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妇产褥期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发生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为降低产妇产褥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妇产科产妇1 828例,其中并发产褥感染产妇85例,调查产妇感染部位分布,统计产妇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相关因素与感染相关性,数据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28例产妇中85例并发产褥期感染,感染率为4.65%;主要感染部位为会阴切口、泌尿系统、阴道感染,分别占34.12%、30.59%、25.88%;产程>8h、破膜时间>12h、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的产妇感染率均高于同组其他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产褥期感染与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疾病、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因素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褥期感染与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相关,针对产褥期感染影响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3月于医院妇产科分娩的3 0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产褥期感染产妇80例,分析感染部位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统计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 000例产妇中有80例发生产褥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67%,产妇产褥期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系统23例占28.75%为主;80例产褥期感染产妇共检出9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4株占60.00%、革兰阴性菌34株占37.78%、真菌2株占2.2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症、生殖道炎症、助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低血红蛋白水平、产程时间延长、营养不良、软肠道损伤、卧床时间均为导致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积极控制产妇产褥期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予以积极的产前、产后卫生宣教,强化产褥期护理,可降低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进行剖宫产术发生感染的3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产程、是否伴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检查次数、胎膜早破、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例发生感染患者中手术时间≥1h的感染率为80.65%,与<1 h的感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7d的患者感染率为67.44%明显比<7 d的感染率(32.26%)高(P<0.01);产程>12 h的患者感染率为70.97%,明显高于<12 h的产妇感染率(29.03%)(P<0.001);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感染率77.42%,明显高于无基础疾病的产妇(P<0.001);侵入性检查次数≥3次的产妇感染率发生较高为74.19% (P<0.001);有胎膜早破的产妇感染率为74.19%,高于无胎膜早破的产妇(P<0.001);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产妇感染率相对较低,为19.35%(P<0.001).结论 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产程长短、基础疾病、侵入性检查、胎膜早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相关,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褥期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及其基因型和毒力因子。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120例产褥期感染大肠埃希菌GDM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为ESBLs组,52例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为非ESBLs组,分析产褥期感染ESBLs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SBLs耐药及毒力基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糖失控、胎膜早破、产程时间≥8 h、围生期阴道侵入性检查次数≥3次、产后出血及孕期阴道炎为GDM孕妇产褥期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6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CTX-M型检出率为85.29%,其次为TEM型和SHV型,分别为8.82%、5.88%;毒力基因fyuA、iuta检出率较高。结论 GDM孕妇产褥期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以CTX-M基因型为主,毒力基因fyuA、iuta检出率较高;血糖失控、胎膜早破、产程时间≥8 h、围生期阴道侵入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产妇483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产褥期感染的情况,对感染产妇进行分析,收集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83例产妇共发生产褥期感染17例,感染率为3.52%,其中8例发生在会阴切口占47.06%;17例产妇共检出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占40.68%,革兰阳性菌30株占50.8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产程(活跃期)延长(>8h)、破膜时间长(>12h)、剖宫产、医源性操作不当、产前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合并慢性病、贫血的产妇出现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结果显示:产程(活跃期)延长(>8h)、胎膜早破、医源性操作不当、产前产后出血是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妇产褥期易受到多种病原菌感染,针对产褥期感染的病原菌使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至关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根据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地预防措施,减少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对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影响,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在重庆巿綦江区人民医院分娩的11 5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产妇8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产妇10 7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分娩史、分娩方式、胎膜早破、胎盘异常、24 h尿蛋白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贫血、羊水异常、出生体重、婴儿性别、胎心率异常、脐带异常、产程过长等发生情况,分析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结果围生期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为高龄、孕周30周、有分娩史、胎膜早破、胎盘异常、24 h尿蛋白量≥3 g/24 h、妊娠期合并症、羊水异常、出生低体质量儿、胎心率异常、脐带异常、剖宫产、产钳助产、产程延长(P0.05)。结论完善产前指导,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对围生期高危因素的监护及处理,可有效降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临床护理和预防控制策略,为降低产妇产褥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产科产褥期感染产妇72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发生产褥期感染产妇160例,为对照组;统计感染产妇产褥期感染部位分布,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产褥期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例产褥期感染产妇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生殖道、手术切口、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分别占29.17%、26.39%、25.00%、13.89%、5.55%;剖宫产、经产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生殖道炎症、产后出血和胎膜早破与产妇产褥期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观察组平均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破膜时间、产程及卧床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多,临床应加强产褥期的预防控制及护理,以降低患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