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研究玻璃体腔内注射不同剂量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效果及其对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赣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17例(28眼)患儿纳入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8例13眼,康柏西普剂量为0.25 mg/0.025 m L,B组9例15眼,康柏西普剂量为0.15 mg/0.015 m L。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治疗ROP的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 d的血清VEGF及内皮素-1 (ET-1)水平,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神经行为评分、感觉统合能力评分及适应行为能力评分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ROP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儿的血清VEGF和血清ET-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儿的神经行为、感觉统合能力及适应行为能力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VG患者64例(66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30眼)和观察组(34例,36眼)。对照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局部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眼压低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两组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少于术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NVG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视力和眼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抗青光眼用药使用数量。  相似文献   

3.
曹海静  王文奇 《河北医学》2016,(7):1129-1131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将87例(8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 =43)给予玻璃体腔一次性注射曲安奈德0.1mL,观察组(n =44)给予玻璃体腔一次性注射康柏西普0.1mL,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功能(N1波潜伏期)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BCVA、视网膜厚度、N1波潜伏期观察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功能及患者视力,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CV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M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与对照组的18.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BCVA水平,以及降低CMT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单纯激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汪秀娟  邬义强  詹丽园 《中外医疗》2023,(4):144-147+152
目的 探究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眼底病变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眼科收治的100例眼底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类,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内眼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照组采用雷珠单抗注射液。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6个月时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BCVA与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1、3、6个月,两组BCVA逐步提升,CMT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相邻两时间段的同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7、14 d,两组VEGF水平逐步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相邻两时间段同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低于观察组的1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康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觉功能、氧化应激及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的8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敏度、氧化应激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及房水血管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结果:观察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BCVA、视敏度、氧化应激指标及血管生长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的BCVA及视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SOD及TA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PO、MDA及血管生长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7.
冯小志  黎作为  罗毅  赖勇飞  李辰 《吉林医学》2023,(11):3034-3037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伴玻璃体积血(V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5月~2021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102眼)PDR伴V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51眼)和对照组(51例51眼),对照组接受PPV治疗,观察组于PPV术毕时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两组术后均予以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VH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BCV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网膜激光光凝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VH复发评分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电凝止血、医源性裂孔、填充硅油、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及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辅助PPV术可有效降低PDR患者术...  相似文献   

8.
苏畅  孙莎 《当代医学》2021,27(7):159-161
目的比较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雷珠单抗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4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共64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32眼)。研究组予以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予以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CVA、CMT、MT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CVA均有所提高,CMT、MT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眼部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激光治疗基础上加用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疗效显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参数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本院检查发现的ROP患者59例118眼作为ROP组,同时选择相同出生胎龄段无ROP早产儿作为非ROP早产儿组,共22例44眼。ROP组患儿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1/2期ROP组、阈值期/阈值前病变ROP组、A-ROP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出生孕周、出生体重等临床资料,采集肘部静脉血检测血象各指标,比较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ROP的危险因素。结果 ROP组、非ROP早产儿组之间的出生体重、呼吸窘迫、机械通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期ROP组、阈值期/阈值前病变ROP组、A-ROP组患儿的出生体重、呼吸窘迫、机械通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P组RBC、PLT、MPV、RDW与非ROP早产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期ROP组、阈值期/阈值前期ROP组、A-ROP组患儿的RBC、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23G微创玻切术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PDR患者的92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23G微创玻切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指标、眼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关值及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均小于对照组,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TBUT)长于对照组,泪液分泌检测(SI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23G微创玻切术治疗PDR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视力指标与眼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眼科常规检查和实验室常规化验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病程、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血尿酸、微量白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仅有病程因素进入了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病程是一个引起视网膜病变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应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李丹  潘家华  潘晖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1):1822-1825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及该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住院且符合2014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标准的61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早产儿眼底疾病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分为ROP组和非ROP组,对ROP组进行分级并计算ROP的发生率。