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使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182例(70%)作为建模组,剩余78例(30%)作为验证组,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分为子宫内膜正常组及子宫内膜病变组。以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建模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并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再以拟合度曲线及ROC曲线评估该模型对建模组、验证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预测有效性及区分度。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标记物阳性、合并糖尿病、出血时间为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身高、孕产次、初潮年龄、家族肿瘤史、宫内节育器、既往治疗史(妇科手术、激素治疗)、既往病史(高血压、过敏)、子宫内膜厚度、吸烟史及饮酒史等为无关因素(P>0.05);将单因素分析具有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病原因及病理变化.方法 对200例39~55岁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年龄组病理类型分布特点,分析各种病理类型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74.5%,其中39~45岁占56.2%;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占7.5%,其中51~55岁占40%;子宫内膜癌占5.0%,其中51~55岁占60.0%;其他良性病变占13%.患者的年龄、出血时间、高危因素与子宫内膜病理分型存在关联性(χ2值分别为37.32、2 118.45、10.04,均P<0.01).结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39~50岁年龄阶段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但51~55岁年龄阶段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发病比例较高.存在高危因素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妇女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患者,随着年龄增大、出血时间延长,子宫内膜癌发病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内膜增生病理状况,为明确诊断病因及正确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医院收诊的26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将患者分为育龄期组(年龄40岁) 66例,围绝经期组(年龄40~50岁) 141例和绝经期组(年龄50岁) 53例,对3组患者发病原因及内膜增生病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器质性子宫出血72例占27. 69%(其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最多3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51例占19. 62%(其中单纯子宫内膜增生最多32例),正常月经周期内膜137例占52. 69%(其中增生期子宫内膜最多93例)。26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增生患者123例包括单纯性增生91例,复杂性增生15例,单纯性伴不典型增生11例,复杂性伴不典型增生6例;其中育龄期组22例,围绝经期组77例,绝经期组24例。围绝经期组的内膜增生发生率明显高于育龄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围绝经妇女最多,子宫异常出血的发病原因和内膜增生病理状况较为复杂,准确了解发病原因及内膜增生病理特点,对明确诊断和正确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子宫内膜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345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诊刮子宫内膜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5例围绝经期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76.81%,其中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占61.13%,良性病变占19.42%,恶性肿瘤13例,占3.77%.结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尤其是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是引起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主要病变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子宫内膜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分析298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诊断性刮宫(诊刮)子宫内膜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298例围绝经期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06例,占69.13%,其中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98例,占47.57%,良性病变55例,占18.45%,恶性肿瘤性病变共37例,占12.42%。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尤其是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是引起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主要病变类型。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子宫出血3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立平  孔为民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31-133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方法:对315例42~55岁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78.1%(246/315);有18.7%(59/315)的异常子宫出血者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子宫内膜癌10例(占3.2%),且平均年龄为50.6岁。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36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的病理诊断中,器质性病变50例(13.66%),功能性病变145例(39.62%),正常子宫内膜171例(46.72%)。40~45岁及45~50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70.49%。40~45岁组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是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和分泌期内膜;45~50岁、50~55岁组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是单纯型增生、增生期内膜和萎缩型内膜;55~60岁、≥60岁常见病理类型依次是萎缩型内膜、子宫内膜癌。随着年龄增大,功能性病变和正常子宫内膜在不同年龄组的构成比逐渐减小,器质性病变在不同年龄组的构成比逐渐增大(χ2=8.38,P﹤0.05)。结论无排卵性功血是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癌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多因卵巢内分泌功能异常、生殖器良性病变或肿瘤等所导致。治疗围绝经期功血,首选药物治疗,原则为止血、调整月经和诱导闭经,药物治疗无效则手术治疗。通过控制出血和预防子宫内膜增生症达到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调节周期的目的。方法有药物治疗(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手术治疗(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射频消融术、介入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9.
经阴道彩超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CD-TVS)在诊断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诊断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116例患者,经CD-TVS拟诊,并与分段诊刮、宫腔镜检查、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CD-TVS拟诊、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灶区血流R I值(0.41±0.018)显著低于内膜良性病变〔R I>0.48,(0.58±0.1)、(0.56±0.07)、(0.63±0.11)〕,P<0.01;内膜良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子宫内膜增生89.10%,内膜息肉85.20%,黏膜下小肌瘤86.67%,内膜炎92.30%,内膜恶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符合率90.90%。结论:CD-TVS能为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内膜病变性质预测及内膜癌分期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异常子宫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165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子宫内膜的生理病理状态进行分组,分为生理性内膜组(n=78)、功能性病变组(n=42)以及器质性病变组(n=45),收集三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统计分析异常子宫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初潮年龄、经期延长、怀孕次数、产次、流产次数、经量增多占比、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器质性病变组的月经不规律占比、BMI、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与生理性内膜组、功能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月经不规律、BMI升高、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是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以良性病变为主,而且肥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月经不规律为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故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的病因与诊断.方法 分析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468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良性病变致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占74.15%(347/468),非器质性病变占16.03%(75/468),恶性病变占9.83%(46/468).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颈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病变发生率逐渐上升,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下的非器质性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50岁以上,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良性病变是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官腔镜辅助诊断性刮宫、活检是诊断异常阴道流血的较好方法,子宫内膜及子宫颈等组织活检的病理诊断,不同期子宫内膜的判断,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84-3586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绝经后子宫出血进行分段诊刮并病理诊断的80例老年妇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检查与分段诊刮病理结果符合率,恶性病变患者(恶性组)与良性病变(良性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情况。结果:①超声检查结果异常64例,正常16例,异常率80.00%,超声异常显示其中宫腔占位31例(38.75%),子宫内膜增厚22例(27.50%),宫腔积液11例(13.75%)。②病理检查恶性病变患者13例,良性病变6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产次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主要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为主,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良性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13.
