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资料,其中发生自发性早产102例(早产组),无自发性早产102例(无早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分析自发性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预测价值。结果:早产组孕前体质指数(BMI)、妊娠年龄、妊娠期感染史、糖尿病家族史、自然流产史、月结周期紊乱史均高于无早产组(P<0.05);孕前BMI高、妊娠年龄大、妊娠期感染史、糖尿病家族史、自然流产史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预测发生自发早产的指标中,孕前BMI的预测曲线下面积(0.73)及灵敏度(83%)最高,糖尿病家族史的预测特异度(75%)最高(P<0.05)。结论:临床应关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相关危险因素,及早干预,降低自发性早产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3-2017年张家港市早产发生状况,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产防治提供基础。方法通过全市妇幼信息系统查询,查阅各助产机构病案首页及接产登记本,对2013-2017年张家港市早产发生情况和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张家港市早产发生率为4. 39%,各年度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外地户籍女性早产发生率高于本地户籍女性(P<0. 01)。早产与年龄、既往流产次数、产次、胎数、胎儿性别有关。2013-2017年张家港市助产机构共2 960例早产,早期早产占9. 26%,中期早产占10. 44%,晚期早产占82. 33%,晚期早产占比最高;自发性早产占84. 29%,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占自发性早产的47. 78%,治疗性早产占15. 71%,治疗性早产原因中子痫前期占34. 19%,胎儿窘迫占21. 0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占15. 91%,胎盘早剥占10. 54%,前置胎盘占7. 96%。结论针对张家港市的早产特点,可通过加强孕前宣教,减少流产、低龄和高龄妊娠及多胎妊娠,加强孕期保健,对自发性早产进一步研究从而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来降低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李海倩  周红银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35-2437
目的:观察医源性早产新生儿及产妇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医源性早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不同类型早产孕妇和新生儿的围产期临床资料,对不同组别孕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围产期新生儿情况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自发性早产组孕妇平均年龄(26.10±1.80)岁,胎膜早破早产组平均年龄(23.20±2.30)岁,医源性早产组平均年龄(30.70±2.50)岁。医源性早产孕妇中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5例(52.82%),胎盘因素40例(28.17%),妊娠合并症19例(13.38%),宫内生长受限8例(5.63%),医源性早产组与自发性早产组及胎膜早破早产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出生后1 m in Apgar评分和产后出血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减少人工流产率、坚持孕期产检、及时发现疾病和治疗、加强监护,是减少医源性早产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470例早产相关因素及早产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早产发生现状及不同孕周、不同类型早产儿的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2年5月31日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36+6周早产产妇47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①早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为29.03%(470/1 619)。②早产发生孕周:平均分娩孕周33.5周,其中早期早产发生率为15.11%(71/470),中期早产发生率19.87%(94/470),晚期早产发生率64.89%(305/470)。③早产发生的原因:在早产的发生原因排序中,医源性早产占首位,其次为PPROM早产和自发性早产。医源性早产中前5位原因分别是双胎及其相关并发症50例(18.58%),前置胎盘44例(16.35%),子痫前期39例(14.49%),子宫疤痕33例(12.26%),胎盘早剥9例(3.34%)。④不同孕周的早产儿结局比较: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与孕周相关,早期、中期、晚期早产儿的并发症(新生儿窒息、肺部感染、颅内出血、肺透明膜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不同原因的早产儿结局比较:在医源性早产、PPROM及自发性早产中,围生儿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部感染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上述原因的早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新生儿窒息及NRDS发生率在上述各种原因的早产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与孕周密切相关,<32周的早期早产儿死亡率和并发症明显增高。减少医源性早产,积极预防PPROM及自发性早产的发生是降低早产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危重孕产妇监测系统,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妊娠满28周分娩的所有活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3 706例新生儿。采用孕产妇个案调查表收集孕产妇的基本信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本次分娩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 13 706例活产新生儿中,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5.3%。