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铁蛋白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绍兴第二医院门诊确诊的围绝经期妇女160例,其中骨质疏松者75例为骨质疏松组,未出现骨质疏松者85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全身数字化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两组妇女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妇女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采用Pearson法分析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妇女血清铁蛋白、OC和PIN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妇女,腰椎(L1~L4)和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妇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P表达与对照组妇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与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r=-0.435、-0.512,P0.05),与OC和PIN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73、0.584,P0.05),与B-ALP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301,P 0.05)。结论血清铁蛋白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密切相关,提示血清铁蛋白可作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并探讨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2020年1—12月岳池县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骨密度、血清中骨钙素(OC)、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骨质情况进行分析,在校正年龄、体质指数(BMI)基础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骨代谢指标水平对骨质疏松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 124名中老年女性进行调查,年龄45~78岁,平均(61.4±5.8)岁。共检出骨质疏松558例,发生率为49.6%。不同年龄、BMI的中老年女性骨量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居住地、年龄、BMI、绝经情况和骨量情况的中老年女性骨代谢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年龄增长,25-(OH)D水平呈下降趋势,OC、BALP水平在55~64岁明显升高后呈逐渐下降趋势,βCTX呈升高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C(OR=0.537)、BALP(OR=0.791)、25-(OH)D(OR=0.674)水平越高,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越低;βCTX水平越高(OR=1.919),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岳池县≥45岁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骨代谢指标OC、βCTX、BALP、25-(OH)D能够有效反映骨代谢活动,且与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密切相关,监测骨代谢指标可以及早发现骨代谢异常,有利于及早预防和发现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3.
150例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用ELISA测定BALP,光电比色法测定TRAP,超声骨密度仪测定桡骨运端骨密度.[结果]随着年龄增加,BALP、TRAP均增加,SOS值减少.经方差分析BALP、SOS值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P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年龄、BALP、TRAP均与SOS值呈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54、-0.346、-0.488.[结论]绝经妇女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且BALP是反映绝经后妇女随年龄变化的骨代谢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观察其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体检的162例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腰椎L2-L4和左侧股骨近端(包括Neck、Troch、Ward三角区)骨密度以及血清中的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尿中的吡啶啉(肌酐校正)。根据受检者不同的年龄段和骨密度对他们的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中患有骨质疏松的占51.2%;50~69岁的中老年女性血清中骨钙素和尿中吡啶啉(肌酐)的含量较高,超过70岁后则开始减少;不同年龄段的中老年女性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基本相同。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的中老年女性血清中骨钙素含量和尿中吡啶啉(肌酐)含量高于正常组,但两组的血清中骨钙素含量和尿中吡啶啉(肌酐)含量基本相同,不同骨密度组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含量也基本相同。结论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对减少中老年女性损害极其重要,而血清中的骨钙素、尿中的吡啶啉(肌酐)能够特异的反映骨吸收和形成,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代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股骨的骨密度(BMD),计算其BMD与正常年轻人的骨峰值比值(以t值表示),并按照骨密度值将120例患者分为63例非骨质疏松组和57例骨质疏松组.选用瑞士罗氏诊断公司COBAS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骨代谢标志物总骨I型前胶原N端肽(PINP)、血清骨钙素(N-MID)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的水平.结果:PINP、N-MID和β-crosslaps水平骨质疏松组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两组患者的BMD、PINP、N-MID和β-crosslaps水平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关系密切,血清中P1NP、N-MID、B-Crosslaps可作为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理想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密度(BMD)检测对老年女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虹桥街道所辖户籍≥60岁的女性居民进行抽样,采用骨密度检测仪测定BMD值,抽取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3.0 m L,测定其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等钙磷代谢指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中骨代谢指标的含量,包括骨钙素(BGP)、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脱氧吡啶啉(DPD)。对不同BMD值调查对象的钙磷代谢和骨代谢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对1 890名上海市虹桥街道所辖户籍≥60岁的老年女性居民进行调查,平均年龄为(68.1±6.9)岁。BMD值正常组408人,BMD T值为(-0.73±0.19);骨质减少组964例,T值为(-1.73±0.32);骨质疏松组518例,T值为(-2.94±0.42);3组人群的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骨质减少组女性血清中Ca、P、ALP的水平均低于正常组,且骨质疏松组女性血清中Ca、P、ALP的水平低于骨质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骨质减少组老年女性血清中BGP的含量低于正常组,β-CTx、TRAP、DPD的含量高于正常组,且骨质疏松组血清中BGP的含量低于骨质减少组,β-CTx、TRAP、DPD的含量高于骨质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女性BMD值检测可客观反映其钙磷代谢、骨代谢异常程度,是预测远期骨折风险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骨钙素和骨密度检测在中老年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常规体检的24000例中老年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以超声骨密度仪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其骨密度(BGD)和血清骨钙素(BMD)进行测定,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性别骨密度测定结果存在差异(P0.05);男性骨量减少多于女性但骨质疏松发生少于女性(P0.05);年龄70岁骨质疏松发生最多且正常较少(P0.05);正常骨密度、骨量减少男性血清BGP高于女性(P0.05);随着骨密度降低,血清BGP呈现逐渐递减趋势(P0.05)。