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52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3天就医。胃钡餐造影示:“胃小弯处可见局限的胃(?)僵硬、粘膜皱(?)消失,门诊拟“胃癌”收入院。入院后诊断为胃癌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无腹水及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性,4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胃部胀痛伴反酸、烧心、恶心半年"行胃镜检查,见胃角溃疡型病变,大小约5 cm×3. 5 cm,质脆易出血。病理活检:腺癌。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平素体健,患病以来无皮肤潮红、哮喘,无胃纳减退及进行性消瘦。病理检查巨检:远端胃根治切除标本,大弯长15 cm,小弯长11 cm;距上切缘1. 3 cm、下切缘6 cm,胃角小弯处见一溃疡型肿块,大小2. 7 cm×2. 5 cm×0. 7 cm,切面灰白色、质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5岁。上腹部隐痛10年,伴呕吐,反酸,加重半年。胃镜:见胃角处有浅小溃疡,周围粘膜肿胀有断裂感,触之易出血。活检报告:胃角部溃疡型腺癌。入院后12天剖腹探查:术中见胃壁浆膜色泽,质地均正常,未及肿块,切开胃壁探查胃粘膜正常。仔细观察胃角部无病灶,行胃癌根治术(R_2),术后恢复顺利。标本经系列切片未见癌细胞,术后1年恢复正常体力劳动,随访4年半无任何不适。  相似文献   

4.
蔡思逸 《华西医学》2007,22(4):900-900
患者,男,72岁,干部。因CT发现胃壁增厚1月入院。患者于2006年6月13日膀胱癌术后复查时CT检查发现胃底后壁明显均匀增厚,强化不明显,腹腔动脉上方胃小弯淋巴腺11.5cm,怀疑胃癌。患者未觉不适。6月23日在门诊行胃镜检查,取7块胃底组织,结果示:胃底粘膜粗大,性质待定,胃癌或淋巴瘤  相似文献   

5.
吴波 《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0):38-38
1病例资料男,52岁。因左上腹隐痛不适20天以胃癌收入院。患者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部隐痛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反酸、暖气,无腹泻、柏油样便,无发热、黄疸,就诊于我院。行胃镜检查示:胃体中部至胃窦部四壁可见糜烂、结节样隆起,周边黏膜不规则,有明显浸润,病变部位胃腔无明显狭小,内镜尚能通过,幽门部受侵犯。诊断:胃癌(BorrmannⅣ型),收入院。既往史:自诉20年前曾有胃溃疡出血病史,经内科治疗后缓解。查体:左上腹轻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完善术前准备后行胃癌切除术。术中见:全胃明显肿胀,胃壁可触及大量小结节,切开胃壁后见…  相似文献   

6.
26例残胃癌患者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残胃全切术,试验组行残胃全切+脾切除术。两组手术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性,但试验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残胃癌应积极争取早期治疗,选择残胃全切术加脾切术要优于单纯行残胃全切术。  相似文献   

7.
对胃癌术后筋膜炎误诊为骨转移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78岁.因胃癌术后4个月余,右臀部疼痛1周于2010-11-22入院.2010-06因上腹部疼痛在我院行纤维胃镜检查,结果:胃(体)腺癌,中-低分化.2010-07-09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近端胃癌根治术、胃食管吻合术、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病理示胃消化性溃疡,溃疡大小2.5 cm×1.5 cm×0.3 cm,溃疡周边腺体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伴癌变,为中-低分化.癌旁胃黏膜呈慢性萎缩性炎伴肠化,上下切缘未见癌侵润,溃疡底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3),胃大弯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36).术前胸腰段正侧位片示:(1)胸腰段退行性骨关节病;(2)胸10、12、腰2椎体楔形变.术后骨扫描示第5、7、9、10胸椎放射性增高灶,骨转移不能除外.因患者无局部骨骼疼痛,血清碱性磷酸酶73 IU/L,为正常范围.建议患者半年后复查骨扫描.2010-11-15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臀部持续性剧痛,疼痛难以忍受,无腰痛,不伴双下肢疼痛,不能进食,无发热,在当地医院行骨盆平片:未见异常.骨盆MRI: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考虑胃癌骨转移可能性大,给予杜冷丁50 mg肌内注射、芬太尼贴8.4 mg外用等止痛治疗,疼痛不能缓解.并出现恶心,呕吐,5d未进食.  相似文献   

8.
皮革胃误诊一例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病例]女性,55岁。因上腹部胀满、隐痛、暖气、反酸30余年,加重4个月来我院就诊。首次胃镜检查直观诊断:浅表性胃炎,经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反而日渐加重,故又行第2次胃镜检查。直观可见:胃粘膜苍白、僵硬、粘膜表面可见多个小点状浅表溃疡,胃角处有-1.5cm×1.5cm溃疡,诊断:糜烂性胃炎、胃角溃疡。行消化道钡餐造影示:食管下段及贲门扩张不良,钡剂通过缓慢;胃粘膜象:胃小区、沟不能清晰显示,胃腔显著缩小,胃壁僵硬无蠕动,十二指肠腔扩张明显,其管腔内径大于胃腔内径。X线诊断:弥漫浸润型胃癌一皮革胃。行手术治…  相似文献   

9.
单建国  李平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092-1093
病例摘要患者,男,49岁,体重56kg,系"胃癌术后4年余,腹部疼痛伴发热1月余"入院。患者于2007年7月16日在北京武警总医院行贲门,胃底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术后病理示:中分化腺癌,肿瘤大小:6.5cm×5.5cm×1.2cm,肿瘤浸润胃壁全层,切缘干净,胃左动脉处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4岁,因胃癌根治术后12天,喘息、呼吸困难1天于2015年1月30日入院。该患缘于12天前因胃癌、胃幽门梗阻于我院二部普通外科行胃切除术,术后患者一般状态尚可、营养状态较差,1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喘息、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无发热,无意识障碍,查胸部正位示双肺遍布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经平喘、纤支镜吸痰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未见缓解,遂以"双肺肺炎、呼吸衰  相似文献   