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年龄、受教育程度、产前检查次数、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及多胎妊娠均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从未进行产前检查或产前检查1~4次、多胎妊娠、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贫血是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本院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贫血、多胎妊娠、不良产前保健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加强健康宣教和围产保健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可有效减少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早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二胎政策实施后北京市降低早产儿发生率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北京市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助产机构分娩上报数据,纳入2012年10月-2015年9月北京市户籍孕产妇368 687例新生儿,采用SPSS 16.0软件对早产儿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北京市户籍孕产妇早产率5.14%,2015年早产发生率5.32%,高于2014年的5.21%及2013年的4.82%。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多胎、经产、妊娠期高危因素、男性胎儿与早产发生有关。2015年二胎政策放开后北京市高龄孕妇、经产妇、多胎妊娠孕妇比例的增加使早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二胎政策放开,北京市早产儿发生率和发生总数将进一步升高,及早识别早产儿危险因素,加强新生儿科建设,构建早产儿救治网络,以应对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并通过预测模型研究其预测方案。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纳入2016年2月-2019年3月住院治疗的GDM患者,纳入GDM发生自发性早产的患者100例,GDM无自发性早产的患者100例,先对比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然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影响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预测模型ROC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中,妊娠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紊乱史、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质指数(BMI)、妊娠期感染史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中,月经周期紊乱史、妊娠期感染史两个因素对自发性早产均无影响。妊娠年龄、月经初潮年龄、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为影响GDM患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ROC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孕前BMI的AUC最高,自然流产史AUC最低为0.645,灵敏度最高为孕前BMI(85%);灵敏度最低为糖尿病家族史(57%);特异度最高为糖尿病家族史(76%),特异度最低为妊娠年龄(46%)。多因素联合做ROC分析可知,AUC=0.873,灵敏度=87%,特异度=73%,95%CI=0.819~0.916。结论妊娠年龄、月经初潮年龄、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为影响GDM发生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联合对于预测GDM的发展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早产相关因素及早产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10例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随机选取同期的1010例足月分娩病例为对照.比较不同孕周早产(早、中、晚期早产)的相关因素,不同孕周早产儿的并发症和早产的母婴结局.结果 ①胎膜早破在早、中、晚期早产中均占首要因素(分别为44.44%、49.43%、52.86%),其余存在明显相关性的因素为子宫因素、多胎妊娠、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及胎盘因素;②早产组中孕妇年龄在18岁以下或35岁以上、有人工流产史、有早产史和运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21、10.53、7.21、57.87,均P<0.05);③不同孕周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颅内出血(NICH)、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不同(χ2值分别为418.89、31.65、45.54、104.69和8.14,均P<0.05),其中NRDS、NICH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随着孕周的增加显著降低,NRDS早期和中期(χ2值分别为78.16、436.51和79.83)、早期和晚期(χ2值分别为8.15、30.31和4.76)、中期和晚期组(χ2值分别为15.43、108.52和19.61)相比较,均P<0.05);NHB在早期与中期早产儿中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41,P>0.05),但早期组及中期组早产儿的NHB发生率明显高于晚期早产组(χ2值分别为23.56、35.47,P<0.05);NEC在早期早产儿中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期及晚期早产组(χ2值分别为5.66、5.81,均P<0.05),在中期与晚期早产儿中NEC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40,P>0.05);④早产组和对照组相比,其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是35.24、43.99、17.51、49.67,均P<0.05).结论 早产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重视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及早识别早产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早产儿预后,是提高妇幼保健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对母儿围产结局的影响,为预防早产发生和减少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16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早产发生率为9.03%,初产妇和经产妇早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P=0.24);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脐带异常和子宫畸形是早产发生的高危致病因素;早产儿与非早产儿比较,其新生儿出生缺陷、窒息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早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比较,出生时体重、新生儿窒息与出生抢救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产患者大多存在高危致病因素,对高危孕产妇加强监测与管理,防止与减少早产发生,降低其危害,提高妊娠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邹海燕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50-3251,3256