结论:检测中老年血清骨钙素和骨密度可以为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铅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通过对山西省某铅污染较重矿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 ,探讨血铅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 整群抽取 5~ 6岁儿童 12 0名 ,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值 ;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本组儿童血清骨钙素 (OC)、骨碱性磷酸酶 (BALP)及 2 5 (OH)D3 水平。 【结果】 随着血铅水平的增高 ,该组儿童的血清OC和 2 5 (OH)D3 水平呈下降趋势 ,而BALP呈上升趋势。其中Ⅲ级铅中毒儿童血清OC较Ⅰ级铅中毒儿童显著下降 (P <0 .0 1) ,而血清BALP显著增高 (P <0 .0 1) ,且Ⅱ级铅中毒儿童血清BALP较Ⅰ级铅中毒儿童已有显著增高改变 (P <0 .0 1)。另外 ,相关性分析表明本调查组儿童血铅水平与OC和 2 5 (OH )D3 呈负相关而与BALP呈正相关。 【结论】 铅中毒可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动 ,阻碍生长期儿童骨的正常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选取34例老年尘肺患者和30名非尘肺健康体检者进行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老年尘肺患者的跟骨骨密度T值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老年尘肺患者血清中骨代谢生化指标骨钙素蛋白(BGP)值和人骨碱性磷酸酶(BALP)值明显降低,而血清中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值明显升高(P0.05)。提示老年尘肺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可能高于同龄的健康者,应预防因骨质疏松症导致尘肺患者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62例中老年女性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受检者空腹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晨尿吡啶啉,尿吡啶啉用肌酐校正。按年龄段和不同骨密度组对骨代谢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质疏松在中老年女性中普遍存在,发病率很高,达51.2%。骨代谢指标按年龄分析,中老年女性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在50~69岁时明显升高。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而血清碱性磷酸酶各年龄段无显著性差异。按骨密度分析,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值无显著性差异。各骨密度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质疏松症是1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在中老年女性中患病率很高,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血清骨钙素、尿吡啶啉/肌酐分别是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2例ITP患者(观察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及治疗24周内的血清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及骨密度(BMD)指标,比较ITP患者治疗期间P1NP、β-CTX及骨密度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P1NP、β-CTX、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ITP患者血清P1NP、β-CTX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患者髋部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P1NP、髋部BMD水平与GC的使用时间呈负相关(P0.01),β-CTX与GC使用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经GC治疗后ITP患者的BMD下降,骨代谢处于高分解低成骨转换状态,存在骨质疏松风险,需要提高对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认识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TNF-α、 MCP-1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例骨量正常的老年自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TNF-α、MCP-1、 CTX-1、 PⅠNP、 OC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TNF-α、 MCP-1与CTX-1、 PⅠNP、 OC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TNF-α、 MC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CTX-1水平高于对照组,PⅠNP、 OC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NF-α、 MCP-1与CTX-1呈正相关,与PⅠNP、 OC呈负相关(P <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骨代谢失衡,外周血TNF-α、 MCP-1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老年男性骨密度及25-羟维生素D(25-OH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Ⅰ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水平,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记录129名60~90岁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BMI,测量其腰椎1-4、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左侧股骨上端的骨密度(BMD),检测空腹血清25-OHD、PⅠNP,β-Crosslaps水平。根据骨密度水平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n=22)、骨量低下组(n=73)和骨质疏松组(n=34)。结果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又明显低于骨量低下组(P0.05)。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PⅠNP、β-Crosslaps均明显高于正常骨量组,骨质疏松组β-Crosslaps又明显高于骨量低下组(P0.05)。25-OHD水平在骨质疏松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老年男性存在骨量丢失及维生素D不足,其主要原因为高骨转换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骨代谢特点及骨质疏松风险,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结核病初治患者146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进行Ⅰ型前胶原N端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血钙、血磷、25羟维生素D(25-OHD)及骨密度检测。结果观察组PINP、OC、25-OHD、血钙含量及骨密度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β-CTx含量及骨质疏松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感染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2,P0.05),而年龄≥50岁、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则是导致结核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分别为6.17、3.29、1.63、1.68,P0.05)。