰黄色,质韧,周边部分区域灰褐色,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镜检:肿瘤界限清楚,有纤维性假包膜,由厚薄不均纤维组织分隔呈分叶状,伴硬化性间质。肿瘤组织包括A型胸腺瘤及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两种成分。前者由实性区及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囊腔内瘤细胞形成乳头结构,后者为伴有淋巴滤泡的淋巴样间质中散在多个上皮性微结节,二者之间有过渡,且瘤细胞形态相似。免疫表型:瘤细胞AE1/AE3、CK7、CK19、CK5/6、CK14、p63、p40、Bcl-2及Galectin-3,Ki-67约10%;上皮性微结节内可见S-100、CD1a及Langerin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淋巴细胞表达CD20、CD3、CD5、bcl-2,少量表达TdT,滤泡生发中心Bcl-2阴性。EB病毒原位杂交阴性。Ig基因重排为多克隆性重排。结论 MAMNT罕见,目前国内外仅5例报道(包括本例),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据MNT与A型胸腺瘤两种成分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虽然两者组织学结构不同,但细胞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相似且有相互移行过渡,提示两者有共同组织学起源或前者可能起源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腺瘤术前CT分期与术后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比较105例胸腺瘤患者术前CT特征、临床特点及术后Masaoka临床分期.结果 病变CT分期与Masaoka临床分期有明显关系,包括病灶大小(P =0.028)、形态(P<0.001)、密度(P=0.002)、包膜完整性(P <0.001)以及周边组织受累情况(P <0.001).通过CT发现34.78% Masaoka Ⅰ期病灶<5 cm,而仅有8.70% MasaokaⅠ期病灶≥10 cm;相反,仅有16.67%的MasaokaⅣ期病灶<5 cm,而有37.50% MasaokaⅣ期病灶≥10 cm.Masaoka Ⅰ期和Ⅱ期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MasaokaⅢ期和Ⅳ期肿块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包膜不完整;Ⅲ期(80.00%)和Ⅳ期(87.50%)侵袭性肿块明显多于Ⅰ期(0%)和Ⅱ期(40.00%).Masaoka Ⅰ期与CT Ⅰ期病灶的一致性明显高于其他分期(Kappa=0.884).重症肌无力发生率在各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无差异.结论 胸腺瘤术前CT分期与术后Masaoka临床分期一致性较高,有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及对远期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