11.
胃术后无张力症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3~72岁,5例为胃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3例为胃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1例为胃窦部多发息肉行胃窦部切除术后,1例为横结肠癌胃浸润行横结肠切除及胃部分切除术后,2例为胆道术后。其中5例有腹部手术史。患者一旦拟诊为胃无张力症,先静  相似文献   

12.
病例:患者男,58岁,浙江籍。入院前3年,患者出现反复的上腹部隐痛伴反酸,3年间行胃镜检查4次,诊断为疣状胃炎、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胃镜活检病理报告示"慢性胃炎和肠腺化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中成药胃复春等后,症状减轻。1年余前,患者反酸、上腹隐痛症状加剧,遂至我院就诊。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示,胃窦、胃角多发脐样疣状胃炎病灶,病灶中央凹陷,且散见表浅糜烂及充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5岁。因确诊胃癌2年,突发腹痛1d于2009年7月15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年底因左上腹隐痛经胃镜及镜下活检病理确诊胃底体部印戒细胞癌,未行手术及放化疗,一直服用中药治疗。2009年7月15日无诱因出现突发腹痛。查体:BP110/70mmHg,P120次/min,消瘦体型,浅表淋巴结未及,全腹压痛,上腹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弱。入院后完善检查明确腹痛原因为胃癌穿孔,予禁食、抗感染对症处理,发热、腹痛等缓解。复查腹部CT示胃壁不规则增厚,符合胃癌表现,胃周包裹性积液,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2009年9月13日发热,伴腹痛,考虑腹腔感染,但患者坚决不同意应用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资料男,75岁。因无明显诱因上腹部不适入院。患者偶有饭后上腹饱胀感,无明显食欲缺乏及消瘦,无腹痛、便血、柏油样便。查体:腹平坦,无压痛,未触及肿物。纤维胃镜检查示:胃体与胃底交界处大弯侧有一3cm×3cm×3cm肿物,包膜完整,表面欠光滑,有蒂,胃角形态完整,取活检。病理报告:慢性胃粘膜炎。CT检查示:胃底可见一4 0cm×4 0cm×4 2cm类圆形充盈缺损,密度均匀,向胃腔内生长。MRI检查示:胃底后上部可见直径5 0cm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滑,呈现短T2 高信号,其内可见巨状T2 高信号与胃壁关系密切。上消化道X线钡灌造影检查未见异…  相似文献   

15.
林虹  李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243-4243
对晚期胃癌1例行西妥昔单抗联合E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护理总结如下。1病历摘要男,77岁。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阵发性腹胀、隐痛,进食后饱胀感,无反酸、烧心、恶心等不适。胃镜示:胃癌。病理:低分化腺癌。Her2染色(-)。CT示:胃癌,胃周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腹腔积液。ECOG评分为2分。因考虑肿瘤晚期广泛转移无法切除,故给予新辅助化疗爱必妥(+EOX方案。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男,4 4岁。主因间断排柏油样便4 0天入院。患者无肝炎及胃病史,经保守治疗,柏油便消失。为查明出血原因行胃镜检查示:胃窦部粘膜局限性隆起,粘膜无糜烂出血,十二指肠入口处狭窄,球部未见异常,考虑为胃外肿物压迫所致。行胰腺CT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巨大实质性肿瘤,表  相似文献   

17.
1病例介绍患者男,43岁。因"呕血、黑便2+年,外院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2次"于2013年11月28日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血,胃镜示静脉曲张,予止血、保肝等对症治疗出血控制后出院。1+年前,查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示1.25×105 copies/m L,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并止血、抑酸、护肝治疗,未行抗病毒治疗。同年复查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轻度-重度)伴胃底静脉曲张。10+个月前,患者再次行胃  相似文献   

18.
例1,女,53 岁,间断性上腹部疼痛3 年,加重1 个月,门诊以"胃角溃疡,胃角占位"收入院.患者3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夜间疼痛加重,与饮食无关,无放射痛,无反酸、嗳气,无呕血、便血,一年发作3 ~5次,给予保护胃黏膜、抗酸治疗好转.此次发作,疼痛加重,并出现黑便.做胃镜检查:胃角黏膜下肿物,胃角溃疡.临床行部分胃切除术.病理检查:部分胃及肿物切除标本,黏膜下肿物大小: 3.5 cm ×3.0 cm ×2.5 cm,与周围组织界清,切面质软淡黄色,表面黏膜有浅溃疡.镜下:肿瘤组织由较为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病理诊断:胃壁脂肪瘤,黏膜溃疡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前血清miR-92a、miR-130b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胃癌患者146例均行胃癌根治术,术前均给予新辅助化疗(顺铂+氟尿嘧啶);同期胃良性病变患者72例,体检健康者4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患者术前、胃良性病变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血清miR-...  相似文献   

20.
老年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的饮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外科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对收治的4 8例 6 0岁以上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 ,通过加强饮食管理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在促使患者顺利康复过程中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8例 ,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 6 0~ 85岁 ,平均年龄 6 6 73岁。其中胃癌 32例 ,胃溃疡 3例 ,胃平滑肌瘤 2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4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7例。手术方式 :胃癌行胃癌根除术 ,其余均行胃大部切除加毕氏Ⅰ式吻合术。平均住院 17 98天 (包括 2 5例患者一个疗程的化疗时间 )。2 饮食管理2 .1 心理干预 :患者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