统计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诊疗情况、并发症及孕母相关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ROP发生的高危因素。 结果 616例早产儿,发生ROP 47例,发生率为7.7%,其中按国际ROP分类标准,Ⅰ区病变3例,Ⅱ区病变27例,Ⅲ区病变17例。1期病变21例,2期病变13例,3期病变12例,4A期1例,Ⅱ区附加病变1例,病变AP-ROP 1例。2组胎龄、出生体重、头围、5 min Apgar评分、窒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诊疗情况的吸氧及吸氧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PS)、EPO、输血、氨茶碱和咖啡因的使用在2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出血的发生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情况的激素和硫酸镁的使用在2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0.730,95%CI:0.658~0.815,P<0.001)、吸氧(OR=0.159,95%CI:1.050~37.468,P=0.044)、颅内出血(OR=0.018,95%CI:0.001~0.621,P=0.026)和咖啡因的使用(OR=0.049,95%CI:0.003~0.754,P=0.031)在ROP组与非ROP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ROP发病率为7.7%,胎龄、吸氧、咖啡因的使用以及重要并发症(颅内出血)与ROP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抽取103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身和眼部的诊治详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患者(83眼)行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B组50例患者(74眼)行单纯药物治疗,并根据视力眼底荧光造影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评价和比较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单纯药物治疗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A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眼底改变血流动力学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者(P < 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减轻眼底病变,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各项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上干及颈浅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应用Dex复合罗哌卡因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进行分组,将行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将行臂丛上干及颈浅丛神经阻滞的39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5 min、术中30 min、喉罩拔除后30 min的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Dex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上干及颈浅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较好,可以缓解疼痛程度,且对心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后早期高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2-05~2014-05月收治的68例(84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视力提高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早期高眼压的几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后早期高眼压,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细胞输注对早产儿脑氧代谢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细胞输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 h时,两组患儿脑氧代谢[脑组织氧饱和度(CrSO2)、氧摄取分数(CFOE)]水平变化;比较输血前及治疗后2 h时,两组患儿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BP)、经皮动脉氧饱和度(TcSaO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 h时,研究组患儿CrSO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CFO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后2 h时,研究组患儿H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DBP、MAB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SBP、TcSaO2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2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输注有助于改善早产儿脑氧代谢,改善患儿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药物(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接受治疗且术后至少接受1个月随访NVG 49例,根据使用不同抗VEGF药物,分为雷珠单抗组23例(23眼)和康柏西普组26例(26眼),观察2组治疗后的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结果2组不同时点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周、3周、1个月均明显低于注药前和注药后(P < 0.01)。2组治疗后的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相似的疗效前提下,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康柏西普比雷珠单抗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冬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梅州市平远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入院的168例小儿冬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记录两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结果治疗组显效60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51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77.3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6,P〈0.05);两组患儿呕吐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纠正脱水时间、住院天数,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1个月、2个月、3个月再次发生腹泻的例数及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冬季腹泻临床疗效确切,同时可以在短期内预防腹泻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靶控输注在老年病人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患者(60岁)100人,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F组静脉给予芬太尼0.05mg,R组瑞芬太尼负荷剂量0.5ug/kg,维持量为0.06ug/kg,而后连接TCI推注泵,推注泵设置:血浆靶控模式,血浆浓度2ug/ml。患者入睡后,置入肠镜,到达回盲部后,停止TCI给药。监测并记录麻醉过程中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呼吸,记录患者从苏醒至离院时间,术中呼吸抑制的人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组和R组麻醉过程中无创血压,心率,呼吸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但R组下降程度与F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苏醒离院时间少于F组;R组术中呼吸人数大于F组。结论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靶控输注均可安全用于老年人肠镜检查,瑞芬太尼组苏醒离院快,但术中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高于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自体移植外耳道后壁重建联合鼓室成形术用于老年中耳胆脂瘤患者治疗疗效及其对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经典完壁式乳突切除术鼓室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自体移植外耳道后壁重建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5.12%vs.84.62%)(P<0.05)。②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骨膜I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而耳膜穿孔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移植外耳道后壁重建联合鼓室成形术在老年中耳胆脂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术后恢复佳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