目的探讨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258例早产产妇和258例足月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早产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一步筛选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孕妇≥30岁;患有妊高症;胎膜早破;孕期生殖道感染;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指导孕妇避免各种早产的危险因素,并对妊娠期的各种并发症进行积极防治,从而有效地预防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5 989例新生儿为调查对象,依据是否发生新生儿窒息将其分为窒息组和对照组。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别筛选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结果窒息发生率为2. 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羊水异常、胎盘早剥、宫缩乏力等。结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近五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早产儿发生状况及预后,为早产儿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选择2013年 1 月1日-2017年 12 月31日本院产科出生的6 038例活产早产儿(胎龄<37周)为研究对象,按照自发性早产、医源性早产进行分类,并进一步根据胎龄分为极早早产儿(胎龄<28周)、早期早产儿(胎龄28~<32周)、中期早产儿(胎龄32~34周)、晚期早产儿(胎龄34~<37周),分别研究早产儿预后。结果 2013-2017年本院早产儿年发生率在7.38%~8.57%之间,平均为8.03%。近五年晚期早产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到2017年达到74.25%。医源性早产病因构成排名前3位的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978,39.96%)、前置胎盘(478,19.53%)、胎儿宫内窘迫(222,9.07%)。医源性早期早产儿重度窒息发生率高于自发性早产儿(4.1% vs.1.2%,P<0.05),出生体重低于自发性早产儿[(1 338.0±264.4)g vs.(1 381.8±328.0)g,P<0.05)];医源性中期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自发性早产儿[(1 843.9±341.5) vs.(1 897.0±392.7)g,P<0.05)];医源性晚期早产儿住院率高于自发性早产儿(43.9%vs.38.8%,P<0.01)。结论 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相对于相应孕周范围的自发性早产儿,医源性早期早产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更高、早期及中期早产儿出生体重偏低、晚期早产儿需要住院的比例更高,应加强医源性早产孕母妊娠期管理、重视医源性早产儿分娩后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孕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为高龄孕产妇的心理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842例高龄孕产妇(年龄35岁)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问卷调查,并根据结果分为不良组(312例)及健康组(530例),Logistics分析高龄孕产妇不良心理影响因素,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842例高龄孕产妇SDS评分:正常624例(74.11%)、轻度焦虑106例(12.59%)、中度焦虑68例(8.08%)、重度焦虑44例(5.22%);SAS评分:正常684例(81.23%)、轻度抑郁84例(9.98%)、中度抑郁57例(6.77%)、重度抑郁17例(2.02%);经logistcs多因素分析,有流产史、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与家庭成员关系不好、男孩期望值高均为不良心理应激的独立危险因素,自然受孕为不良心理应激的保护性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73%)、妊娠期糖尿病(5.77%)、早产(8.65%)、低体重儿(11.22%)及胎儿窘迫(9.29%)的发生率均高于健康组(2.26%、2.08%、3.21%、3.9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产妇不良心理应激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早期足月分娩的妊娠期因素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方法 分析130例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根据胎龄划分为早期足月儿(61例)、完全足月儿(69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分析早期足月分娩的危险因素.在早期足月组中进一步分出两个亚组,胎龄37周~37周+6亚组(30例)与胎龄38周~38周+6亚组(31例),比较两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早期足月组孕产妇的高龄状况(≥35岁)、妊娠次数>1次、瘢痕子宫、剖宫产、分娩次数>1次、胎膜早破、羊水异常、胎位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胎盘异常、子宫肌瘤的比例及新生儿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完全足月组(P<0.05);早期足月组中37周~37周+6的新生儿重症病房入住率、感染性疾病、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喂养问题、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湿肺比例均显著高于38周~38周+6组(P<0.05).结论 孕产妇高龄、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及瘢痕子宫等可能引起早期足月分娩;相比于完全足月新生儿,早期足月儿有更大几率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早产发生情况并分析早产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1-6月住院分娩的628例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分为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对比两组的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628例早产发生率为7.0%(44/624),早产儿分娩孕周28~31+6周5例(11.4%)、32~33+6周9例(20.5%)、34~36+6周30例(68.2%)。