观察组骨密度T值与PINP、OC均呈显著正相关,与β-CTx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肺结核血清PINP及OC含量显著降低,β-CTx含量升高,可能与骨质疏松的易发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PP-4抑制剂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及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 K)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9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单纯服用二甲双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DPP-4抑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的骨代谢及血清Cathe K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代谢及血清Cathe 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试验组的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448.31±172.58)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530.06±211.04)pg/ml],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水平明显较高,血清Cathe K的含量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PP-4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atheK与β-CTx含量水平,并且能够提升TPINP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为后续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1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密度水平分为骨量正常组(T值>-1.0,37例)、骨量降低组(-2.53[25-(OH)D3]、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甲状旁腺素(PTH)、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T值降低,3组患者血清OC、25-(OH)D3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骨质疏松组均低于骨量降低组、骨量正常组,骨量降低组低于骨量正常组;PⅠNP、β-CTX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且骨质疏松组均高于骨量降低组、骨量正常组,骨量降低组高于骨量正常组;随着T值降低,3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0例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为COPD组,3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MMP-2、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COPD患者进行腰椎(L2~L4)、双侧股骨颈、股骨大转子骨密度测定.结果 40例COPD患者中,骨质疏松19例,占47.5%,骨量减少14例,占35.0%,正常骨密度7例,占17.5%.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血清MMP-2水平显著上升[(11.94±5.12) μg/L比(7.89±3.38)μg/L],腰椎(L2~L4)、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骨密度水平显著降低[(0.94±0.40) g/cm2比( 1.78±0.76) g/cm2、(0.83±0.36) g/cm2比(1.34±0.57) g/cm2、(0.61±0.26) g/cm2比(0.93±0.40)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血清BALP、VDR水平显著下降[(3.65±1.56)mg/L比(10.25 ±4.39) mg/L、(263.12±112.7) nmol/L比(633.43±271.47) nmol/L],TRACP-5b水平显著上升[(48.41±20.75) μg/L比(17.03±7.3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血清MMP-2水平与腰椎(L2~L4)、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骨密度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97、-5.164、-0.492,P<0.05),与TRACP-5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8,P<0.05),与BALP、VDR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68、--0.513,P<0.05).结论 CO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与患者体内MMP-2水平增高和对骨代谢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于行外固定支架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维D钙治疗,治疗组给予阿仑膦酸钠联合维D钙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评价两组腕关节功能.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骨密度分别为(0.472±0.157)、(0.519±0.173)g/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别为(0.893±0.298)、(0.571±0.184) g/cm2,治疗组骨密度显著升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BALP、RACP-5b水平分别为(53.76±17.92)、(5.61±1.87) U/L和(51.86±17.29)、(5.54±1.85) 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别为(38.04±11.89)、(4.02±1.26) U/L和(47.21±14.75)、(5.64±1.76) U/L,治疗组患者BALP、TRACP-5b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为91.1%(41/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2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24,P<0.01).结论 阿仑膦酸钠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并能促进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T≥-1.0)68例、骨量减少组(-2.5T-1.0)70例和骨质疏松组(T≤-2.5)47例。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空腹C肽、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及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血清钙及24 h尿蛋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3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C肽、甲状旁腺激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患者年龄、病程、24 h尿蛋白定量、甲状旁腺激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BMI和空腹C肽水平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25.69±2.04)kg/m~2、(2.25±0.31)nmol/L,其中骨质疏松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及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及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水平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其中骨质疏松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均P0.05);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与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明显相关,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及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水平下降,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升高,提示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骨密度和血清中骨代谢指标水平与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70例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检测,所有患者均抽血检测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分为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观察组(17例)和未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对照组(53例),对比2组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区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钙(Ca)、活性维生素D3[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磷(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果提示PTH、维生素D3、股骨颈骨密度是骨质疏松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是骨质疏松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