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观察其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体检的162例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腰椎L2-L4和左侧股骨近端(包括Neck、Troch、Ward三角区)骨密度以及血清中的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尿中的吡啶啉(肌酐校正)。根据受检者不同的年龄段和骨密度对他们的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中患有骨质疏松的占51.2%;50~69岁的中老年女性血清中骨钙素和尿中吡啶啉(肌酐)的含量较高,超过70岁后则开始减少;不同年龄段的中老年女性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基本相同。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的中老年女性血清中骨钙素含量和尿中吡啶啉(肌酐)含量高于正常组,但两组的血清中骨钙素含量和尿中吡啶啉(肌酐)含量基本相同,不同骨密度组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含量也基本相同。结论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对减少中老年女性损害极其重要,而血清中的骨钙素、尿中的吡啶啉(肌酐)能够特异的反映骨吸收和形成,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62例中老年女性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受检者空腹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晨尿吡啶啉,尿吡啶啉用肌酐校正。按年龄段和不同骨密度组对骨代谢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质疏松在中老年女性中普遍存在,发病率很高,达51.2%。骨代谢指标按年龄分析,中老年女性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在50~69岁时明显升高。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而血清碱性磷酸酶各年龄段无显著性差异。按骨密度分析,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值无显著性差异。各骨密度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质疏松症是1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在中老年女性中患病率很高,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血清骨钙素、尿吡啶啉/肌酐分别是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并探讨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2020年1—12月岳池县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骨密度、血清中骨钙素(OC)、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骨质情况进行分析,在校正年龄、体质指数(BMI)基础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骨代谢指标水平对骨质疏松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 124名中老年女性进行调查,年龄45~78岁,平均(61.4±5.8)岁。共检出骨质疏松558例,发生率为49.6%。不同年龄、BMI的中老年女性骨量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居住地、年龄、BMI、绝经情况和骨量情况的中老年女性骨代谢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年龄增长,25-(OH)D水平呈下降趋势,OC、BALP水平在55~64岁明显升高后呈逐渐下降趋势,βCTX呈升高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C(OR=0.537)、BALP(OR=0.791)、25-(OH)D(OR=0.674)水平越高,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越低;βCTX水平越高(OR=1.919),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岳池县≥45岁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骨代谢指标OC、βCTX、BALP、25-(OH)D能够有效反映骨代谢活动,且与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密切相关,监测骨代谢指标可以及早发现骨代谢异常,有利于及早预防和发现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绝经前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密度(BMD)与骨代谢的生化参数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双能量X线吸收测量仪测定30例SLE患者腰椎和股骨BMD;常规测定分别测定30例SLE患者和39名正常健康者校正后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肌酐和白蛋白,用ELISA法测定卵泡促激素、黄体生成素、甲状旁腺素、骨钙素、脱氧吡诺林的分泌,用RIA法测定雌二醇、孕酮、睾丸酮、25-OH维生素D、I型原胶原C端前肽、碱性磷酸酶骨特异性同工酶、交联的I型胶原端肽。结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在腰椎位点39%患者BMD正常,46%患者骨质减少,15%患者骨质疏松;在股骨颈位点,38.5%患者BMD正常,38.5%患者骨质减少,23%患者骨质疏松。狼疮患者骨钙素、血清磷显著性降低(P=0.03、P=0.002),而患者校正后的血清钙则显著性升高(P=O.0001);除了患者睾丸酮的血清水平降低和卵泡促激素血清水平升高外(P=0.001、P=0.42),其它性激素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绝经前女性SLE患者腰椎和股骨颈的骨质疏松和骨质减少发生率高,至少部分因骨形成的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血骨钙素(BGP)、尿吡啶酚(PYD)及传统的Ca/Cr、HOP/Cr比值对由于糖尿病而引起的高骨转换率及骨量减少的诊断意义。方法 测定86例糖尿病人及50例正常人的上述各项指标与骨密度值(BMD)做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BGP、PYD指标显高于各对照组且与BMD的变化呈明显负相关。特别是部分糖尿病人传统生化指标及BMD尚达不到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诊断指标时表现尤为明显。结论 BGP、PYD是反映糖尿病骨量减少的早期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骨疏康颗粒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5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骨疏康颗粒1个疗程前后测定了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变化,并评估了骨密度疗效。结果5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骨疏康颗粒1个疗程后,显效39例(68.4%),有效11例(19.3%),无效7例(12.2%),总有效率为87.7%。