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6年12月就诊于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71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年龄分为生育期和围绝经期两组,通过分析诊刮后子宫内膜病理学类型及不同年龄段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探讨诊刮的价值。结果生育期和围绝经期妇女中以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为多见(360/712),占50.56%,其中均以无排卵型为主(286/360),占79,44%;内膜增生过长的病理类型从简单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内膜癌有随年龄增高趋势;内膜癌患者主要集中在围绝经期。结论两组患者子宫异常出血患病率相似,诊刮、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及对病变的综合分析是做好子宫异常出血诊断、鉴别诊断及正确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并分析其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2018年9月麻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20例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盆腔超声、宫腔镜检查,并经宫腔镜手术取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获取病理诊断结果。分析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特征,不同绝经时间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病理类型、不同年龄患者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病理类型,并分析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特征多表现为绝经1年及以上出现阴道点滴出血或异常子宫出血;经妇科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内膜厚度≥5 mm。220例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诱发出血原因主要以子宫良性病变为主,占69. 55%,其次是子宫内膜癌,占24. 55%。不同绝经时间患者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同年龄患者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既往糖尿病史、既往高血压史、超重或肥胖、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超重或肥胖、年龄65岁是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子宫良性病变是诱发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病因,随着绝经时间的增加及绝经年龄的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且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是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积极予以治疗可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的病理特点。方法以在长垣县人民医院妇科确诊为AUB的患者37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1例患者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类型分布为正常子宫内膜124例(33.42%),内膜良性病变215例(57.96%),慢性子宫内膜炎16例(4.31%),萎缩性子宫内膜11例(2.96%),恶性肿瘤5例(1.35%)。51~55岁年龄段患者患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典型增生及恶性肿瘤的比例分别是10.59%,11.75%和3.53%,均高于40~45岁及46~50岁2个年龄段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UB患者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类型以正常和良性病变为主,但恶性肿瘤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也不容忽视,且二者的发病率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诊断与治疗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秋红  张灵武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910-4912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145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灶针对性地进行诊刮,组织物行病理检查。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以子宫腔内良性占位病变居首位(子宫内膜息肉54例、宫颈管息肉13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9例)共96例,占66.21%;其次为非器质性病变(萎缩性子宫内膜9例、子宫内膜炎25例及增生期子宫内膜2例)共36例,占24.83%;子宫内膜癌导致的出血10例占6.90%。年龄超过60岁及绝经年限超过10年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绝经后良性宫腔占位87例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良性病变是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出血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目前治疗绝经后宫腔良性占位所致绝经后出血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予 《药物与人》2014,(7):271-272
目的:分析绝经后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癌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从2011年4月到2013年11月前来我院因绝经后子宫出血行B超检测,结果异常的110例绝经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病例宫腔镜与内膜活检的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以此分析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和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本组11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101例,包括34例子宫内膜萎缩,25例内膜息肉,2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内膜单纯增生,5例子宫内膜炎,6例复合型内膜增生;及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所致绝经后子宫出血所占比例为8.18%,通过分析临床资料显示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包括就诊年龄、出血时间、绝经年限以及子宫出血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患者绝经时间、出血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也随之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PDA)测量子宫内膜容积(EV)及血流参数筛查子宫内膜癌(EC)的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245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将其中130例围绝经期反复阴道出血患者纳入围绝经期组(其中良性病例107例,恶性病例23例),115例绝经后反复阴道出血或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纳入绝经后组(其中良性病例74例,恶性病例41例),收集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孕(产)次数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3D-PDA检查,计算子宫内膜厚度(ET)、EV、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管-血流指数(VFI)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D-PDA在诊断EC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孕(产)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绝经期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为17.69%,明显低于绝经后组(35.6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98,P<0.05)。围绝经期组中的恶性病例ET、EV、VI、FI及VFI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例(t=3.825,t=10.308,t=10.180,t=5.645,t=10.49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的病因与诊断。方法分析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468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良性病变致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占74.15%(347/468),非器质性病变占16.03%(75/468),恶性病变占9.83%(46/468)。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颈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病变发生率逐渐上升,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下的非器质性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50岁以上,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性病变是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宫腔镜辅助诊断性刮宫、活检是诊断异常阴道流血的较好方法,子宫内膜及子宫颈等组织活检的病理诊断,不同期子宫内膜的判断,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梅雪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65-2965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自2009年5月份至2012年3月份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85例.结果 85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9-56岁,平均年龄为47.6岁,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49例(57.6%),妇科疾病16例(18.8%),血液系统疾病11(12.9%),其他9例(10.6%),有10例在接受超生检查时发现异常,后又接受宫腔镜检查,发现无1例有器质性病变.结论 绝经期子宫出血的病因以功血为多,但是需要仔细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同时子宫内膜增生也是引起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在该病的临床诊断中,主要以诊刮结合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为主.近年来,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