早产组学历、孕前服用叶酸、产次、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史、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发生率与足月产组无差异(P>0.05),孕妇年龄、孕前体质指数、产前检查、妊娠期高血压、人工流产史、前置胎盘、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与足月产组有差异(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高龄、胎儿窘迫、ICP、妊娠期高血压及前置胎盘均是孕妇发生早产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妊娠、胎儿窘迫、ICP、妊娠期高血压及前置胎盘均会增加早产发生风险,临床应对存在早产风险的孕妇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同期入院正常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间并发症(胎膜早破、早产、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及围生儿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25%,较对照组5.7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5岁、BMI≥25 kg/m2、有GDM史和有糖尿病家族史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35岁、BMI≥25 kg/m^2、有GDM史和有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与112例正常孕产妇的早产儿出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自发性早产率、新生儿发病率、平均胎盘质量、密度等,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足月儿发生率、足月儿体重、早产儿体重、平均胎盘质量、平均胎盘密度、平均出生体重与平均胎盘重量比值(MBW/MPW)等均低(少)于正常组(P0.01或P0.05);而早产儿发生率、自发性早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平均胎盘密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可造成较严重的伤害。孕期定期检查,早期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保证新生儿健康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生育政策放开后杭州地区早产发生情况、产妇特征以及分娩方式结局等情况变化,为后续高危孕产妇管理和预防早产发生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9年杭州市孕产期保健系统上报的孕产妇资料,对孕产妇特征、早产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调整前3年中,经产妇和高龄比例上升,且高龄经产妇比例上升。2018年为生育政策调整的第四年,经产妇和高龄产妇比例较前有下降。2015-2019年杭州市早产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早产结局高危孕产妇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合并多种复杂高危妊娠因素的比例上升。结论 2015-2019年杭州地区早产发生率逐年上升,高龄产妇、高危孕产妇比例上升。应重视早产的三级预防,在孕产妇围生期保健中实时动态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实施适当的分级分层管理措施,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小于胎龄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早孕期相关暴露因素与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及小于胎龄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于2017年7月25日至2018年7月24日入组并于2018年12月31日前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 17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早孕期相关暴露因素与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及小于胎龄的发生率分别为4.76%、3.53%、5.74%。在早产方面,北方孕妇和孕期增重是早产的保护因素,而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1~3年内有口腔检查或治疗、家庭人口为3~4人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在低出生体重方面,孕期增重和食用奶及奶制品是低出生体重儿的保护因素,而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工作久坐时间>6 h、1~3年内有口腔检查或治疗、被动吸烟等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在小于胎龄方面,女婴、被动吸烟、食用花生油及口味偏淡是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而补充叶酸是小于胎龄儿的保护因素。结论 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及小于胎龄的影响因素是多因素的,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的基本特征、导致早产的原因,为早产的防治、早产儿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年7月~2007年7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2 517例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比率及早产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517例早产儿中,极早早产占2.7%,早期早产占26.9%,32~35周占42.9%,35~36周占27.5%。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1 000~2 000 g、2 000~2 500 g分别占总数的2.3%、19.1%、31.7%、46.9%。早产儿占同期住院新生儿总数的25.7%~33.05%,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早产的主要原因是胎膜早破(24.16%)、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8.5%)、双胎及其并发症(17.52%)、自发性早产(10.33%)、前置胎盘/胎盘早剥(5.24%)。十年间,导致早产原因排序无明显变化,妊高征、双胎/多胎及其合并症略有上升。【结论】早产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胎膜早破、妊高征、双/多胎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加强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早产诱发因素,是减少早产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