全部患者服药后骨密度和雌二醇浓度较服药前明显增加(P〈0.05),但血钙、血磷、ALP、FSH变化不明显(P均〉0.05)。结论骨疏康颗粒能明显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和雌激素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鲑鱼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观察了5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鲑鱼降钙素前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变化。结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和血骨钙素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但治疗前后血钙、血磷、ALP、E2、FSH浓度变化不明显(P均〉0.05)。结论 补肾壮骨冲剂能明显改善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但对骨代谢指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为骨质疏松症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男性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分为40岁~49岁组、50岁~59岁组、60岁~69岁组、≥70岁组,分别测定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腰椎正位1-4(L1-4)、Ward's三角(ward's)、左侧股骨颈(FN)的BMD在40岁~49岁组、50岁~59岁组、60岁~69岁组间逐渐降低;ALP在40岁~49岁组、50岁~59岁组、60岁~69岁组间逐渐升高,25-OH Vid、N-MID在40岁~49岁组、50岁~59岁组、60岁~69岁组及≥70岁组间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男性可能是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变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关系。方法用DXA仪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BMD),用ELISA测定389例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和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结果(1)各部位BMD均在20岁~年龄组最高,30岁之后随年龄增加而缓慢下降;40—60岁各年龄组之间的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除腰椎侧位BMD外,吸烟组其它各部位BMD显著低于非吸烟组;吸烟组的BAP显著高于非吸烟组,2组之间的sN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校正年龄与BMI后,烟龄与腰椎正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呈负相关(P〈0.05)。每日吸烟量与腰椎正位及Ward's区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男性随年龄增长骨量丢失。男性吸烟者骨生化指标与骨转换水平增高,骨量丢失加速。吸烟等生活方式增高骨转换水平,影响骨转换的增龄性变化并加速骨量的丢失。吸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预防骨质疏松症(OP)应提倡戒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骨密度与骨代谢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产后3~7d妇女25例,对照组30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L1~L4椎体及左髋部股骨颈、沃氏区、股骨粗隆的骨密度,测血钙(Ca)、尿钙/肌酐(Ca/Cr)比值、尿羟脯氨酸/肌酐(HY/Cr)比值,分别计算各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产后早期妇女腰椎L1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2~L4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部各部位的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早期妇女血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钙/肌酐(Ca/Cr)比值与尿羟脯氨酸/肌酐(HY/Cr)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结论]产后早期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降低及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骨代谢标志物测定用于老年痴呆患者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痴呆患者100例作为疾病组,根据检测骨密度不同将其分为骨质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疏松组,同时选取同时期住院年龄相仿的非痴呆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简明心理状况(MMSE)的评定以及血液中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测定,包括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ALP)、甲状旁腺激素(PTH)、总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25羟基维生素D[25(OH) D]和β-型胶原分解产物(β-CTX),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痴呆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疾病组β-CTX、P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5(OH) D、血C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现骨质疏松组的血Ca、25(OH) D、腰椎BMD和股骨颈BMD的水平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β-CTX和PTH水平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PTH和β-CTX与老年痴呆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成正相关(P ...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证实脑卒中引起骨质疏松及明确两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早期的诊断指标。方法对3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发病7天内、3个月、1年时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查。同时对30例同龄健康者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查。结果①两组的碱性磷酸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的血Ca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脑卒中组的甲状旁腺素检测3个月组、1年组与健康组的相比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脑卒中组的骨钙素检测3个月组、1年组与健康组相比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血清学指标OC、PTH可作为早期脑卒中后骨质疏松诊断的指标。②血Ca2+、P、ALK不能作为诊断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徐芾  金邦荃  武卫平  吕伶  汤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17-1519