高危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妊娠结局和危险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该院分娩的120例高危产妇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成剖宫产组53例和阴道分娩组6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生产情况、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情况,分析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剖宫产组产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阴道分娩组,产时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也显著更多,但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两组早产、产后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产妇产褥期感染率为8.33%,年龄、妇科炎症、妊娠期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头/产钳吸引、胎膜早破、剖宫产、羊水污染及干预护理是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妊娠期贫血、妇科炎症、胎头/产钳吸引、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污染、剖宫产及干预护理均与产褥期感染有关(P0.05)。结论高危产妇剖宫产能显著减少分娩并发症,而阴道分娩则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产时和产后出血,临床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分娩方式,并针对产妇产褥期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产妇分娩后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胎膜早破产妇5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胎膜早破后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白细胞介素(IL)-6、IL-8、总抗氧化能力(TAC)、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对产褥期感染预测价值。结果 58例患者1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31.03%。破膜时间长、阴道产者产程长、剖宫产、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合并生殖道感染者产褥期感染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感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是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IL-6、IL-8、MPO、MDA水平高于未感染组,TAC水平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对胎膜早破产妇产褥期感染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敏感度89.90%,特异度85.00%;TAC预测价值,AUC为0.943,敏感度94.44%,特异度82.50%;MPO预测价值,AUC为0.885,敏感度83.33%,特异度85.50%。结论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感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是胎膜早破后产褥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IL-6、TAC、MPO水平对预测产褥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3月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52例行剖宫产高危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并构建产褥期感染预测模型。结果 252例产妇依据病原菌培养结果及临床体征诊断存在产褥期感染25例,感染率为9.92%,分离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60.00%),革兰阳性菌8株(32.00%),真菌2株(8.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前白蛋白<35 g/L、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剖宫产、瘢痕子宫、产后出血是产褥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据危险因素构建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预测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738(95%CI:0.682~0.789),提示模型诊断能力良好。结论 多种因素与高危产妇剖宫产产褥期感染相关,构建预测模型可定量评估产褥期感染风险,为临床个体化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吕英  徐娟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2):211-212
目的 研究与分析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金华市中心医院的615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年龄、孕周、剖宫产时机、产后出血情况、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胎膜早破情况、瘢痕子宫情况、产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者的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同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褥期感染的因素。 结果 615例剖宫产产妇共发生27例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为4.39%,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年龄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剖宫产时机、产后出血情况、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胎膜早破情况、瘢痕子宫情况、产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时机(OR=1.697)、产后出血情况(OR=1.658)、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OR=1.674)、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OR=1.824)、胎膜早破情况(OR=1.645)、瘢痕子宫情况(OR=1.578)、产前血红蛋白(OR=1.587)及白蛋白(OR=1.709)水平均是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论 金华市中心医院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并不低,且围术期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导致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Th17/Treg细胞水平变化,为预防产褥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7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产褥期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非感染组746例,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检测两组细胞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率。结果 780例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的为34例,感染率为4.36%;共检出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71.15%,革兰阳性菌15株占28.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产前白蛋白<35 g/L为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OR=2.232、2.474、2.186,均P<0.001);感染组PCT、CRP、WBC水平及Th17百分率、Th17/Treg均高于非感染组,而Treg百分率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病原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对2018年1月1目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某医院行剖宫产的单胎分娩产妇进行跟踪随访,包括体温测量、阴道分泌物和宫腔分泌物采集进行培养及鉴定,并进行白细胞检测,对产褥期是否发生感染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产褥期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分析1 679名剖宫产手术产妇,产褥感染发生率为4.87%。检出的116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31株(26.72 %)和20株(17.