目的:研究植物异黄酮(葛根异黄酮和大豆异黄酮)对更年期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6例身体健康的更年期女性随机分为5组,安慰剂组、钙儿奇-D组、葛根异黄酮组、大豆异黄酮组和钙儿奇-D+大豆异黄酮组。服药3个月后,比较各处理组用药前后血清钙(Ca)、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和骨密度(BMD)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服药后血清Ca有升高的趋势,其中钙儿奇-D和葛根异黄酮组的血清Ca比服药前显著升高(P<0.05);服药后血清ALP葛根异黄酮和大豆异黄酮组有上升趋势;服药后血清BGP(除了安慰剂组)各组有增加的趋势,其中钙儿奇-D组的血清BGP明显增加。结论:植物异黄酮可以使更年期妇女血清Ca升高,使血清ALP和BGP处于较活跃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体内雌性激素水平不断减退,骨质流失速度加快,患骨质疏松症的比例相当高,后果十分严重,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研究证实以下几种人易患骨质疏松症:(1)身体瘦小,骨骼小的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甲状腺功能正常的120例绝经后女性,按照TSH水平,分为T1组(0.27~2.00 mIU/L)45例,T2组(2.01~3.23 mIU/L)37例,T3(3.24~4.20 mIU/L)38例。比较3组血清激素、骨密度相关指标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T1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分别为(56.55±25.57)IU/L和(112.61±123.59)pmol/L,T2组血清FSH和E2水平分别为(54.15±21.54)IU/L和(116.72±99.41)pmol/L,T3组血清FSH和E2水平分别为(43.96±21.92)IU/L和(169.11±122.89)pmol/L,T1组和T2组血清FSH水平高于T3组(t=2.364,P=0.021;t=2.030,P=0.046),血清E2水平低于T3组(t=2.080,P=0.041;t=2.027,P=0.046)。T1组和T3组股骨颈、L1~L4、全髋、大转子、Ward三角区及左前臂骨密度,股骨颈和L1~L4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组股骨颈骨密度低于T3组(P<0.05)。T3组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均显著高于T1组和T2组(均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绝经后女性TSH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雌激素水平、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且低水平TSH女性的骨密度更低。  相似文献   

17.
妊娠和哺乳期女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及调节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全球范围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骨质疏松尤其好发于女性,Zeni等研究认为绝经后雌激素缺乏以及和年龄相关的骨量丢失是形成骨质疏松的两大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橄榄油对去势后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并分析橄榄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有效性及机理。方法:将30只5~6个月龄清洁型SD雌性大鼠进行随机分成四组:①假手术组(Sham组)、②去卵巢组(OVX组)、③去卵巢+橄榄油组(OVX+Olive)、④去卵巢+雌激素组(OVX+E)。治疗组用药:(OVX+Olive)组及(OVX+E)组均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用药,按1 ml/100 g体重,1次/天灌胃,连续12周。12周后分别左心室取血,检测血中雌二醇(E2)、血钙、血碱性磷酸酶(ALP)、白介素-6(IL-6)水平,放血处死后取出腰椎及左侧股骨行双能X线骨密度(DEXA)测定。结果:OVX组中血E2明显低于Sham组和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LP、IL-6值显著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E2、ALP、IL-6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中血钙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势橄榄油组与雌激素组骨密度平均值均较OVX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橄榄油能有效地减轻大鼠卵巢切除术引起的骨质丢失,可能通过补充植物雌激素发挥拟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药物组和针灸组各25例。针灸组予以温针灸治疗,治疗45次,而药物组采用口服维丁钙片治疗,为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MD、BGP和Ca/Cr变化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针灸组BMD比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药物组治疗后BMD无明显提高(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针灸组降低更显著(P〈0.05);Ca/Cr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口服维丁钙治疗,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整个孕期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方法:孕妇入院待产后取空腹血和晨尿测定尿钙(Ca)、肌酐(Cr)、血碱性磷酸酶(ALP),产后3天内测骨密度。根据孕期补钙及喝牛奶情况分为两组:孕20周以后补钙(元素钙500 mg/天以上)及喝牛奶(250 ml/天以上)持续16周以上的59例产妇为A组,未有效补钙及喝牛奶的58例产妇为B组。结果:初产年龄与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值的高低有正相关性,A组左侧股骨颈骨密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产妇血ALP、尿Ca/Cr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容易发生骨量减少,有效补钙可以防治孕期骨质疏松,降低骨转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