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前生殖道感染(OR=2.775)、妊娠期合并疾病(OR=3.224)、第二产程剖宫产(OR=2.212)、产后出血(OR=2.443)、胎膜早破(OR=4.201)和瘢痕子宫(OR=1.958)是导致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情况应引起临床重视,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剖宫产产妇术后出现产褥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产前生殖道感染、妊娠期合并疾病、第二产程剖宫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和瘢痕子宫是导致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病原菌和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治疗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产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以控制和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1-2013年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共计1 055例,详细记录产妇的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症等因素,并对发生产后感染的产妇102例进行感染部位分析,研究剖宫产产妇产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剖宫产产妇产后感染102例,感染率为9.67%,2011年剖宫产产妇286例,感染22例,感染率7.69%;2012年剖宫产352例,感染34例,感染率9.66%;2013年剖宫产417例,感染46例,感染率11.03%;102例剖宫产后感染中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占44.12%、生殖系统感染占21.57%、泌尿系统感染占14.71%、呼吸系统感染占6.86%、消化系统感染占4.90%;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产妇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有妊高症、宫颈炎等疾病,应用呼吸机和导尿管、手术时间长、医护人员操作不熟练、未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结论剖宫产产妇产后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感染的形势严峻,临床应依据剖宫产产妇产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控制剖宫产产妇产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簇(ILs)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剖宫产产妇631例,检测并比较感染与非感染产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s)(IL-1β、IL-2、IL-4、IL-6、IL-8、IL-12)水平,分析术后感染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631例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42例,感染率6.7%,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切口感染(2.2%)、泌尿系统感染(1.9%)和生殖系统感染(1.3%);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7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体质指数(BMI)≥28kg/m~2、巨大儿/多胎妊娠、急诊剖宫产、手术时间≥90min、术中出血量≥500 ml、侵入性操作≥4次、营养不良、胎膜早破、合并糖尿病、未预防用药、试产时间≥5h等均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剖宫产术后感染产妇的CD3~+、CD4~+、CD4~+/CD8~+、IL-12均低于非感染产妇,CD8+及血清IL-1β、IL-2、IL-4、IL-6、IL-8水平均高于非感染产妇(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风险较高且危险因素众多,术后感染可引起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和ILs分泌异常,积极预防感染和检测相关指标进行针对性干预对降低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原因及干预对策,以期为降低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241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感染原因,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41例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0.97%,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道、切口、生殖道,分别占41.67%、25.00%、16.67%、8.33%;产妇年龄≥30岁、体质量指数≥25kg/m2、合并有基础疾病、有胎膜早破、阴道检查次数≥3次、产程≥12h、手术时间≥1h、术中出血量≥500ml、术后留置导尿时间≥12h等因素,感染分别占66.67%、66.67%、75.00%、75.00%、83.33%、66.67%、66.67%、66.67%、7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因素的存在均是引起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为高龄、肥胖、合并基础疾病、有胎膜早破、阴道检查次数多、产程及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留置导尿时间较长,对以上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干预及护理措施,是降低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妇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手术后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1 035例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60例产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 035例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60例,感染率为5.80%;产妇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切口、呼吸道、生殖道及泌尿道,分别占48.33%、25.00%、16.67%及10.00%;共分离出10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占47.66%、革兰阴性菌56株占52.3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膜早破、侵入性检查、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时间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措施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损伤及术中出血量,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不同麻醉方式下急诊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时发生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行急诊剖宫产并发术后感染患者48例,并选择同期采用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并发术后感染的患者各26例作为对照,对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术后感染率为10.4%,低于硬膜外阻滞组的11.7%和全麻组的13.5%;在合并基础疾病和体重指数≥25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66.7%、58.3%,明显低于硬膜外阻滞组的80.8%、73.1%和全麻组的80.8%、73.1%;侵入性操作≥3次腰硬联合组术后感染率75.0%,明显低于全麻组的8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探讨预防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盛京医院进行剖宫产术的1 5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切口感染患者为48例,统计产妇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染者体质量(BMI)、术前血红蛋白量、手术时间与非感染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表现为BMI、术前血红蛋白量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1),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而两组年龄、孕周和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合并基础疾病、BMI25 kg/m~2、术中出血量较高、手术时间60 min、侵入性操作频繁是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BMI25 kg/m~2、手术时间60 min、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以及侵入性操作过多是导致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应该从控制体质指数、减少手术时间、控制基础合并症和伴发病、减少侵入性操作入手,降低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对阴道分娩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产褥期感染及产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试产并经阴道分娩的115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硬膜外分娩镇痛应用情况分为研究组(应用硬膜外分娩镇痛,58例)和对照组(未应用硬膜外分娩镇痛,57例);对两组产妇分娩指标及妊娠结局、产褥期感染情况及产前和分娩后24 h时外周血CD4+、CD8+、CD4+/CD8+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活跃期时间、活跃间血糖水平、第二产程血糖水平及应用催产素、阴道助产占比均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褥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褥期感染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产后CD4+、CD4+/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